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近發起的DIY達人賽很有感觸,雖然自己還算是新人,開始木工愛好還不到兩年時間。不過對於工具的認識和購買心得還真不少,很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原來想參賽的,不過一來已經過了參賽截至日期,二來我也不是衝著獎品來的,三來比賽的文章格式比較局限。決定乾脆寫在這個板塊裡面,歡迎大家參與討論。由於本人開始木工愛好是在來到美國以後,所有的木工知識都來自英文資料,對其相對應的中文有很多確實不知道,盡力用中文表達,有不妥的地方請諒解(歡迎指出錯誤)。
本文以工具為出發點,會插入一些工作室的設計思路,但不具體介紹工作室了。如果大家有興趣,以後單獨開貼介紹一下工作室。希望大家從工具本身出發討論問題,不要偏(只)離(看)主(價)題(格)。
從小對工具,機械著迷,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施展的機會。多年後來到美國,買了房子,發現好多地方需要改動或者修補。開始找了contractor來做,後來發現這些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完成,節省的錢能買所需的工具還有餘。於是以此為藉口,買了各種工具,需要的,並不一定需要的,每次都要用的,用一次就再也不會碰的。。。一發不可收拾。 老婆也知道這是我愛好所在,也就隨我去了。一開始我的工具只在車庫一角,後來隨著工具的增加,慢慢得吞噬了車庫的一半。儘管我在選擇工具時,體積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無奈買的工具實在太多,慢慢得沾滿了整個車庫。老婆雖然不滿,但也只能接受現實。 我所有的工具都裝在輪子上,可移動。必要的時候可以騰出一個車位的空間,這樣我們出遠門的時候,還可以有一輛車可以停在車庫。另外有些大項目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比如我的小船,大型工具可以移動也便於我針對項目安排空間。開始的時候工具都是為裝修服務,買得也大多是一些平價品牌,慢慢的,興趣轉向木工後,添置了不少木工專用工具。也慢慢的知道自己的工作模式,知道哪些工具使用的多,哪些需要高精度,哪些不需要大品牌也完全夠用。雖然我買工具很捨得花錢,但也不是一味買貴的,我覺得最高效的購買和搭配工具也是一種樂。對於常用,需要精度的工具,不惜工本買儘量貴的,對於不常用,或者對精度要求不高的,就買便宜的,或者廉價品牌。和很多人不同的是,相對於購買工具,我更感興趣自己DIY工具。節約成本只是其中很小到一個原因(或者說更本就不是原因),研究機械構造,推敲,改進,其樂無窮。有人說自己做的工具精度不高,有人說這是浪費時間,有人說自己做的不耐用,有人說不安全。我覺得這是我的愛好,用自己做的工具,讓別人買去吧。我DIY的工具大多是木頭為主做的,木頭有他的局限性,但是通過合理的搭配金屬,木頭和其他材料可以有效的避免木頭的形變,不耐磨等等不足。自己做的工具,有不足的地方可以改進,發現不足改進不足本身就樂趣無窮啊。至於安全性,我想說用工具的人一定要隨時對工具有所敬畏,保持警惕,沒有一樣工具是絕對安全的。自製工具未必比買來的危險,看你如何使用了,在很多情況下合理時候自製輔助工具可以大大增加安全性。當然如果你覺得不安全,千萬不要學別人那樣使用,只有你能對你自己的安全負責。
我也並不是只買工具不幹活的人。家裡的大小項目也做了不少:
-廚房櫥櫃及電器:我們的廚房是完全自己DIY的,柜子是IKEA的,烤箱,灶臺,洗碗機等等都是自己安裝的。
