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錦賽單打冠軍,就一定能拿到奧運單打資格嗎?未必,至少自桌球進入奧運的1988年開始,那個單打冠軍(何智麗),不僅沒拿到奧運單打資格,甚至連奧運資格都無緣。
何以至此?
一句話,實力不夠強勁,尤其是奧運前一年多,在對陣東道主主力選手戰績上,遜色的多。
說這個的目的是,看到了一個觀點,就是「前一年世錦賽單打冠軍,會拿到次年奧運會單打資格」,小棗作為世錦賽單打冠軍,理應拿到奧運單打,就看國乒是否給她奧運單打的機會。
對於那個「前一年……次年」的所謂不成文規定,不成文,就沒正式規定,翻看桌球奧運史,但凡是前一年世錦賽冠軍,次年能拿到奧運單打資格的,必然是實力強,具備上奧運舞臺,能為這個項目爭金奪銀,至少能扮演「清道夫」角色。
關於劉詩雯,是國乒核心人物,曾在去年被李隼指導稱之為「領軍人物」。
她過往的戰績,堪稱輝煌無比,除了差一枚奧運單打金牌,就是大滿貫了,但是為了讚揚她的實力與成就,對她有「準大滿貫」選手之說。
對於劉詩雯來說,2019年的國際乒壇,可以說是屬於她的年份,拿到世錦賽單打、混雙、世界盃單打、團體冠軍,國際乒聯年度最佳女子運動員等榮譽。
大賽榮耀的背後,是她頻發的傷病,粗略計算,去年韓國公開賽,腰部受傷,今年直通賽前,上下車不慎崴腳,到了德國公開賽,肘部又傷了,經年累月的為國徵戰,她積累了滿身傷病,這是對她最大的考驗。
在陳年舊傷面前,隨著年齡增大,傷愈時間周期延長,如這次肘部之傷,半年多過去了,還在康復中,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半年不能系統訓練,應有的狀態,早沒了,康復了,也要從頭再來。
她能不能上奧運?特別是模擬賽上孫穎莎強勢,甚至出現了莎莎身兼奧運三項的話題,有的球迷說劉詩雯上奧運呼聲最高,這個真的沒覺得,看到最多的是莎莎上奧運呼聲漸高。
對於小棗劉詩雯的現狀,有球迷興許生怕她上不了奧運,竟然說「不知道國乒是否讓她上單打機會」?
在這裡想說的是,一個「讓」字凸顯了底氣不足了。如果她實力足夠,還怕拿不到奧運單打資格嗎?
說「讓機會」的,不妨看看劉國梁主席怎麼說的?關於機會,他說:「機會是拼出來的,不是讓出來的。」
奧運延期後,無論之前怎麼優秀,大賽戰績如何出色,大賽經驗多麼的豐富,面對崛起的強勁對手,咱們上奧運的選手,一個標準不能變,那就是實力說話。
如果小棗實力足夠強,支持她上奧運。否則,少點留戀,讓師妹們去刮青春風暴,對大家都好。
女隊主教練李隼指導在關於奧運競爭中,有這麼一段話,值得品味。
他說:「隊員將重新定位,重新開始競爭,誰能在高壓下保持最好的狀態,才是完成奧運會任務的關鍵。」
如此,過往的一切榮耀,清零,或者說近乎為零。無論是誰,丁寧、劉詩雯也好,陳夢、朱雨玲也罷,亦或者孫穎莎王曼昱們,想上奧運的,都必須在「重新洗牌」論下,拿出真正的實力,來為去東京增加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