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的世界一直在持續擴張,隨著即將到來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這項極限運動將邁入全世界的視野。而回首2018年,滑手的數量上升到了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新高度,除了不斷湧現的滑板電影及一眾滑板品牌的走紅,無論是在現實世界還是社交媒體,關注滑板的社群都在不斷增長,滑板的世界可能比你意識到的更加廣闊。對於國內的滑手而言,他們正在以滑板重塑自己的身份,可以肯定的說,滑板依舊是他們追逐自由和自我的一種方式。即使你不是個職業滑手,只要你熱愛滑板,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的腳步。
90年代初期,中國滑板文化的主要推手之一 —— 首個進入國內的滑板品牌 Powell Peralta 著手在秦皇島這個中國滑板人夢開始的地方舉辦比賽並引入職業滑手。進入千禧年後,袁飛、車霖、韓敏捷等至今還活躍在滑板屆的先驅人物創立的本土滑板店鋪和品牌逐步打入市場,滑板開始受到主流的關注。在不少滑手看來,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好的滑板地形,從最早期北京公主墳廣場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深圳隨處可見的大理石地面到坐落在上海音樂廳門前的 LovePark…...這些地方記錄了從90年代初至今所有本土滑手的成長記憶。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中國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滑手,有的甚至穿越半個地球一探中國蓬勃發展的滑板場景。在這樣的環境下,國內的滑手想要開闢一片自己的空間是否真的那麼輕而易舉?i-D 邀請了五位投身於滑板行業的滑手聊了聊他們的滑板夢。
關於滑板最初的記憶是什麼?
16歲開始周邊的朋友就有人滑了,滑板和其他的不一樣,會給你帶來一種驚喜。小時候大家都見過滑板,但可能從沒見過真正的所謂「玩」滑板,或者是做技巧。第一次看到那些滑板技巧的時候我傻眼了。
SANDWICHLAYER 是如何開始的?
我滑板滑到20來歲的時候開始拍攝滑板視頻,另一個合伙人樊星他也是通過玩滑板慢慢開始接觸滑板攝影的。我們倆從這時候出發,後來相處時間長了,希望有個延續就開始做了品牌。滑板就是我的生活,讓我找到了一個我覺得需要的位置。
為什麼會取「SANDWICHLAYER」這個名字?
這個名字直譯過來就是夾層,但我們稱它為「神秘層」的意思,其實更多表達的是我們在社會上的一個位置。
滑板如今越來越主流,不再像以前那麼地下,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也是因為滑板現在進入奧運會這件事吧,但真正的滑板人對這個其實不太在意,我覺得我們也是處於一種自嘲的狀態,看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自己還是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SANDWICHLAYER 2019春季系列
接下來準備做什麼?
五月要和朋友在北京和上海做一個攝影展「Around Us」。我們去了六七個地方拍攝了一些國內的滑板人,可以說是眾生像吧,很多身邊真實的滑手。現在我們就是致力於找志同道合的人做好一些的滑板活動,讓年輕人參與。
你如何看待滑板社群中的 lgbtq 偏見?
我最喜歡的一個美國滑手就是同性戀者。滑板圈子比較簡單,最重要的還是做人,你滑得好,大家都會尊重你。
能否給夢想投身滑板事業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儘量保持有性格,酷一點,別被太多外界影響,那樣就不是滑板了,還有重要的是要尊重滑板文化。
最近最喜歡的一部滑板電影或是視頻是什麼?
《Illegal Civilization 3 Full IC3》,還有我非常推薦的是一個我們16年自己拍的紀錄片《走出趣》,我們幾個人一起去了夏威夷感受那種美國那種比較純粹的滑板或是衝浪文化。
你心中的滑板天堂是哪裡?
我覺得是中國。中國現在目前狀態是,每個地方都會有滑板場,到處都能找到地形,可以拍東西可以玩,像在美國,保安管的特別嚴重,包括日本都是這樣,中國相對來說這方面還好,你和保安說幾句,給一支煙,他就會給我們20分鐘,這樣至少可以拍成一個動作。
關於滑板最初的記憶是什麼?
可能是網絡不太發達的原因,16、7歲開始的時候一起滑的大部分都是從家附近認識的,但反而對他們印象都很深刻。那個時代,大家通過線下認識幾個興趣相投還能在一起滑板的真是不容易。
Lovespot 是如何開始的?