-門禁系統:為了方便進出,我在家也安裝了類似公司的門禁系統,刷卡,手機都可以進入,還和家裡的伺服器相連,可以查看開門時間,零時允許親戚朋友進入等等。
-電視櫃:也是IKEA的,自己搭配安裝
-監視攝像頭的外殼
-遙控車庫門:可以手機或者任何網絡設備遙控
-遊泳池水泵水管及過濾系統:由於要更換水泵,乾脆連所有的水管都重新做了。
-電車充電器:是一套開源的系統,買來自己焊接,需要拉一條50安培的電線。
大多都不能算木工,就不在這裡囉嗦了。
我不僅對木工有興趣,對所有的機械加工都非常有興趣。非常幸運的是公司有一個公共的工作室提供給員工使用,裡面加工機器十分完善,木工工作室有臺鋸,帶鋸,平刨,壓刨,斜切,木工CNC。金屬加工有銑床,帶鋸,車床,數控銑,鈑金,等等。焊接有,鎢極氬弧焊,MIG,等離子切割,等等。還有很完善的電子工作室。公司還開設有一些課程,大多是員工自己自發組織的,我也先後學會了焊接,鈑金,數控工具機等等。這些對於應該算是夢想成真了。回饋公司的福利,我也在木工工作室開了一門簡單的木工入門課程,介紹各個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項。如果今後有時間允許我還打算進修一些機械方面的課程。
臺鋸:
作為我工作室的中心工具,幾乎參與所有的項目,值得花錢買質量好一些的。我的第一臺臺鋸是Bosch GTS1031,當時購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裝修房子,這是個適合施工現場的臺鋸,便攜性好,噪音大,靠山非常難微調。2014年4月的時候,我開始真正迷上木工後添置的第一個工具就是用grizzle的G0715P臺鋸 ,替換了原來的臺鋸。在不到千(美)元的價位很難對他挑剔,原以為這會是我的最後一臺臺鋸,沒想到還不到半年,又入手sawstop熱狗鋸 ,約3000刀。主要原因是看中他的質量,安全因素則對說法家屬很有幫助。由於工作室面積非常緊張,我總是把倒裝雕刻機想辦法裝在臺鋸一邊,共享臺面。另外一個節約空間的辦法就是使用合適的輔助工具來大大提高臺鋸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臺鋸的精確度,這樣可以省去很多其他重複或者不必要的工具。下面列一下配合臺鋸的輔助工具。
-斜規 Incra MITERV27 Miter V27 Miter Gauge 58刀 用得非常多。
- 薄片裁切輔助工具(成本5刀以內)
- 各種推桿推板,使用最多的是這個推桿,特別在切小塊時候,能同時控制刀片兩邊的木料。
-microjig 推桿(兩個100刀左右),個人認為價格實在很高,不值得。完全可以用自己做的代替。
-數字傾斜計。(30刀)可以非常準確的定位角度。
-羽毛板Kreg的(30刀)和許多自己做的
-DIY的橫切滑板
為了使這許多輔助工具觸手可及,我還做了一個懸空的架子架在臺鋸的上方。實際使用證明,像我這種懶人只有安全工具隨手可及才會真正使用。實用合適的刀片也非常重要,我有各種功能的刀片10片左右,還有一套8寸的dado刀片。我使用最多的是三種刀片:
1 HiATB橫切薄刀片,68刀。這種刀片有大角度傾斜,切口非常乾淨,缺點是鋸齒很多,比較貴,而且不適合縱切,因為排屑速度不夠快。
2 FTG 縱切薄刀片,35刀。這種刀片頂部是水平的,能延長刀片壽命。刀尖之間有很深的溝,這樣排屑很快,這就意味著可以高速切割,這樣不會燒木料。
3 混合薄刀片,32刀。這種刀片綜合了前兩種刀片的有點,刀刃5個一組,分10組,每組之間有深溝。
其實我非常喜歡歐洲的臺鋸(format saw),主要是滑軌臺面相當實用。下一步我想我會升級加一個推臺(sliding table)1000刀左右。為了更好的利用臺鋸下面的空間,我還會做一個木櫃嵌在臺鋸下面。
