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洗稿」成產業鏈:幾秒炮製爆款文章 月入上萬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最近,一種新的抄襲手法「洗稿」在網際網路上開始興起,有人甚至說自媒體「洗稿時代」來臨。所謂「洗稿」就是對別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使其面目全非,但其實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抄襲的。通過「洗稿」,可以短時間炮製出所謂的「爆款文章」,並從中獲利。

  今年1月,有自媒體人發文指出多個自媒體大號「洗稿」,隨後又有大號出面否認,雙方你來我往引發巨大爭議的同時,也讓「洗稿」行為走到了臺前。洗稿者通過改寫標題、改變段落順序、個別語句替換等方式將原作洗完發表。自媒體從業者王先生前段時間原創的稿件就被「洗」了。

  自媒體從業者 王振光:左邊這是我的,右邊這個是被洗稿的。比如說我的文章裡有這麼一句話:「事情的起因,另一個項目的leader……」,他會變成「工作的緣由,另一個項目組的leader……」,他會變成這麼一個結構。但是你從頭看的話,它是一篇文章,他會把整篇的文章的經驗和觀點都抄襲下來,就是洗下來。就是說他會把整篇文章的詞彙,都會換成它的近義詞。

  業內人士介紹,網絡媒體興起之初,就有一大批人將別人的報導、評論、文學作品等直接照搬過來。如今,網際網路平臺版權保護措施初見成效,這種低級的全面抄襲已經難以過關。於是又有一些人想出「移花接木」的法子,將別人的原創調整語序,換幾個近義詞,草草一改,標上自己的「原創」,也就是俗稱的「洗稿」。這些換湯不換藥的表面功夫,實難「洗」掉抄襲的本質。可以看出,與搬運工式的抄襲相比,洗稿無疑更隱蔽,那麼為什麼要「洗稿」呢?

  版權服務機構「維權騎士」負責人 陳斂:洗稿的驅動力是因為有利可圖,對於自媒體人來說,他們營利主要是靠廣告流量分成。隨著各大平臺對於原創內容的扶持力度加大,他們對於原創作者也會有更多的資源與政策的傾斜。對優質的原創內容,他們也會給予更多的推薦權重、流量曝光,甚至是直接的獎勵。

  原本是給予原創作者的獎勵,卻被洗稿的人鑽了空子。記者在QQ、微信、百度貼吧等平臺以「偽原創」、「洗稿」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輕易找到很多「洗稿」群。記者隨機加入了幾個群發現,這些群裡有完整的洗稿流程介紹,記者按照介紹打開專業洗稿網站,可以看到,這裡可以根據關鍵詞搜索想要洗稿的素材,並且顯示各個平臺的實時爆文,選擇好素材後,點擊「一鍵偽原創」。幾秒鐘時間,一篇改頭換面的稿件就生成了。

  偽原創軟體「紙牌屋」工具客服:一年198(元),包含網站上所有的偽原創工具,還有原創度檢測工具等所有工具的,它是不限次數,而且不需驗證碼。

  記者將生成的稿件複製粘貼到可以進行原創檢測的網頁,稿件的原創度很快檢測出來,隨後只需根據提示的重複部分進行修改,並將部分不通順的語句調整,不到10分鐘,一篇「洗過的稿件」就完成了,不僅不用自己辛苦找素材,已經成為爆文的文章再爆的機率也大了許多。

  在這些QQ和微信群裡,幾乎時時有人發布信息,只要標明所需字數、題材、原創度這三項,自然會有寫手認領。由於寫手眾多,價格也被壓得很低。

  寫手團隊負責人 夢想火箭:洗稿100個字一塊錢,如果要求高點價格就高,最高大概1000字30元吧。有一個客戶我們一天提交100多篇文章的。

  寫手的上級就是工作室或者公司,他們往往運營著多個自媒體帳號。

  自媒體運營培訓老師 應天:在這個行業真正做得頂尖的都是做批量運營的,不是玩一個號,而是幾十、上百的帳號。自媒體做得好的不是一個月一萬兩萬,而是八九萬,十幾萬的也有。

