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3月3日,國際籃聯發布了最新的世界男籃積分排名,中國男籃排名28,比世界盃之後的排名下降一位,積分364.6分,對比上期的390.9分同樣有所下降。
有球迷會問,中國男籃世界盃之後也沒有比賽,排名和積分怎麼會下降呢?中國男籃其實有兩場相對重要的比賽,就是2021年亞洲杯預選賽的小組賽,原計劃是2020年2月21日對日本、24日對馬來西亞,受疫情影響,這兩場比賽延期舉行。但是只是兩場預選賽的小組賽,至於影響到中國男籃積分排名下降嗎?顯然不會,這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需要我們弄明白國際籃聯的積分規則才能捋順清楚。
國際籃聯積分計算規則的核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中國男籃最近11年的國際籃聯積分排名走勢如下:
排名如果是數越大越好,那中國籃球就是一直在進步,可惜正好相反。2008年奧運會,中國男籃在姚明、王治郅、易建聯等球員的共同努力下,殺進了奧運8強,這是2009年中國男籃世界積分排名第9位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後,中國男籃幾乎沒有停止下滑的腳步,2018年到現在,似乎退步速度放緩,一直在27-30名之間徘徊,之所以產生最近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我們現在是排在了亞太地區第四的位置,我們前面是澳大利亞、伊朗、紐西蘭,我們後面是韓國和日本,我們沒有繼續下滑,其實是「滑」不動了,如果再一不小心慘敗給韓國和日本,我們就有可能繼續提高這個排名數字,顯然,我們現在已經夠糟糕了——前進很難,下滑也有難度。
我們詳細了解一下國際籃聯的積分計算規則。
了解了計算規則,我們就能找到中國男籃目前積分排名停步不前的原因。
首先:統計基礎得分。
基礎得分=規定基礎分+主客場因素計算分+因對手排名得分。
1、基礎分總分國際籃聯規定是1000分,交戰雙方按照戰績瓜分:單場取勝一方,如果淨勝9分以內(含9分),其基礎得分為600分,負者得到400分(這就能理解,中國男籃世界盃戰績很差,積分照樣增加,積分原則鼓勵參與);勝者淨勝10-19分,分得基礎分700分,負者得到300分;勝者淨勝20及20分以上,基礎分取得800分(這也是上限),負者得到200分(這也是下限)。
我們就以奧運落選賽中國對陣同組的希臘為假設例子。假設希臘最終90-80戰勝中國男籃(我希望是反過來),那希臘淨勝中國10分,因此希臘得到基礎得分700分,中國得到300分。如果希臘少淨勝中國1分,那希臘只能得到基礎分600分,中國則得到400分。說到這,大家就應該明白:中國女籃在奧運資格賽對英國女籃的比賽中,比賽只剩5.7秒時間、比分已經86-76了,為什麼許利民指導還要堅決打一次進攻——如果被對手偷襲,基礎得分差別是很大的,接下來我們會再分析。當然,如果希臘大勝我們20+,那顯然我們基礎得分就更少了。
2、主客場因素得分。這個因素,主要目的是削弱一定的主場優勢。佔據主場優勢的球隊,主場因素得分為-70分,客場球隊得到+70分,雙方都在中立場地比賽,各得0分。還是以前面的假設為例,中國和希臘的比賽,比賽地點目前定在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對雙方來說就是在中立場地比賽,主客場因素得分各自抱回鴨蛋一枚。這樣就好理解,在世界盃上,中國男籃五場比賽,都是主場,和五個對手比賽,主客場因素我們都是-70分,五場就是-350分,因此主場優勢對積分增加沒有幫助反而是累贅。
3、因對手排名得分。這個要素,主要是鼓勵以弱勝強,給弱隊追趕強隊機會。因對手排名得分=1.5乘以(參賽全部球隊排名的中間數-對手賽前排名)。繼續以前面的假設對陣為例,因為雖然表面是24支球隊參加落選賽,實際卻是國際籃聯旗下所有球隊都參與了比賽,因此全部參賽球隊的中間數是76,而希臘隊的目前排名是世界第7,中國隊因對手排名得分=1.5×(76-7)=103.5分。這就能解釋中國男籃積分最近為什麼沒有大的進步——我們贏下我們後面的選手,積分計算並不佔多少優勢,我們最近又很少戰勝強敵。
這樣,我們按照我們的假定比賽比分,計算一下中國隊的基礎得分:基礎得分=300+0+103.5=403.5分。
接著,計算加權係數,也可以叫權重。
1、時間係數。時間係數的計算原則是,距離統計日期越近,係數越大,逐漸遞減,8年前的比賽係數歸零,也就是說2008年奧運會上,中國男籃取得的成績,已經不在最近積分統計計取範圍內,最近1年的比賽係數為1,2-3年時間係數變成0.75,以此類推。中國和希臘在比賽之後計算積分,時間係數顯然為1.
2、比賽等級係數。比賽等級分為世界盃、奧運會、洲際杯等,世界盃係數最高為2.5,奧運會係數為2,洲際杯被區別對待,歐洲杯係數為1,亞洲杯僅僅為0.4。中國和希臘比賽屬於奧運會比賽,等級係數為2。
3、階段係數。階段分為頂尖賽、資格賽、資格賽之前比賽等,頂尖賽係數為1,資格賽係數是0.5,資格賽之前係數為0.25。中國對希臘的比賽屬於資格賽,係數為0.5.
