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0北京與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現場。
新年伊始,攜希望和夢想出發。
近日,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協同發展「5+12」系列規劃正式發布,為全面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協同發展奠定了規劃基礎。
時針回撥,2020年3月,《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落地落實,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掀開嶄新一頁。以此為標誌,廊坊北三縣高質量發展迎來「高光時刻」。
2020年,廊坊北三縣積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計劃投資91.55億元的99個產業項目全面推進。2020年,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協同發展的巨大潛力在廊坊北三縣加速釋放。
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同向同步,精準對接。加速與通州一體化,北三縣責無旁貸。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2020年以來,我市深入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發展,嚴格按照「四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要求,全力服務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努力把北三縣打造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腹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
加速產業融合,項目集中落地催生快速發展之花
圖為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大廠拓展區園區項目建設現場。
牽住「牛鼻子」,共下「一盤棋」。廊坊北三縣努力答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一必答題。
三河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大廠數字經濟商務區、香河燃氣能源站……2020年9月15日,涉及高新技術產業、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領域的33個合作項目,在2020年北京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上簽約,意向投資額達215億元。
一年一度的北京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已成為京廊兩地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的重要標誌。2020年,廊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動力源更加強勁,北三縣與通州區產業協同發展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
走進香河機器人小鎮內的香河合益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紙杯生產車間,百餘條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只見一個個白色紙卷進入全自動成型機設備後,從原紙、定型、粘合到成品,不到一分鐘,一個個尚有餘溫的紙杯就從傳輸管道裡「飛」到生產線終端,工人正忙著對摞好的紙杯打包分裝。「現在我們擁有設備100餘臺,日產量可達到400萬隻。」公司總經理鮑新春說。
2015年,沃爾德弗河北儀表科技有限公司從北京疏解入駐三河市燕郊高新區興遠高科產業園,是園區專業化、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務讓沃爾德弗走上了「商貿轉生產」的發展之路。公司總經理鮑晨光說:「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溫溼度監測儀、空氣品質監測儀等產品已應用到全國多地,未來將繼續深耕智慧農業。」
………
時值隆冬,穿行在廊坊北三縣1258平方公裡的大地上,深入推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熱潮」撲面而來。
據統計,借協同發展浩蕩東風,三河市已建成科創園19個,入駐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等科技型企業734家,61%來自北京。大廠影視小鎮聚集了肖進特效、金海岸影業等近百家影視文創企業,其中京籍企業超過一半;香河開發區吸引北京匯天威、安川都林等140多家機器人企業毗鄰而居,其中93家來自北京。
產業支撐、項目為王。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三縣聚焦「232」(高端服務、文化旅遊2個創新融合型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健康、都市農業2個支撐型產業)主導產業定位,加快構建高質量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產業協作的精準定位、錯位承接。瞄準中試孵化環節、製造環節和配套服務環節,大力實施「高質量項目建設年」活動,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與通州區形成分工明確、層次清晰、協同高效、創新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
交通生態同頻,區域共建互補勁風鼓帆
圖為香河縣運河文化公園。
15分鐘進京入冀,這種時空的變化,廊坊北三縣人體會尤其深刻。
2020年,廊坊北三縣張開懷抱,積極對接北京副中心交通網絡,暢通「主動脈」、打通「微循環」,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的一體化便捷交通體系。
