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最高的那批人,有一種天分叫痛苦。成功者和失敗者或許起點高度是一致的,只是成功者善於在痛苦中挖掘快樂,懂得將其轉化為動力,而失敗者始終無法逾越那道鴻溝,終究停滯不前。 恆信集團 ,便把前行道路上的困難當成是成功的機會、把挑戰視為是成功的動力、將難題看作對自己的試煉。
莊子在《逍遙中》寫道:「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水積存的不夠深厚,負載大船就沒有勁頭,風的積蓄不夠強大,鼓動大翅膀就很無力。大鵬之所以能高飛九萬裡之因為乘著風力,背負青天,翱翔雲霄,才能順利飛往南海。而個人以及企業取得成功的過程,其實都是為「負大舟」「負大翼」做準備。
為成功不斷積蓄力量、遇到困難不放棄的人自古就有很多,偉大的毛主席,其實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加上當時環境所限,想讀書是一件難事。他便徒步二十多公裡到親戚朋友家裡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擁有宏大的理想抱負,並不斷為自己積蓄力量,為成為傑出的人民領袖奠定了基礎。遇到困難不放棄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二戰時期美國有一位海軍上尉叫史密斯,他發現打靶新方法非常有效,建議上司使用,可是上司絲毫沒有興趣。史密斯便一次次寫信給更高長官,都遭到了駁回。最後,他索性直接寫信給羅斯福總統。正是這種屢遭碰壁不退卻的精神、不為一己私利的氣度,使羅斯福對其大加讚賞。而事實證明,史密斯的新方法的確有實施價值。
在房產領域,恆信集團便是一支奮鬥大軍。在奔向中國強企的道路上,所遇困難和阻礙數不勝數,不僅要面對同行業的壓力,也要面對人居不斷變化的需求,因此對建築形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困難面前,恆信人要做的是不斷夯實基礎,為成功打好根基,使之在困難來臨的時候依然能屹立不倒。為了加強自身能力,恆信集團對每位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激情高效、卓越創新、團結忠誠、奉獻感恩,從而組建了一支強有力的恆信隊伍。
人對建築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也許居住在茅草屋的時候我們從未想過有一天城市能如此繁華,房子能建得如此高,智慧的力量將過去不敢想的事變成了現實。如今,房企要做的就是把現在不敢想的事變為現實。在面對這樣的壓力之時,恆信人從不畏懼,而是踏踏實實做事業,勤勤懇懇做工作,得以建造出品質更高的建築,讓現代人進階新生活。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不管有多苦,我會全心全力」, 恆信集團 便是如此,把困難當成試煉、把挑戰當做成就自己的際遇,全心全力、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