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 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12月26日,由中國日報社指導,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在北京共同舉辦了「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與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共同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

據《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徵愈發明顯。

對於這一代生於網絡、長於網絡的青少年來說,當網際網路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滲透在他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時候,如何幫助孩子們鑑別內容的優劣,更好地管理時間,規避風險,成為家庭、學校、網際網路企業及全社會的共同使命。

《倡議》提出:各方要重視網絡素養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長參與網絡素養教育的積極性;強化教育系統的主陣地作用,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基礎教育體系;相關行業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承擔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網絡空間和健康網絡內容的社會責任;全社會應合力縮小數字鴻溝,以網絡素養教育帶動教育扶貧,縮小教育資源差距。

用優質數字內容,讓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召開全國教育大會,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表示:「青少年基於其自身獨特氣質形成了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景觀,對網絡流行文化較為敏感,在網絡流行文化熱點事件中的參與度高,網絡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言語和行為。對於青少年網際網路運用呈現的一些新特徵、新問題,要深入觀察思考。加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推動青少年教育創新是我們在新時期的重要責任與使命。」

作為騰訊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表示: 「教育不是一場戰爭,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長,自然的生長。學會善用網絡,對孩子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騰訊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進行主題演講

去年8月,騰訊DN.A計劃團隊在深圳舉辦了少年團夏令營,邀請了19個孩子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參加。因為網絡使用問題,他們的家庭關係一度非常緊張,甚至有孩子已經決意退學。但經過5天的課程,通過坦誠溝通、傾聽理解以及平等約定,他們的關係不僅得到有效改善,大多數孩子甚至主動提出,希望未來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監督。由此可見,孩子並非不想與父母溝通,而是家庭中缺少有效的溝通機制。

姚曉光回想自己的經歷,從17歲立志要做遊戲,當時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遊戲行業,因為遊戲《暗黑破壞神》深深打動了他,決定將來一定要做出一款超越它的遊戲,而且要用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和風格來製作。通過新文創的方式,《王者榮耀》正在靠近這個夢想,在王者峽谷中,玩家將遇到敦煌飛天、越劇梁祝、佛山醒獅等經典傳統文化符號,數以千萬計的年輕人能因此領略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此外,像《家國夢》《故宮:口袋工匠》《見》《長空暗影》等具有教育價值、社會公益屬性的遊戲,不僅向孩子們傳遞家國情懷等傳統文化,並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世界。

姚曉光表示,我們應該更加相信自己的孩子。就像一顆種子,從破土萌芽到參天大樹,他們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

「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保護他們的天性,引導他們在數字世界裡,藉助網絡,培養起通用的學習能力,比如好奇心、同理心,自控力、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審美思維等等,讓他們的理想、希望、意志能夠破繭而出。 」姚曉光說。

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離不開家庭、學校、企業等多方努力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主題發言表示:「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認為,這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進行主題發言

此次疫情讓人們認識到,許多教師、家長對新技術掌握能力不足,影響了網絡教學效果,在線學習過程中,家庭矛盾也被放大。一方面青少年已成「網絡原住民」,他們對網際網路技術的掌控能力大大超越上一代;另一方面,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學生表示從沒經過網絡教育,在網絡素養、交往規範等方面,存在嚴重缺位。

對許多成年人來說,「網絡素養」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放眼全球,網絡素養教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英國,早在網絡普及之前,與網絡素養教育相近的媒介素養教育就已經得到關注。1988年,英國就已經發布了《教育改革法》,媒介素養教育也得以進入國家統一課程,將媒介素養教育引入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如今,英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已經相當成熟,涵蓋了從小學到大學教育體系的全過程,有完整的規範、資格審查和結果評估系統。

朱永新表示,疫情推動了在線教育發展,但目前的教育還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這應引起教育主管部門、教育研究者、教師、家長的高度重視,共同努力去突破瓶頸,打造真正的未來教育。

家庭、學校、社會攜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表示,電影出現後,人們說電影把人帶壞了;電視出現後,人們又指責電視;網絡出現後,又紛紛指責網絡。他說:「家庭、學校、社會都需要形成一個共識。在網絡時代,青少年的媒介素養、網絡素養教育最核心是四個字賦權賦能,不能把網絡妖魔化。你首先承認他的權利,尊重他這個權利。」

孫雲曉特別欣賞北京師範大學的一個全國18萬中小學生大型家庭教育調查,調研發現中小學生內心最需要的是有溫暖的家;有溫暖的家,孩子就特別不容易網絡沉迷。「社會各界都要創造條件,比如騰訊創造各種青少年保護機制,帶領青少年更好地體驗網絡新世界的平臺,這些都是正向的引導。」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表示,通過大數據調研,發現親子關係每增加10%,孩子的校園歸屬感可以增加約8%,網絡成癮問題可以降低約7%。

