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過年喝什麼酒,和我們現在的酒一樣嗎?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酒,是中國人必備的年貨之一,它滲透在中國人的每一個生活場景中。從古詩詞中我們便能窺探一二。詩仙李白,說是酒鬼也不為過,酒造就了他的豪邁,「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才女李清照常常喝醉,「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風流的孟夫子也愛酒,「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而白居易喝起酒來卻很小清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盼望著,盼望著,春節就要臨近了。年貨就要備起來了!從古至今,無酒不成席。古時候人們過年喝的酒跟我們現在的酒有什麼不同?

如果仔細去探究中國酒的歷史,還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事兒,比如武松喝了18碗的是白酒嗎?唐詩宋詞裡頻繁出現的酒又是什麼?

現代酒的雛形:米酒

文學作品中,最經典的喝酒場面,莫過於《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前的豪飲。別人「三碗不過崗」,他卻連喝18碗。那他喝的是什麼酒?武松打虎的故事發生在宋朝,這個時候,他喝的很有可能就是米酒。

米酒,應該是中國出現最早的酒。它是後來黃酒、白酒的雛形。大量新石器時期的陶器和考古文獻證明,早在先秦時期,便有了米酒。

米酒早期的名稱多種多樣,夏朝有「旨酒」「甘酒」。在周朝,人們多使用帶有「酉」字旁的名稱來稱呼,比如「酎」和「醽」。漢朝的名稱比較複雜,按原料命名的有稻酒、黍酒等;按釀造時間有春酒、冬酒;按釀酒形態命名的有濁酒、清酒。

清酒與濁酒是中國早期米酒釀造的基本模式,一直延續到宋元時期,最終被黃酒取代。

秦漢時期,米酒釀酒工藝的發展非常緩慢,酒的度數基本維持在1-3度。魏晉南北朝時期,工藝才有了較大的革新,這時,人們會有意識地選擇黏性較大、出酒率較高的糯米為原料。同時,酒精度數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一時期在釀酒過程中還會添加桃花、梨花、甘蔗等多樣化的原料。

如今,米酒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一碗奶奶釀的米酒,是很多人小時候關於酒的最初印象,醪糟雞蛋、米酒湯圓也成為了大江南北餐桌上常見的美食。

唐詩宋詞中的黃酒

黃酒從米酒發展而來,唐宋時工藝有了大幅度改良,明清成為大眾主流。中國古代詩酒文化中提到的酒,其實大多數都是黃酒。

唐宋時期,是中國黃酒技術真正的變革期,不僅風味遠勝於以前,酒精度數也逐漸提高到6-8度。在色澤方面已非常接近現在的黃酒。但那時釀酒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不能保證酒麴的純淨,酒液一般呈綠色,唐詩中便常常出現綠色的酒,比如李白的「千杯綠酒何辭醉」。不過唐朝也有琥珀色或者黃色的黃酒,杜甫詩中曾提到「鵝兒黃似酒」。

到了宋代,黃酒工藝已經趨於完善:蒸料到什麼程度、什麼時間投曲等詳細的釀酒工藝都被記錄在了《北山酒經》等書中。

元朝時期,黃酒的發展接近巔峰,酒的釀造基本擺脫了「濁酒」。到了明朝中期,人們又釀製出了半甜型的「幹黃酒」,它的釀製工藝將發酵控制在糖化、酒化的中間階段,領先歐洲半乾葡萄酒數百年。在清朝中期前甚至民國時,黃酒都曾是中國人飲酒的主流,後來逐漸被白酒取代。

1915年紹興黃酒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勇奪紹興酒歷史上第一枚國際金獎,由此紹興黃酒走向世界。

如今,人們常常將紹興和黃酒聯繫在一起。其實,釀造黃酒的並不僅僅只是在紹興,安徽、江蘇、河南、江西等地也出產高品質的黃酒。

儘管,現代化的釀造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但仍然有人堅持著手工釀酒的傳統。每年的立冬時節,是手工黃酒開釀的季節。蒸飯、淋飯攤涼、落缸、扒窩、拌曲、開耙,看似簡單的步驟操作起來卻十分講究,無一不飽含著釀酒人對傳統的執著與堅守。

後起之秀、各領風騷的白酒

由於原先酒的酒精度數太低,酒質不夠穩定,於是,人們便發明了蒸餾,使酒精度數升高,由此而獲得了最初的白酒。中國最早的白酒其實是叫做糟香酒,「糟」指的是黃酒的酒糟。因此,我們可以知曉,由米酒演變而來了黃酒,然後又成就了白酒。

最早出現的是以大米為原料的米香型白酒。起初,米香型白酒只流通於南方地區,因為北方不種水稻,加上當時交通不便利,不可能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大米運到北方。