  軟體開發者賣洗稿工具——寫手洗稿——工作室收稿,可以看到洗稿已形成產業化,然而這樣的流水線作業侵害的正是原創者的合法權益。

  自媒體從業者 毛皓:之前我花了三到四天的時間,寫出了一篇深度稿件,很快就在朋友圈,得到了大量轉發,但是還沒有等到我開心多久,我突然發現冒出了二三十個帳號,把我的文章寫成了他們的文章,甚至還有一些人申請了原創標誌,而且他們的帳號非常快,(閱讀量)也達到了十萬以上。最終我的這篇文章,微信端獲得了120萬的閱讀。但是後續的行業數據盤點告訴我們說,這篇文章一共得到了500萬的流量閱讀,那就意味著80%的流量和收益,都被這些洗稿的拿走了。而且這還僅僅是在微信端一個平臺上的效果。我要寫出一個刷屏級的文章,可能需要我有七八年的積累,可能一年就只有這樣一次的機會。但是這些洗稿的人,花了10分鐘就把我的工作成果拿走了,而且洗掉了我80%的流量和收益,對我們這樣子的原創者來說,是非常傷害我們的創作熱情的。

  「洗稿」層出不窮 花樣不斷翻新

  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洗稿方式也在不斷翻新。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洗稿」現象已不僅僅局限在圖文領域,更是拓展到了多個方面。

  記者分析多個網絡平臺後發現,從創建一個自媒體帳號到實現創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新手期、原創期、創收期。帳號一般需要通過原創期才能盈利,而過原創期相對較難,平臺對發布內容的原創審核也更加嚴格。然而,「洗稿」者們還是想出了破解的辦法。

  在這個名叫「微客學院」的直播平臺上,每天晚上8點,都會有老師進行自媒體創業的培訓,每天聽課的人數都有上百人。

  「微客學院」自媒體培訓老師 小熙:學員們,想不想學,想學的發個鮮花(表情)。

  為了吸引學員報名交費,每天公開課的老師都會教學員們一些小「套路」,而這些套路其中之一就是多快好省地通過原創期,在直播視頻中可以看到,以「大魚號」平臺為例,想快速通過原創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搬運直播視頻:也就是從直播平臺上翻錄直播視頻,然後去掉音頻,再加個片頭片尾,簡單包裝一下就可以了。

  「微客學院」自媒體培訓老師 小熙:原創的定義是什麼?這個平臺上沒有的以及網際網路上沒有的,直播的內容是每一天都在不斷更新,不斷進行創作,如果你是在網上找(已有)視頻搬運過來,總是能在網上找到痕跡,但是直播內容你是很難在網上找到的。找直播內容的時候,不要選擇十幾萬粉絲的大號主播,因為可能被他粉絲噴,甚至還可能受到版權的投訴。要找小主播,沒人關注,他們純粹就是玩,不會重視這些事。

  而「搬運者」一旦過了原創期,更是可以將「套路」延續,繼續搬運視頻。這位老師還曬出了自己學員的帳號,可以看到,這個帳號中發布的內容其實都是從一部電視劇中剪切出來的。

  「微客學院」自媒體培訓老師 小熙:全部都是,你簡直不敢相信。我們就找一個視頻把它剪成一段一段的。自媒體大部分平臺是沒有廣告的,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通過自媒體平臺來看劇。為什麼要做電視劇?因為能夠持續內容更新,這就是做視頻的閱讀量要比做圖文收益高、閱讀高的原因,做圖文是不可能看完這篇之後再看那篇的,但是做視頻,讀者有80%到90%的可能性看完第一個想看第二個,看完第二個想看第三個。

  僅憑「搬運」電視劇,這位學員的帳號收益就非常可觀,而關於可能存在的侵權問題,這位老師也表示完全不用擔心。

  「微客學院」自媒體培訓老師 小熙:因為發的大部分都是優酷、土豆旗下已經有版權的內容,世界盃的版權都能拿下,拿兩部電視劇的版權還拿不下嗎?

  而在網上,這樣的自媒體培訓班比比皆是。不僅視頻可以搬運,如今非常紅火的「知識付費課程」同樣也被人盯上了。這段普通話網絡錄音教程,盜用者直接收錄下來,轉到自己的公眾號上,加上海報和宣傳語,一堂盜版的知識付費課程就「洗」好了,手法與搬運視頻如出一轍。

  版權服務機構「維權騎士」負責人 陳斂:他們炮製盜版課程的方式,一般是盜用名人頭像和資料,去製作海報。誘導學員加入盜版群,並且課程的內容也是混剪,把版權聲明的內容前後減掉這樣的方式來拼接的。

  洗稿治理難 需多方協作

  可以看到,如今「洗稿」手法可謂花樣百出,不僅原創者叫苦不迭,它也危害了整個網絡空間的創作氛圍和環境,那麼治理「洗稿」現象的難點到底在哪?我們又能如何遏制這一現象呢?

