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周末的時候,總想著找各種理由讓自己放縱一下。今天為小廚們帶來的就是一道「輕放縱」的菜式——南蠻炸雞。
什麼是南蠻?東南亞?南美?哈哈其實都不對。「南蠻」在日語中指得是西方的「南蠻國」,也就是現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這個故事說來話長(此時黃小廚認真扶了一下眼鏡):在日本戰國時代(大約17世紀),歐洲人開始進入東南亞地區進行殖民和傳教活動,特別是葡萄牙人將本國文化傳入日本,不論是食物的製作方式、還是語言,都給如今的日本文化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有資料顯示,如今日本國民美食「天婦羅」,將蔬菜、魚蝦切塊醃漬,再裹麵糊炸制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葡萄牙式料理。
如今的「南蠻料理」已經成為一道居酒屋必備美食,炸制好的雞塊先裹上一層酸甜的南蠻醬汁,再搭配上塔塔醬,既酸甜開胃,又有不同的層次感。特別是塔塔醬中加入了熟雞蛋和酸黃瓜,讓蛋黃醬不顯厚重,多了一絲清新。其實南蠻炸雞在家也非常好做,周末啦,小廚們來試試吧!
●●●
南蠻炸雞配塔塔醬
食材
——
【炸雞】
雞腿肉 300g / 生雞蛋 1個
醬油 10g / 料酒 10g / 味淋 10g
黑胡椒 適量 / 鹽 適量
麵粉 50g / 澱粉50g
【南蠻醬汁】
醬油 20g / 白醋 30g
味淋 20g / 白砂糖 15g
【塔塔醬】
蛋黃醬 50g / 熟雞蛋 1個
洋蔥 40g / 酸黃瓜 40g
白砂糖 15g / 鹽 適量 / 黑胡椒 適量
步驟
——
❶
醃製雞肉:雞腿肉去骨,不用去皮,將雞腿肉切成適合入口大小的肉塊備用。
❷
在雞肉中加入醬油、味淋、料酒,再加入適量鹽和黑胡椒,抓勻後靜置10-20分鐘。
❸
調製南蠻醬汁:準備一個盤子,加入醬油、味淋、白醋、白砂糖,攪拌至白砂糖融化後備用。
❹
調製塔塔醬:在碗中放入蛋黃醬,加入熟雞蛋碎、酸黃瓜碎、洋蔥碎、白砂糖,灑入適量鹽和黑胡椒,攪拌均勻,塔塔醬完成。
❹
將生雞蛋在碗中打散,醃製好的雞塊先裹一層蛋液,再裹上麵粉和玉米澱粉,下鍋炸至金黃後撈出。
❺
將炸好的雞塊浸泡在南蠻醬汁中,每一面都裹好醬汁即可。配上塔塔醬,南蠻炸雞完成。
TIPS
——
● 雞肉儘量選擇雞腿肉,口感比較好;雞胸肉會發乾
● 炸雞塊的時候加入玉米澱粉會使雞塊表面酥脆,也可以直接將麵粉和玉米澱粉1:1混合後使用
● 玉米澱粉吸溼性強,適合掛糊上漿用;土豆澱粉粘性強、透明度高,適合醃製食物和勾芡;紅薯澱粉顆粒比較粗,適合製作中式點心或粉皮。三種澱粉最好區別使用
● 塔塔醬調好後會隨時間有所稀釋,所以攪拌得濃稠些較好
●●●
美式炸雞?韓式炸雞?日式炸雞?
看到這裡不知道小廚們會不會發出靈魂拷問:「日式炸雞、韓式炸雞、美式炸雞,這些都有什麼區別?」,下面來給小廚們講一講:
● 美式炸雞:美式炸雞體現了美國人簡單粗暴的特點,不醃製雞塊,只在麵糊中調味,之後可以搭配番茄醬食用。後期肯德基和麥當勞做了調整,會將雞塊先醃製入味再炸。美國炸雞不只有肯德基,越往南炸雞越好吃,而且美國人最愛吃雞胸!
● 日式炸雞:日式炸雞主要有南蠻炸雞和唐揚炸雞這兩種。這兩種炸雞的共同之處是都會先醃製雞肉。南蠻炸雞如前面講的,雞塊炸好後裹一層南蠻汁,再配上塔塔醬,冷了吃也好吃;唐揚是輕薄的意思,表示炸雞外面沒有厚重的麵糊,雞塊酥脆多汁,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擠檸檬汁食用。
● 韓式炸雞:韓式炸雞的雞塊不一定提前醃製過的,但是韓式雞塊一般會炸兩遍,第一遍炸制後靜置一會兒,然後再次炸制,以使外皮酥脆。而最具韓式特點的是炸雞外面可以選擇各種醬汁,甜辣味、甜醬油味、蒜味……隨著韓劇的傳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 中式炸雞:作為生長在北京,紮根在北京的黃小廚,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北京炸雞。這種炸雞店一般開在學校門口或是居民樓裡,以大雞腿(注意這個「大」字,一定要是整個雞腿才有feel)和雞翅為主,過癮解饞,孜然粉和辣椒麵是它的靈魂。
在中式炸雞中還有一個特色品種——鹽酥雞。鹽酥雞興盛於臺灣,是大家都喜歡的路邊小吃。不同於大陸的鹽酥雞隻有雞塊、雞胗和雞心,臺灣本地的鹽酥雞可以說「萬物皆可鹽酥」,從雞塊到甜不辣到香腸到豬血糕到杏鮑菇到青菜,品種多到不可思議。(其它中式炸雞,歡迎留言分享)
●●●
更多炸雞
●原味炸雞&韓式炸雞
(點擊圖片即可到達食譜)
●放學路上的街頭炸雞柳
(點擊圖片即可到達食譜)
●鹽酥雞
(點擊圖片即可到達食譜)
●高保真還原麥樂雞
(點擊圖片即可到達食譜)
👇黃小廚的私家菜譜合輯👇
(點擊圖片可直達菜譜)
*本視頻食材由盒馬鮮生提供
●●●
@ 所有人
「
來嘮嘮,你對炸雞愛不愛?
●●●
黃小廚私家菜譜大集合!
點擊下圖即可進入!
●●●
喜歡黃小廚,記得點擊右下角的「在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