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羅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天才的魔幻畫家,神秘莫測的「現代繪畫鼻祖」。
希羅尼穆斯·博斯
希羅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其真名為Jeroen van Aken,另名Jeroen Bosch;西元1450年-西元1516年八月)是一位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多產荷蘭畫家。他出生於繪畫世家,他的雙親分別是荷蘭與德國人。波斯的一生都在's-Hertogenbosch及其周邊渡過,其家鄉的城市在十五世紀時是布拉班特(今荷蘭南部)一個繁榮的城市。
他多數的畫作多在描繪罪惡與人類道德的沉淪。波希以惡魔、半人半獸甚至是機械的形象來表現人的邪惡。他的圖畫複雜,有高度的原創性、想像力,並大量使用各式的象徵與符號,其中有些甚至在他的時代中也非常晦澀難解。博斯被認為是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之一。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1575-1600
Oil on panel
60.3 × 48.9 cm
∧Saint Jerome at Prayer, 1490-1500
Oil on panel
80 × 60.7 cm
∧Saint Cristopher carrying the Christ Child, 1490-1500
Oil on panel
112.7 × 71.8 cm
博斯他筆下豐富的色彩,匪夷所思的想像力,視覺和寓意的奇觀,註定會在時間的流逝中長存。
「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博斯的畫,真的,它們非常非常受歡迎。」2001年博斯回顧展的組織者說。
如果沒有看作品創作的時間,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意識到,藝術家離世已500年。
直到今日,博斯依然是那個創造魔鬼異形的專業戶,可是他筆下豐富的色彩,匪夷所思的想像力,視覺和寓意的奇觀,卻依然在時間的流逝中長存。
∧Triptych of the Temptation of Saint Anthony, 1506
博斯在世時即獲得貴族的賞識和世俗聲譽,之後雖然有弗拉芒大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等效仿者,卻很快被歷史所遺忘。直到上世紀超現實主義運動橫空出世,備受達利、恩斯特、馬格利特、米羅等大藝術家追捧的博斯才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超現實主義大師、西班牙人達利曾奪人眼球地自稱是「新的博斯」。
異類博斯的確超前500年,是真正的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先驅。
∧Saint John the Baptist in the Wilderness, ca. 1489
Oil on panel
48 × 40 cm
∧Christ Mocked (The Crowning with Thorns), about 1510
Oil on oak
73.8 × 59 cm
∧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 ca. 1500
Oil on panel
142.3 × 104.5 cm
∧Saint John the Evangelist on Patmos / The Passion of Christ, ca. 1505
Oil on panel
63 × 43.3 cm
∧Death and the Miser, 1490
Oil on wood
94.3 × 32.4 cm
∧Visions of the Hereafter, 1505-1515
88.8 × 39.9 cm
∧The Last Judgment Triptych, 1505-1515
在博斯的作品裡,每個人都能找到讓自己心動的那一面。或詼諧或諷刺或荒誕或超現實。
博斯早期的藝術,具有稚拙和含蓄的個性;中期的創作,充分發揮了藝術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他特別善於運用幻想以此區別於重形象真實性的畫家,他巧妙而滑稽地將寫實與浪漫的表現方式結合起來,創造了既富於幻想又有真實感的形象,用幻想的形象來讚頌生活美好的人和事,揭露、諷刺生活中醜惡的現象,成了他獨特的藝術語言。
他所創造的藝術形象繼承了尼德蘭民間藝術中幽默和風趣的成份,同時還吸收了義大利、德國藝術中的精華。
∧Visions of the Hereafter Hell, 1505-1515
88.8 × 39.6 cm
