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篇:3C模型、Kano模型、冰山模型、行為分析模型

2021-01-19 騰訊網

工具1:3C模型

什麼是3C:非戰略三角模型

1. Capability能力:你有足夠的能力服務於客戶或者你的產品足夠令客戶滿意好

2. Compatibility匹配:你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匹配客戶的真實或潛在的需求

3. Confidence信心:你的言談、舉止或者你的產品品牌宣傳能給客戶信心,讓對方相信,支付後能夠解決問題

使用場景:介紹自己,比如面試時候!產品或服務宣傳,比如產品展示、會議銷售等!

注意事項:3C中『Compatibility匹配』最重要,因為只有需求對了,剩下的才是臨門一腳的有力支撐!如何跟對方澄清需求呢?沒有別的辦法——提問!

提問問題:通過提問直擊真實需求的核心(這裡也有個方法-剝洋蔥法):

你的目標是什麼?完成該目標的挑戰在哪裡?

具體想了解哪方面呢?/為什麼想了解呢?

你認為怎麼才能改變這種情況?/你認為我怎麼做才能更好?

所有需求/問題裡面,從優先級來看的話,哪三個最重要呢?

關于澄清問題:花時間澄清真正的問題,以及知道哪些問題需要被解決,是重要的事情。

3C戰略三角模型介紹

3C模型是由日本戰略研究的領軍人物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提出的,他強調成功戰略有三個關鍵因素,在制定任何經營戰略時,都必須考慮這三個因素:

1. 公司顧客(Customer)

2. 競爭對手(Competition)

3. 公司自身(Corporation)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產品定位是很關鍵一環,產品定位是否精準,直接決定產品力的高低,進而影響後期銷售去化速度的快慢。精準的產品定位,需要綜合考慮客戶導向、競爭導向和公司導向這三大要素。

點擊一下推出即可,給個鼓勵認可唄!

工具2:Kano模型

KANO模型簡介

受行為科學家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的啟發,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和他的同事Fumio Takahashi於1979年10月發表了《質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一文,第一次將滿意與不滿意標準引人質量管理領域,並於1982年日本質量管理大會第12屆年會上宣讀了《魅力質量與必備質量》的研究報告。

該論文於1984 年1月18日正式發表在日本質量管理學會(JSQC)的雜誌《質量》總第4期上,標誌著狩野模式(Kano mode1)的確立和魅力質量理論的成熟。

MBA智庫網

當需求很多的時候,你還需要分析:這些需求,在對方心中的痛點程度,以及這些需求如何影響他的決定。

需要說明的是:基本需求扮演了門檻的作用,也就是說,達不到是不行的。期望需求扮演了提升對方滿意度的作用,也就是,越高越好。而興奮需求則是一個附加題,有則更好,但非必須。

工具3:冰山模型

什麼叫冰山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於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MBA智庫

冰山模型」,是人才管理領域中最基礎的一個模型,全面地描述了一個人所有的內在價值要素,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用它來進行人才招聘和培養

關於知識和技能,兩者的區別在於:知識更多是描述性的,而技能更多是程序性的。比如,自行車屬於平衡原理,是知識,但修自行車,屬於技能。

點擊一下推出即可,給個鼓勵認可唄!

工具4:行為分析模型

這是組織行為學裡的一個模型,稱之為「行為分析模型」。實際上,它不僅可以用來分析組織行為,還可以分析個人行為。這個模型的理念在於:人的行為是外在表象,隱藏在行為背後的,是三大系統以及一些外部條件。

解釋系統-角色認知(知):是否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以及相應要求?

動力系統-行為意願(願):了解要做什麼之後,是否有意願去做?

