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解讀丨百威亞太(01876)重啟IPO,香港啤酒股「狼煙」再起

2021-01-18 金融界

來源:智通財經網

該來的總會來。上市事宜擱淺兩個月之後,百威英博(BUD.US)終於在9月12日宣布百威亞太(01876)重啟香港IPO。經過幾番波折,相信此次百威亞太於華潤和青啤在港股集結不說板上釘釘也是八九不離十。

接下來,可能啤酒股的「死忠」們要為難了。因為今年7月百威亞太宣布暫停赴港上市計劃後,華潤啤酒(00291)和青島啤酒(00168)股價一改此前低沉的走勢,分別在8月上漲超過20%和近15%。這邊廂已經上市的啤酒股漲勢正好,那邊廂世界啤酒「一哥」的小兄弟要赴港上市。

所以,百威亞太上市後,港股啤酒江湖會是驚濤駭浪還是水波蕩漾,還真不好說。這裡不妨重新認識一下百威,為日後的投資選擇做個參考。

從名不見經傳到世界啤酒巨頭

根據智通財經APP的了解,百威與啤酒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1852年,彼時一位名叫喬治·施耐德的德國移民,在密西西比河畔的聖路易斯市創建了一家小型啤酒廠。同為德國移民的肥皂製造商艾伯哈特·安海斯是這家釀酒廠的股東之一。

1860年,啤酒廠發生財務危機,股份被安海斯全資收購,成為啤酒廠唯一的掌門人。同年,安海斯的老鄉,21歲的德國移民阿道夫·布希在聖路易斯市開辦了一家釀酒原料廠,成了安海斯的供應商。

15年後,阿道夫·布希成為安海斯掌管的釀酒廠合伙人,隨後這家釀酒廠改名為安海斯-布希公司。

雙方合併一年之後,安海斯-布希公司開始釀造百威啤酒。這種啤酒採用優質純天然材料,通過自然發酵,低溫儲藏而釀成。整個釀造周期需要30天,成品可以在陰涼處存放110天。百威一經上市很快咋國市場打開銷路,鼎盛時期,在國市場佔有率高達到50%。自1957年起,百威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釀酒商。

對於現代人來說,關於百威的發展史,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2008年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被比利時啤酒公司英博(InBev)收購。當時英博以520億元的天價完成對安海斯的要約收購。收購完成後,安海斯-布希公司成為英博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原安海斯掌門人奧古斯特四世僅擔任英博的董事,並不參與公司的管理和運作。由此,安海斯-布希家族基本退出了經營百年的啤酒行業。

併購之殤:商譽暴增背後一手忙上市一手賣資產

不過,布希家族雖然退出,百威啤酒的衣缽依舊傳承,與酒一同傳承下來的還有英博的併購基因。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百威英博成立之後,已然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商,以及第四大消費品公司。但為鞏固行業地位,集團依然延續採用激進併購的手段擴張。

2016年,百威英博斥巨資680億英鎊收購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SAB Miller,刷新了世界啤酒史上收購記錄。表面上,百威英博威風凜凜,內裡卻因不斷併購導致債臺高築。即使作為「啤酒老大」,百威英博也無法輕而易舉地將收購債務抹平。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28.4億元。為償還債務,百威英博曾宣布 2018 的財年的分紅減少 50%,節約下來的40億元用於填補債務,同時,還從其高端啤酒部門裁掉 300多名員工。

儘管在收購SAB Miller當年,百威英博分別把旗下合資公司Miller Coors58%的股份以120億元出售給合資夥伴Moson Coors,將華潤雪花49%的股份以16億元售予華潤啤酒,以及將旗下歐洲若干品牌以29億元的價格賣給了朝日啤酒。事實證明這些在巨額債務面前,只是杯水車薪。何況,收購SAB Miller之後,百威英博還與土耳其艾菲啤酒、捷成飲料各自達成了合併、收購協議。

事實上,百威亞太面臨的債務壓力也是公司財務管理上不可忽視的問題。百威亞太最新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流動資產為28.92億元(下同),流動負債為43.69億元,流動比率為0.66倍。公司非流動資產為131.32億元,大大高於非流動負債的規模。

