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是走秀場,而是鬥獸場。比的不是誰更厲害,而是誰能生存下去,誰能活得更久。
首卷語
每個人都會從校園走到職場。沒有人會一直受到父母或是學校的保護,我們總要走出來自己面對社會,面對職場。
初入職場的人少不了走一些彎路。新人總會更困難一些,往往幹活最多,拿的工資最少。但這些還不是最辛苦的,最難的是要處理和同事的關係。
有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很好的規劃,但是投了幾份簡歷,面試了幾次就會發現,遠比想像中要困難得多。
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對待,有的人會選擇頻繁的換工作,有的則是忍氣吞聲,因為不能保證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就會比這個好。
那麼剛進入職場的新人要注意哪些事情呢?下面給大家三個小忠告,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一、永遠不要和同事就交心
剛進入職場的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和同事搞好關係,他們會很友善的對待同事,不單單是想在工作上得到對方的幫助,更希望能和他們成為朋友。
如果這個時候有個人願意向自己伸出援手,就會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好朋友,並且很信賴對方。
空閒的時候也喜歡和同事待在一起,聊聊八卦,談談心事。有些比較實在的朋友,甚至會把自己的家庭情況都全盤託出,從內心深處想要得到同事的認可。
但是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同事之間難免會有利益的衝突。這樣建立起來的關係是很脆弱的,如果有一天涉及到你們的利益問題,那麼這段友誼就會戛然而止了。
如果你曾和對方表達過對工作,對老闆的不滿,這些就會成為一個導火索,他們很容易將你說過的話告訴領導,自己卻渾然不知。
職場中很難有真正的友誼,大家的關係都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原則下。
就像人際交往中的經濟人假設(Economic Man Hypothesis)強調的:人類是一種經濟動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
人們關係的好壞取決於立場的相似,我們可以從同伴中獲得潛在的好處,同時會給出相應的回報。
反觀職場之中,同事之間大多都是競爭關係,不滿足互利交往的情況。當你和同事之間同時競爭一個職務的時候,對方很有可能會在暗處捅你一刀,而你還在傻乎乎的當對方是朋友。
所以在職場中不要和同事交心,也不要什麼事情都和對方說。
二、不要和老闆作對
初入職場的新人總會帶著一些傲氣,對老闆的一些指令或者想法不認可。或者是自己很認真地完成一項工作,卻沒有得到上司的肯定,這個時候本能的想要爭論,想要為自己辯解。
這種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往往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工作要重新做,還會給老闆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如冷靜下來,參考一些讓老闆滿意的方案,按照老闆喜歡的風格去完成。
這樣一來不但節省了時間,還能讓老闆滿意,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
雖然阿諛奉承讓人不齒,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按照領導的喜好辦事,這樣一來你的職場生涯會更加順利,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三、不要在職場中強調公平
新人在進入職場的時候大多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希望在工作中受到公平的對待,認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萬事無憂了。
其實職場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我們除了要完成本職工作之外,還要應付各種突發情況。
比如領導突然要求加班,或者是要休息的時候接到修改方案的通知,又或者身邊的同事得到了重用,自己都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
如果你一直要求「絕對公平」,那麼只會對工作不滿情緒不斷增加,形成惡性循環,開始消極對待工作,讓自己會越來越痛苦。
與其每天愁眉苦臉,不如放平心態,認清職場的規則,努力地去融入。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對我們工作效率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一直沉浸在消極的情緒裡面,也不會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果工作環境給我們帶來一些「心理落差」,不如努力去調節,告訴自己職場中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努力保持情緒的穩定,在遇到機遇的時候努力去爭取,也會得到上升的機會和領導的認可。
結語
初入職場的小白要牢記上面提到的三個職場潛規則,保持一顆平常心。在遇到不公的時候積極去應對,而不是逃避和怨懟,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才會讓自己越走越好。
作者|陶庸子
編輯|陶庸子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