「親子關係能夠有效降低孩子們的網絡成癮程度。」邊玉芳說,網絡是未來學習和生活必要的工具,網絡素養是未來孩子們最重要的素養之一。她希望能夠有更多款遊戲幫助孩子愛上學習並促進他們更好的成長。如能有一款遊戲讓孩子們愛上科技促發孩子創新的激情。希望家庭、學校、企業、媒體能夠一起引導孩子們正確認知和使用網絡。

「對青少年來講,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自我教育,要讓他們在實踐體驗過程中自己去認知和感受。」 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集團校長、PDC教育聯盟的倡導者與發起者馬駿說,呼家樓中心小學通過一個手遊為主題的項目,讓孩子們在項目過程中形成對遊戲的認知。

馬駿表示:「騰訊真的很有社會責任感,從2018年開始就發起這樣的網絡素養計劃。我們也在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和教育。我們的社會也要承擔起責任,站在為國家、為民族培養未來人才的角度,給孩子們一個非常安全純淨的網絡環境,讓學校、家庭、社會環境攜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青少年成長守護,不只是約束,更是教育與溝通

2017年,騰訊為協助家長管理子女遊戲行為,專門做了一個特別的產品——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同時還推出了遊戲內可以自動管理用戶的健康系統。這些產品一開始的目標很簡單,希望能協助家長,把「玩遊戲沒節制,花錢沒概念的孩子管起來。

如今,這個平臺上已經聚集了將近2700萬家庭用戶,每天有1049萬個未成年人帳號因超時被強制下線。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表示,「在未成年保護體系逐步完善的過程裡,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一件事:遊戲約束和對孩子的教育溝通不是兩個孤立的命題,而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進行主題演講

2020年,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發起了一個「非標準化的用戶研究」,通過對15萬00後的用戶調研,發現孩子們最關心的問題始終是學習。他們平均每個人都有3-4個圈子,他們更願意為愛好埋單。調查還表明,89%的受訪00後網友表示自己偶爾或一直處於孤獨中,當遇到的問題時,他們總傾向於自己解決,不太依賴他人。而他們的苦惱也來源於不被家長理解。

為此,騰訊成長守護平臺今年發起了「未來教室」公益項目, 希望用前沿數字內容與技術教學,為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帶去科技興趣課堂,目前除了湖北恩施、四川雅安的未來教室已落地,還有多間教室正在建設中。另外,平臺也攜手鄧亞萍女士發起「家庭溝通計劃」,鼓勵家長與孩子敞開心扉,有效溝通。