  難點一:技術豐富 「洗稿」成本低

  在這些QQ洗稿群裡可以發現,用於「洗稿」的軟體比比皆是,從偽原創到錄製視頻、音頻再到去水印等等一應俱全,有些軟體被封后,過不了多久,換個馬甲就又冒了出來。

  偽原創軟體「紙牌屋」工具客服:您可以看到網上有很多偽原創或者原創度檢測工具,他們的軟體都不進行更新,我們的軟體一直是在持續更新,你沒看我們偽原創軟體就提供了幾款。

  難點二:內容改頭換面 「洗稿」認定難

  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 王四新:洗稿行為,它從法律上認定有一定的難度,剽竊大段大段的文字用機器就可以發現。但它(「洗稿」)就把別人好的創意,好的文藝作品進行改頭換面。要去真正法律上認定它侵權過程會比較長,技術要求難度會比較高,維權的成本也比較大。

  難點三:平臺態度曖昧 原創者維權難

  以微信平臺為例,這個叫「M」的盜版商,朋友圈裡發布了大量的盜版課程廣告,也有發展下線的廣告。記者試圖投訴,但根據微信的提示進行操作發現,個人單純的文字和海報都是無法直接舉報的,而在微信群的頁面裡也沒有盜版侵權的舉報入口。而另一篇7月30日就被投訴的盜版資源宣傳文章,當時的回覆結果是文章已被刪除,但實際現在還是可以正常訪問。

  版權服務機構「維權騎士」負責人 陳斂:有些內容平臺對於維權的處理態度還是很曖昧的,有的處理的時間比較長,可能一周後才回覆你,但實際上在網際網路時代,不用說一周,就是三天其實熱度就已經過了,該掙得的收益和流量都已經掙完了。

  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 王四新:大量的人在你這個平臺上洗稿,或者說發表洗稿的東西,動不動就10萬閱讀量以上。這個對平臺來講,直接帶來的是熱鬧、人氣、流量,這個是網際網路平臺它的核心訴求,有核心訴求就會動搖他去打假的決心。因為不打假、不嚴格去反洗稿,他也會獲益,因為平臺和平臺之間都存在一個競爭的問題,水至清則無魚,我把我的平臺打假力度搞的那麼大,一方面我要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另外一個方面把好多湊熱鬧的,或者說能給我帶流量,帶用戶數的這些給打跑了,那平臺也會覺得得不償失。

  今年7月,國家版權局聯合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共同啟動「劍網2018」專項行動,首次提出將重點打擊自媒體通過「洗稿」方式抄襲剽竊、篡改刪減原創作品的侵權行為,並規範搜尋引擎、瀏覽器、應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的網絡轉載行為。

  版權服務機構「維權騎士」負責人 陳斂:中國版權環境進一步的改善,其實最最重要的是創作者,版權方自己能夠真正在意自己的版權,他們能夠意識到,內容版權是他們作為一個內容創業者,最核心的資產。這才是中國版權環境,去進一步改善的一個群眾土壤。

  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 王四新:要有這方面的專業的打假隊伍、專業的打假組織,依靠比較先進的技術,依靠一些大數據來做一個及時的跟蹤研判,及時地向有關部門或者說有關平臺提供這方面前沿的報告,監管部門要加強處罰,就是給他建立這種法律的高壓線,建立各平臺之間信息還有舉報機制的互通互糾,讓這些洗稿者沒有地方可洗,在這個平臺出了問題以後,到其他的平臺上就寸步難行,建立這個領域裡面的黑名單制度。(記者 高磊 韓文暘)