2021年1月5日,位於三河市西部102國道與通燕高速相接處的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重機械、施工人員緊鑼密鼓加快項目建設步伐,高高的橋面上一聯聯鋼梁首尾相連,延伸向遠方。
「現在橋梁樁基與下部結構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鋼梁吊裝安裝施工,目前已完成8聯鋼梁安裝,接下來將進行橋面板施工。」中建一局燕郊西出口改建項目負責人李飛龍表示,項目建成後將形成立體式交通,比之前節約2/3進京時間,超寬的車道分流也將大大緩解進出京的擁堵。
作為京津冀的重點交通樞紐項目,京唐城際鐵路連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走進正在施工中的京唐城際鐵路(廊坊段),連續梁正在緊張施工,一派只爭朝夕、生機勃勃的奮鬥景象。京唐城際鐵路通車後,北三縣將更加緊密地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百姓到北京天津更加方便快捷。
交通一體化,協同「不繞行」。目前,燕潮大橋、京秦高速潮白河大橋建成通車,目前與通州區聯通的跨潮白河橋梁達5座。燕郊西出口立交改建工程完成主體工程;三河神威北大街、大廠廠通路、香河安石路和通寶路等4條跨界道路及跨河橋梁項目已列入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抓緊開展前期工作。新改建市政及農村公路160多公裡……全面升級的北三縣公路交通網,讓區域間交通更加暢通快捷。
生態環境協同,是協同發展的底線。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實施留白增綠戰略,逐步形成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點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空間格局;共同打造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構築首都東部生態安全格局……隨著《規劃》的發布,北三縣與通州區間的生態協同發展藍圖愈加清晰。
2020年4月,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河相望的大廠回族自治縣一片生機盎然、萬木勃發的喜人景象。域內觀潮路南側潮白河畔的櫻花公園內,約5000株櫻花漸次綻放。遠遠望去,繁華滿樹,春風輕拂,落櫻飛舞……
大廠立足服從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堅持生態與發展並行理念,以「爭創全域旅遊,樂享魅力大廠」為定位,聚焦生態建設,做美綠色發展新環境,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後花園。
在燕郊西5萬噸汙水處理廠,聞不到臭味、看不到汙水,整個廠區如同一個大公園。處理後的中水用於三河發電廠冷卻用水,同時,發電廠產生的電和熱用於通州區市民用電和採暖,實現作用互補、利益相連。
聚焦生態共建,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行最嚴格的環保制度,與京津共築環首都生態屏障,打造生態宜居高地。協同攻堅的努力,換來的是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綠、鄉更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風景。
拓展「協同紅利」,京廊資源共享追風前行
山同脈,水同源,人相親。廊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拓展北三縣與通州區公共服務共建的深度廣度,讓人民群眾不斷收穫協同發展紅利,日子過得更舒心。
落日餘暉下,老人們或悠閒散步或坐在長椅上談笑風生。「公寓式的養老模式讓我們很安心,還有專業護士隨時照看,我們樂意在這裡安享晚年。」在香河大愛城,北京老人王元錄說。
健康養老是實現北三縣與通州區供需銜接、優勢互補的產業領域之一,也是實實在在的民生福利。香河縣發揮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承接養老產業,提供特色鮮明的養老服務,為發展增添新活力。
以協同之舉,拓發展之路,謀百姓之福。2020年,以補齊短板,彌合城市環境落差為目標,我市強力推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等北京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北三縣延伸,逐步縮小兩地公共服務落差。
——京標服務走進北三縣。先後引進了北京環衛、北京熱力、北京建工等京企,負責環衛、供熱、建築垃圾消納等工作,逐步實現服務標準的統一。
——醫療衛生協作日趨緊密。與北京安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友誼醫院等40家醫院達成共建優勢專科的合作意向,香河大愛醫院等項目加快建設。目前,已有15家北京市醫療機構納入北三縣異地直接結算範圍,北三縣門診異地直接結算試點工作全面啟動。
——教育合作不斷加深。北京五中大廠分校、北京景山學校香河分校、北京新夢想環球國際教育集團大廠縣中未學校相繼投入使用,人大附屬中小學大廠校區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養老服務愈加優質。通州與北三縣統一兩地養老服務標準,推動養老項目在北三縣延伸布局,引導北京優質健康養老資源、政策、項目向北三縣延伸。在通州區組織的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職務技術培訓中,北三縣參訓報名人數達1383人。
——文化旅遊協同推進。抓好國家京劇院文旅融合產業化基地、華電香河燃氣能源站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工程建設全面提速。
回首去歲,腳步鏗鏘;嶄望新年,揚帆起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廊坊將把北三縣與通州區「牽手同行」的豐碩成果轉化為奮勇前行的強勁動力,向著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目標加速加力,以新擔當、新作為書寫擁抱「協同」的新篇章。(記者:王洋洋)
原標題:《【協同發展】深度融入 同向同步——我市深入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綜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