能力系統-行為能力(能):具備了意願,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

個性/風格:是否與自己的個性/風格匹配,最影響「行為意願」

價值觀:是否符合價值觀,最影響「角色認知」和「行為意願」

認知:是否有足夠的認知能力來達成理解、形成能力,最影響「角色認知」和「行為能力」

情感與態度:是否與自己的態度/動機相匹配,最影響「行為意願」

壓力:社會輿論、家庭壓力、同齡人影響

應用場景:分析團隊成員行為,內向自我剖析,分析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kano模型是什麼?2020專業模型圖製作軟體
    kano模型是由東京理工大學的狩野紀昭教授發明的。該模型分析方法:第一步從顧客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第二步讓顧客參與我們製作的調查問卷表。第三步將反饋上來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類匯總,建立模型。最後一步分析此模型,識別具體測量指標的敏感性。
  • 如何分析需求,另類的kano模型分析,你需要了解一下
    不管是在產品經理做需求分析,還是互動設計師做需求分析,良好的分析方法是快速有效處理需求的必備武器。在上兩篇技能樹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莫斯科法則和波士頓矩陣分析法。本篇我們來聊聊另外一種需求分析的方法——KANO模型分析法。本文目錄:一、KANO模型是什麼?
  • 經典模型第一講: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
    這裡將會以產品經理素質能力模型為例,和各位分享冰山模型,以及冰山之下的部分,將會對大家分析自我有較大幫助。一、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1.冰山模型的誕生冰山模型是最早誕生於心理學,是一種心理學理論,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裡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誕生。演變到現在形成了以用於人才素質測評的冰山素質模型,薩提亞冰山理論,意識冰山模型等,能夠適用於冥想、意識、銷售、分析等,大部分時候最適用用人力資源領域做人才評估的基礎模型。
  • 在功能需求排序或功能優化中kano模型的一些入門思考
    kano模型根據用戶對產品功能使用的情況,分為五種需求類型:基本(必備)型需求、期望(意願)型需求、興奮(魅力)型需求、無差異型需求、反向型需求。五種需求你的劃分為產品的優化和改進提供一些方向,儘可能滿足用戶對產品的體驗,提高用戶對產品的信任依賴度。
  • 能力素質冰山模型不為人知的奧秘
    01冰山模型隱藏的奧秘能力素質冰山模型最早用於人才選拔,通過對「人」的能力素質分析,甄選適合組織需要的人才,因為能力素質決定「人」是否能夠獲得組織預期的結果。 能力素質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露在表面能夠看到「冰山之上」的部分,基本上體現出「人」的外在特徵,不需要深入接觸,通過簡單觀察分析就能識別,例如「人」的知識水平、從業經驗、技能水平等;另一部分是深藏起來看不到的「冰山之下」的部分,必須深入接觸,通過系統分析才能識別,例如「人」的態度、價值觀、自我形象、特質、
  • 完爆KANO模型的WSJF模型
    本文作者分析了常用的KANO模型和四象限法的缺點,推薦了WSJF模型,並且詳細地介紹了其使用方法,希望能夠帶給各位產品經理們一點啟發。KANO模型先看看KANO模型的背景和先驗條件(不提先驗條件直接擺方法論的都是耍流氓):KANO 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
  • KANO模型: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非常實用的需求分級方法——KANO模型。一、什麼是KANO模型?KANO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排序的有用工具通過分析用戶對產品功能的滿意程度,對產品功能進行分級,從而確定產品實現過程中的優先級。
  • KANO:以用戶感知為出發點的需求挖掘(小白也要懂的工具模型5)
    作為最早將用戶需求與滿意度相結合的質量管理工具模型,KANO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風風雨雨,雖然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會有人採用如此複雜的用戶需求調研方式,但是,它的核心理念,卻指導著諸多需求分析師們開展著各類工作,畢竟,產品經理的聖經不是白叫的!
  • KANO模型: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級排序必備思維模型
    編輯導語:KANO模型是一個典型的定性分析模型,是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它一般不直接用來測量用戶的滿意度,常用於識別用戶對新功能的接受度。幫助企業了解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找出顧客和企業的接觸點,挖掘出讓顧客滿意至關重要的因素。一、KANO的簡單定義、應用意義1.