數據來源:百威亞太招股書

然而,因為併購的原因,百威亞太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商譽規模達到67.12億元,佔非流動資產的51.11%和總資產的41.89%。此外,同期公司無形資產規模為16.97億元,佔非流動資產的12.92%和總資產的10.59%。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7月14日,百威亞太宣布不再進行全球發售及在港上市計劃,但是給出的理由是「基於考慮多項因素,包括現行市況」。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觀點認為,百威亞太暫停赴港上市計劃,一大原因是母公司包括其本身存在一定債務壓力,此外百威亞太龐大的商譽規模也是市場較為擔憂的,在市場輿論並不完全友好的環境下百威亞太選擇暫緩上市。

有意思的是,在百威亞太宣布暫停上市計劃的5天之後,百威集團便同意將澳洲子公司作價113億元出售給朝日啤酒。儘管百威亞太在招股書中表示,澳洲並非泛亞平臺的一部分,但無論公司出售澳洲業務的原因是如何,這筆資金將給公司帶來相對充裕的現金流。

此外,按照百威亞太之前每股招股價介於40至47港元,若不計算超額配股權,公司集資金額最多可達到約764.47億港元。有了這些資金,短期內應當可以不用過分擔憂百威亞太資金流動性問題。

那麼,就算百威亞太資金問題解決了,商譽問題又該如何言說?

其實,百威亞太的商譽規模雖重,但只要公司不發生大規模商譽減值便可相安無事。據公司招股書,2017年公司商譽規模為70.46億元,其後只是主要因為外匯變動影響導致商譽小規模下降,並沒有發生重大減值。

換言之,只要百威亞太能夠保持過往的盈利能力,公司發生商譽減值的概率就會偏小。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百威亞太分別銷售啤酒93.97億公升和96.25億公升,實現營業收入60.99億元和67.40億元;毛利分別為31.55億元和35.00億元;期內溢利分別為5.72億元和9.59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百威亞太銷售啤酒22.12億公升,實現收入16.06億元,毛利8.30億元,期內溢利2.40億元。

上述期間,百威亞太無論是銷量還是盈利狀況都保持穩定。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目前青島啤酒和華潤啤酒的毛利率均不足40%,而淨利率均遠遠低於10%,用毛利率和淨利率衡量的盈利能力指標,目前無論是青島啤酒還是華潤啤酒還難以望百威項背。

啤酒江湖得「高端」者得天下

至於百威為何能夠保持超強的盈利能力,答案是兩個字——「高端」。

當前,高端化是亞太地區啤酒市場非常明顯的結構性趨勢。根據百威亞太招股書,2013亞太地區的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場價值為440億元,佔總體比重僅為26.03%,到2018年亞太地區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場價值已提升至760億美元,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1.3%,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場價值佔比提升至38.2%。據Global Data預測,預計2018年至2023年,亞太地區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場價值將以8.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至1140億美元,高端及超高端啤酒佔市場價值比重將進一步提升至45.24%。

截至2018年末,百威亞太旗下擁有50個啤酒品牌(包括自百威集團獲得許可的品牌),其中有近6成為高端及超高端品牌,這些品牌也成為百威搶佔市場的利器。

以中國市場為例,按銷量計,2018年百威在中國啤酒市場的市佔率為16.4%排名次於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00168)位居第三位。但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領域,百威的份額達到46.6%,是自2013年以來,中國前五大啤酒企業中唯一保持份額增長的啤酒企業。

Global Data數據顯示,按價值計2013年中國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場規模為237億美元,2018年增長至418億美元,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12%,預計2018年至2023年將以8.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至627億美元。可以預見,在未來啤酒高端化進程中,百威還會是最受益的那一個。

近年來,青島啤酒通過升級產品線,先後研發出經典1903、全麥白啤、原漿、皮爾森、青島啤酒IPA等新特啤酒產品以及奧古特、鴻運當頭等高端系列產品。華潤啤酒也推出了勇闖天涯super X和匠心營造兩個中高端新品,同時於喜力的合作也將助推華潤啤酒高端化進程。