但這並沒有阻擋住人們想要喝酒的願望。聰明的北方人嘗試用小米釀酒,但小米釀的酒味道很苦,並不好喝。經過不斷的嘗試,終於,他們發現高粱十分適合釀酒,從而釀造出了高粱燒,由此,清香型白酒誕生了。如今,山西汾酒就是清香型的代表。

用來儲存清香型白酒的容器是地缸。但使用時間一長,就容易破裂,酒糟就會漏出。人們發現漏出的酒糟與池底的窖泥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濃香型白酒便誕生了,瀘州老窖是濃香型的鼻祖,此前濃香型被成為「瀘香型」。

明朝中期,智慧的四川人用窖池培養豐富的微生物,直接在窖泥內進行發酵。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即使長期使用也不會被損壞。窖泥時間越長,發酵效果越好,釀出的酒香氣更加豐富,風味更加複雜。

不過,直接在窖泥內發酵有一個缺點,釀出來的酒不夠乾淨,需要多次過濾,一部分酒的香氣便會消散。到了清朝中期,人們想了個辦法,把泥窖用石頭糊上,這樣發酵出來的酒就會變得清澈。他們不僅在窖池上作了改良,還將釀造工藝上更加細化,採用了晾燙堆積、回沙工藝等,釀出了現在家喻戶曉的茅臺所屬的香型—醬香型。「醬濃清米」白酒四大香型就這樣在歷史的發展中,機緣巧合的出現了。

中國白酒發展至今,各種香型爭奇鬥豔,濃香型白酒是中國目前產量最大的白酒類型,而醬香型白酒最近幾年頗受市場歡迎,十分火熱。

但實際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白酒並沒有香型之說。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促進傳統工業發展,1952年迎來了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各個廠家都積極參賽,拿出了上百種酒參評,其中,茅臺、瀘州老窖、汾酒、西鳳酒脫穎而出,成為「四大名酒」。

緊接著,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選出了八大名酒,分別是: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茅臺酒、西鳳酒、汾酒、董酒。

到了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的時候,參賽的酒越來越多,風格迥異。於是有人提出了用香型對他們進行區分。茅臺、瀘州老窖、汾酒在香氣、口感上各不相同,成為了不同香型的代表。

其他白酒以它們為樣本,於是便出現了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四大香型。後來,又演變出兼香、馥鬱香、芝麻香等不同香型。

起源於3500年前的青稞酒

中國地廣物博,不同的區域還有不同的特色酒。最常被人們提起的要數青稞酒了。

對於雪山之下、草原之上豪放熱情的藏族人民來說,酒,是他們最愛的飲料之一。發掘出土的陶製酒杯和酒瓶,可以佐證早在3500年前西藏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先民就已經種植青稞,釀造青稞酒了。

純正的青稞酒,顏色暗黃、酒體稠潤、清香醇厚、綿甜爽淨。而手工釀造的青稞酒非常考驗功力。

首先將優選的青稞洗淨,不能在水中浸泡時間太長,避免泡爛。然後將青稞倒入鍋中,加入比青稞多60%左右的水上灶。

蒸煮過程中,大部分的水都會被青稞吸收,此時爐火不能過旺,一邊煮一邊要用乾淨的木勺翻動,讓鍋內的青稞均勻受熱,等到煮到八分熟的時候,便可以停下來。

拿下灶臺的青稞,冷卻20-30分鐘。趁著餘溫,將青稞平鋪在乾淨的布上,釀酒師根據經驗均勻拋撒酒麯。此時青稞不能太燙,否則釀出的酒便帶有苦味。

青稞酒歷史悠久,而且在這裡形成了獨特的酒文化。上至祭祀神靈、下至民間佳節都離不開青稞酒。對於藏民來說,青稞酒也是他們的待客之酒。

「坐著聽歌,站著喝酒」,去藏族人家做客,主人敬酒,客人必須站起來。而青稞酒最特別的喝法,估計是在藏曆初一。

這天一早,家裡的女主人會在煮一鍋「觀丹」(放有糌粑、紅糖和奶渣混煮的青稞酒),讓家人們在被窩裡喝完美味的「觀丹」後,繼續蒙頭睡覺。而她們則坐在窗前等待日出。當晨光初現,她們就匆匆背上水桶去汲取新年的第一桶「白水」。

除了走入尋常百姓家的米酒,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黃酒,百花齊放的白酒,具有特色的青稞酒,還有馬奶酒、橄欖酒、桂花酒……儘管它們的歷史、起源、釀造方法等各不相同,但正是因為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的芳香四溢。

