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當國貨的洋品牌藏華30年,一年收入1650億,投資40億賺千億租金

2020-12-23 孤風婉史
圖為郭鶴

不管是從事餐飲行業,還是自家家中,要想做飯都少不了柴米油鹽醬醋這些東西。提起油大家腦海中是不是第一時間就閃現出了金龍魚油的模樣。

金龍魚油,不管是從名字還是知名度,它都像是正兒八經的國貨,它的廣告代言人是中國的,生產地是中國的,就連產品說明都是中文,但它竟然不是國貨。

郭鶴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新加坡,被譽為"酒店大王",也被稱為"亞洲糖王",但沒想到連中國的一半糧油市場竟然也是他的。但郭鶴年不僅僅是一位商人,更是一位愛國的商人。

郭鶴年和對他影響最深的兩個人

他的父母都是中國人,當初為了討生活,才去的馬來西亞,他的母親鄭女士是一個接受過新式高等教育的女子,他的父親則是一位商人。

圖為鄭女士和郭鶴年兄弟三人

父母生了他們兄弟三人,他出生時家中已小有資產,故而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鄭女士雖然嫁給了商人,但她從不管家中生意。

她經常教育她的孩子們,不要太注重於外在的物質,就算做生意也要有生意道德,她的教育一直印在小小的郭鶴年心裡。

鄭女士在世時曾在鐵板上刻下一幅字,那是她對子孫的殷切希望和教誨,郭鶴年一直保存著:"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不為自己求利益,但願大眾共安寧",這也成了郭鶴年之後做生意一直謹記的事情。

而父親更是郭鶴年從事商業的引路人,從小郭鶴年就聽著父親的"商業經"長大,對於父親總說的"商業道德"、"誠實守信,立身之本"、"一言九鼎"那是耳濡目染,銘記於心。

不止是做生意,父親更是教他們兄弟幾個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要記得熱愛自己的祖國,故土難離,中國才是真正的家鄉,有機會一定要報答祖國的恩情。

圖為郭鶴年

等郭父在事業上小有成就時更是和他的兄弟朋友們一起辦起了學校,為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的發展出力獻策。

國家發生戰爭時,郭父更是到處籌錢,要為祖國捐款,幫助祖國度過難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初國家有難,多少華人踴躍捐款,幫助祖國度過難關。

父親和母親對他的影響可謂是一生相隨,故而後來他發達了,還不忘幫助別人,國家有難的時候,他也永遠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郭鶴年商業帝國的崛起

糖米油鹽的生意是郭家老一輩人就開始經營的產業,等他們這一輩人接手時已經小有規模。

郭鶴年沒有選擇繼承家業,而是選擇外出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1947年,他隻身一人去往新加坡,花了10萬馬來西亞錢幣創辦了一家貨運公司。

圖為郭鶴年

可惜才剛發展,創辦公司還不到一年,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父親的離世讓家族生意一下子混亂起來,他不得不聽從母親的話,回到馬來西亞。

再之後他和家中堂兄弟們一起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雖然那一年他才25,是一眾兄弟裡年齡最小的那個,但是他的組織能力和商業頭腦都是經過大家認可的,所以他被推舉為董事長。

再之後1952年,由於他二哥參加馬來共黨被當人打死,馬來當時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因為他二哥的事,英國方面一直緊盯著郭家。

無奈之下他只好去了英國暫住,那段時間裡,他對國際貿易法和企業管理的知識都做了很深的了解。

尤其是關於蔗糖的製作、經營,那是深有啟發,他在腦海中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地圖,上面是他商業王國的創建地形。

1952年,馬來獨立,郭鶴年迅速的抓住這個機會,趁著英國撤走,大量日化品奇缺的檔口。1957年他在馬來買地建立糖廠,然後從印度購進粗糖,在馬來的糖廠裡加工成細糖,然後運往全世界各地經銷,沒過兩年,他就成為馬來西亞製糖的最大廠商,後來成為"馬來西亞糖王"。

圖為郭鶴年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郭鶴年就擁有了戰略性的發展眼光,只區區白糖業根本滿足不了他創建商業帝國的野心,他開始發展多元化戰略,在各個領域都有投入,在商場上可謂是一個全方位發展的人才。

