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蹺球」位於成都市武侯區南虹村社區一處小廣場。 楊予頔 攝
中新網成都12月17日電(單鵬 湯雁)在成都市武侯區南虹村社區的一處小廣場,一臺原理類似蹺蹺板的紫色運動裝置近日引起周邊居民注意。「這臺裝置老少皆宜,經常看到小朋友們放學後過來玩耍。」該社區黨委副書記劉強說。
不同於蹺蹺板,這臺名為「蹺蹺球」的裝置擁有6個相對而坐的座位,裝置中間是一個與座位相連的圓盤,圓盤上是一幅迷宮,迷宮的「通道」內有三個顏色不一的泡沫球,遊戲規則是通過座位的上下移動使圓盤發生傾斜,從而讓小球穿過迷宮,最終落入圓盤中心。
成都市武侯區倪家橋社區居民正在體驗「一起保齡」。 楊予頔 攝
據「蹺蹺球」的設計師龔禮介紹,該運動裝備來自「2020CAP社區藝術計劃」項目,該項目由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等發起,通過打造「藝術+運動」新場景,給當地居民提供文化體驗,並將「愛成都 迎大運」氛圍融入社區,目前已有10組裝置在武侯區各社區「落地生根」。
「看到附近居民喜歡這個裝置,作為設計師,我們十分欣慰。」設計師安烈也參與了「蹺蹺球」設計,他表示,讓小球準確滾入圓盤中心並不容易,這個過程需要腿部持續發力,還需要玩家的相互協作。「南虹村社區所處的地方叫華西壩,『協同合作』恰是這個社區的文化體現,這臺裝置也呼應了這一點,讓原本互不相識的居民在完成遊戲中相互認識、了解。」安烈說。
在成都市武侯區倪家橋社區,一臺名為「一起保齡」的藝術運動裝置成為社區「新寵」。該社區黨委副書記劉蘋介紹稱,「一起保齡」雖使用了保齡球,但遊戲規則卻是「套圈」,這款遊戲能鍛鍊居民的身體協調性。
倪家橋社區居民廖和焱是這臺裝置的「常客」,「通過這款遊戲找回了童年的樂趣,還增進了鄰裡間的溝通和友誼,希望以後社區多添置一些小巧、益智又健身的裝置。」
「在明年成都大運會到來之前,我們還會組織社區運動會,邀請各個院落的居民分組參賽,更好地體驗這些趣味性藝術運動裝置。」劉蘋表示,只有民眾真正參與進來,才能更好地營造「愛成都 迎大運」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