百威上市之後,啤酒「三巨頭」在高端化領域的「廝殺」在所難免,這關乎誰的酒更受大眾歡迎,也關乎選擇誰能讓投資者的「荷包」更鼓。

相關焦點

  • 李浩德:抄底百威亞太的危與機
    百威亞太 (01876) 股價四月一度跌至18元。然而,該股的優勢就表現在股價的一蹶不振,如果投資者想做逆勢投資,啤酒股可謂是炒經濟復甦的較好選擇之一。  百威亞太管理層估計,在四月底,已經有超過95%的零售、85%的餐飲及25%的夜場渠道的銷售點重開。
  • 啤酒股普漲 華潤啤酒及青島啤酒齊創下歷史新高
    來源:新浪港股高盛發布內需股行業報告表示,成本上漲及產品提價將是內需股明年最主要的催化劑,隨著成本上漲(包括大豆、麥、原奶、包裝物料等)壓力,預計內需企業將追求毛利率擴張多於提升市場份額。估計調味品的壓力最大、其次是啤酒。該行將啤酒股的每股收益預測上調4%,並將目標價提高了4%至14%。該行認為,華潤啤酒(00291)、青島啤酒(00168)等是潛在的價格上漲受益者。啤酒股盤中上漲,華潤啤酒(00291)、青島啤酒(00168)均創下歷史新高。
  • 百威亞太跌近5%失守10天線 報25.7元
    原標題:《異動股》百威亞太跌近5%失守10天線,報25.7元   百威亞太
  • 「一語道破」復星接連減持,青島啤酒哪不對勁了?
    青啤的A股股價年初至今已累計上漲接近一倍,僅次於有重組及併購利好消息支持的重慶啤酒(600132-CN),H股則累計上漲46.13%,遠遠跑贏業務遍及亞太地區的百威亞太(01876-HK)——百威亞太的毛利率比其更出色,而僅稍遜於龍頭大哥華潤啤酒(00291-HK)。然而,行業的前景似乎並非其股價走勢所反映出來的境況。
  • 【一語道破】復星接連減持,青島啤酒哪不對勁了?
    於是,人們也不由得關注起復星國際最近對青島啤酒(00168-HK, 600600-CN)的接連減持。復星國際近期接連減持青島啤酒2017年12月20日,復星國際甘當接盤俠,接下了朝日集團手中的大部分青啤H股,每股作價27.22港元,合共有2.43億股,成本價為66.17億港元。
  • 交銀國際:繼續看好啤酒行業 推薦買入華潤啤酒(00291-HK)
    原標題:交銀國際:繼續看好啤酒行業 推薦買入華潤啤酒(00291-HK)
  • 德勤料2020年約160隻新股於香港上市 集資額超2200億港元
    中新社香港12月13日電 (記者 龍曼)德勤會計師事務所13日在香港發布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19年回顧與2020年前景展望。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伙人歐振興表示,德勤預測2020年將有約160隻新股於香港上市,集資約2200至2500億元(港幣,下同),德勤亦預計2020年將有更多中資新經濟新股到香港上市。展望未來,歐振興認為,2020年香港新股市場前景樂觀,德勤預測2020年將有約160隻新股於香港上市,集資約2200至2500億元。
  • 德勤:香港2020年IPO集資額全球第二 明年有望破記錄
    中新社香港12月16日電 (記者 史冰筠)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16日發布2020年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分析及2021年預測,2020年香港交易所(港交所)總集資額全球排名第二,並預計積極勢頭將會延續至2021年,屆時融資金額或能突破2010年時高位。
  • 中金:內需股明年看好周黑鴨(01458)、頤海國際(01579)、農夫山泉...
    至於明年為後公共衛生事件時期,建議優選具備核心競爭力,未來三至五年邏輯清晰且估值相對合理的個股。該行認為,行業有望出現三大趨勢,包括傳統行業如高端白酒、乳品、肉製品、啤酒等,集中度較高且行業格局已基本成型,預期公共衛生事件後龍頭企業之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如復合調味料、包裝飲用水、高端啤酒、巴氏奶及奶酪、餐飲供應鏈等,高成長性和確定性或使得細分賽道龍頭高估值成為一段時間內的新常態;以及新消費趨勢,部分符合年輕一代消費新趨勢、具備顛覆性商業思維和運營模式的非上市企業未來三至五年有望登陸資本市場
  • 交銀國際:看好華潤啤酒的長期潛力 給予買入評級
    來源:新浪港股交銀國際:看好華潤啤酒(00291-HK)的長期潛力 給予買入評級交銀國際發布消費行業研報指,白酒企業陸續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茅臺/五糧液股價創歷史新高。該行首選買入百威亞太(01876-HK),看好華潤啤酒(00291-HK/買入)、寶勝(03813-HK/買入)、安踏(02020-HK/買入)的長期潛力。
