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向國際科學家開放巨型望遠鏡。」法新社15日以此為題報導稱,12月初,在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發生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成為該領域「唯一重要的儀器」, FAST即將面向外國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法新社稱,上周FAST運營和發展中心主任王啟明接受外媒訪問時談及阿雷西博望遠鏡說,「我們從它的結構中獲得了很多靈感,並逐漸改進,打造了我們的望遠鏡。」此外,王啟明還提到,「FAST科學委員會的目標是讓其越來越向國際社會開放。」
上月,國家天文臺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FAST的運行情況及最新科學成果,同時宣布FAST自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物理學教授約翰?迪基(John Dickey)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研究結果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無疑是一個全球科學研究中心,與北美或西歐處於同一水平,」迪基稱,「與世界上任何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的科研人員都是先進的、有創造力的、有組織的。」
不僅是FAST,法新社還注意到中國在其他領域取得的成就。
報導稱,雖然目前中國只收穫了一項諾貝爾獎,但為了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中國一直在迅速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過去20年裡,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絡,建成了北鬥地理定位系統,而且正把月球樣本帶回地球。FAST搜集的數據也將有助於更好理解宇宙起源,尋找地外生命。
法新社稱,中國科技政策專家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表示,中國科技創新進步非常迅速。而就在幾年前,「中國還被視為創新領域的落後者」。
據外媒此前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是因為3個支撐塔全部斷裂,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直接墜落到望遠鏡的反射盤上。天線被砸壞,望遠鏡已無修復可能。
關於FAST,據此前報導,「中國天眼」是建於貴州省平塘縣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設過程中攻克瞭望遠鏡巨大體量、超高精度等技術難題,於2016年落成,它的反射面面積相當於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大大拓展了人類在射電波段的視野,也使中國射電天文學家有機會走到科學探索的最前沿。正式運行以來,在「天眼」的幫助下,中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FAST的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兩倍,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