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茜是如何成為姐圈哥圈寵兒的?
《乘風破浪的姐姐》火了,朋友圈,微信群都在討論。
30+姐姐們個個帶著人生閱歷而來,是三十而立,三十而驪,也是三十而勵。
今天來說說哥圈姐圈寵兒萬茜。
為什麼說萬茜是哥圈姐圈寵兒?
她被姐姐們表白的次數最多。
她被姐姐們搶著擁抱。
就連「太后」寧靜,在真誠誇她:「我說這個演員,長得跟別人不一樣。」
如此種種,妥妥的姐圈隱形團寵啊!
為什麼說是哥圈寵兒呢?
當《乘風破浪的姐姐》官宣萬茜,萬茜發微博響應時,萬茜的微博下被娛樂圈眾多男神包圍了:
明明是性格清冷內斂的姑娘啊,打招呼就是一句「你好,萬茜」的萬茜,為什麼卻成為圈寵呢?
1、有自己的實力。
一個人受歡迎,歸其原因,還是因為其身上有光芒。
光芒來自於實力。
當一個人在發光時,光芒是能照亮人的。
作為演員,萬茜有豐富多維的表演經驗,是實力大過名氣的演員。
雖然大部分觀眾認識她是從2014年獲得金馬最佳女配角開始的,但之前她就已經演了很多部電視劇,在話劇舞臺上也拿下多個國際大獎,創造了《柳如是》《你好瘋子》《獵場》等經典屏幕形象。
除了演戲,她幾乎精通十八般武藝,歌手出道,發過專輯,遊戲,配音,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舞臺上,萬茜所選曲目,連專業歌手許飛都覺得難度大,可見她是頂呱呱的實力派。
如果想要融入一個圈子裡,肯定不是靠巴結與奉承,而是提升自己的實力,讓自己匹配得上那個圈子的人。
當一個人足夠出色,出色到渾身閃閃發光時,自然會吸引同頻之人,甚至也能吸引高階之人。
這樣說,肯定會有人說勢利。
可是,圈層的劃分本身不就是鄙視鏈麼?
一個圈層有一個圈層的核心文化,如果要融入一個圈子,那還不得遵守這個圈子的規則?
混圈子少不得靠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來自於財力、實力,外貌力等。
倘若一個人有實力,即使本人不care當下那個圈子,也自有人圍觀,因為總有人care啊,總有人關注圈子內的財力、實力與外貌力啊。
娛樂圈就不用說了,那不就是一個光怪陸離的名利場麼?
所以,我們看到《乘風破浪的姐姐》裡沒那麼發光的海陸,被大家視如空氣,越過她,去和旁邊的萬茜打招呼。
當然,不紅的海陸也沒必要失落,大不了回頭苦練提升自己的演技,讓自己發光紅起來。
當然,紅與不紅,有很大的運氣,也就是說還需要看命。趙麗穎演了七年配角,就是萬茜,儘管有實力,很長一段時間人也不紅啊。
那該怎麼辦呢?
海陸不妨學一學第二點。
2、有堅定的自我。
萬茜在很長一段時間也不紅,但她卻很享受自己不紅的這種狀態。
甚至,她還主動在知乎平臺上,答題:「作為一個不紅的演員是種什麼體驗?」
萬茜是這樣定義不紅的好處的:
可以自由出入公眾場所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無需躲在家裡跟跑步機寂寞的死磕;
可以隨意出入菜市場砍價以及挑挑揀揀;可以花更少的錢報公共的學習班完成自己的興趣;
可以有更多空閒時間鑽研鑽研貼膜換屏技術,琢磨各種手藝……不勝枚舉。
可以看出,不紅時的萬茜也是真的悠然自得的,因為她有許多熱愛做的事情,她的自我是豐富的。
這種豐富讓她能保持不焦慮,不迷茫,能夠與自己很好相處。
所以,她的自我是穩定的,她能通透地說:不紅,生活X時間就是我的財富。
這種清醒的自我認知讓她做到了自洽。
所以,她在不紅時,能埋頭演戲,精雕角色,演誰像誰。
不演戲的時候,就好好生活,或看書,或畫畫,或彈吉他,或玩遊戲,或戶外運動,甚至去考摩託車駕照……能讓自己過得如此豐富,果真就如她所言的:茶,慢慢品,路,悠悠走。
也正是因為自洽,所以萬茜給人一種很通透的感覺,不爭不搶,即使舞臺出現失誤,仍不急不躁,淡淡一笑,問能不能重來。
所以,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上,她就是很純粹地來上節目。
就如網友所說,其他姐姐們都是代表微博參賽,只有萬茜代表豆瓣。
她既豐富明朗,又淡然清冷,像極了寒冷極地裡的一道彩虹。
同樣能夠自洽的,還有藍盈瑩,也就是《甄嬛傳》裡的浣碧。
不是大咖位,也沒有正當紅,沒有想去主動社交,也沒有因為沒有被「打招呼」而失落,就是非常賣力的彈琴唱歌跳舞。
因為藍盈瑩知道,與其費盡心思去結識一堆人,不如好好展現自己,用實力PICK自己,用戰績站上最高處。
最終,她取得了初選排名第一的好成績。
不管是萬茜,還是藍盈瑩,她們是在任何境遇下能夠泰然自若的人。
因為有堅定的自我,就不會有冷落與熱捧之感,更不會去看人臉色而妄自菲薄。
因為有堅定的自我,她們全盤接納了自己,自己就能給自己100%的賞識,其他人的誇讚與欣賞於她來說不過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勢,都有自己的主次場,在這一個圈內不能綻放異彩,說不定在另一個場就能流光溢彩,所以,重要的是守住自我,就如萬茜所說: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3、真誠且有分寸的社交。作為內斂人士,一直以來,我很害怕跟人來熟的人打交道,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一見面各種熱絡,仿佛失散多年的親姐妹,尬得很。
萬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上提交了一個內斂人士的社交範本。
不客套,不拉近,也不推遠,再加上她的真誠,創造了一個比較舒適的社交距離。
簡單的一句「你好,萬茜」,有距離,但也有禮貌,這是有分寸的社交。
選化妝檯,又還是遵從本心選擇了一個較遠的社交距離,不拉幫結派,先入為主。
不計較,為一時忘了看了自己哪部劇的沈夢辰結解圍:沒關係;
不會刻意裝酷,當張雨綺上臺前緊張需要擁抱時,她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總之,這是個姿態非常好的女子,淡然處之,進退適宜,遇到大咖不仰視,遇到氣場弱一些的夥伴,也能做到有禮有節,有夥伴需要自己也可以隨時給予自己的善意。
善意真誠的姿態,自然讓她清冷內斂的個性有了光輝:
雖內斂,但不孤僻;
雖清冷,但不冷漠。
因為有禮有節,反而化內斂為淡定,化清冷為沉穩,讓萬茜大受歡迎。
圈子裡的關係大多屬於弱鏈,大多是點頭之交或點讚之交,若要持續贏得好感,還是看實力的。
靠籠絡贏得關係,是一時的,實力過硬,互相吸引才是長久的。
就如萬茜在知乎上所說,「但只要有些本事,當個會演戲的演員,還是會有圈裡人會認,會有質量不錯的戲投來橄欖枝,於是還是會慢慢過上不錯的小日子。」
是的,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包括混進一個想入的圈子。
所以,當別冷落時,別洩氣,用師太亦舒的話來鼓勵自己:人要靠自己,一旦做出點成績,全世界都和顏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