4、輪次係數。決賽輪次係數為2,半決賽輪次係數為1.75,預選賽的決賽係數為1.5,16強賽係數是1.25,小組賽係數是1。中國對希臘的比賽顯然是小組賽,係數應該是1。
總的加權係數,是上面四個係數相乘,中國和希臘比賽計算積分的加權係數=1×2×0.5×1=1。
通過加權係數的計算,我們理解了中國男籃為什麼沒有比賽,排名積分沒有不變,而是在下滑:首先是隨著時間推移,有的比賽成績被推出了8年期限,成績記分歸零,其次是同樣受制於時間,一年前的比賽權重在降低,再者亞洲杯雖然只是小組賽,中國沒開賽對比已經開賽的球隊,積分是此消彼長,不進則退。
到此為止,我們可以計算一下中國和希臘的這場假定的比賽,中國男籃將收穫的國際籃聯排名積分計算分:排名積分計算分=基礎得分×加權係數=403.5×1=403.5分。
世界盃上最後的排名賽,中國男籃73-86負於奈及利亞,而韓國最後95-75大勝菲律賓,兩支球隊雖然戰績都是兩勝三負,佔據主場優勢又沒有取得更多淨勝分的中國男籃顯然吃了很大的虧。而中國女籃的許利民指導,即使38分領先韓國,還要在剩餘5.7秒「再打一次」,就是要傳輸給球員這種「1分」的理念,它對中國籃球的未來意義重大。
那有了上面的得分,我們是不是就能算出和希臘比賽之後,我們的國際籃聯排名積分增加了多少呢?算不出來。
最終的計算模型是這樣:排名積分=(K1*f1+K2*f2+K3*f3+……Kn*fn)/n。計算式中「K1f1」就是上面單場計算的排名積分計算分,而「n」是指國際籃聯對某國的有效積分計算總場數。顯然,我們還無法知道,國際籃聯到底在落選賽之後,計算中國男籃多少場哪些場比賽,另外到時候中國男籃有哪些比賽成績歸零我們也不掌握,因此我們只能估算。
另外,國際籃聯對大賽前16名的隊伍,都有格外的積分獎勵,奧運會我們無法參加的話,格外獎勵積分就拿不到,類似亞洲杯冠軍、亞運會冠軍都會有對應的獎勵。各級國家隊也都被列入積分考核範圍內,這也是姚明倡導「大國家隊」理念的原因。
大膽預估一下中國男籃參加奧運落選賽的兩場比賽之後(如果中國男籃小組前兩名出線,有機會比賽四場,但希望是渺茫的),中國男籃的積分總計(我按照中國男籃兩場淨輸20+考慮):如果到時候中國男籃的有效計算場次是150場,那中國男籃賽後的排名積分大約在365-370分之間,有效計算場數越多,中國男籃積分增加得越少。
有球迷說,本來奧運落選賽我們出線機會也渺茫,還有參加的必要嗎?當然有必要,中國男籃如果不參加,積分就會減少,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積分計算規則提示:中國男籃錯過了直通奧運會,但不是最可怕的。
那最可怕的是什麼呢?其實,中國男籃通過落選賽再通奧運,幾乎不可能,這是中國男籃的現狀,暫時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最可怕的,是未來起碼三年,我們在亞洲和世界的排名會一直受壓制。
排名被壓制跟中國籃球發展有什麼關係呢?關係重大。中國女籃三戰全勝昂首進軍奧運,奧運之後中國女籃的積分將大幅度上漲,就按照進入四強計算,加上三四名決賽,那中國女籃起碼能打上六場比賽,我們能獲得的排名計算分將達到將近10000分——筆者預測中國女籃奧運之後的國際籃聯排名積分將會升至620-630分,排名將會提高甚至大幅度提高。
中國男籃如果錯過奧運的話,將與前面亞太區的澳大利亞、伊朗進一步拉開距離,伊朗男籃即使只打三場奧運小組賽加上兩場排位賽,也會獲得4000-5000分的排名計算分,加上排名獎勵分,伊朗奧運會之後排名積分將增加20分-30分。而後面的日本隊,雖然目前只排在40名,經過奧運會,日本將進一步縮小與中國的差距。韓國、紐西蘭和中國一樣需要參加奧運落選賽,紐西蘭落選賽的對手有多米尼加,因此有希望贏一場,那樣的話即使紐西蘭去不了奧運,也同樣會拉開與中國的積分差距;韓國的落選賽同組對手是立陶宛和委內瑞拉,韓國也難求一勝,但是對比中國,或許能保證少輸。
中國男籃再不努力,就可能從亞太區第四,掉到亞太區第六,那就徹底淪為亞太二流,通過計算積分我們已經知道,想通過亞太系列比賽翻身,很難;我們的亞洲分組將非常被動,我們的國際比賽分組將更加不利。比如我們的女籃,本次排名第9,現在位列參加奧運會所有隊伍第三檔,一不小心就變成第四檔,那就意味著同組的都是高手,你就一直是在打怪升級的路上,比賽將困難重重。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我們的各級國家隊在各級比賽中,分組都將十分被動,意味著我們到2023年世界盃之前將很難翻身,我們需要潛心修煉,寄希望三年之後一飛沖天,把「亞太二流」的帽子摘掉。
最可怕的不是丟了一屆奧運會的資格,是影響了我們的未來。是時候做出改變了,我們都該記住許利民指導和他的兩次「5.7秒」,他為中國籃球的未來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