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曆春節來臨之際,電影市場即將迎來令人期待的春節檔。而亂港分子此時也沒閒著,他們正準備發起一場抵制「中資賀歲片」的「罷看」行動。
據香港文匯報消息,今年內地賀歲檔大片雲集,僅大年初一就有包括《中國女排》(已更名《奪冠》)、《緊急救援》在內的四部電影上映。其中《奪冠》、《緊急救援》當天還會在香港同步上映。
而在亂港分子的「罷看」名單中,共有七部電影上榜。除上述兩部電影外,內地票房已突破50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成為重點「罷看」對象,「罷看」指數高達5顆星,而「罷看」理由還包括「電影有歌頌及唱好內地之嫌」等。
此外,還有兩部香港本地電影上了該榜,這兩部電影「罷看」指數4顆星,理由是「親內地導演執導或內地製片商發行的電影」。就連由香港藝人黃子華賣房籌款、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的賀歲電影《乜代宗師》,也因部分場景在深圳拍攝,榮登「罷看」對象,「罷看」指數1顆星。
對此,網友則不以為然,紛紛諷刺到,「亂港分子罷看,那就只有14億人看了!」、「哎呀~中國電影的寒冬要來了!」,還有網友表示,看了這消息立馬買票去看。
據了解,這不是亂港分子第一次「罷看」電影,之前上映的《葉問4》就遭到「罷看」,但結果卻是《葉問4》票房直接突破了10億元。
除了罷看「中資」賀歲片,亂港分子還列了一個「黃色經濟圈」戲院篇,其中英皇、嘉禾被列入「罷看」影院。
對於亂港分子搞起來的「黃色經濟圈」,此前《人民日報》就撰文揭批,稱按照反中亂港分子的「定義」,所謂「黃色經濟圈」就是「黃幫襯、藍罷買、紅裝修」。更直白的表述就是撐「撐暴力」的、砸「反暴力」的,一言相合即抱團取暖,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為了便於實踐,他們還搞了一個地圖,給各家商鋪加上「顏色標識」。
而光顧「黃店」只是「黃色經濟圈」的初級階段,接下來還有不少「宏圖大計」,譬如成立「黃色公社」,由「光復香港」進化到「光復」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最終建立脫離中國元素的「純香港經濟」。
近期,反中亂港分子還發明過一種叫所謂「抗爭幣」,試圖空手套白狼,到了去年12月25日,「抗爭幣」在「黃店」內訌中宣告夭折,讓人哭笑不得。
《人民日報》指出,一場修例風波,讓亂港分子醜態畢露,所謂「黃色經濟圈」,就是香港經濟文明之恥。
延伸閱讀:
「黃色經濟圈」有多爛?它究竟是指啥?
最近,香港反對派、西方反華勢力極力推崇所謂的「黃色經濟圈」,認為能給「反修例運動」帶來長期經濟利益,大有「逢事必沾黃圈」的勢頭。
如近期「國難忠醫」、「國難五金」和「香港良心Guide」等組織,就想於1月20日至24日,在香港觀塘海濱道合作舉辦「國難年宵嘉年華」活動,並在活動中向公眾推介「黃色」店鋪,後被特區政府正式拒絕。
無獨有偶,泰德陽光集團更是用「區塊鏈」概念做文章,在近期推出「isun. One」虛擬幣,在星火基金帳戶被凍結後,趁機打出「建立去中心化黃色金融生態圈」的口號,用「黃色經濟圈的付款工具」做廣告拉用戶。
1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黃色經濟圈」是香港經濟文明之恥》,痛斥其是「閉關鎖港」,大開歷史倒車。那麼,所謂的「黃色經濟圈」本質是什麼?香港市民對其持何種態度,對香港經濟、政局可能產生何種影響?今天有理哥就來略說一二。
非「黃」既「藍」
逼迫店鋪「政治站隊」
所謂「黃色經濟圈」,就是在「反修例運動」中,反對《逃犯修例》修訂草案、反對特區政府、反對香港警隊由亂港分子所構建的「經濟圈」,在消費時會優先光顧和他們有相似政見的商鋪(俗稱「黃店」),同時拒絕去支持《逃犯修例》修訂草案、支持特區政府、支持香港警隊的商鋪(俗稱「藍店」)消費。簡而言之,就是「光顧黃店,抵制藍店」。
2019年8月,某18歲香港大學生根據「黃色經濟圈」概念,在網上建立 「香港良心Guide」網站,將收集的所謂「良心企業」「黃店」信息公開發布,此後亂港分子研發了包括「WhatsGap」、「香港良心」、「和你Eat」等多個app,將「黃店」、「藍店」在上面標註,蠱惑香港市民去「黃店」消費,為「修例運動」造大聲勢,以此推動「黃色經濟圈」。
其實「黃色經濟圈」概念一經提出,就遭到香港各界的眾多質疑。如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認為黃色經濟圈只會令市民受損;香港立法會建制派議員陳健波認為這是「政治打壓」,想趕絕親建制派的支持者;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質疑「」黃色經濟圈「是「妨礙到他人作出選擇」等等。
為了讓「黃色經濟圈」理論在輿論場能站住腳,亂港分子糾集了一批所謂的「經濟學家」和學者「」,辦了個「互助經濟圈研討會」,結果這些人在會上提出要支持暴徒活動、建立「黃色公社」吃大鍋飯、造「黃幣」代替港幣等各種匪夷所思的建議,讓人覺得頗為荒唐可笑。
何為「黃店」
對於如何判定店鋪的「顏色」,據香港媒體報導,亂港分子通過挨家挨戶詢問店鋪是否支持 「反修例運動」、所謂的「五大訴求」、「撤銷警隊」、是否想加入「黃店」等問題,並許諾入圈後可以增加客源,只要店主點頭,或允許亂港分子將相關標語貼到店內,就被列入「黃店」名單。
有些店主不清楚 「黃店」的具體含義,聽說有更多的錢賺就答應了,但很快感覺被坑。
某香港店鋪老闆近日給有理哥留言,稱剛開始加入(黃店)客源確實有增加,但很快就有人上門,告知「上級」有要求,必須給到店消費的「黃絲」顧客打8.5折,同時不許賣貨給警察、特區政府工作人員。老闆哭訴:「香港亂成梗樣,生意本就難做,再加埋哩D條件,我仲點做生意?」(香港亂成這個樣子,生意本就難做,再加上這些條件,我還怎麼做生意?)