「通過我們的未成年保護舉措,扎紮實實地約束未成年人的遊戲行為,同時也在教育和溝通維度,真切去理解年輕一代的愛與痛,幫助他們善用網際網路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崔曉春表示,這不僅是成長守護工作的使命,也是騰訊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呼籲全社會合力縮小數字鴻溝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崔曉春與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共同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促進國家蓬勃發展——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
    12月26日,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在北京共同舉辦了「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崔曉春與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共同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超99%,騰訊等倡議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
    12月26日,騰訊等多方共同發布《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提出:提高家長參與網絡素養教育的積極性,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基礎教育體系,相關行業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承擔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網絡空間和健康網絡內容的社會責任,全社會應合力縮小數字鴻溝,縮小教育資源差距。
  • 全社會協同努力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
    日前,《中國青少年網絡素養調查報告(2020)》發布,報告顯示,青少年網絡素養總體得分不高,平均得分為3.54分(滿分5分),如果換算成百分制,則大概為70分,網絡素養水平處於及格線以上,但有待進一步提高。
  • 如何防止青少年網絡成癮?教育專家朱永新:家庭訂立網絡使用規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圖/主辦方提供隨著在線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青少年使用網絡的頻率倍增,如何防止網絡成癮?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在12月26日北京舉辦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上表示:「這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該論壇由中國日報社指導,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主辦,邀請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並共同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 安徽日報:青少年網絡素養亟待提升
    一直以來,青少年都是網民「主力軍」。截至2020年6月,我國29歲以下青少年網民佔38.2%。如何有效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網絡價值觀,成為數位化時代重要任務。  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離不開家長參與。絕大多數青少年第一次接觸網絡是在家庭或學校,家庭環境、學校配套設施與教育方式方法等,都影響青少年網絡價值觀的形成。
  • 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家庭角色最重要
    12月26日,由中國日報社指導,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在北京共同舉辦了「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與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
  • 廣州攜手梅州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團梅州市委書記李敏表示,本次活動作為穗梅關愛鄉村青少年健康成長「兩幫兩促」行動的首場活動,對於提升梅州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水平、促進梅州鄉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幫助,充分體現了「廣梅一家親」的兄弟情誼。「感謝團廣州市委送文化、送經驗下鄉,希望今後團廣州市委能在人才、項目、經驗、資源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對梅州的幫扶和援助,助力梅州鄉村青少年健康成長。」
  • 這有一份中國青少年網絡素養調研報告,請查收
    (一)青少年網絡素養與年齡和教育同增長從青少年網絡素養四個二級指標的變化情況來看,總體上呈現出年齡越大網絡素養越高的趨勢,這與青少年本身的成長規律有比較相似的邏輯。可以說,網際網路時代青少年網絡技能和網絡素養的培養和工業化時代的青少年識字、學習文化具有同等功效,是任何在網際網路時代生活的年輕人都必須要學習的最基礎能力。故而,迫切需要人們正確認識到網際網路社會對未來人們的時代需求,正視在青少年成長發育過程中網絡技能習得和網絡素養培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 福州市「e路守護」青少年網絡素養微課11月19日正式上線
    福州市「e路守護」青少年網絡素養微課上線(央廣網發 福州市網信辦供圖)央廣網福州11月19日消息(記者張子亞)今天上午,在朗朗書聲與淡淡墨香中,由福州市委網信辦、福州市教育局主辦的「e路守護」青少年網絡素養微課上線儀式在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正式啟幕
  • 家庭在孩子網絡素養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9月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徵愈發明顯。與此同時,關於未成年人觸網出現問題等方面的報導不時見諸媒體。對此,有些家長視網絡為「洪水猛獸」,有些家長認為網絡服務於未成年人的作用更大。家長態度不同的背後正是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這個焦點話題。其實,放眼全球,網絡素養教育並非新鮮事。朱永新介紹說,在英國,在網絡普及之前,與網絡素養教育相近的媒介素養教育就已得到關注。
  • 沉迷與輕信、網絡暴力低齡化 媒體聚焦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草場街小學的學生在觀看網絡安全知識展板。新華社發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5月13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在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即使用、解讀、評價各種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尤為重要。
  •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亟待提升
    「當我們擁有了面向未來的先進教育工具和教育產品時,我們的網絡素養能否與時俱進,成為開展未來教育的先決因素之一。」 在日前由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共同舉辦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如是說。
  • 石家莊橋西團區委多彩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開展青春暖冬暨關愛農民工子女「微心願」圓夢活動為認真抓好青春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更好地服務青少年成長,為農民工子女營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12月10日,團區委、區少工委、非公企業團組織聯合在建勝路小學開展青春暖冬暨關愛農民工子女「微心願」圓夢活動。
  • 用悠久國學助力新媒體時代的青少年
    用悠久國學助力新媒體時代的青少年  孔子學堂讀書會舉辦「新媒體與國學傳播」論壇  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副主任、青少年國學教育辦公室主任、「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副主任藺玉紅在論壇上發言。中國青年網特約記者 馬慧娟 攝  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副主任、青少年國學教育辦公室主任、「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副主任藺玉紅介紹說,目前,全國6.88億網民中,39歲以下青少年佔了77.8%,網民中的四分之一是學生。網民中,90%都在用手機上網。
  • 青少年倡議海報,鮮活上線啦!
    青少年倡議海報,鮮活上線啦!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中共上海市青浦區委宣傳部聯合東方網共同主辦「這場戰『疫』,感謝有你——長三角青少年藝術風採展示徵集活動」上線至今,已收到的抗疫藝術作品達3萬件。孩子們用文藝作品向抗疫英雄致敬的同時,也希望從自身做起,養成日常生活好習慣,為文明抗疫做代表,向全社會發出倡議,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 「12355青少年健康守護行動」啟動 富力集團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   12355青少年健康守護行動將邀請青少年健康、心理和自護安全等領域的專家研發16期課程,精選其中8個適合大眾傳播的精品課程在新華網《公益講堂》錄製並播出,逐步建成12355青少年健康守護精品課程庫。在線上課程基礎上,研發4個線下實訓課程,入校開展身心健康測評、團體訓練、互動活動等實訓活動。
  • 動因體育青少年籃球訓練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高新技術時代,豐富有趣的電子產品吸引了大部分青少年的注意力。活動的減少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為了更多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動因體育負責人建議廣大家長抓住青少年的生長黃金期,加強體育培訓鍛鍊,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 NBA中國與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攜手助力青少年發展
    12月21日消息NBA中國將攜手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開展運動和體育產業領域的課題研究項目。本次研究項目旨在關注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領導力的養成,促進青少年的素質培養和健康成長,助力體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 讓青少年享受運動樂趣,《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行動方案》在...
    12月12日,首屆全國中小學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以下簡稱「教指委」)暨《新時代體育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點)》《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行動方案(2020-2030)》發布會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高校和中小學教指委成員,全國百餘所中小學校長,以及全國體育教育聯盟成員應邀出席,共話兒童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