相關焦點

  • 嫁接、買號、蹭熱點……爆款假文是如何炮製出來的?
    2月16日,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成為爆款,網絡點擊量超1000萬次。乍一看標題,許多人都以為這又是一篇關於疫情的輿論監督報導,忍不住先睹為快。然而,文章內容不僅與疫情毫無關聯,更是一篇徹頭徹尾的虛假報導。此類文章如何炮製?為何炮製?又怎樣獲取超高點擊量?半月談記者對此灰色產業展開深度調查。
  • 嫁接、炸群、買號、蹭熱點…… 爆款假文是如何炮製出來的?
    2月16日,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成為爆款,網絡點擊量超1000萬次。乍一看標題,許多人都以為這又是一篇關於疫情的輿論監督報導,忍不住先睹為快。然而,文章內容不僅與疫情毫無關聯,更是一篇徹頭徹尾的虛假報導。此類文章如何炮製?為何炮製?又怎樣獲取超高點擊量?記者對此灰色產業展開深度調查。
  • 網絡洗稿調查:軟體「秒洗」,寫手接單千字十元
    2021年1月初,澎湃新聞經過連日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仍存在「洗稿」生意鏈,「人工+機器」的雙軌「洗稿」模式,使諸多原創文章被「拆解拿走」。「洗稿」軟體和一些做「偽原創」的網站稱可在不改變語意的情況對文章進行分詞,自動對段落中的文字順序調整、對詞語刪減替換,實現「洗稿」。此外,寫手活躍在網絡平臺,規模承接「洗稿」業務,按照千字10元至三四十元不等的價格獲取酬勞。
  • 網絡「洗稿」調查:網站軟體「秒洗」,寫手規模接單千字十元
    名為「自媒體洗稿軟體AI版」的軟體宣稱,保證通過自媒體平臺原創檢測,適用於頭條號、企鵝號、搜狐號等自媒體平臺,「2秒一鍵智能洗稿」。 他告訴記者,他們工作室專門承接「洗稿」業務,一般會接機構的商單,300篇起,每篇800字加6張圖,40元/篇。 徐姓寫手稱,除了汽車領域相對困難些,科技、歷史、旅遊、三農、星座、職場、娛樂、情感等領域都可以「洗稿」,情感領域「洗稿」爆款多。「給你可以低到千字4.5元/篇,但不配圖。」
  • 網絡「洗稿」調查:網站軟體「秒洗」 寫手規模接單千字十元
    此外,寫手活躍在網絡平臺,規模承接「洗稿」業務,按照千字10元至三四十元不等的價格獲取酬勞。有的「工作室」甚至會大量招募兼職寫手,並培訓「洗稿」技巧及規避平臺原創度檢測的方法。這儼然成為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雖然自媒體平臺及監管層持續打擊,但「洗稿」侵權在自媒體領域猶如頑疾。2020年11月11日,新修訂的《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 如何靠兼職寫文章月入上萬?
    如何靠兼職寫文章月入上萬?大家好,我是攝影師YEDI,已經失業一年的我,依然沒有找工作的興趣,因為不上班並不代表我沒有收入。前幾天我分享了很多關於斜槓青年的文章,其中一項就是寫文章,那到底怎麼樣寫文章才可以掙到呢?
  • 快訊|網絡洗稿調查:網站軟體「秒洗」,寫手接單洗稿千字十元
    財經網科技1月13日訊,據澎湃新聞消息,近日,目前市面上仍存在「洗稿」生意鏈,「人工+機器」的雙軌「洗稿」模式,使諸多原創文章被「拆解拿走」。 寫手活躍在網絡平臺,規模承接「洗稿」業務,按照千字10元至三四十元不等的價格獲取酬勞。
  • 公號炮製克隆文章背後的營銷江湖:迎合網友心理,靠流量賺錢
    1月1日至4月16日,微信平臺刪除涉嫌誇大誤導文章約9000篇,限制能力或封禁公眾號2500個;刪除謠言類文章6915篇,限制能力或封號20000個。華東某省網絡安全執法總隊民警胡浩(化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分析,這些自媒體的商業邏輯就是「流量為王」,然而這種行為借疫情之名,謀取利益,一些言論和行為甚至已經影響到了疫情防控工作。
  • 「洗稿,千字十元,原創度保證70%」
    2021年1月初,澎湃新聞經過連日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仍存在「洗稿」生意鏈,「人工+機器」的雙軌「洗稿」模式,使諸多原創文章被「拆解拿走」。「洗稿」軟體和一些做「偽原創」的網站稱可在不改變語意的情況對文章進行分詞,自動對段落中的文字順序調整、對詞語刪減替換,實現「洗稿」。此外,寫手活躍在網絡平臺,規模承接「洗稿」業務,按照千字10元至三四十元不等的價格獲取酬勞。
  • 網際網路的不眠之戰:洗稿與反洗稿
    2014年7月13日,知乎用戶@spoon在其專欄發表了《金融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沒過多久一個名為「投資銀行」在線的微信公眾號,僅僅是將標題換為《金融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後,就直接抄襲了這篇文章。
