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30天:戰「疫」面孔|圖集

2020-12-16 武漢發布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1日訊2月21日,武漢城市交通管制進入第30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這場戰「疫」中,有一群人,他們挺身而出,用生命守護生命,每一秒,他們都在和「死神」奪生命。

(記者金振強 孫笑天 通訊員王敏 鞏瑜 攝影報導)

杜榮輝,武漢市肺科醫院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 抗疫最前線的「荊楚楷模」 她是醫院裡最忙的人、衝鋒一線的團隊標杆 她說,「病毒再狡猾,定能戰勝它。」

李嵐,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三病區護士長 為患者哭泣的護士長 工作再苦再累,她都不以為意, 提及患者的苦楚,她卻失聲痛哭

朱凌 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一病區護士 每天與母親隔空擁抱的女護士 堅守戰「疫」一線,她和母親近在咫尺卻26天未相見

徐晶 武漢市肺科醫院檢驗科醫生 她是外人「看不見的醫生」 每天直面病毒,卻從不言退,與丈夫攜手奮戰疫線40多天

陳玉梅 武漢市肺科醫院ICU醫生 為戰"疫"推遲婚期的醫生 日夜奮戰風險最高、最辛苦的「戰場」, 得知武漢關閉出城通道時,她直接打包行李住進了醫院

龔道敏 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一病區護士長 女兒眼中的「護士阿姨」 奮戰戰「疫」一線40多天未回家,兩歲的女兒把她認作「護士阿姨」 她說,「我是一個「癩子」,值守病房,哪裡有需要都可以隨時頂上。」

盧慧慧 武漢市肺科醫院ICU護士 她是護士裡的「特種兵」 從耐多藥結核病區到新冠肺炎ICU,她始終站在最危險的地方守護健康

李姿 武漢市肺科醫院ICU護士 迎難而上的"女戰士" 她原是ICU支助護士,臨危受命進入抗「疫」最前線任勞任怨,嬌小身姿蘊含巨大能量

田苗 武漢市肺科醫院門診導醫 逆行10小時回漢 95後恩施妹子為堅守崗位,放棄和家人團年

武漢市肺科醫院ICU醫生沈斌華 他是「不聽話」的醫生 常連續工作10餘小時,主任發了強制休息令,他卻「偷偷」潛入「疫」線奮戰

靖娟 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4病區護士 她與丈夫「疫」起奮戰一線 把孩子送回老家,犧牲小家團圓,全身心守護萬家燈火

杜鵑 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五病區主任 除夕前夜主動請纓上一線 她把患者當作親人,看到患者一天天好起來,是最大的欣慰

秦文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國家級院感專家 她是醫院的「守護者」 春節當天,跋涉13小時來漢支援,夜以繼日,與隱形的病毒過招,為醫護和患者豎立起堅實盾牌

張美玲 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 摔斷鼻骨仍值守崗位的堅強女孩 她說,「不想拖大家的後腿,要跟同事們一起戰鬥」

