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天野浩線上做客清華「巔峰對話」

2020-12-16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10月21日電(學生通訊員 李衍智 謝俊) 10月16日下午,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的第31期「巔峰對話(Toptalk)」在電子工程館舉行。活動邀請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天野浩(Hiroshi Amano)教授作為特別嘉賓、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羅毅教授作為對話嘉賓,與清華學子開展了以「藍光LED點亮21世紀」(Blue LED—Illuminating the 21st Century)為主題的對話交流。現場130餘名清華師生參與了本次活動。

羅毅對話天野浩

在主題分享環節中,天野浩圍繞「通往智能安全可持續社會之路」展開,從藍光LED的發明史切入,講述了合成高品質氮化鎵(GaN)晶體的探索之路。如今,藍光LED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生活電器上的顯示屏幕也從紅綠屏變成彩色,其問世是產學研結合的出色案例。天野浩是高效藍光二極體的主要發明者,帶來了明亮而節能的白色光源,也因此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野浩介紹了其團隊關於GaN的研究進展,表示未來GaN器件將在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最後,天野浩鼓勵清華學子繼續努力,投身科研事業,為電子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場觀眾聆聽天野浩分享

主題分享後,由四名學生組成的挑戰團隊向兩位教授發起挑戰。來自精儀系的王睿同學分析了氮化鎵基的micro-LED作為熱門方向代替現有LCD和OLED顯示技術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探討了未來黃光和紅光LED的發展。電子系博士後韓煦、博士生王珣分別從提高ln組分lnGaN材料晶體質量的有效方法以及未來GaN的半極性和非極性發光器件發展與天野浩展開談論。電子系路博洋同學則跳出已有討論框架,提出GaN並非電力電子器件唯一的選擇,碳化矽和氧化鎵等寬禁帶材料同樣受到關注,並與兩位教授探討了GaN的主要應用場景。兩位教授認為,目前超寬禁帶材料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未來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挑戰環節討論積極熱烈,充分調動了現場師生的學術熱情。

學生團隊向兩位教授發起挑戰

在提問環節中,同學們圍繞獲得諾貝爾獎的影響、博士生涯規劃、科研道路選擇等話題與天野浩和羅毅進行了熱烈交流。天野浩教授指出,只要所從事的研究是對世界有用的事情,就值得付出心血勇往直前。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羅毅對整場活動進行了總結,鼓勵同學們勇於挑戰、敢於質疑,充分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術道路上勇攀高峰。

現場活動合影

電子系2020級碩士生汪昕表示,天野浩教授的觀點以及挑戰環節的討論對自己目前的研究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生命科學學院2018級博士生邱雨浩也表示,參與本次「巔峰對話」啟發他對未來研究方向的選擇有了新的思考。

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研究生分會、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研201協辦,並首次採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打破地理界限,鼓勵學生質疑學術權威,挑戰現有學術範式,著力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

背景介紹:

清華大學「巔峰對話」(Tsinghua TopTalk)是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於2013年發起並主辦的多學科學術交流活動。「巔峰對話」旨在通過邀請以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獲得者為主的各學科學術大師,與清華學生展開對話,鼓勵清華學生質疑學術權威、挑戰現有學術範式,力求「對話激發創新」,為清華學生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

供稿:清華大學研究生會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阿希姆·弗蘭克線上做客清華「巔峰對話」
    清華新聞網11月3日電 10月26日晚,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的第32期「巔峰對話(Toptalk)」在生物醫學館舉行。活動邀請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作為特別嘉賓,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化學-生物大類首席教授王宏偉作為對話嘉賓,與清華學子開展了題為「冷凍電鏡的前世今生,領略原子維度的重構藝術」的對話交流。130餘名清華師生在現場參與了本次活動。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摘得獎項。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
    中新網11月13日消息,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12日晚,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逝世,享年94歲。 當地時間11月12日晚,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逝世,享年94歲。圖為小柴昌俊生前接受採訪時的畫面。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人因黑洞研究獲獎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6日17時57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Penrose),以獎勵他在黑洞形成以及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的有力預測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現黑洞現象獲獎
    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進入瑞典皇家科學院會場的人數進行了嚴格控制,全場人數不超過30人。並且進場時發給每個人一個口罩,對於沒有戴口罩要求的瑞典來說,這已經是瑞典要求最嚴格的地方。據海外網報導,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去世 享年94歲
    中新網11月13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12日晚,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逝世,享年94歲。當地時間11月12日晚,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逝世,享年94歲。圖為小柴昌俊生前接受採訪時的畫面。
  •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諾獎物理學獎
    據新華社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2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以及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突破性貢獻。今年的獲獎研究為雷射物理學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都畢業於哪個學校?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詹姆斯·皮布爾斯(獲獎原因:宇宙學相關研究)、米歇爾·馬約爾(獲獎原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迪迪埃·奎洛茲(獲獎原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1、詹姆斯·皮布爾斯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 日本天皇頒發文化勳章 諾獎獲得者等獲頒—新聞—科學網
    當地時間3日上午,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等人在日本皇宮接受了由天皇親自頒發的2014年度文化勳章。 日本政府10月24日決定,將授予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半導體工學專家中村修二(60歲)、電子電氣材料工學專家天野浩(54歲)以及傳統藝術木偶淨琉璃「文樂」大師竹本住大夫(89歲)、小說家河野多惠子(88歲)等7人2014年度日本文化勳章。
  •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4位女性獲獎者誕生!盤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獲獎。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發現,相對論的一般理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
  • 剛剛,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突破共同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18時許,最受關注的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根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頒給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頒給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是因為發現神奇的黑洞
    原標題: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是因為發現神奇的黑洞,「上帝粒子」、引力波、量子光學等研究者都曾獲獎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公布了獲獎者,這次頒發給了黑洞發現者。
  • PUP作者喜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與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的賴因哈德·根策爾 (Reinhard Genzel) 以及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愛德莉亞·蓋茲 (Andrea Ghez) 共同分享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其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3.66萬美元,彭羅斯獲得獎金的一半。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當物理學遇到天文學:愛因斯坦陪哈勃「看星星」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能震撼人們的心靈,其中一個就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而在過去一百多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就見證了人類百年的探索領域,從腳下的這顆星球,擴展到頭頂的星空。
  • 一文讀懂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女性曾獲獎,最年長獲獎者96歲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6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17:45)公布。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最後的遺囑,將其一大筆生前財富立為一系列獎項的儲備基金,獎勵世界上在不同領域為人類做出重要貢獻的人。這一系列獎項就是諾貝爾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演義(十六)——巴克拉:發現譜線獲大獎(下)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演義(十六)——巴克拉:發現譜線獲大獎(上)紙上辯論傳佳話原來,1907年夏,利物浦大學校方讓巴克拉閱讀一篇《物理學大事記》雜誌上的文章。亨利布拉格(即老布拉格)在此文裡說X射線是粒子,還配有一些實驗數據。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發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6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   三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彭羅斯獲得其中一半,根策爾和蓋茲共享另外一半。   數說  迄今共4名女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100多次。
  • 神奇黑洞,跟「上帝粒子」、引力波、量子光學終於圍成諾貝爾物理學...
    用幾何的語言來說,這是幾何上的奇點。而在普通的人看來,這是毀滅之點,因為越是靠近這個點,引力產生的拉扯力越大,最終歸於毀滅。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在這個點上,所有的物理學定律不再適用。霍金後來與彭羅斯一道將奇點的存在性證明推廣到更加一般的情況,包括早期宇宙。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今年的物理學獎一半被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被授予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黑洞研究及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天體」方面的貢獻。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