  • 法治課|批量炮製「華商太難」雷同文章,背後推手該擔何責
    3月19日,前述公眾號運營主體之一的福清市海外同城人人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薛育明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公眾號上的文章是他們自己寫的和發的,目的是為了增粉,現在公眾號都已被封禁。同日,福清市委網信辦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網信辦從3月17日開始,已經和當地公安部門介入處理該事件。
  • 熱點追蹤|《掬水月在手》的洗稿之爭,律師這麼說
    【參見之前報導】 拋開「職場PUA」、《勞動保障法》等因素,我們今天來談談洗稿行為涉及的著作權法問題。 本次事件中的「洗稿」之爭 易瀟雨稱,自己從2018年11月到2020年3月,「整整一年零四個月,我從未停止過《掬水月在手》的相關工作。
  • 宣稱制香月賺上萬實際月入67元 當心「致富夢」成「噩夢」
    華聲在線7月15日訊(記者 謝龍彪 熊陽浩)「一人一天8小時可制香9600根,一個月可製作20萬根,公司回收價0.07元/根,一個月利潤可達萬元。」面對這樣的招商宣傳,你是否為之心動?然而,一個多月之後,不僅沒有月賺上萬,公司技術員也隨之「失聯」。4580元買機器 宣稱月收入過萬實際月入67.2元湖南邦富商貿有限公司官網首頁。
  • 自媒體爆款寫手的崛起、鼎盛與隱憂
    流量主和廣告接單為自媒體寫手帶來了月收入過萬的可能,專業領域人士和有寫作願望的人通過全職或兼職,輸出優質專業內容或迎合受眾的情緒化表達,成為了自媒體崛起年代的爆款寫手。因熟悉媒體運作,後建立團隊重返內容市場,於2015年9月開了微信公眾號。公眾號通過滿足人們獵奇欲和窺探欲來吸引眼光。
  • 上古捲軸5:最強法師玩法,第一個近戰無敵,第二個幾秒輸出上萬!
    幻術刺客究極幻術配上暗殺刺客,就成就了《上古捲軸5》中可以幾秒輸出上萬的職業:幻刺。前期幻刺比較脆,需要先玩潛行刺客成長起來,還要入暗黑工會拿30倍攻擊的套裝(不入也能拿)。前期把潛行練滿,然後用平靜術把幻術在練滿。到了後期,單手匕首,單手高級隱身幻術,穿減少100%幻術消耗的衣服。
  • 抖音千萬粉絲博主抄襲B站up主,短視頻靠洗稿成為大號的時代來了?
    近日,B站知名up主「狂阿彌」發微博稱:又被洗稿了。注意,是「又」,此前他解說電影《小丑》的視頻就被分割成 10 集盜發到抖音。而洗稿的是抖音一位坐擁297.4W粉絲的影視博主「大詩小歌」。01B站成免費短視頻素材庫?
  • 公眾號洗稿造謠的三種套路,隨到隨學包教包會
    ,主要是把英語新聞翻譯編輯成中文後進行傳播。但在今日雪梨的公號文章中,這兩篇本來沒有聯繫的英文報導被黏合成了一篇,給讀者一種類似新冠的全新傳染病正在爆發的印象。 但不同媒體的可信度有非常大的差異,公號在選擇洗稿對象時,並沒有體現出對嚴肅媒體的偏好,反而常常青睞可信度較低的小報,甚至毫無公信度的平臺跟帖等。 比如雪梨星尚在5月14號的一篇公號文章:今天,澳洲再次進入緊急狀態!病毒這次變異了!!援引了每日郵報的一篇報導6。文章基本轉述了每日郵報對一篇研究論文的闡述,然後幾乎在每一句後面都加上了驚嘆號。
  • 大學生自主創業到月入上萬——欣欣
    在她的努力下,從剛開始一兩千收入的兼職小妹,到現在的月入上萬,你可以說是她是幸運的,也可以說她眼光獨到,更可以說她努力改變生活狀態的決心讓她成就了現在的自己。電商崛起的這些年,品牌層出不窮,五花八門,有的人走到半路就走不下去,有的一直堅持而成功了,其中包括了無數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電商達人,有普通工薪階層,也有原本的企業高管,當然也有很多像他一樣的大學生。
  • 「洗稿」還標榜「原創度」,是可忍孰不可忍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記者調查發現,飽受詬病的「洗稿」生意鏈目前在市面上依然大量存在,「人工+機器」的雙軌「洗稿」模式,使諸多原創文章被「拆解拿走」。而部分商家還明目張胆地聲稱,原創度可達80%。(據1月13日澎湃新聞)所謂「洗稿」,是自媒體平臺上常見的一種剽竊行為。將別人原創的文章拿過來,調整文字順序,刪減替換個別詞語,逃避平臺的機器審查,標上自己的「原創」,就開始大喇喇地圈流量賺錢。自從有了自媒體平臺,自從寫字創作開始直接與流量和錢掛鈎,「洗稿」這門生意就一直有,而且越來越紅火。看上去,這麼洗了一遍,好像比起全盤抄襲,還算是付出了點勞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