來源:時代周報
原標題:劉永好談接班:傳承的是體系
時代周報記者 章遇 發自成都、上海
中國第一代知名民營企業家劉永好對女兒劉暢的誇讚毫不吝嗇。
「由劉暢直接管理的新希望六和今天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飼料企業和豬雞鴨生產加工的主要企業。公司市值也得到極大提升,說明投資者也是明白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投票支持。我對這樣的格局感到很高興。」10月21日,在成都召開的2020(第四屆)天府論壇上,劉永好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稱。
新希望六和(000876.SZ)是老牌農牧巨頭新希望集團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近年來,劉暢越來越多地走向臺前,被外界視為中國民營企業二代接班人中的代表性人物。
自出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以來,劉暢在內部不斷推行新的戰略布局與組織變革,推動新希望從「飼料大王」向「養豬大王」和「食品王國」轉型,從飼料向產業鏈兩端的養殖及食品消費領域不斷延伸。
如今已是劉暢執掌新希望六和的第八個年頭。從財務數據上看,劉暢交出的「成績單」頗為亮眼。從開始接班的2013―2019年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從694億元增至820億元;歸母淨利潤從19億元增至50.4億元;市值也由原來的270億元左右,一路衝突千億元大關,7年間上漲了6―7倍。
「傳承不是傳一個人,是一個體系。劉暢正在帶領一幫人做創新、做變革。在她背後,是2000多位30歲上下的新希望中層以上管理者的成長和進步。」劉永好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二代接班
新希望是國內較早作出傳承接班安排的民營企業之一。將新希望交由女兒打理的那一年,劉永好62歲,而劉暢僅33歲。
出生於1980年,劉暢16歲赴美留學,2002年回國後進入新希望集團,擔任新希望農業辦公室主任、新乳業辦公室主任和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等職務。
關於可能接手父親創辦的企業,劉暢也曾有過迷茫與猶豫。作為80後女性,她愛美愛唱歌,追求時尚,對養殖場、屠宰場有種天然的「牴觸情緒」,花了很長時間做心理建設。早期,她嘗試過自己創業,賣過首飾開過店,做過廣告諮詢。「原本想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過,後來發現興趣不一定是事業。」劉暢說。
2006年,劉暢重回新希望。在內部歷練期間,劉暢一直很低調,在她看來,自己那時候年齡尚小,「父母不希望我的一些幼稚想法和缺點過早被曝光放大」。
直到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永好在媒體發布會上主動將女兒介紹給媒體,劉暢才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不久,劉暢就任新希望集團團委書記。同年11月,隨著新希望資產重組完成,劉暢首次進入到公司董事會。那一年,劉永好剛好60歲。
經過一番調整鋪排,2013年5月,33歲的劉暢正式出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永好退居二線。為了扶女兒上馬,劉永好請來了國內管理學界知名學者陳春花擔任聯席董事長併兼任CEO,手把手地「輔佐」劉暢。
劉暢上任後,大力推進養豬戰略布局的同時,對內部管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最初那幾年,新希望的業績起伏不定,外界對這位80後少掌門的質疑聲不斷。
事實上,劉暢接班的時間點非常尷尬。彼時,新希望以飼料業務為主,受禽流感、速生雞事件等衝擊,2012年公司淨利潤大幅下滑35.4%,內部又面臨與六和集團重組後的複雜整合問題。
「變,是新希望的文化。創新是被逼出來的。」劉暢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稱。她回憶說,自己接手新希望六和時,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都在放緩,「當時我們整個商業模式已經延續了很多年,上遊和下遊看不到大的變化,必須用新的方式、新的模式來重新看待這個企業。」
近兩年來,順著豬周期上行之勢,新希望的養豬戰略成效顯現。10月13日,新希望發布的三季報預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48億―50億元,同比增長56.27%―62.78%,前三季度的盈利已相當於去年全年的利潤。
「小鬼當家」
在公司低谷期安排女兒接班,劉永好也是經過一番考量的。經過30年發展,新希望遇到了增長停滯的瓶頸期,整個飼料產業也處於飽和狀態。如何調整航向,更新運作體系,將80後的女兒推到前臺成為變換局面的關鍵一步。
「新希望就是要『小鬼當家』。」劉永好說。他希冀通過劉暢的接班,全面推動新希望管理團隊的年輕化,打造新的運作體系。
「我們創業者年齡都大了,對待新經濟、網際網路數位化的轉型,我們的理解顯然不如年輕人。所以怎麼樣培養一批年輕人,怎麼樣讓年輕人成為公司的領導者和主要骨幹,這是考驗我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核心的問題。」劉永好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
據新希望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中層管理幹部90後佔比23%,85後佔比高達59%;中高層管理幹部中,90後佔比7%,85後佔比29%。
「小鬼當家,肯定也闖過禍,也幹過不靠譜的事情,但是好在我們這個決定做得早。」劉暢對時代周報記者坦言,新希望特別講究用新青年,也給了新青年犯錯的機會和容錯空間。「這7年我不能說是執掌(新希望六和),我是跟大家共同成長過來。跟這些人一塊犯過錯,一塊鬥過嘴,一塊哭過笑過,對我來說有很強的親近感。」
對「最年輕總裁」張明貴的火線提拔,也是新希望體系邁向年輕化的一個縮影。
張明貴出生於1982年,比劉暢小兩歲。2008年畢業後即進入新希望集團,曾任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團委書記、辦公室主任等職位。2014年起,年僅32歲的張明貴開始擔任新希望地產總裁。在其掌舵期間,新希望地產進入快速上升期,從原來的TOP100榜單之外一路殺進TOP50序列。
今年9月7日,張明貴從新希望地產調任新希望總裁。履新不足一個月,張明貴又升任新希望執行董事長,跟劉暢正式搭班子。
「張明貴跟我幾乎是同齡人,我們是在一起成長過來的,我可以像照鏡子一樣隨時去看自己哪點長哪點短,然後知道應該如何取長補短。所以我與張明貴的搭配是非常有基礎的,我們彼此非常了解,也知道他的能力在哪裡。」劉暢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在劉暢看來,對張明貴的任命體現了新希望在重要戰略時期的人才迭代。新希望將養豬視為「1號工程」,而當下養豬產業囊括了拿地、工程建設、標準驗收等一系列複雜的專業工程。
「張明貴之前在地產板塊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拿地、整合資源、快速周轉。今天養豬做的也是同樣的事情。」劉暢認為,養豬本質上還是一個以完全成本來爭奪絕對競爭力的行業,必須兩手抓,一方面抓發展,另外一方面要抓精細化運營。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這也是新希望第一次設置「執行董事長」這一職位。
「張明貴非常善於做團隊溝通和認知的達成,這個能力在我們持續做組織變化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劉暢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我希望跟他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相互商量的關係。這也吻合90後、00後的處事方式,我們更早去適應這種『去大王化』的環境,可能會讓自己活得更久、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