相關焦點

  • 從《紅樓夢》看古人到底喝的是什麼酒
    酒是個好東西,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文人墨客都對它痴迷不忘。這是因為對於酒的喜愛,激發了古人們對於酒的研究,時至今日我們所能接觸的酒,種類可達成百上千。不同於今時今日,在古代古人們都喝什麼酒呢?特別是那些達官貴人們對於酒的追求,到底又是如何的呢?要想研究古人喝什麼酒,特別是古代貴族的飲酒習慣,不妨看一下《紅樓夢》。作為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紅樓夢》裡面涉及到了古人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對於飲酒的描繪更是屢見不鮮。
  •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一杯就倒,古代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
    "小二,來一壇好酒!"這恐怕是很多古代影視劇中都可聽到的臺詞了吧?人們每每聽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恍惚感:一壇酒?一個人喝得完嗎?難道不會醉嗎?還真的很難喝完,而且也不會醉,為什麼?因為古人的酒比起現在的白酒,度數是相差極大的。
  • 古人過年會喝屠蘇酒,一般年長者和年少者誰先喝?
    古人過年會喝屠蘇酒,一般年長者和年少者誰先喝?時間:2021-01-09 19: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人過年會喝屠蘇酒,一般年長者和年少者誰先喝? 古代過年會喝屠蘇酒哪麼一般是年長者和年少者誰先喝呢?
  • 屠蘇酒一般年長者和年少者誰先喝 屠蘇酒是什麼酒?功效和作用是什麼
    過年是一個非常喜慶的日子,那麼古人在過年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會幹嘛呢?你知道古人過年會喝屠蘇酒,但是年長者和年少者誰先喝?今天小編就帶帶領大家見識一下古人的屠蘇酒,還有關於屠蘇酒是年長者先喝還是年少者誰先喝呢?今天的答題只要你能答對,那麼你就能輕鬆領取180g飼料餵正在挨餓的雞寶寶了。
  • 古人喝酒像喝水一樣為何酒量大的驚人?古代酒和現代酒有何不同?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鏡頭:劇中人物人物大多用大碗喝酒,簡直就跟喝水一樣,有的則直接拿著酒罈子往嘴裡一飲而盡。武松上景陽岡之前,曾經在酒館裡連喝了幾十碗酒,然後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李白喝完一鬥酒,照樣能夠寫出傳世千年的錦繡詩詞。古人的酒量那才真正堪稱是海量和千杯不醉。  那麼,古代人的酒量真的就比現代人的酒量大那麼多?還是釀出來的酒存在很大不同呢?
  • 古人喝酒都是「大口酒」,他們喝的酒有多少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從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人喝酒都是大口酒,完全像喝水一樣,但是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很難喝醉,他們喝的是「假酒」,當然不是,只不過是他們喝的酒度數比較低而已,那麼古人喝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呢?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 花雕酒怎么喝才好喝 花雕酒可以直接喝嗎 喝花雕酒有什麼好處
    花雕酒怎么喝才好喝 花雕酒可以直接喝嗎 喝花雕酒有什麼好處花雕酒怎么喝才好喝?
  • 每天喝2兩酒,會怎樣?38度的酒和50度的酒,有什麼不一樣?
    酒這個東西我們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很多酒癮比較厲害的人,甚至離開酒都無法正常生活。想必愛喝酒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少喝酒對身體有益。這句話被很多愛喝酒的人奉為「聖旨」,所以有很多人都會選擇每天喝2兩酒,覺得這不會傷害到身體,甚至會對身體有益。
  • 古人過年吃什麼?這都是什麼黑暗料理,竟然聽起來還很好吃
    在這場即將到來的盛大節日中,我們也在默默遵守著從古至今相傳的各種習俗,同時現在也增加了很多新的活動,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很多小孩子仍然期待著春節的到來。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會做些什麼來慶祝新的一年呢?提到春節,總是少不了一頓精心準備的年夜飯,那麼古人的年夜飯都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呢?首先先來介紹美食方面。
  • 古人喝的清酒和濁酒,有什麼不一樣,為什么喝酒前要「篩酒」?
    古人喝酒前為什麼要先篩一下?說到篩酒,恐怕《水滸傳》出現次數最多了,一部書中出現「篩酒」的地方不下百八十次(未作考證),那為什麼要篩一下呢,難道酒裡面有沙子不成?這就要從古代的釀酒技術說起了。我們現在喝的酒,澄澈透明,這是拜蒸餾技術所賜,在元朝之前,沒有蒸餾技術,喝的酒當然就沒這麼澄澈了,而且酒是糧食釀造的,比如唐朝的酒,多為米酒,釀造好之後,難免會有米糟等物質殘留,喝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口感,就需要用有網眼的篩子來過濾。