相關焦點

  • 徵集「最美面孔」,已收到不少戰「疫」英雄照片
    4月17日起,大河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你戴口罩的樣子真美」公益活動,面向河南全省徵集500張戴口罩的戰「疫」英雄的照片,記錄疫情下的「最美戰『疫』面孔」。我們將把入選照片製作成精美紀念品,為英雄們送上驚喜和祝福!
  • 晏美華:致敬戰「疫」夫妻
    他們白衣執甲,攜手並肩,是向「疫」而行的青年伴侶;是伉儷情深的戰「疫」夫妻。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今天,他們就是凡人英雄。周陳涔 程娟娟 夫妻周陳涔, 30歲,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程娟娟,25歲,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
  • 武漢戰「疫」全景紀錄片《英雄之城》
    首部武漢戰「疫」2個月全景紀錄片一部感天動地的中國抗「疫」群英譜新華社記者勇闖「紅區」 60多位記者「疫」線拍攝很多年後,當人們回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疫」,一定會想起2020年初,武漢關閉離漢通道那個遙遠的日子。
  • 《英雄之城》—武漢戰「疫」全景紀錄片
    首部武漢戰「疫」2個月全景紀錄片一部感天動地的中國抗「疫」群英譜新華社記者勇闖「紅區」60多人「疫」線拍攝首次揭秘一些武漢戰「疫」中>「關鍵之舉」背後的故事時長45分10秒敬請一看很多年後,當人們回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疫」,一定會想起2020年初,武漢關閉離漢通道那個遙遠的日子。
  • 睿丁英語56天戰「疫」日記
    睿丁英語戰「疫」過去的56天,從總部到全國各地的習得中心,我們用一切努力將教育送到千家萬戶。從所記錄的這些奮戰的日子裡,你會看到為什麼一個主線下教育的英語品牌可以快速適應線上教育,睿丁英語又是如何踐行一個教育企業的使命。
  • 「雲監工」下誕生的武漢醫院「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3」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三集先導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更是成了關注的焦點。紀錄頻道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 Vlog(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晉江一中校友林建清馳援武漢戰「疫」
    雖然畢業已有30多年,但是他們的校友群還是十分熱鬧,逢節假日,大家互相寒暄,同窗之誼暖人心。掛帥上陣,擔任領隊此次出徵戰「疫」,林建清掛帥上陣,擔任領隊。「從接到通知到出發,也就幾個小時時間,170多名醫護人員集結完畢。一切都井井有條,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做好了隨時出戰的準備。」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603班何浚澤:「疫」線面孔...
    掃一掃,直達專題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603班何浚澤讀後感「疫」線面孔,暖心英雄2020年1月,在我們正準備著期末考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席捲而來看,在一張張口罩、一隻只護目鏡下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是觸目驚心的印痕。這一道道印痕,講述了這群平凡的英雄們抗擊新冠肺炎的故事。一位位在前線奮鬥的民警、醫生,他們要扛起的,是比山還高的責任,是一份份家人的翹首期盼,是國泰民安的目標。
  • 開學第一課 戰「疫」英雄當主角
    當天,新疆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抗疫戰中新醫人的使命擔當》為題開啟了開學第一堂思政課,與以往不同,這堂課的主角是新疆醫科大學馳援武漢的戰「疫」英雄。「我會加油好起來,帶兩個孩子去看你,謝謝。歡迎你們來武大看櫻花。」當看過PPT裡新冠肺炎患者的留言筆記後,學生熱娜古麗·卡哈爾淚光閃爍。
  • 武漢:在戰「疫」最前線守護光明
    、27家疫情防控用品生產企業及55家市政保障單位用電保駕護航,確保全市電網運行穩定可靠,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可靠的電力保障。2月7日11時10分,與時間賽跑的戰「疫」正式打響。線路走向定位、低壓電纜敷設、電纜終端箱安裝、端子排接線、調試檢測, 15時50分,指揮部第一個會議室成功送電。16時30分,另外兩個會議室也全部成功送電,武昌戰區首個作戰任務高質高效完成。而在一江之隔的漢口戰區,2月16日2時,為武漢目前最大的方艙醫院——長江新城方艙醫院提供電力支援的戰役也火速打響。