  • 百威亞太實現首家100%可再生電力供電啤酒廠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百威亞太執行長兼聯席主席及百威集團亞太區總裁楊克、百威中國區總裁福瑞德、百威亞太採購及可持續發展副總裁楊凱、百威亞太首席法律及企業事務官王仁榮、百威亞太供應鏈與物流副總裁程衍俊、百威亞太人事副總裁錢紅孫、百威亞太信息技術和業務服務副總裁Keith Davies、百威亞太總法律顧問兼中國法律與合規副總裁於龍濤、百威中國採購及可持續發展副總裁張牧
  • 艾德證券期貨研究部:2020年第三季度港股IPO行情回顧
    資金都選擇在這個空窗期發力,新股呈一片爆發式增長的繁榮景象。  作為市場上的新型港股券商代表之一,艾德證券期貨研究部聯席董事陳剛先生(英文名:Edwiin Chen),1983出生於中國,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東北財經大學,資深港股證券分析師、高級策略研究員,持有香港證監會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受規管活動牌照。
  • 開盤:歐美股市狂歡刺激恆指高開0.46% 四隻新股上市中通漲11.93%
    隔夜美股在銀行及科技股強勢領漲下集體收高,道指漲逾400點。 此前開盤的亞太股市幾乎全線高開,日經225指數低開0.48%,韓國KOSPI指數漲1.02%,澳大利亞普通股漲0.17%,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高開0.58%。
  • 旗下又一公司上市,首日漲兩倍成港股「新股王」,連股票代碼都帶360…
    更令人注意的是,這家公司首日暴漲超過200%,刷新年內港股新股首日最高漲幅紀錄!今天在港股市場同時有兩隻新股上市,一隻是運動鞋服零售商滔博(06110.HK),另一隻是系統評測工具提供商魯大師(03601.HK)。對於魯大師來說,今天可謂是春風得意的一天,單從股價表現上看,收盤暴漲218.52%,已刷新年內港股市場新股首日最高漲幅紀錄。
  • 酒業觀察丨啤酒巨頭百威亞太3個月蒸發千億;張弓酒業陷騙貸案被查封
    市場動態白酒股全天弱勢震蕩!水井坊跌超3% 券商稱白酒修復仍將演繹白酒股全天弱勢震蕩,截至收盤,水井坊跌超3%,古井貢酒跌2.64%;茅臺貴州跌1.5%,報1107.40元。白酒板塊僅酒鬼酒、青青稞酒2隻股飄紅。
  • 中概股佔2020年香港新股集資額逾1/3 2021年香港IPO市場料保持強勁
    新華財經香港12月21日電(記者李濱彬)會計師事務所安永21日發布報告預計,2020年全年累計144隻新股到香港上市,同比減少11%;新股市場總集資額達3905億港元,同比增加24%。其中,9隻第二上市中概股共集資1313億元,佔新股集資額的34%。
  • 百威亞太上市擱置 百威英博(BUD.US)打的什麼算盤?
    7月12日,市場傳出百威亞太取消定價消息,掀起市場軒然大波。次日,百威英博(BUD.US)正式發布公告表示已決定暫時擱置推進亞太子公司香港IPO計劃。
  • 科創板IPO節奏一度降溫 2021年中國新股融資市場展望
    申報企業終止審核,實際上都是監管審核常態,屬於正常現象,本質問題還是在於發行人質地,不宜過度解讀。 然而這一現象令資本圈對今年國內IPO市場年終成績關注度上升的同時,也讓業內進一步聚焦對明年新股融資的展望。 德勤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IPO融資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規模分列全球第二、第三和第五位。
  • 百威啤酒圍困高端:千億市值蒸發,業績變臉提價難
    曾有分析稱,百威亞太上市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給母公司、全球最大的啤酒商百威英博償債。百威亞太亦在招股書中直言,募資所得將全部用於償還應付百威集團附屬公司的貸款以完成重組。投行機構建議百威亞太下調股價至38港元/股,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以便順利上市。但百威亞太不願意降低股票市值(融資金額),便拒絕了投行機構的建議,並最終導致7月份的首次赴港IPO上市安排被取消。百威亞太最終選擇了妥協。
  • 高盛:升啤酒股目標價 料潤啤、青啤及蒙牛可潛在受惠提價
    高盛發表內需股行業報告表示,成本上漲及產品提價將是中國內需股明年最主要的催化劑,隨著成本上漲(包括大豆、麥、原奶、包裝物料等)壓力,料內需企業將追求毛利率擴張多於提升市場份額。 該行指,邁向2021年,近期的成本壓力可能會持續,尤其是大豆、玻璃、大麥以及其他包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