臺鑽/立鑽
這是工作室裡第二常用的工具。你當然可以用手持電鑽完成幾乎所有臺鑽的工作,但是精度和速度都沒法比。我的臺鑽是非常便宜的craftsman的12英寸的180刀不到。其實臺鑽不能算高精度工具,就是個打孔工具,如果資金緊張可以不必追求高級品牌。我後來又升級了不需要鑰匙的夾頭,還自己加了用便宜的數字遊標卡尺改造的深度計(10刀成本)。但是由於使用了便宜的數字遊標卡尺加之臺鑽震動比較大,遊標卡尺經常自動歸零。為了配合臺鑽的高度 ,我還做了一個抽屜櫃,主要用來存放臺鑽所需的配件,鑽頭,螺絲等等。我計劃年內升級powermetic的PM2800b,在我的工具中也會算是奢侈品,不過我實在喜歡他的6寸的行程加無級變速。
這裡我想說,想要孔開得清晰,無爆邊,沒有好的鑽頭,再好的臺鑽也是白搭。我曾經在幾個地方買過3套不同的木工鑽頭(50刀左右),都不滿意,晃動太大,中心定位不精確,爆邊明顯。後來咬牙買了Lee Valley的那套HSS鑽頭,好像200美刀。開孔效果非常好,沒有明顯爆邊,幾乎沒有晃動,看來一分錢一分貨啊。
帶鋸
帶鋸我也使用得相當多,剛開始的時候買了臺非常便宜的POWERTEC BS900 9寸帶鋸 。約150刀,金屬板材做的。應該說能滿足我大多數的需求,雖然缺點也非常明顯:震動明顯,帶輪張緊力有限,無法進行開板。後來自己做了一個16寸的帶鋸效果我非常滿意,帶輪張緊力可以調節的非常高,鋸弓的強度也非常高,成本200刀左右。今後有時間可能會把那個9寸的帶鋸改造成三輪的帶鋸。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個鋒利的合適的鋸條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開板時,一定要使用專門用於開板的鋸條。
電木銑
開槽,修邊,打孔,電木銑是非常多功能的工具。我一共有6臺:Bosch 1617EVSPK (219刀)兩臺,一臺裝在仿形機裡面,一臺用來徒手操作。Bosch PR20EVSK(100刀)兩臺,一臺徒手修編,另外一臺打算以後用在cnc上。Hitachi M12VC(125刀)一臺,倒裝在臺鋸桌面上。Festool OF 1400 (555刀)一臺。配合festool軌道使用。
集塵系統
健康是hobby之本。在買來臺鋸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建立集塵系統。我看了很多現成的產品,性能達到我要求的基本都在1500刀以上。我當時剛開始做木工,覺得沒有必要買這麼貴的,於是就買了harbor freight的2匹馬力的集塵系統(150刀左右)再加了ONEIDA的旋風(185刀),效果還是不錯的。由於機器噪音和場地問題,集塵機器安放在車庫外的牆上 ,4寸管道通到幾乎所有機器,閘門大多是DIY的。一年後為了增加通氣量,又增加了Wynn的過濾器(143刀)除了固定的集塵系統以外,我還有一個Vacmaster VWM510的工作室吸塵器(100刀左右),也改裝了Oneida的小旋風(58刀),長期放在斜切的下方。 還有一個Festool的CT26(650刀) 配合其他festool工具使用。
平刨和壓刨:
剛開始時我一直糾結於是先買平刨還是壓刨,最終的結論是:買壓刨,換玉米刀軸,用換下的刀軸DIY平刨。壓刨我選擇的是德偉的DW735(520刀,廠家翻新版) ,原因是:
-最好的臺式壓刨
-落地式壓刨太大,而且效果未必好於臺式,只是功率大,速度快,可以處理更寬的板。
-有最好的Byrd的shelix 刀軸選配(420刀)
-寬度有13寸