他在70年代之前,主要從事的還是實業,其中以食品業一馬當先,70年代之後,他開始進軍房地產行業,早在那時他就預見到將來旅遊業一定會蓬勃發展,所以他創建了香格裡拉酒店。

如今的香格裡拉早已經成為一個跨國性的網絡酒店,總客房數超過一萬,是亞洲酒店規模最大的集團之一。

除卻這些,他甚至在金融行業,電影電視行業,文化娛樂行業,包括礦產行業均有所涉獵,他甚至還收購了一家銀行。

由於他的產業涉及方方面面,使得他挺過幾次金融危機,成為商界屹立不倒的神話傳說。

圖為郭鶴年

金龍魚油年收入1650億,郭鶴年為北京國貿中心投資40億

從1991年金龍魚油打入中國市場開始銷售,迅速的就佔領了國內40%的糧油市場,金龍魚油在全國25個省份都有生產基地,等到2018年的時候,金龍魚油的年收入就可達到1650億元。

郭鶴年在中國賺了很多錢,但他也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早在70年代,他就給華潤集團送了70萬噸的白糖,還給別的企業送了許多產品,幫助他們度過金融危機。

北京籌劃建設國貿中心的時候,很多國內企業有心去接,但沒有足夠的資金,而外國的企業家受政策限制無法承接,這是北京的繁榮所在,是門面擔當,一直拖下去,就是無數金錢的損失。

在這個時候,郭鶴年站了出來,他拿出40億的資金來修建國貿中心。40億在上世紀70年代,無疑是一筆巨款,一個集團抽調出這麼多資金,無疑是一件危險的事,但郭鶴年敢想敢幹,就這麼承接下來了。

到如今北京的國貿中心,不說別的,每年只租金這一項就可收十幾億,這麼些年他在北京國貿賺了得有上千億元。

圖為郭鶴年和妻子及兒女

他在賺錢的時候同時也在為這個社會做貢獻,他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不得不做,第一件事是刻苦奮鬥,努力工作,安排安穩的家庭生活。

第二件事就是在第一件事完成後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在教育問題上有困難的人。這樣社會才能穩定發展,和諧進步。

他曾為北大餐飲中心捐款1.1億元,在這之前他已經為北大捐過一次3000萬元,為汶川地震捐款1.3億元,為"希望工程"捐款5000萬元,為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每人每年提供600到900的助學金,直至他們完成學業。

今年年初的疫情,郭鶴年依然是那個積極捐款的,他為疫情又捐了3000萬。

郭鶴年如今已經90多歲了,他這一生從沒說過要稱王稱霸,他只是不辜負每一個機會,不虛度每一寸光陰,他的一生可謂傳奇,他跨越的不只是時代,更是行業,是國界,他雖然現在的國籍不是中國人,但他依然有一顆中國心。

父親母親曾教導他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他一直記得,如今他把這個信念也交給了他的兒女,子孫後代。中國人無論在哪裡,永遠都是中國人!