  • 古人喝的酒,到底是啤酒還是白酒?說出來你別不信
    古人飲酒,似乎沒有止境,大多是不醉不歸,這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是非常不利於身體健康的。對此,現代人往往會產生一個疑惑,白酒烈度高,古代是如何做到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呢?其實,古代人所喝的並不一定是我們現在所常見的白酒。
  • 10元—20元的白酒能放心喝嗎?這些酒都是酒精酒嗎?
    但是現在市場上的酒水,純糧食酒實在不多,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純糧酒和勾兌酒到底哪裡不一樣,就用價格來判斷覺得價格高的就是好酒,價格低的酒就是勾兌酒,喝了就對身體不好。可是市面上仍然有很多十幾二十元的白酒,而且買的人還不少,那麼這種白酒能放心喝嗎?今天,小李就給大家說一說這類酒。
  • 守歲豈可樽無酒(散文)
    從古至今,酒作為春節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角色,在團聚時刻扮演了情感粘合劑的角色,人們開懷暢飲,享受著一年難得的歡聚時光。如晉代《風土記》記載:「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白居易在《除夜》中寫到:「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宋人陳善也在《杭州志》中記述:「古有守歲之宴,言為達曙飲也,今至夜分而止,故謂之分歲」。由此足見我國過年飲酒習俗源遠流長,那麼古人春節喝什麼酒?怎麼個喝法呢?
  • 酒逢知己千杯少,過年選什麼酒最值?五糧液肯定少不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過年選什麼酒最值?五糧液肯定少不了從古至今,酒都是我們招待親朋好友,宴請聚會的必備飲品。而白酒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上下幾千年,一直以它特有姿態存在,同樣也是一種情感的交織。五糧液的工藝繁複,經過長久發酵 與多次摘選,最終將美味呈現於世人面前,不正如同這小 年、除夕、正月十五一樣嗎?經過我們歡欣的等待、酣暢的相聚,最終懷著美好迎接新的一年!好酒重精細。五糧液的成品,是優中選優,而工藝,則是 細中見細。
  • 有錢人都喝什麼酒?沒錯,他們只喝這5款酒
    在經濟的支撐下,有錢人也會選擇那些價格比較昂貴的酒,往往這些酒也是普通人接觸不到的,你知道有錢人會選擇喝什麼酒嗎?其實,他們只喝這5款酒。1、茅臺 香型:醬香型 產地: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茅臺酒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被尊稱為「國酒」。
  • 喝什麼酒對身體危害小?怎樣喝白酒不醉?現在告訴你答案
    也因此,酒這個事物,人人都知道它有害身體健康,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麼,「身不由己」的我們,有什麼辦法能夠降低吸菸對身體的危害嗎?喝什麼酒對身體危害小?不管什麼酒都含有酒精,酒精的學名叫做乙醇,是世衛組織所記錄的一類致癌物,當人體攝入乙醇(酒精)後,就必需通過肝臟對其進行分解和代謝,不然酒精在體內就會危害身體健康。換句話說,肝臟對酒精的分解和代謝能力,決定了每個人飲酒的量,而酒精度數越低、酒精含量越少的酒水,肝臟越有餘力去進行代謝,當然對身體的危害也越低。
  • 口嚼酒是什麼酒?嚼完還能喝嗎?
    家族代代傳承著巫女工作的主人公----宮水三葉,她製作的口嚼酒是供奉給神明的,但口嚼酒到底是什麼呢?接下來酒為您解答。 口噛み酒って実在するの?どんな作り方?口嚼酒真實存在嗎?是如何製作的呢? 想要了解宮水三葉製作的口嚼酒,有必要了解日本酒的歷史。古代文獻《大隅國風土記》中曾記載,大隅國(現在的鹿兒島東部),村裡的將水與生米一起咀嚼,然後吐到容器中,放置一晚製作成酒。從那以後這種方法製作的酒就被稱為口嚼酒。ご飯をずっと噛んでいるとだんだんと甘くなることは経験したことも多いはず。
  • 酒!酒!———中醫與酒
    導讀:值此新春佳節之際,祝大家新年快樂,過年期間男同志恐怕都喝了不少酒,博主也是。
  • 古人喝的酒,到底是啤酒還是白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難怪古人千杯不醉
    中國人的製酒技術十分高超,關於酒的起源我們很難確定到具體的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中華文明產生後不久就出現了,對此晉人江統有言「酒之所興,肇自上皇」。 其實,古代人所喝的並不一定是我們現在所常見的白酒。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商周時期,他們所來釀造的美酒,是「谷酒」或者「果酒」,這兩類酒的烈度都較低,大概如同市面上流行的菠蘿啤相似,一碗下肚,對人產生的酒精影響還不如常規的啤酒。
  • 調酒師們下了班,都喝什麼酒
    他們很酷,給他們一個搖壺,就能主宰你的夜生活,而且還能贏得你的尊重和崇拜。和他們打交道,你得花錢買酒,也許還得學學怎麼和他們調情,你內心渴望他們的目光能注意到酒吧裡一群單身狗中的你。 但是,我們對調酒師們都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像我們會好奇老師們下班離開學校會去做什麼一樣,我們也會好奇調酒師們在下班後,會去喝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