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於原位動態監測腫瘤微環境的二次近紅外(NIR-II)pH傳感器

2020-12-15 科學網

可用於原位動態監測腫瘤微環境的二次近紅外(NIR-II)pH傳感器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5:58:24

復旦大學化學系張凡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經過不懈努力,他們設計了一種可用於原位動態監測腫瘤微環境的二次近紅外(NIR-II)pH傳感器。 2020年12月10日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發表了這項成果。

為了在較寬的響應區域中實現高靈敏度的腫瘤pH監測,研究團隊通過簡單地調節二次近紅外發射供體氮雜-BODIPY(NAB)和pH敏感的基於羅丹明的受體(NRh)在FRET系統中的比例,設計了一系列pH突躍點可調的傳感器(pTAS)。通過將pTAS中的pH響應範圍結合起來,該體系的檢測寬度(6.11‐7.22)是pH突躍點固定傳感器的兩倍(6.38‐6.94)。

由於該pH突躍點可調特性,該傳感器可通過在二次近紅外窗口中的雙通道比例生物成像,以相比於標準pH計誤差小於1%的精度,實現對腫瘤pH增加或降低的原位動態可視化。

據了解,腫瘤病變中的pH監測可提供豐富的生理信息。但是,之前開發的pH傳感器僅能在pH突躍點(pHt)附近的固定響應區域內實現靈敏檢測。

附:英文原文

Title: NIR‐II pH Sensor with FRET Adjustable Transition Point for In Situ Dynam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 Visualization

Author: Fan Zhang, Mengyao Zhao, Jianbo Wang, Zuhai Lei, Lingfei Lu, Shangfeng Wang, Hongxin Zhang, Benhao Li

Issue&Volume: 10 December 2020

Abstract: pH monitoring in tumor lesions provide abundant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However, currently developed pH sensors only achieve sensitive detection in the settled response region around the pH transition point (pHt). To realize tumor pH monitoring with high sensitivity in wider response region, we herein design a serial of pHt adjustable sensors (pTAS) through simply regulating the component ratio of second near‐infrared (NIR‐II) emission aza‐BODIPY (NAB) donor and pH sensitive rhodamine‐based pre‐acceptor (NRh) in F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system. Combining the pH response regions of pTAS, a twofold widened pH detection range (6.11‐7.22) is obtained compared to the pHt settled sensor (6.38‐6.94). With pHt adjustable feature, in vivo tumor pH increase and decrease process could be dynamically visualized through dual‐channel ratiometric bioimaging in NIR‐II window wi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under 1%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pH meter.

DOI: 10.1002/anie.202012021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2021

