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韓國中部的大田,其城市規模雖不算太大,人口約一百五十多萬,但是地理位置卻極其重要,可以說是韓國陸上交通的樞紐。1905年京釜線鐵路開通,1914年湖南線鐵路開通,大田成為連接兩大鐵路的交會點。1970年代初,京釜高速公路與湖南高速公路相繼開通,1980年代,中部高速公路又開通,大田又成為三大高速公路的交會點。新建成的韓國高速鐵道同樣經過大田,大田的陸上交通樞紐地位因此更形重要。
大田的這種陸上交通樞紐地位,既是歷史地,也是現實地形成的。當朝鮮半島尚未分成兩半時,首爾自然是朝鮮半島陸上交通的中樞。但是當朝鮮半島一分為二以後,首爾因其地理位置靠近前線在韓國的位置明顯偏北,且京義線、京元線和1號公路等均已中斷,故只能拱手讓出其陸上交通中樞的地位,由位於韓國中部的大田取而代之。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在韓戰初期,大田曾為激戰之地,飽受戰火的洗禮。
出於同樣的原因,韓國政府原打算把首都從首爾遷往大田,因為首爾離軍事分界線太近了,而大田的位置則比較適中。其實,這樣做在軍事上幾乎沒什麼意義,因為從韓戰的實踐來看,韓國政府只有以釜山為首都,才相對地可以說比較安全,大田的位置則仍嫌太靠前。因此,這大概只有心理上的自我安慰意義,所以此事最終未能實行。不過雖然此事未能實行,但大田矗立著「政府第三廳舍」,那倒是確實無誤的;作為韓國第二行政首都,大田也已名聲在外;大田人也每喜自稱「中都」、「中京」而且,雖然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機構雲集首爾,但其最重要的科研機構卻都遷到了大田,集中在一個名叫大德科技園區的地方,使那兒成了一個韓國的矽谷。這個韓國的矽谷坐落於大田北郊,佔地二十八平方公裡,從1974年起,連續建設了二十餘年,預計可容納五十個科研機構,五萬名科技人員。1993年的世博會選擇在大田舉行,即應與大田作為韓國科技之都的身份有關。
大田的城市面貌也與此有關。在大德科技園區南側,屯山新市街地那一帶,到處是寬闊的通衢大道,兩邊是現代化的高層公寓,顯而易見經過精心的規劃,特別能感受到現代化的氣息。而這在韓國的其他大城市中,除了首爾的江南地區,就沒有那麼明顯了。當我去參觀大田世博會時,對這一點感觸尤深。那種軒暢、舒適和洗鍊的氛圍,使我覺得很適合人們的安居,韓國的科技工作者們有福了。不知以後上海的浦東新區,會否也釀出那麼一種氛圍?
不過對於訪問大田的觀光客來說,也許大田的魅力還在其老城區,尤其是那個叫做「儒城」的溫泉區。儒城溫泉在大田西區,離市中心約有十餘公裡。三國時期,儒城溫泉便已被發現;朝鮮王朝的國王和大臣們,常到這兒來洗溫泉浴。現在,在儒城形成了溫泉一條街,很多賓館、旅館都有附設的溫泉浴場,以此來吸引遊人的投宿和消費。我們幾次去大田,均投宿在儒城溫泉街上,一次是住在一家名叫新城溫泉莊的小旅館,一次是住在有名的儒城飯店,都有幸享受到了儒城溫泉的舒適。 俯瞰大田市容的最佳場所,是位於城南的寶文山公園。公園建在寶文山的山腹,海拔雖不過250米左右,但已足以看到大田的市容。山腳下還有登山纜車,供遊人們輕鬆上山。山頂上有寶文山城已經經過了整修,是遊人們的野餐佳處。
作為韓國的科技之都,科技展示場館的豐富,是大田觀光業的一大特色。1993年大田世博會結束以後,留下的常設展館被闢為世博會科學公園,於1994年8月7日再度開放,正好是大田世博會開幕一周年紀念日。在世博會科學公園的西側,有中央科學館,展示自然史、科學技術史、自然科學和技術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位於三樓的韓國科學技術史館中,展示了龜甲船模型和傳統樂器等比較能吸引外國遊人的視線。科學館旁有天體館,內有韓國最大的天象儀。西有貨幣博物館,展示各種各樣的古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