我將壓刨安裝在一個桌面可以翻轉的工具車上,另外一面是一臺專用來切割金屬的斜切(有安裝減速裝置和特殊鋸片,100刀)。由於要方便翻轉,我也沒有安裝進料出料臺,只用一張表面有塗層的多層板作為延長的臺面,實際效果非常好。啃尾現象幾乎消失,原來臺面摩擦力過大導致壓輪打滑的現象也沒有了。
DIY的平刨 也有13寸的切削寬度,成本約400刀。有這樣寬度的工業級的機器非常貴而且長度太大。DIY的這臺長度在50寸左右,適合我這樣場地有限的愛好者,我一開始也很擔心臺面太短會對平整度有影響,不過事實證明除非你需要刨非常長的木料,50寸長度足夠了。另一個對於木質平刨的擔心在於溼度對木頭穩定度的影響。我住的地方氣候相對比較穩定,溼度變化不大。在做完平刨一年後,我重新檢測了臺面的平整度, 以及臺面對於刀軸的平行度,精度幾乎沒有變化,臺面平整在千分之五之內,平行度在千分之二以內。
打磨機器:
各種各樣的打磨工具買過不少,Rikon 4x36圓砂帶砂機(130刀)Harbor Freight 12寸圓砂(110刀),擺動主軸砂光機 Delta jbos(450刀),Harbor Freight窄條帶砂(25刀),坦克帶砂機 Ridgid ZRR2740(70刀)角磨機 skil 9296 (50刀),臺式砂輪機6寸(60刀)和8寸變速(150刀),dremel三件套(180刀)等等
我打算今年DIY一個6x89寸的帶砂機,淘汰4x36,明年再DIY一個22寸寬的平砂機
斜切和工具臺:
剛開始為了裝修廚房,買了最基礎的斜切,機器雖然便宜,但是完全勝任我需要的工程。後來的一些工程需要鋁型材,也是用這臺斜切加上合適的刀片和速度調節器。唯一的問題是切過金屬後,檯面上都是金屬屑很難清理乾淨 ,於是乾脆就把這臺專門用來切金屬了。其實嚴格來說我並不需要一臺斜切,所有的橫切或者斜切操作我幾乎都是在臺鋸上完成的。不過有一臺斜切確實可以讓我的工作流程更順暢 。以下是我一般的工作流程:
-買來木放到架子上乾燥,或者對已已經乾燥的木料,讓他適應工作室的溫度和溼度。
-將木料裁切到適當長度。
-用平刨,壓刨和臺鋸切到最後尺寸。
這樣看來如果有一臺斜切可以將木料大致切到需要的長度可以避免在臺劇上橫切過長的木料。參靠了無數設計後,最後選擇了Ron Paulk的模塊化開放式設計。基本設計是兩面各是8尺長的臺面用來支撐木料和擺放工具,工具櫃分上下櫃。下櫃以抽屜為主,有深淺兩種規格,同尺寸內可以相互更換,上櫃又分上下兩層。上層比較高,用來放比較大的工具和配件,下層比較小。柜子由垂直的隔板分開,可以自己定義寬度。上櫃下方裝有LED燈管和集塵管 道。斜切就放在左右櫃的中間,架在一塊隔板上可以像抽屜一樣滑動。斜切的下方是一個小吸塵器,主要給斜切使用,也可以拉出來單獨使用。在上櫃的上方很自然的就是存放木料的地方。對於這個設計我還是相當滿意的,它有如下優點:
1 提供了非常多的工具存儲空間。
2 空間利用率非常高。較深的下櫃(2尺)都是使用抽屜,所以幾乎沒有空間的浪費。上櫃較淺,即使放滿東西也可以一眼看到。
3 所有工具一目了然,存取工具沒有增加不必要的障礙 。許多其他我參考的工具櫃都把工具放在門內,說是為了防塵。在我看來這算是一種不便,所有的工具在設計時都考慮了灰塵的問題,落灰本身對工具壽命的影響不大。
4 所有的存儲空間都是模塊化,重新分配空間非常方便 。
在購買斜切的時候我也是慎重考慮了Festool的Kapex和Bosch的CM10GD。在我看來Kapex並沒有很好的整合到Festool的生態環境中,而他輕便的優點對於我來說反而是缺點,我並不移動這臺鋸子。最終選擇了Bosch的鋸子(600刀),不敢說價格完全不是考慮因素之一,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樣子我特別喜歡,尤其是它那個像機器人手臂一樣的結構,設計相當新穎。