此外更有媒體報導,現在反對派還呼籲「黃店」增設「連儂牆」、聘用在「反修例運動」中被捕的人,要求「黃店」每月繳納一定數額「會費」,美其名曰用來支持「抗爭」,如果不交就會有黑小將上門「收帳」,輕則轟客,重則「裝修」「攬炒」,有店主更直呼:好似打劫!
這還只是「黃店」,若被列入「藍店」「紅色」,亂港分子的手段會更加無恥。
何為「藍店」「紅色」
在被亂港分子詢問時,店主若支持特區政府,或被發現店內有特區政府、警隊的人消費,甚至警隊曾在店內抓捕過「手足」,就會被列入「藍店」,內地企業的店鋪更是一律被貼「紅色」標籤,這些店鋪就可能有被黑小將「裝修」、「攬炒」的風險。
例如1月6日凌晨,一家位於深水埗的四川餐廳遭到暴徒投擲汽油彈,店主曾在網上發布撐警言論被亂港分子列入「藍店」。
再如優品360商鋪因傳聞與內地福建商人有關聯,2019年其在將軍澳Popcorn、大埔超級城、沙田新城市廣場及尖沙咀寶華大廈地下等70餘家分店,都曾慘遭黑小將「裝修」。
由於破壞香港本土經濟、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現在亂港分子更喜歡用「和你shop」、「和你影」等方式搞亂「藍店」。
亂港分子肆意妄為
「藍店」生意遭打壓
什麼是「和你shop」 、「和你影」
所謂的「和你shop」,就是一群人圍堵到「藍店」,對在場顧客進行指責和施壓「為什麼來這裡消費,沒有良心啊」。如果顧客沒反應,就侵犯顧客隱私對其拍攝(「和你影」),並以會將照片、視頻發到網上「起底」為要挾,迫使顧客迅速離開,打壓「藍店」做生意。
亂港分子認為「和你shop」、「和你影」屬於「和理非」範疇,只要不「動手」、不觸犯法律,警隊就沒有理由管,即使店主顧客報警、警隊到場處置,也會起到「哄客」的作用,以此能夠排擠、孤立「藍店」,迫使更多店鋪加入「黃店」或「藍店」轉成「黃店」,擴大「黃色經濟圈」的影響力,是「絕佳」的戰略戰術。
亂港分子口口聲聲稱,支持「反修例運動」是為了捍衛香港的「民主、自由、人權」,如今又通過如此手段打壓持不同政見商鋪、惡意引導消費者,這裡哪有他們所說的「民主、自由、人權」?
「黃色經濟圈」的負面影響
僅限於經濟圈嗎?
亂港分子如此大張旗鼓推崇「黃色經濟圈」,目的只是貪圖經濟利益嗎?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這種以商養政的手段,更深藏其險惡用心。
一方面影響香港政治生態、立法會選舉。目前亂港分子立撐「黃色經濟圈」,主要是為擴大影響力,拉更多商家進圈。待「人頭」拉的差不多,只要對圈內商鋪進行「分類管理」,完全有可能建立受反對派控制的新行業工會,從而打壓建制派在立法會選舉中功能組別的優勢,提高反對派在立法會和行政長官選委會選舉勝算,爭奪「席位過半」。
另一方面將普通市民的商業利益與政治利益做捆綁,妄想使香港經濟「去中國化」。亂港分子通過「一手打一手拉」的方式逼迫商鋪表態站隊,其實就是貼政治標籤,把圈內成員的商業利益與政治利益做捆綁,綁架及擴大所謂的「民意」基礎,企圖逐步使香港經濟「去中國化」。
雖然這種「去中國化」在本質上根本無法實現(香港在諸多的生產及生活資料方面,都無法脫離和內地的關係),但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也應對「黃色經濟圈」加以警惕,進行打擊。
亂港分子企圖想靠拉幾家店鋪,搞個「黃色經濟圈」來實現香港「經濟閉環」、「去中國化」,只會加劇香港經濟下滑、持不同政見人群的社會對立,搞亂香港的經濟、政治生態。
有理哥認為,熱愛祖國、支持「一國兩制」的群體,也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回擊荒誕的「黃色經濟圈」,如電商平臺加強對商鋪的審核,將真正叛國亂港的「黃店」拒之門外,並給予「藍店」一定的照顧;大家去香港旅遊購物時,多去「藍店」、不去「黃店」等,通過這種身體力行的方式支持香港,守護香港!
來源:綜合觀察者網、有理兒有面兒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