我們一開始就是想用照片或者畫畫的形式把這些好玩兒的事記錄下來,也會拿 hi8 磁帶攝影機互拍,即便畫質低下,但街頭味十足,很真實很有意思。到後來就有了自己的社交帳號,做點周邊產品,慢慢向一個品牌發展,但初衷還是圍繞著身邊人。雖然現在只是個雛形,但身邊一起玩兒的朋友們都特別有樣兒,就讓事情自然的發展的下去吧。
為什麼會取「Lovespot」這個名字?
spot 這個詞是來自滑板,比如我們找到一個很適合滑板的地形,就會說找到了一個 spot。但其實到現在我也沒有一個很準確的詞兒去定義和形容「lovespot」,就像你很難用一句話來形容「Love」。需要用一種方式去表達,順著它下去,可能就會離「愛點」越來越近。
你提到 Lovespot 的初衷還是圍繞著身邊人,他們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現在我拍照片時都會找一些有特點的小孩去拍,他們身上有一些沒有被同化的個性和對生活的熱愛,這些都可以與 Lovespot 做關聯。
接下來準備做什麼?
最近和一個成都的一個塗鴉品牌想要做一個印刷物,他們其實各自都有另外的工作,只不過是把自己愛好放在塗鴉上面,我挺欣賞這種狀態,可以將他們的塗鴉結合我們的照片,還有身邊做玩具或是做漫畫的一起開始一個 zine。
能否給夢想投身滑板事業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堅持自己的感覺,去做。我挺希望中國有好多各色各樣的滑板品牌,這個狀態是特別好的。青年文化是多樣性的,是有個性有張力的,如果永遠只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的話,那就看不到所謂的青年文化。
你心中的滑板天堂是哪裡?
街上。
關於滑板最初的記憶是什麼?
12、3歲在美國開始滑板的。小時候在香港的時候看到別人玩就覺得很特別,去了美國後,我表哥就給了我一塊80年代的滑板,就這樣學起來了。
VICTORIA 是如何開始的?
剛開始是我和一個朋友想要做一個 zine 來講述香港比較地下的東西,後來發現我們倆都不懂怎麼寫東西,於是就轉為做一個與滑板有關的品牌。在全世界看來,香港代表性的就是區號852、李小龍還有成龍,其實這並不能完全代表香港的文化。VICTORIA 不僅僅是一個香港的品牌,我們想聯結亞洲這個共同體,給世界看到,你們要過來滑板,看看亞洲的文化和許多有天賦的藝術家與音樂人。
為什麼會取「VICTORIA」這個名字?
我們一直在想什麼可以代表香港,但不要太誇張。後來慢慢發現你去到每個地方都能聽到大家在說「Victoria」(維多利亞),這是一個很標誌性的香港的名字,我們就選擇這個作為我們品牌的名字。
滑板如今越來越主流,不再像以前那麼地下,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好處是下一代的那些孩子有了更多不同選擇,壞處是很多可能出現在內地或是香港,滑板或是街頭服飾的品牌往往都拿滑板做一個靈感,但我覺得他們都是在仿抄像是歐洲、美國、日本的一些品牌,沒有一個自己的風格和故事。
Victoria HK QH Logo Tee
能和我們形容下香港的滑板場景嗎?
香港的滑板場景非常小,同時也很美麗。不好的是由於人太多很難街滑,但在滑板公園滑板的小孩就會變得千篇一律。我希望香港的下一代看到滑板不是一個用來比賽的東西,也希望他們多去街滑,DIY 自己的滑板場所。不要放棄,這樣才能建立自己的風格。
你如何看待滑板社群中的 lgbtq 偏見?
我暫時還沒遇到過對 lgbtq 有偏見的,在香港也還沒有一個滑手會出來和我們說「我是同性戀,但我很喜歡滑板」,我們喜歡你是因為你的滑板風格或者你的性格好,和性向無關。
你心中的滑板天堂是哪裡?
還是我長大的地方吧 —— 舊金山和加利福尼亞。我也很喜歡香港,這都是我長大的地方。
關於滑板最初的記憶是什麼?
小時候看到一些大一點的孩子在那邊在那跳樓梯就覺得很酷,沒想過站在一個滑板上能做這些動作。
turD 是如何開始的?
我從小有個夢想就是在中國做一個和滑板有關的東西,無論是店鋪還是品牌,很自然地發展到現在。今年會和 ATD 滑板店準備在上海做一些街頭一點的滑板比賽。
為什麼會取「turD」這個名字?