相關焦點

  • 振動傳感器用於風力發電機組故障振動監測
    原標題:振動傳感器用於風力發電機組故障振動監測   風力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利用風力發電可以減少環境汙染,節省煤和石油等常規能源。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產生有害的微環境,破壞惡性細胞和基質細胞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性白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一種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這種狀態已被證明控制了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因此,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作用,產生不利的微環境,破壞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淋巴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已經證明這種應激狀態控制著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固有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環境光傳感器初探
    環境光傳感器技術原理   環境光傳感系統實現需要三大部分:監測環境光強的光傳感器、數據處理裝置(通常是微控制器)、控制背光輸入電流的執行器;   3、內置微信號CMOS放大器、高精度電壓源和修正電路,輸出電流大,工作電壓範圍寬,溫度穩定性好;   4、可選光學納米材料封裝,可見光透過,紫外線截止、近紅外相對衰減,增強了光學濾波效果;   5
  • 基於MEMS技術的等離激元近紅外光譜儀製造
    打開APP 基於MEMS技術的等離激元近紅外光譜儀製造 Null 發表於 2020-03-14 11:12:59 近紅外光譜提供了物質獨有的吸收光譜,因此可以區分氣體種類。因此,需要小型化光譜儀來實現用於監測居住環境中的空氣品質的緊湊型氣體傳感器。然而,常規的近紅外光譜儀具有光柵以將入射光分散成不同的波長,因此光譜學需要較長的光程長度,難以將這些設備小型化。
  • PM2.5傳感器中,雷射、紅外原理之間的區別
    與較粗大的顆粒物相比,細顆粒物富含更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而且能在大氣中停留更長時間,輸送距離也更遠,對大氣環境及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更大,是導致黑肺和霧霾天的主要兇手。在顆粒物PM2.5監測設備中,選用的傳感器主要有兩種:紅外原理PM2.5傳感器與雷射原理PM2.5傳感器。
  • 熱導式氣體傳感器用於氫氣洩漏監測
    氫氣也是二次能源的一種,是通過一定方式利用其他能源產生的。不像煤、石油、天然氣可以直接開採,幾乎完全通過化石燃料系統獲得。如果工程廢氫可以回收利用,每年可以回收1億立方米左右,是相當可觀的。氫能可以以多種形式使用,包括氣態、液態或固態金屬氫化物,可以滿足儲存、運輸和各種應用環境的不同要求。氫能儲存簡單來說就是以氫的形式儲存能量。
  • 2020年全球及中國非色散紅外傳感器產業深度研究
    原標題:2020年全球及中國非色散紅外傳感器產業深度研究   監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以保護環境以及人類和動物的生命非常重要。
  • 【聚焦】非色散紅外傳感器優勢明顯 下遊應用行業需求量大
    監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以保護環境以及人類和動物的生命非常重要。預計NDIR CO2傳感器和模塊市場在預測期內將以最高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非色散紅外(Non-Dispersive Infrared NDIR)傳感器是一種由紅外光源、光路、紅外探測器、電路和軟體算法組成的光學傳感器,主要用於測化合物,例如:CH4、CO2、N2O、CO、CF4、NO、SO2、NH3、乙醇、苯等,並包含絕大多數有機物。
  • 英飛凌的新型XENSIV™PAS CO2傳感器可室內監測和控制空氣品質
    另一方面,現在可獲得廉價且緊湊的CO 2測量裝置,其可以警告空氣中的高濃度CO 2並因此警告高水平的氣溶膠。這些可用於表明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風險增加。 可靠的CO 2監測不僅對於Covid-19非常重要,而且在室內度過時也有利於整體健康和生產力。CO 2傳感器可用於測量二氧化碳濃度,從而測量室內空氣的質量(圖4)。
  • 北京大學侯仰龍《Science》納米酶「解鎖」腫瘤微環境,強化治療
    此問題可通過血管正常化解決,包括增加周細胞覆蓋率,改善腫瘤血管灌注,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減輕缺氧。因此,腫瘤血管的正常化與腫瘤微環境(TME)的調節密切相關。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貝伐單抗作為第一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和表達靶向VEGF的幹擾RNA(shVEGF)的質粒均已用於癌症治療。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同時,稀土近紅外二區螢光探針的激發態壽命長且可調諧(μs-ms),因此可將其從光譜域成像拓展至時間域成像(時間分辨成像),即螢光壽命多通道成像和時間門控成像,從而進一步削弱了背景螢光的幹擾,顯著提高了成像信噪比。更重要的是,將光譜維度和時間壽命維度相結合的成像模式極大地促進了體內定量成像、超高容量編碼和多信號高通量的多通道複合成像等應用的發展。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用於體內成像的近紅外基因編碼鈣指示劑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用於體內成像的近紅外基因編碼鈣指示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5:05:19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Vladislav V.
  • 新型內窺鏡可同時提供三維可見光和近紅外圖像
    可以同時獲取三維可見光和近紅外螢光圖像。它的光學設計結合了人類視覺的高解析度3-D成像和螳螂蝦同時檢測多種波長光的能力。目前只是一個概念性的演示,但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替代現有的內窺鏡。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光學設計既可以像人眼一樣容納可見光,也可以容納螢光成像所需的近紅外波長。這種光線由一個受螳螂蝦複眼啟發的傳感器檢測,它不僅可以檢測多光譜信息,還可以識別偏振光。該傳感器通過使用具有不同光譜和偏振反應的像素來檢測電磁光譜的多個部分。
  • 專注紅外熱成像智能傳感器,焜騰紅外為「戰疫」助力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疫情來襲,焜騰紅外自行研發的近百套大型紅外測溫儀已在浙江嘉興投入使用。據嘉興日報報導,焜騰紅外董事長詹健龍表示,該紅外線體溫檢測儀最大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快速篩查,測體溫只要10秒左右,而且可以多人同時檢測。
  • 2020年最新、最火的10種傳感器及應用
    根據行業報告,與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市場相比,傳感器正在成為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市場。您會在智慧型手機,汽車,安全系統甚至咖啡壺等日常物品中找到傳感器!除消費類電子產品外,傳感器也是物聯網(IoT),醫療,核能,國防,航空,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農業,環境監測和深海應用的組成部分。
  • 新加坡通過「自下而上」的分子工程研發水凝膠分子傳感器
    分子傳感器對周圍環境中的目標分子作出反應,以檢測甚至量化其濃度。傳統上,這些技術由小的有機分子或金屬絡合物組成,對於生物醫學和環境監測,確保人類健康,安全和總體健康至關重要。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分析物響應型水凝膠已成為一項新興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研究關注。
  • 【抗疫利器】MEDICAS 醫學雙攝紅外熱成像測溫儀
    MEDICAS是一款高性能的面部實時檢測紅外成像測溫儀,可以對面部或體表溫度進行精確測量,測溫精度高達0.3℃;可快速準確地鎖定溫度異常人員並自動報警,非常適合醫學研究、公共安全、流行病疫情現場監測和防控等領域。
  • 灰塵傳感器可實時監測集成電路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的汙染物
    打開APP 灰塵傳感器可實時監測集成電路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的汙染物 luftmy勒夫邁 發表於 2020-11-25 16:36:35
  • 傳感器熱點:英偉達宣布400億美元收購Arm;宙訊科技融資近億元
    新型optoNCDT 1900雷射三角測量傳感器非常適合動態和高解析度的測量任務,其特點是採用了全新的緊湊式傳感器外殼和創新的安裝套筒,確保了傳感器的位置和對準目標的可重複性。這款全新性能的雷射傳感器是高速距離、位移和位置測量的理想選擇,適用於廣泛的自動化任務,包括機械製造、機器人、汽車生產、3D列印和坐標測量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