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導的電影越來越意識流,一開始看以為像《彗星來的那一夜》是個硬核科幻劇情片,結果看到一半才發現,它真的就是個商業愛情片。
故事背景是這樣的,在電影講述的世界裡,一道白光閃過世界就像滅霸的響指一樣「Duang」的一下,世界上一部分人就瞬間消失了,剩下的人們陷入混亂恐慌,無論專家還是老百姓,似乎都想找到光與消失的人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沒過多久,人們不約而同的觀察到了一個規律,那就是:消失的人都是成對消失的,至少大部分都是情侶/夫妻。
於是,人們大膽推斷,白光帶走的,是真正相愛的人們。
那麼問題來了,剩下的人呢?--沒有真愛的人。
故事就此開始……
01中年夫妻名存實亡的愛情
這條故事線,是以武文學與張燕這對結婚17年的夫妻一邊做愛一邊聊事業開始的。
但這樣的床戲並不色情,他們穿著衣服只是身體在動,嘴上卻始終聊著丈夫事業上的種種,聊到深思處,妻子一句「咋不動了」,一下子戳中婚姻的痛點——例行公事。
攝影機跟著丈夫視角一點點推進,為何自己和老婆被留下了?原來他早在婚姻之外動了心,原來他會為了面子當著一桌子人討論和妻子的房事,原來妻子好像也有了情人。
武文學一直在失去與得到之間徘徊,思考著自己的夫妻關係……
02正房與眾小三的尋夫之旅
準備和丈夫去民政局離婚的李楠卻被放了鴿子,回去的車上,她反而從口袋裡又拿出戒指狠狠的重新戴到無名指鬆了一口氣,一道白光閃過,剛松的那口氣又提起。
翌日,小三大鬧李楠辦公室質問她把男人藏到哪了,她才恍然大悟,他並不是不想離婚,而是被白光帶走了。
問題變簡單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最終三個愛著胡建平的女人,都想知道,跟他消失的女人,到底是誰?什麼樣子?
03富家女擔心被窮小子騙財
同樣是民政局,背著父母準備偷偷扯證的劉佳一和男友,結果劉佳一被父母抓走,男孩吃了一巴掌。
「憑什麼?我爸常年在外小三小四小五小六的伺候,我媽常年一同二餅三條么雞的戰鬥。」劉佳一憤憤不平,但一道白光過後,爸媽同時消失了,而她和男友卻留了下來。
「都留下來了,還有什麼好說的?現在,怎麼做都是錯的!只有離開的才是對的!」劉佳一懷疑了她和男友之間的愛。
年輕小夥為了證明自己的愛,毅然跳樓。
那道光到底是什麼?
故事講到這裡,那些被光帶走的人,始終沒有再出現過,也不存在所謂「真愛分享會」可以去借鑑。
就像列夫·託爾斯泰說的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這些留下的家庭和情侶們,用各自的故事講述和呈現著他們之所以被留下來的真實原因,同時也留下幾道思考題供觀眾思考:
思考一:愛的定義是什麼?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
表面美滿的家庭和關係被光照射後,像是華麗袍子下的蟲洞與蝨子也同時被探照到了。這沒有什麼好可恥的,可恥的是虛偽地掩蓋名存實亡的愛情的事實。
就像武文學女兒問他:「爸爸你愛我為什麼我們都留下來了?」武文學說:「廢話!因為我們是親情!」「曉得了」我想她也同時懂了爸爸媽媽為什麼被留了下來。
如果你去尋找愛的答案,最科學的解釋是:最基本的愛情物質被稱為「phenyl ethylamine」(苯基乙胺),簡稱 PEA 。無論是一見鍾情也好,或者日久生情也好,只要讓頭腦中產生足夠多的 PEA,那麼愛情也就產生了,俗話說的「來電」的感覺就是PEA的傑作。
可惜的是,被我們稱之為愛情的東西,可以維持的時間並不長,如果經常見面,在情感可以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愛情最多維持2-3年。
那麼之後,兩個不再有乍見之歡的喜悅與心跳加速感覺的人,同樣會面對電影中為每個人設下的這個疑問:如何面對愛情逐漸褪去之後的漫長歲月?