無繩電動工具:
處於電池和充電器兼容性的問題,我儘量限制電池工具的品牌和系列。我有兩個品牌和系列的無繩電動工具:德偉的20伏系列DEWALT DCK290L2衝擊鑽電螺絲刀套裝約300刀。Bosch的12伏系列Bosch PS11-102直角鑽,100刀,Bosch PS21-2A電動螺絲刀,100刀,Bosch PS31-2A 電鑽,130刀,Bosch PS50BN震動切割機,90刀。
在這兩個系列中,我更喜歡bosch,12伏對大多數應用來說力量夠了,也夠輕便。
木車床:
我很少車木頭,不過有一臺車床在製作很多零件是方便很多,比如皮帶輪等。我買的是harbor freight的10寸乘18寸的小車床大概150刀。後來又買了PSI的夾頭和face plate ,一共200刀。由於車床不常用,我打了一個靠牆的柜子,平時帶鋸和仿形機放在它的前面,需要使用車床的時候要移開前面的機器。柜子的臺面大概18寸深60寸寬,以後考慮升級到NOVA 55175 DVR XP車床也應該夠用了。車刀工具都固定車床背後的牆上,方便存取,車刀架子底面有一個凹槽,背面有一條磁鐵,車刀就靠在磁鐵上,非常穩固,拿取很方便。
DIY的仿形機
這是獨一無二的機器。非常多功能。具體可以看看設計者的網站。製作過程也很享受,製作完成後的調教也比較有挑 ,成本約80刀。
手動工具:
我的工作流程儘量多利用電動工具,節約時間,重複精度高,但總有些步驟會用到手動工具。對於我來說手動工具並不是傳統木工手中維持生計的工具,而是一種享受的方式,所以購買工具的時候也會稍稍偏奢侈一些。常用或者外形比較騷包的都儘量固定在牆上,方便存取,也算是個展示吧。
夾子:
這個不用說了,只要是木工就必不可少。我也是大大小小夾子一堆,為了方便取放,我在臺鋸上方車庫門架上做了一長條架子,小尺寸的夾子就放在這裡。大尺寸的架子都安排在斜切工具櫃那邊。我還自己了許多平行夾,計劃做一個架子專門用來放平行夾。做船的時候買了40多個A形彈簧夾。還有其他奇奇怪怪的夾子不少,樣子最奇怪要算我自己做的這個板材垂直夾了,這個在安裝柜子或者抽屜的時候非常好用。雖然單個夾子價格並不貴,但是由於需要的數量大,總共加起來還是挺嚇人的。我的夾子裡面最貴的要算是Bessey的平行夾了,4個24寸的要差不多250刀,而我那些自己做的14個夾子成本大概350刀,如果鋼條用熱成型的鋼條成本可以壓縮到250以內,還是用很大區別的 。
鑿子:
我有三套鑿子,一套是本地五金店買的沒牌子的,用來幹粗活,比如刮殘留的膠水等等。另外一套稍好一些德偉的DWHT16063(30刀)用來粗加工,或者需要大力砸的工作。最後是我用來手工切燕尾隼精細鑿子,我選擇的是來自捷克的narex,長短各一套,外加兩個斜口鑿子,總共大概250刀。這在高端鑿子裡面算是很便宜的了。用起來挺順手的,覺得柄有些粗,可能我手比較小。我特地為鑿子設計了一個放在牆上的架子,架子上的凹槽對應每一把鑿子,這樣不會放錯,底下是一個斜45度的木條,這樣鑿子存放的時候刀刃懸空的但又不會不小心被碰到,前排凹槽的頂端背面嵌有稀土磁鐵,這樣平時鑿子可以很穩當的靠在凹槽裡面。
刨子:
剛開始的時候買了一大一小兩個便宜的刨子(在本地的homedepot買的)立刻覺得手感,質量以及使用效果都非常糟糕,一翻研究後在ebay上買了個二手的史丹利4號半,30刀。剛買來的時候鏽跡斑斑,經過幾個小時的翻新處理,刨子用起來和新的一樣,比之前的效果好太多。後來有一天不知受什麼刺激有進了一把新款史丹利4號光刨(120刀工廠翻新,和新的一樣,只是重新包裝了)。說實話做工精細了很多,用料也紮實了不少,但使用起來並沒有什麼質的突破,微調困難的問題還是沒有很好解決。我還有一個史丹利的低角度小手刨(65刀),在做船的時候用過幾次,適合單手操作。正在考慮是否要進一個尼爾森的低角度刨感受一下。