  • Kano模型在用戶調研中的應用:客戶關係管理工具調研實例
    下文將通過這個實際應用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Kano模型的整個操作流程,包括需求溝通、問卷編制、數據收集&清洗分析、結果產出和模型應用時的思考與討論。2、需求溝通——為什麼會用Kano模型為了適應淘寶賣家日益增長的管理客戶的需求,淘寶官方客戶關係管理工具需要引入一些新功能。
  • 高達模型、拼裝模型入門工具需要什麼
    玩模型的快樂更多是製作出成品那一刻,但是如何又快又好製作拼裝模型呢?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自己需要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更好的工具是提高製作效率的必要途徑。下面將根據我個人使用經驗分級介紹工具。入門級:製作一切模型必須要用到的工具。
  • 動漫手辦模型製作工具篇:鋸子也有用武之地
    不管是看熱鬧的,還是認真學習了,大家如果看到之前所講到的動漫手辦模型製作工具篇系列內容,那麼前幾期,我們一直有在講在製作動漫手辦模型的過程中各種一定會使用到的刀具。而今天,鋸子也來了!動漫手辦模型製作基礎工具篇:必備工具之折刃式美工刀
  • 「工具模型」OD、TD、LD實用知識圖譜:70個超全的模型和工具
    合信諮詢有個OD的三層論模型,翔知羽白出過一本書《組織發展:OD和HR實踐者指南》。4、績效改進模型吉爾伯特行為工程模型是績效改進領域最底層的模型。關於此模型我之前寫過多篇文章,可點擊業務培訓跳轉到相應頁面。
  • 一般線性模型分析
    協變量通常用於方差分析和 DOE。在這些模型中,協變量為任意連續變量,通常在數據收集期間不可控制(生產時不可控且試驗時也不可控,但是可以測量的變量)。包含協變量的模型可讓您包含並調整在試驗中已度量但非隨機化或不可控的輸入變量。添加協變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模型的準確度,並可能顯著影響最終的分析結果。
  • 常用數據分析模型及波特五力模型
    導讀: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將它們加以匯總和理解並消化,以求最大化地開發數據的功能,發揮數據的作用。數據分析是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
  • 元分析: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
    下面是對元分析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的介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元分析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元分析」。兩種常用見的元分析統計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在固定效應模型下,我們假定在納入分析的所有研究存在一個真實的效應量,並且觀察效應量的所有差異均歸因於取樣誤差。雖然我們遵循將其稱為固定效應模型的做法,但更具描述性的術語將是共同效應模型(common-effect model)。
  • 動漫手辦模型製作工具篇:三種常用的P型刀
    對於有對手能力的動漫手辦模型製作玩家,或者是想自己嘗試學習動漫手辦模型製作的新人小白來講,擁有一件稱手的製作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在之前有給大家講了美工刀類的區別和選擇之後,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P型刀的選擇和使用環境。
  • 從KANO模型,分析B端客戶的產品設計滿意度因素
    編輯導語:KANO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本文從KANO模型出發,分析了B端客戶的產品設計滿意度因素都有哪些。
  • 如何利用KANO模型,判斷需求的屬性歸類?
    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分享了利用模型KANO模型進行需求屬性歸類的方法,並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展開了梳理分析,與大家分享。一、為什麼要用KANO模型?近期我們和用研的團隊合作,做了幾次調研,他們採用了一個新的模型–KANO模型來為我們的需求做了一個合理公允的分類,效果很不錯。內部分享了這種模型之後,也在思考去建立一套適合小額產品需求的KANO模型。因此,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個工具:KANO模型。二、什麼是KANO模型?
  • 揭開SAP Fiori編程模型規範裡註解的神秘面紗 - @ObjectModel.read...
    今天是農曆鼠年大年初五,本文是鼠年第5篇文章,也是汪子熙公眾號第204篇原創文章。最近大家真是談蝙蝠色變呀!在Chrome開發者工具的UI5面板裡,找到Posting Date這個控制項對應的屬性,發現欄位editable屬性值為false,這就是其在UI不能編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