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14日開幕,董雲虎代表政協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15日上午開幕,應勇市長作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上海兩會大幕正式拉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全面施工之年,是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交卷之年;更是「十四五」的謀劃之年,是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衝刺之年,是邁向更大未來的起步之年。在兩會現場,上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圍繞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長三角一體化、自貿區新片區建設、進博會、營商環境等話題建言獻策,為上海新一輪發展謀劃新篇章!央廣網上海頻道15日起推出「兩會問計」系列報導。今天推出第二篇:《優化營商環境上海答卷:擴寬營商環境「標尺線」,對標對表,持續發力》。
1月15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央廣網記者 韓曉餘 攝)
央廣網上海1月16日消息(記者王渝新 吳善陽 楊靜 周洪 傅聞捷 韓曉餘 唐奇雲 林馥榆)1月15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上海兩會時間正式開啟。在今年的上海兩會上,「營商環境」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時的高頻詞,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店小二」還能怎麼當?下一步優化空間在哪裡?代表委員紛紛獻上「錦囊」。
任重千鈞,對標對表,持續發力
2020年1月2日,新年第一個工作日,上海便舉行了優化營商環境暨投資促進大會。上海市委、市政府專門研究制定了上海營商環境改革3.0版方案和加強投資促進32條舉措。這是上海連續第3年工作開局之際就突出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優化環境,「栽好梧桐樹」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雖然上海在營商環境的優化上取得了巨大進步,也幫助我國營商環境排名從46位進一步提升到31位。但與世界最佳營商環境相比,上海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上海市政協常委、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穎和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嘉春企業管理董事長丁嘉春聯合提交了一份提案。兩位委員建議,應積極進行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營商環境創新。允許中國企業將生產和貿易在自貿區內外分設、合併享有自貿區政策。
此外,要進一步放寬投資準入模式。遵循「負面清單」加「準入前國民待遇」的國際通行模式,在合法範圍內皆可經營的寬鬆市場準入制度,對不同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周瑜提出了相似的建議:要確保民營企業在所有競爭性領域擁有平等的市場準入。周瑜代表認為,形成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依據各自的優勢和各自的稟賦結構進行公平平等的競爭,這就需要在所有競爭性領域鼓勵競爭,防止壟斷。要進一步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
上海市政協委員趙麗佳建議,要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進一步重視、支持本市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協調推進機制、公檢法司與商會組織溝通協調機制等平臺的工作,不斷完善「一網通辦」機制,在改革落地和制度內容通情合理上予以研究、深化和完善,在市金融、公安、社保等部門增設「服務民營經濟的專門窗口」,體現上海鼓勵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導向性作用。
擴寬營商環境「標尺線」,制度保障要跟上
上海市市長應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上海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少代表委員對此深有感觸,優化營商環境不能只停留在世界銀行的硬指標中,更要形成上海特色,進一步擴寬營商環境「標尺線」。
在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黃建忠看來,營商環境也會有分層,最基礎的硬環境是政府提供的各類硬體服務,其次為軟環境,包括法治、政府運作效率、管理水平等。在兩者基礎上形成的市場化環境,則更為國際化企業看重。目前上海還沒有很好的離岸稅制、沒有很好的離岸金融,很多國際企業會受困於風險對衝的手段不足。黃建忠代表建議,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需要我們按照國際化企業感受和體驗去優化營商環境,制度要不斷地創新。
上海市人大代表、德勤華東區主管合伙人劉明華發言(央廣網記者 韓曉餘 攝)
營商環境從硬環境到軟環境,再到發展中優化。這樣一條不斷提煉、逐步上升的發展之路與上海市人大代表、德勤華東區主管合伙人劉明華的想法不謀而合。劉明華代表認為,營商環境的優化既要以世行的標準為指引,也要跳出「試卷」答題。應該體現中國特色,拿出「上海方案」,包括從立法層面優化營商環境。
除了需要制度上的保障,政策真正下得去、下到位也是關鍵。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金磐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民認為,很多出臺的政策非常好,但完全落地還需更努力,營商環境打造中同樣需要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劉建民建議,要先行制訂不可逆制度,立法確保政策固化。徹底消除具體實施中政府部門另行制定的小政策、彈性處理空間、以及部門間協同性不強等問題。
無獨有偶,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藍海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彥博提出了提高政策傳播效能、增強企業獲得感的建議。她提出,近年來為了支持企業發展,國家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支持措施,但是從實地調研訪談情況來看,有不少企業普遍感覺對政府相關政策的內容了解不夠透徹、知曉度有待提高,由此導致很多的企業沒有主動去申請或享受相關政策紅利。
她建議,各級政府部門應採取專題會議、政企對接會、官網發布、研討會、企業家沙龍等多種方式加密政策宣傳頻率;其次,應充分發揮園區管理機構的媒介作用,在條件成熟的園區可以嘗試固定一名園區企業服務人員兼任「政策服務專員」,實行專人對接、專人培訓、專人落實,幫助企業少走彎路,提高辦事效率。此外,她還建議重視和發揮新媒體的擴散作用,並藉助第三方專業化服務,以保證政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