相關焦點

  • 美國品牌「藏華」30多年,每年賺走377億,卻被誤以為是國貨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巨大,所以不少外國品牌也紛紛來到中國。來到中國之後,他們搖身一變,換成中文名以及中國風格的包裝,並開始在國內市場撈金。在國內調味品行業,就有一個美國品牌,它成功「藏華」30多年,卻始終被人誤以為是國貨。說到調味品市場,老乾媽無疑是大家率先想到的品牌。
  • 王健林蓋了3百座萬達,才賺1千億,他開5百家火鍋店就賺2千億
    一座萬達廣場的投資至少十幾億,如果是大城市的萬達廣場,投資更是高達幾十億。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一年的租金就高達7個億。一座火鍋店生意再好,一年可以賺多少錢呢?估計上千萬也就是頂破天了。不過有一個富豪卻靠著5百家火鍋店成功戰勝了王健林的3百座萬達廣場。在今年的胡潤財富榜上,王健林丟掉了四川首富的寶座。新的四川首富是搞火鍋的張勇。
  • 「藏華」32年,一年賺走1600億,卻被國人一直當成國產品牌
    益海嘉裡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郭鶴年和他的侄子郭孔豐共同投資的。這樣一說很多人也就明白了,金龍魚其實是由新加坡公司在中國申請的,自然算不上是國產品牌了。事實上,多年來,金龍魚在中國市場一直很受歡迎。大多數消費者都把它當成國牌。而在金龍魚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時,它確實也有大部分的中國成分。
  • 最會「藏」的美國企業,偽裝成「國貨」30年,一年狂賺377億
    此種情況下,為了挽回口碑,已是73歲高齡的陶華碧再度出山,將使用的原料重新換回了貴州辣椒,並且對生產製作中的每個環節都做到更為嚴格的把控,這才重新挽回頹勢,業績方面也取得了頗為可觀的成就,去年的營收再創新高,達到了50億。
  • 打敗兩大「藏華」美企,奪回幾十億市場
    如今稱霸全球的兩個牙膏品牌都是美國企業。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牙膏品牌中,就有這兩個外國品牌,「藏華」十幾年,曾在一段時間佔據了我國牙膏市場超50%的市場份額,這兩個品牌就是高露潔和佳潔士,甚至現在還有不少人以為它們是「國貨」。值得慶幸的是,我國本土牙膏正在逐漸崛起,並威脅到了佳潔士、高露潔。
  • 全國家喻戶曉的46年品牌,每年低調收入千億,很多人以為是國貨?
    很多糧油品牌在市場上確實銷售的不錯,也因為其質量很好,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有一個糧油品牌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一年就賺了千億,沒想到卻是國外貨,而在中國已經有46年的時間了,它究竟是哪個品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外來資本入侵中國市場,那些被誤認為是國貨的洋品牌,你知道嗎?
    而有的人會說我只支持國貨,比如咖啡要喝雀巢的,冰激凌要吃八喜的,牙膏要用中華的。但事實這些通通不是中國的品牌。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民族品牌的商品其實已經變成了洋品牌。 首先來看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國貨品牌已經淪為洋品牌。
  • 豪宅租金收入600萬,不拿工資的伊萬卡和老公一年賺多少?
    根據《名利場》雜誌的報導,她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曾經是Vivienne Westwood,Thierry Mugler和Marc Bouwer 等品牌的時裝模特。thegoodawards0601122011年伊萬卡推出了自己的時裝品牌,該品牌下的服裝、珠寶和香水在美國各地大型百貨商店都有銷售。
  • 在民眾「迷糊」、「洋品牌」橫行的14億市場中,它順利拿下一城
    正是因為這樣,這些年進入國內投資的外資企業多不勝數。於是,各種「洋品牌」紛紛進入大眾的視線。 真正的國貨牙膏,大家可能都不太常用,比如六必治、冷酸靈、兩面針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國貨牙膏品牌,在「洋品牌」橫行的市場當中,順利殺出重圍。 比如近些年才在國內流行,但已經具有超過80年歷史的黑人牙膏。該品牌在好來化工旗下,雖說後來和美國高露潔有一定的合作,但說到底它還是地地道道的國貨。
  • 隨處可見的美國品牌,很多人卻誤認是「國貨」,在國內年入300億
    調料品牌老乾媽,幾乎是中國家家戶戶必備的辣醬,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和喜愛。很多留學生不僅把老乾媽當成調味品,還把老乾媽當成「炒菜神器」,直接和米飯麵條一起吃。所以老乾媽在很多海外國家也是家喻戶曉。在這方面,老乾媽的銷量非常可觀,2019年全年銷量突破50.2億,同比增長14.43%。然而,自從創始人陶華碧宣布退休後,就一直備受爭議。
  • 在外國發家賺千億,至死不肯放棄中國國籍,為中國帶來2千億投資