研磨:
研磨介質我選擇了DMT的鑽石鋼板。選他而不選水磨石的原因就好像我喜歡麥克拉倫多過法拉利一樣,我更喜歡數據化的產品。而且DMT鋼板幾乎能終身保障絕對平整。我一共有300,600和1200目的DMT鑽石版三塊,總共170刀。為了最大化的利用整個鋼板的研磨麵,我借鑑了ibuildit.ca的設計做了一個輔助工具,可以很方便的設置角度。我覺得市面上比較流行的研磨工具,比如veritas的都需要架在研磨介質上,總讓我覺得沒有最大化的利用石頭,而且有不必要的磨損。我的研磨步驟是:
1 磨平背面
2 25度磨平刀刃至90度,使用大約300目
3 27 - 30度磨2mm左右的小刀刃(micro bevel)600目然後1200目
4 手工用打磨膏塗在皮革上拋光至鏡面。
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我也總是把打磨膏和皮革放在邊上,隨時拋光一下,使刀刃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打磨:
任何電動打磨也替代不了手工打磨。我自己做過幾個打磨的木塊,也有兩個可以直接用圓盤砂紙的打磨塊。其他時候需要打磨特殊形狀都是取一塊邊角料粘上砂紙使用。砂紙的使用壽命遠不如打磨帶,後者有纖維加固。我打算以後做一些可以利用動力工具的打磨帶的打磨塊。
測量工具:
iguage平尺:用來測試臺面的水平度,36寸長。 53刀
塞尺:用來測間隙,配合平尺來檢測臺面平整度的 。
iguage數字劃線器:這個是我非常喜歡的工具,算是數字遊標卡和劃線器的整合。35刀
iguage數字遊標卡尺:35刀
百分表:我許多, 從最便宜的圓盤式的15刀左右的,到數字的30倒左右的,到Mitutoyo的162刀的高級貨。還有許多各種不同的底座。說實話木工不需要這麼高的精度,不過誰讓咱有OCD呢。
組合直角尺:
這個也是使用非常頻繁的工具。我12寸和16寸各一把,iguage品牌,不是什麼高端貨。
捲尺:
我開玩笑的說有一半的時間在車庫裡面找捲尺,而我已經有7-8把捲尺了,就差一把能找到的了。由於落後的美帝依舊執迷不悔的採用被國際淘汰的英制,我大多數的捲尺都是公制和英制對照的。如果哪界總統候選人說要廢除英制,我一定投他一票。
雷射水平儀:當時買來是為了造船時對準船身的基準版用的,在安裝斜切鋸工具櫃的時候也起了水平尺的作用,150刀。
扭力扳手:
這個是用來換玉米刀軸的刀片的。
手工鋸:
日本雙面拉鋸:用於表面切平,或者一般其他切割。23刀
日本燕尾拉鋸:使用起來非常輕便,喜歡它多過美國的燕尾鋸,價格也不高。19刀
美國傳統燕尾鋸:17刀的便宜貨,不是特別滿意,鋸齒不夠鋒利,需要使挺大的力氣才能推動。
高張力鋼鋸:德偉 DWHT20547L,24刀。用於手工切割金屬,非常好用,高強度刀弓能很好的保持刀片平直。
應對鋸:用於手切割燕尾隼,18刀
工作檯:
我的第一個工作檯是大約兩年前做的,就是簡單的建材木料用螺絲固定在一起,表面是一張三夾板,四個腳上裝有能鎖定的輪子,側面有可以拆卸的桌面,用來放便攜臺鋸和斜切等等。想當年我所有的工具都可以放在這個工具臺裡。現在也還在使用工作檯的桌面,但是它的設計已經明顯不能滿足我木工的需要了。我已經定了bench crafted的圖紙和五金件(約600刀),年內應該會做一張roubo木工桌。
膠水:
PVA木膠:Titebond2 和Titebond3 最常用的木膠。如果粘接時間少於5分鐘用Titebond2,如果多於5分鐘,少於15分鐘用Titebond3。
環氧樹脂:如果需要防水,或者補縫,或者粘接時間多於15分鐘,我一般實用環氧膠。
