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經中有個「十二消息卦」,這12個卦仿佛是12道宇宙能量場的大門,每個月打開一扇,讓天地互通,讓天人合一。
那麼農曆五月是什麼卦呢?這個卦叫做「天風姤」卦。姤卦上為乾,下為巽。如果從整體上看,上邊五個爻都是陽爻,只有最下邊一個爻是陰爻(見下圖)。
陽爻用一根橫線表示,陰爻用分開的兩根斷線表示。陽爻代表陽性的磁場力量,陰爻代表陰性的磁場力量。對應到五月的氣候,就代表這個月主要以陽氣的流行為主,陽氣很充盈,陰氣的力量很柔弱。
易經看卦時,要從下往上看。這個姤卦最下邊這個陰爻叫做「一陰初生」,它代表天地間有陰性的力量開始萌發,這個陰性東西它可能是寒溼,也可是邪氣,總之是傷人的東西。
我們再把這個卦對應人體來看,外卦為陽爻代表熱,內卦為陰爻代表寒,這說明整個夏天,雖然外界的環境很熱,人的體表也很熱,但身體內部是寒的,寒溼是百病之源,人體常見的溼疹、皮炎、痤瘡、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雀斑加重、關節攣痺、筋骨疼痛等都是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那麼,如何對治體內的寒溼之氣呢?
一代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有這樣一段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意思是說進入五月,天地間的陽氣都是一個向上、向外、向表散發的狀態,陽氣散於體表,人就感覺到熱,但是體內的陽氣反而不足,陽氣虛少人就會寒冷,所以說夏天人的腹中是虛冷的。所以,夏天要吃生薑、喝雄黃酒等來溫裡暖胃,以生發體內的陽氣。此外,用艾灸療法也可以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痺的作用。
從中醫角度來看,這個月的養生原則就要以清暑利溼,益氣生津為主,多吃些祛溼、溫陽散寒的藥食。例如「四逆湯」,這是一副「潛陽歸根」的中藥,它是由大辛大熱的附子、溫中散寒的乾薑以及益氣補中的炙甘草組成,為溫裡劑,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
我們再分析「姤卦」,上為乾卦屬金,下為巽卦屬木,金木交戰,金為肺、腸,木為肝膽,這個月首先就要特別注意肝膽方面的疾病,肝主情志,肝木虛弱,人體就容易肝火上亢,脾氣暴躁、情緒失控、失眠多夢。
其次,乾卦對應的是肺經與頭部,與巽卦組合在一起,巽代表風邪,因此這個月也要注意呼吸系統、大腸、皮膚、頭部等方面的疾病。風邪入頭,人也就容易招惹陰性的邪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