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
降溫了,零下10度,門診依然有不少患者,70歲的曹先生,和妻子一起來複查:曹先生3年前做了心臟支架,曹太太2年前做了心臟支架。
真可以說是同病相憐,這還沒完,曹先生的兩個兒子都做了心臟搭橋,大兒子47歲4年前做了心臟搭橋,二兒子43歲,1年前做了心臟搭橋。
這一家人是我見過冠心病最集中的一家人,一家4口都是嚴重的冠心病,都做了心臟手術。
您說老先生和老太太年齡大了,血管狹窄了,還能理解,可是他兩個兒子,都在在40出頭就做了心臟搭橋,也就是說孩子們的血管比老兩口的血管更差。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一、遺傳確實有關係,但遺傳我們改變不了
兩個兒子在40歲左右都做了心臟搭橋,確實不能排除和父母都有冠心病有一定關係,也就是遺傳因素。
我們在看病的時候,也必然會問到,患者父母有沒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三高。尤其是父母在相對年輕的時候,比如50歲之前就明確發生了三高或心腦血管疾病,那麼就有足夠的理由把遺傳家族史作為一個高位因素,來評估患者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遺傳簡單說就是娘胎裡帶來的,是父母傳給我們的,這個是無法改變的,因為我們無法選擇父母。
《實用心臟病學》寫到,動脈粥樣硬化有家族遺傳性,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但是我們看到兩個兒子發病年齡是40歲左右,而父母都在70歲左右才發病,且父母是做了心臟支架,相對來說心臟狹窄的部位較少,支架就能解決。但兩個兒子都做了心臟搭橋,說明心臟血管狹窄比較嚴重,通過支架不能 解決,最終選擇開胸搭橋手術。
遺傳只是冠心病的一個高危因素,並不是唯一,這兩兄弟發生冠心病的年紀都比較輕,除了遺傳因素,還和家庭因素有關係。
二、冠心病的另一個最主要原因----家庭成長環境和個人習慣養成
老兩口同時做了支架,他們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肯定不存在遺傳因素。那麼老兩口偶讀做支架是巧合嗎?
不全是!
老兩口20歲結婚,一起生活了50年,平時吃的、動的、脾氣等等生活環境一樣,生活習慣相近。那麼這也是兩個人同時都做了心臟支架的一個原因。
老兩口吃飯都口重,尤其是近40年,生活水平高度提高,家裡的油多了、肉多了、糖多了,長期這樣的飲食結構,就會導致肥胖,導致三高風險增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加。同時老兩口從來不運動,一個人還抽菸,一個被動吸菸,體重都超標;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就會增加冠心病風險,最終導致兩個人心臟血管狹窄,最終都做了心臟支架。
兩個兒子在20歲之前都和老人一起生活,吃喝拉撒生活習慣一模一樣,吃的油膩嚴重,不活動,體重超標,看著父親抽菸等等問題,都影響著孩子。雖然這不屬於遺傳,但這也會影響,最終他們長大了,也養成了這樣的生活習慣。而且這兩個孩子從小開始就不缺吃,也就從小飲食更不健康,加之有父母的遺傳因素,那麼就早早的血管出現嚴重狹窄,最終不得不搭橋治療。
這些因素並不像遺傳那樣我們改變不了。這些習慣基本上我們都能人為改變,比如我們可以不抽菸,至少可以不在孩子面前抽菸,不讓孩子學會抽菸;我們可以給孩子低鹽低糖低油飲食,給孩子多一點蔬菜水果;讓孩子堅持運動控制體重等等等等。
當然讓孩子去這樣健康生活,不如陪著孩子健康生活。
但對於曹大爺一家,目前是不指望了,因為歷史不可以改變;我們只能寄希望於曹氏兄弟不要把冠心病遺傳給自己的孩子,更不要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遺傳給自己的孩子。
曹先生的孫子才十幾歲,現在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還來得及,現在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他們終身受益,現在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至於在他們40歲左右的時候也去做心臟手術!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原標題:《夫妻2人放了心臟支架,2兒子都做了心臟搭橋!醫生分析了原因》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