熱熔膠:零時固定 等等
關於Festool工具:
我非常喜歡Festool,尤其著迷於他的整個生態環境,工具的組合搭配實在用盡心思。但是憑良心講,Festool的有些產品單獨來看並不是那麼吸引人,尤其你算上他比其他同類同檔次產品常常貴出一倍以上的價格。Festool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集塵非常優秀,我使用他的軌道鋸,多米諾和雕刻機的時候只要配合吸塵器使用,幾乎沒有木屑。這點不僅對工作室對整潔很有幫助,對身體健康也很重要。即使對Festool這樣近乎完美的工具系統,我也不放過DIY的機會。我製作了一個MFTC 移動工具車,桌面採用MFT的圓孔整列,四個抽屜可以固定systainer,第二層桌面可以放置正在使用的工具。整個車相當緊湊,可以通過一般的門。是專為施工現場設計的。Festool的工具我有:
軌道鋸 TS 55 REQ,我還單獨買了一個1400mm的軌道可以接在一起來切8尺的板 640刀。這算是Festool的入門工具,價格相對其他品牌還是合理,切割效果也非常理想。
多米諾 DF 500 Q 套裝,非常實用,雖然950刀的價格有些高,但出於其獨創的設計還是值得的。我還買了木隼套裝(300刀)。
電木銑OF 1400 EQ, 555刀,還買了LR32鑽孔套裝約500刀,這個我有些後悔,除了優越的集塵意外,還沒有體會到他超過其他電木銑的地方。
吸塵器CT26 650刀,配合其他機器實用可以基本保證沒有塵。
噴漆工具
我有一套Earlex HV5500 HVLP 兩級渦輪噴漆系統,292刀。只在給小船罩清漆的時候用過一次。噴漆系統可以噴得非常均勻,但是後期清理非常費事,我做的都是小件家具,不太值得用噴漆系統。
壓縮空氣工具
我有一臺Makita MAC700,200刀,目前放在車庫內,我打算將他移到室外,然後接銅管到車庫內。空壓機主要是配合釘槍使用。我有18,23號釘槍各一把,每把大約70刀左右。其實釘槍非常少使用, 只用在做非常粗糙的工程的時候才會使用,比如集塵系統的木框。我另外還有一個壓縮空氣真空泵(80刀),可以用於固定工件等等。
其他工具:
我也有許多工具只使用過一次或者幾次就再也沒有機會再用了,我並不後悔,在我看來知道這些工具的能力,知道我有這些特殊加工的方法也是值得的。許多時候這些不常用的工具能使一個看似複雜的加工過程變得簡單。這裡介紹一下我那些不常用的工具。
圓鋸:自從有了festool的軌道鋸,圓鋸就幾乎不再使用了。50刀
馬刀鋸:用來切除一些不需要的管道或者木樑,金屬,木頭通吃。60刀
可攜式鋼帶鋸:用來切割各種金屬件非常方便快速,切口也還算乾淨。280刀
曲線鋸:Bosch JS470EB 140刀。開內孔的時候沒法用帶鋸只能用它,沒有帶鋸精確。我打算把它倒裝,然後再買一個festool的曲線鋸正常使用。
關於CNC:
在還沒有迷上木工之前,我就自己動手改造過一臺迷你銑床成一臺金屬CNC銑床,傳動部分用的是球形絲杆加步進電機,控制部分是gecko G540 控制器加 LinuxCNC。改裝的時候是完全衝著對CNC的好奇去了,並沒有什麼計劃的項目需要它。做完以後只加工過一塊7075的鋁板零件,有就再也沒有使用過。我白天的工作就已經是面對電腦一天了,回家後實在不想再對著顯示器。一年以後我把它賣給了幾個開創業公司的小朋友,據說他們加工一些高端耳機上的金屬裝飾件。另外一個賣掉它的原因就是由於轉速過低無法用來加工木頭,而且臺面也比較小。我想最終我還是會DIY一臺木雕刻CNC,它龐大的佔地面積是我一直不敢下手的主要原因,不過至少它平整的臺面可以用來做裝配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