    2016年福清的GDP已經超過了850億,是中國經濟30強縣級市。這一切都是林文鏡的功勞。林文鏡出生於1928年,1936年的時候林文鏡就去了印尼。當時國內動蕩不安,福建自古就有下南洋的傳統,所以許多人都出海謀生。林文鏡在印尼長大,後來認識了好朋友林紹良,兩個人一起合夥做生意,並且一起創辦了林氏集團。林文鏡把麵粉跟水泥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積攢了千億財富。
  • 這個外資品牌「藏」華32年,一年撈走1600億,卻被誤認為中國品牌
    但是,很多家庭吃的金龍魚產品,雖然不是我國的品牌,卻佔據了我國大部分的市場,一年的時間就從中國賺走了1600多億。金龍魚品牌出生於1991年,再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後,幾乎走進了家家戶戶,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食用油。根據數據統計顯示,28年來已經售出52億瓶,而就是這個深受百姓愛戴的食用油,是名副其實的外資品牌。
  • 負債8900億成「首負」,王健林靠這一招逆轉,一年賺300億
    作為昔日首富,王健林也是金句常出,比如「一個億的小目標」、「什麼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近期隨著萬達賣光海外最後的資產,王健林在海外8年大舉投資也落下帷幕,曾經萬達8000多億的負債一直都壓得王健林喘不過氣,也讓他從「首富」跌落到「首負」。
  • 國產十元店一年賣出190億
    來源:投資界對於名創優品來說,迎合消費者不應該停留在「日系」這個層面,打造出真正的好品牌,消費者們肯定會把你捧成國貨之光的。早進場的加盟商可能確實賺到了錢,在《名創優品的101個新零售細節》裡,舉了一個印尼門店的例子,投資300萬元,第一個月營業額就有450萬元。不過,招股書裡也說了,2020財年名創優品單店收入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9.8%。從同店銷售額來看,2020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2.6%。
  • 從「首負」到一年賺300億,王健林如何做到的?妻子林寧功不可沒
    作為昔日首富,王健林也是金句常出,比如「一個億的小目標」、「什麼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近期隨著萬達賣光海外最後的資產,王健林在海外8年大舉投資也落下帷幕,曾經萬達8000多億的負債一直都壓得王健林喘不過氣,也讓他從「首富」跌落到「首負」。
  • 重慶兩大地產富豪,吳亞軍投資中國賺千億,張松橋投資英國虧百億
    不過高中畢業的那一年,張松橋在香港的外婆去世了,他得到了一個去香港的機會。張松橋到了香港繼承了外婆在香港的不少資產。張松橋的外婆早年一直在外國,後來回到香港,留下了不少遺產。2年半之後,張松橋以香港人的身份回到了重慶,開始在重慶商界嶄露頭角。最初張松橋倒騰了不少生意,後來真正讓張松橋發家的還是地產生意。張松橋學習香港的地產模式,在重慶發展房地產。
  • 國內3大知名品牌,卻是「偽國貨」?在華隨處可見,你有買過嗎?
    有專家還預估未來幾年內,我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突破50萬億元只是時間問題。對於各大品牌、企業來說,中國市場就是一塊「香餑餑」獲得了中國消費者的認可,還愁賺不到錢嗎?這幾十年來,有眾多外資品牌進入到中國市場,就如上面所說的想要來瓜分我國的相關行業的市場份額,甚至一些外資品牌在我國一待就是幾十年之久,不少國人還一直將它們認為是國貨。事實上,對於外資品牌來說身披「國貨」標籤更容易獲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甚至一些外資品牌還刻意進行偽裝,而今天我們就要說說那些被人們認為是國貨的外資品牌。
  • 曾排名世界第四,今一座豪宅值40億
    中華煤氣這樣的公司因為成長空間有限,所以在資本市場估值並不高,所以也影響了李兆基的帳面身家,不過1年100多億的利潤,可見李兆基每年可以入帳的真金白銀有多少了。很多人說李嘉誠藏富,事實上李兆基也藏富,而且比李嘉誠更厲害。李兆基早就成立了一家私人投資公司兆經投資公司。這家公司類似於比爾蓋茨的瀑布投資一樣。
  • 千億的營收,30億的利潤,這是你眼中的金龍魚嗎?
    一、規模雖大,但毛利、淨利低的可憐金龍魚規模很大,目前市值4000億左右,什麼概念?格力電器也就3700億市值,海天味業也不過6000多億市值。金龍魚的優勢就是規模大,營業收入一年隨隨便便近兩千億,2019年營收1700億元,這又是什麼概念?
  • 被誤認為是「國貨」的品牌:一年營收1671億,老闆卻是馬來西亞人
    而說到郭鶴年,就不得不提到1991年誕生的金龍魚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著名的食用油品牌。在很多人心目中,金龍魚品牌最初被中國消費者視為中國品牌。然而,隨著對金龍魚發展歷史的了解,人們知道它是一種"假冒的國產產品"。事實上,金龍魚是外國品牌。據報導,金龍魚品牌由世界500強企業之一豐益國際旗下的益海嘉裡集團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