好記啊。「turd」意思就是一塊屎,我們自己覺得普通人看到玩滑板的人就會覺得這些人就是「一坨屎」,也不上班就知道玩滑板。可能在他們眼裡我們是「turd」,但我們覺得「turd」不一定是個壞事,平常聚在一起就是做自己的愛好,即使每個人的風格都不同,但每次都能玩的很開。
滑板如今越來越主流,不再像以前那麼地下,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那時候國外 Nike 剛進軍滑板領域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大品牌為什麼還要賺滑板錢。但幾年後,Nike 的確靠滑板賺了錢,但同時他們也投資了好多,的確為滑板帶來好多幫助。不太好的是現在很多圈外人可能會覺得滑板時髦,趕緊賺一筆錢就離開,他們肯定不會為滑板圈或是這個文化做更多的事。
你如何看待滑板社群中的 lgbtq 偏見?
我覺得行啊,有很多很厲害的同性戀滑手,其實滑板和別的運動不一樣的是,你去哪兒你拿個滑板就能交朋友,不管是黑人白人黃人,同性戀者,straight.我去了好多國家每次都帶著滑板,去個滑板的聚點,就能交很多新朋友,有時都不用說話,一起滑板就行了。
能否給夢想投身滑板事業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少看手機,腦子裡想的事情今天就開始做是最好,別老想著明天、下周、下個月想做什麼。
最近最喜歡的一部滑板電影或是視頻是什麼?
最近看了《Mid90s》,電影的片尾他們拍了一個小滑板視頻,特別代表90年代的滑板風格,很 Chill,更偏向 Lifestyle 一點,turD 就想往這方面發展。滑板不一定是你的動作有多厲害,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把 Lifestyle 的感覺帶出來。
你心中的滑板天堂是哪裡?
滑板公園的話肯定就是南加州,刷街的話一定就是上海,全上海就是一個滑板場。
關於滑板最初的記憶是什麼?
一開始我是滑直排輪,8歲的時候我家人帶我去了一個滑板場,然後就喜歡上了。那時周圍滑板的都是年紀比我大的人,童年的同學幾乎都沒有在滑。
TPOOC(臺北失控)是如何開始的?
一開始我是和另外幾個比較年輕的朋友一起滑(Mark,YI,DM,YoungLu,Yen),有一次看到其它的團隊做了一個視頻,覺得我們應該可以做的比他們更好(笑),就決定取一個名字一起拍個視頻準備首映。慢慢的就有像是 DJ 小龜 OOC 之類的加入,我們現在這個團隊裡面其實已經不單只是有滑板了。
為什麼會取「TPOOC」這個名字?
TP 是因為我們幾個都是臺北的,其實在臺灣挺多長輩都會想要局限你們,OOC(out of control)的意思可以說是失控也可以說是一種突破或是爆發,一種新的能量。其中還有個很大含義就是,因為街滑很常會被限制、驅趕或是阻擋,所以就是不想要被他們控制的意思,我們就是要滑板。
滑板如今越來越主流,不再像以前那麼地下,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我不會說它變得主流,它只是從地下開始,從沒有人知道開始變的被越來越多人知道表示大家都喜歡滑板,這樣挺好的,只是不再像以前,滑板會比較單純一點。
你覺得內地和臺灣滑板文化的差異在哪?
內地有更多資源,之前 BFH(別廢話)就在一個 Adidas 的活動裡面做首映。還有像是在上海音樂廳門口的 LovePark,你可以看到至少三組人在那邊滑板或是拍視頻,在臺灣其實是看不到的。
關於滑板進入2020年東京奧運會你的想法是什麼?
對我來說其實挺遙遠的。但奧運可以讓更多人去接受到滑板,讓那些覺得滑板很負面的家長意識到滑板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滑板本來就不是一件壞事。但同時也會有一些貪圖利益者突然出現,就連一些滑手也會顯露他們醜陋的心態。
能給我們形容下臺灣的滑板場景嗎?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如何看待滑板社群中的 lgbtq 偏見?
你知道 Brain Anderson 嗎?一個美國的 OG,他是 Supreme 的滑手,也是 Nike 的一個經典的傳奇人物,上過《Thrasher》封面,可能外表看不出來,但他有公開說自己是同性戀者,後來 Nike 還幫他出了一雙籤名選手鞋款,鞋帶是彩虹色的。
你心中的滑板天堂是哪裡?
就路上吧(笑)。
//作者:周熠欣
//編輯:Ben Yuen 阮柏濤
關注 i-D 的微信公眾號:iD中文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