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吵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手機連綿不絕的推送聲音。在那一刻我就明白:勒布朗·詹姆斯沒有像之前消息源說的那樣等到7月4日,他已經做出了決定。
如果體育界只有一件事能在世界盃期間搶掉它的熱度,那這一定是詹姆斯的「決定」。對籃球迷來說,「決定」就像是世界盃和奧運會,每四年一次準時發生。每次決定都能天翻地覆地改變這個聯盟。我們本以為在今年會有一點變化:往年大家往往都會傻傻地等著詹姆斯做決定,而在昨天,自由球員轉會市場已經風起雲湧。很多球員趕在詹姆斯決定之前就敲定了下家。
但當詹姆斯真正做出決定的時候,掀起的浪潮還是席捲了這整個聯盟。
短短一夜之間,「湖人總冠軍」從帶著戲謔意味的狂言,成了近在咫尺的目標。
明眼人都明白,在這場勒布朗的爭奪戰中,其實騎士隊已經早早出局。當他們去年2月做出那些交易之後,大家就明白吉爾伯特沒有要留下詹姆斯的心。儘管他依然在長文裡寫道「我們期待23號球衣掛在速貸球館之上的那天」,但他實在受不了一年又一年的超級奢侈稅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明白,全聯盟所有的隊伍都想要詹姆斯。 但不是所有的隊伍都給得起詹姆斯想要的。
勒布朗想要什麼呢?
他是想要大球市嗎?對於一個像詹姆斯這樣影響力的球員來說,所謂「大球市」對他的影響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他在洛杉磯打球有人買他的鞋,難道他在密爾沃基打球人家就不買了?大球市對詹姆斯來說只是一個偽命題。如果他只是想要做一個嘗試,他大可以再籤一份1+1的合同,但是他沒有。
如果他只是想要追逐總冠軍,費城顯然是更好的選擇。本·西蒙斯和喬爾·恩比德已經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自己,他們手上還有大量的首輪籤和薪資空間,如果願意在交易中出到馬克爾·福爾茨的話,幾乎可以肯定能為球隊再帶來一位全明星級別的球員。但是他也沒有去。
在我們得到更多的資料之前,任何分析都是索然無味的憑空猜測。
至少就現在看來,我們從詹姆斯的行為中只看到了兩個字:任性。
8年前的夏天,勒布朗在全美直播上決定去邁阿密,是為了證明自己能夠拿冠軍;4年前的夏天,勒布朗決定回到克利夫蘭,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在家鄉拿冠軍;而如今,以他的咖位和榮譽,他已經不用再去證明任何東西,也不用再去取悅任何人了。
所以現在,他做任何決定,都是對的。
現在,他相信只要他去,假以時日,任何隊伍都能成為總冠軍的競爭者;只要他去,洛杉磯湖人隊就會成為所有自由球員都繞不開的選擇(如果你考慮到2010年之前騎士在自由球員市場上處處碰壁的樣子,這反差尤其諷刺)。他相信他去一個沒有任何超級球星的蠻荒之地,也能平地起高樓,打造一支足以挑戰金州勇士的總冠軍爭奪者。
他經歷過急功近利到盲目的時代,也經歷過得失之間迷茫的年頭,但時間會改變一切,讓苛刻變得溫和,讓仇恨變成友善。如果你把2018年和2010年吉爾伯特寫的兩篇長文對比一下,你會明白我在說些什麼。
時間會讓男孩變成男人,而詹姆斯經歷的一切,足夠把他的內心淬鍊得比他的肉體更強大。
2018年夏天的他,已經足夠強大,也已經足夠成功。他不需要直播,不需要長文,不需要紀錄片,不需要解釋。他只需要隨心所欲做他想做的就可以。
於是,在33歲那年的夏天,詹姆斯,黃袍加身。
🏀
籃球
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灌籃公眾號
定期分享最新最熱的NBA資訊
定期發布最獨特視角的籃球好文
更有不定期【福利】放送!!
還等什麼
快來表達分享你的觀點
和小編一起大話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