  • 從冬到春,武漢戰「疫」52天
    52天,從寒風刺骨到春暖花開,131名醫療隊員與病毒戰鬥,經歷了艱與險,品嘗了酸與甜,感受了苦與樂。52天,像是很長一段人生的濃縮。2月9日,山東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的131名醫務人員出徵武漢,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
  • 武漢戰「疫」日記丨在「紅區」的第八天,是我32歲的生日
    疫情仍在蔓延戰鬥還在繼續中國軍網微信推出《武漢戰「疫」日記》欄目陸續向廣大網友發布奮戰在戰「疫」一線的Ta們在忙碌間隙紅區第八天,是我32歲的生日時間:2020年1月31日地點:武漢金銀潭醫院作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員 張鳳張鳳在醫療隊旗下留影。
  • 剛剛國新辦記者會上,武漢戰「疫」一線的普通人首次亮相!
    2020年2月23日16時國務院新聞辦記者見面會在武漢舉行首次邀請5位武漢戰「疫」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團結奮戰的故事>並回答記者提問戰「疫」以來各行各業普通人以各自方式投入戰鬥今天見面會上的5位「發言人」他們都是誰?
  • 楊大夫的最後一篇戰「疫」日記
    長城新媒體記者 劉瀾瀾 閆思宇楊楠是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隊員,大年初二,他從石家莊奔赴武漢,在武漢奮戰了五十多天。在這五十多天裡,楊大夫寫了30篇戰「疫」日記,記錄了他在武漢戰疫的難忘經歷。3月19日,是他在武漢的最後一天,收拾完行李,打掃完房間,忙完了最後的工作,楊大夫寫下了他在武漢的最後一篇戰「疫」日記。楊楠戰「疫」日記第30篇 3月19日深夜 武漢 今天,是我在武漢的最後一天,白天剛把行李收拾完,又對酒店房間進行了消毒和清潔,基本恢復了剛來這裡的樣子,現在我準備寫下我在武漢的最後一篇戰疫日記。
  • 一組來自火神山醫院的戰「疫」面孔
    一組來自火神山醫院的戰「疫」面孔你的信任是我最大動力趙玉英49歲,火神山醫院八科一病區主任(劉會賓、本報記者王均波)戰「疫」場上我是優秀「彈藥手」季波51歲,火神山醫院藥械科主任「感控×科我必須做到『彈藥』保障精準及時,做戰『疫』場上的優秀『彈藥手』。」
  • 漫畫、海報、視頻、紀錄片……大片來襲丨第二期:戰「疫」特別節目...
    共同戰「疫」,共克時艱。廣東共青團出品的「我是戰『疫』志願者」H5作品,包含了防疫小知識普及,實時廣東疫情報告更新等內容,廣大青年通過H5製作的應援頭像,刷爆了朋友圈。在瀋陽師範大學團委的號召和指導下,團隊學子拿起畫筆,歷經30餘天,以手繪的形式,創作了包含鍾南山院士等九位抗疫英雄的繪畫作品。甘肅團省委微信推文發布的系列海報,通過30幅榜樣海報,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些年輕的面孔,致敬奮鬥在戰「疫」一線的甘肅青年。
  • 一線戰「疫」 可慰平生——臺籍醫生許可慰在武漢
    許可慰是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簡稱「中山二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他率醫療團隊來到武漢投入抗「疫」最前線,持續奮戰已10多天。44歲的他是定居祖國大陸的第三代臺胞,其祖父上世紀初曾往返臺北、廈門兩地行醫。1992年,深受杏林薰陶的許可慰考入中山醫科大學(現已合併為中山大學)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從醫至今。日前,記者通過網際網路連線採訪了許可慰。
  • 武漢戰「疫」記:迎「解封」,武漢準備好了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迎「解封」,武漢準備好了  中新社武漢4月7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迎「解封」,武漢準備好了  中新社記者 張芹  從凜冽寒冬到春暖花開,以武漢為主戰場的中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4月8日零時起,武漢即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
  • 戰"疫"實錄:新聞戰士的"守城70天"
    原標題:戰「疫」實錄:新聞戰士的「守城70天」 編者按:從1月23日武漢開始「封城」,到今天整整70天。70天的艱苦卓絕,新聞戰士義無反顧、勇敢逆行,與武漢同呼吸、共患難,見證了堅守中的溫情和感動,記錄了磨難中的成長和奮起,傳遞了拼搏中的信心和希望。
  • 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中新社武漢4月3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中新社記者 張芹一碗熱乾麵、一杯蛋酒,是武漢小夥楊子航每日過早(武漢方言,意為吃早餐)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