原來對於不管是片中的武文學和張燕,還是那個生活中與你攜手走過漫漫人生路的伴侶。
你們的感情在時間長河裡也許已經變成了親情和習慣,但它更是互相支撐對方生活的精神力量。就像我看到父母日常對話和互動,也許並不是我理想中愛情的樣子,但是相敬如賓彼此攙扶,誰說這不是一種高級的愛呢?
在這段關係的最後,他們面對彼此的猜疑,一句「我和別人沒什麼」,兩人就又抱在一起重歸於好。到了一定年歲,愛情不是要求對方改變,而是接納真實的對方,好的壞的,還是那顆初心。
思考二:愛情的忠誠
「離開的人去愛的天堂,留下的人來到愛的修羅戰場。」
在胡建平的小三看來,胡建平對她欲望極強,花式解鎖新姿勢,這就是愛情。在小四看來,胡建平對她傾吐內心真實,在她面前才回到一個男孩,這就是愛情。而正房李楠看來,胡建平喜歡的獨立自強,擁有自己事業的條件她都具備,他愛的該是自己。
然而在那道光的考驗下,所有為這個男人爭搶的女人都失敗了,胡建平不僅對她們三個不夠愛,還有初戀,他單純就是個多情渣男而已。等李楠帶著小三拜訪了一眾丈夫的情人後,警察卻通知,胡建平沒有被光帶走,而是出了車禍被死神帶走。
但不管如何,在這樣的男人身上證明愛情,太難了。他只想在不同女人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假愛之名,實則對她們都不夠愛。
還是那個問題,如果他沒有死,一定會被帶走嗎?一個渣得明明白白的人,當他說愛你,是真的愛你,但他又沒說只愛你。他只是愛你身上看到的自己而已。
反觀現實,一夫一妻制下建立的婚姻關係必須彼此忠誠,那麼愛情呢?換句話說,婚姻必須忠誠,但愛情也必須「忠誠」嗎?
「是否愛上一個人就不能再愛別人?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都是出軌嗎?」
故事中有一對夫妻組建了一個「婚姻關係互助會」,對於他們來說彼此有各自的生活,回到家裡一起維持「利益共同體」,爭吵反而少了。
然而這樣彼此坦誠且確認過對方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開放式關係,與單方面為了逃避關係內問題而出軌美其名曰「是為了我們好」並不是同一件事。
不管是精神上暫時的庇護,還是肉體上短暫的歡愉,都會對對方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這樣的關係並不是「為了我們好」,只是一種逃避和欠考量的自私。
關係內的問題,始終應該回到關係內去解決。
思考三:為一個人去死,算不算愛情?
在劉佳一和男友看來,死亡已經是愛情的最高級表達方式。
對此我表示萬分的質疑與反對,為了表達對另一個人的愛而放棄生命是非常自私的行為,和殺人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一個人為了向你證明對你的愛,或讓你證明對他的愛,是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的,那這種可能真的不是愛,而是佔有欲。也許,這也是這對年輕情侶被留了下來的原因了。
當一個人不會愛,他才只能用這種終極的方式試圖證明、說服對方,但他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人首先要懂得愛自己,才懂得如何愛別人。
寫在最後
也許所有看過電影的人都像我一樣,跟著電影在尋找那個關於「真愛」的答案,最後讓每一個人找到故事結束,問題又都回到了自己身上「我到底愛不愛?」「什麼是愛?」
愛不過是一面鏡子,一個載體。
「每個人都不可能在孤立的狀態中深化對自身的認識,我們需要更多的參照系和更深邃的目光」借鄭也夫教授在《信任論》中的一段話送給看過電影的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