∧The Ship of Fools, 1490-1500
Oil on panel
58.1 × 32.8 cm
∧Death and the Miser, ca. 1485/1490
Oil on panel
93 × 31 cm
∧Christ In Limbo, about 1575
Oil on wood
58.1 × 72.1 cm
博斯作畫憑著一股直覺的宗教感,懷有勸善懲惡的極大熱忱。
他的靈感來自基督教教義,但在把這些抽象的東西轉化為視覺形象時,又能靈活運用多種民間諺語、傳說題材,使他的畫具有濃厚的民間藝術氣息。
在平民性和百科全書式的豐富性方面,博斯無疑是老勃魯蓋爾的先驅,並在勃魯蓋爾的不少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們共同為佛蘭德斯繪畫開闢了不同於凡·艾克的方向。但是博斯的畫中沒有老勃魯蓋爾那種農村生活的現實氣息和鮮明的政治傾向性,而是充滿了心造幻境的虛無縹緲與宗教的說教性。這種宗教感似乎與西班牙人的民族精神更為契合,因而博斯深受西班牙人崇敬,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特別喜歡博斯的作品,曾把博斯的代表作《乾草車》《天堂、人間、地獄》三聯畫和《七大罪惡》掛在埃斯科裡亞宮裡。至今博斯的大部分作品都藏在西班牙。
∧The Concert in the Egg
∧Crucifixion with a Donor
∧The Last Judgement (Detail)
《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 And The Four Last Things》1500
Oil on wood
119.4 × 149.9 cm
畫中圓環分為7份,順時針方向分別描繪了七種不同的罪過:「激怒」、「嫉妒」、「貪慾」、「暴食」、「懶惰」、「邪淫」、「虛榮」。內容分別是:打架的男人;圍繞倆女人爭鬥的幾個男人;要求賄賂的審判官;暴飲暴食的胖男;斜靠在枕頭上熟睡的人;沉迷於情慾享樂的男女;痴迷的望著鏡子裡的自己的女人。畫面四角小圓裡從左上角開始,分別以《死亡》《最後的審判》《天國》《地獄》為名繪有四幅小畫,圓環中央是為世人指點迷津的耶穌,上書「心啊,心啊,神可盡知」幾字,對中世紀的人而言,這是在有邪念時用以警誡自己的理念。該畫據說長期掛在菲利普二世的臥室裡,藉以自覺自律自省。
∧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
∧Death and the Miser (detail)
《乾草車》∧The Haywain, 1500-1502
Oil on panel
100 × 100 cm
在帶有民俗藝術色彩的油畫《乾草車》(上圖)中,已經可以看到博斯豐富的想像力。這件三聯畫合上時,外面的畫面表現一位旅人遇到的種種危險,顯然也是象徵性的。打開後的畫面更為驚人。左邊是從創世到失樂園的景象,右邊是未完成的巴別塔和火燒地獄。中間仿佛是佛蘭德斯民間的狂歡鬧劇:獸頭的武士們拉著大車,車上是小山般的乾草垛,草垛頂上一個青年在為唱歌的女友伴奏,他們後面是親吻的戀人,旁邊還有一位跪著的天使。車下圍滿了人,有的在向乾草垛上爬,有的在拼命追趕大車,大車後面還有前呼後擁的教皇和皇帝的行列,更有種種混亂的場面:一個兇手正刺殺倒下的敵人,一個老鴇正勸誘少女賣淫,一個庸醫在叫賣「萬靈藥」,一位肥胖的傳教士在接受修女的捐贈,一位粗心的祭司被車碾死。右邊有一隊鬼怪,與猿猴合力將受罰者拖入地獄。天頂的雲中,張開雙臂的基督若隱若現,希望拯救這個混亂罪惡的世界。這幅畫表現的可能是《聖經·舊約·以賽亞書》中所說的教義:「一切肉都是乾草,一切光榮有如田間蒿菜。」關於它的解釋也多得有如田間蒿菜。
∧Death and the Miser (detail)
∧Haywain (detail)
∧The Legend Of The Mass Of St. Gregory
《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
博斯最著名的大型三聯畫,畫風奇幻怪誕,意在描繪人類文明史的演進,包括罪惡的產生及進程。創世紀及亞當和夏娃的原罪故事在左側畫幅上,黑暗恐怖的地獄在右邊畫幅上。正中是目迷五色的歡樂花園,密集的裸身人體、巨大的水果和怪異的鳥類,表明人類正深陷於享樂與淫逸的罪惡中。
作為史上最晦澀神秘的偉大畫作,它吸引迷惑了無數同行與觀眾,對其主題內涵、細部和整體繁複的象徵意義(譬如畫中諸多細節暗含緘言:玻璃球中的男女交媾指向「快樂猶如玻璃一樣脆弱」),一直是極富爭議的話題。
《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1500-1505
Oil on panel
220 x 195 cm,兩翼:220 x 97 cm
三聯畫左右聯宗教氣息濃鬱,寓意也較醒豁,中聯則顯出幾分撲朔迷離。
1、伊甸園:原罪
前景處佔據畫面中心的,是化身為基督形象的上帝。他外表非常年輕(與創世時蒼老孤高的上帝對比明顯),左手將夏娃的手牽到腰部位置,右手抬起做祝福手勢,似在撮合這對後來成為人類父母的年輕人。夏娃眼光向下,雙膝微屈,顯露出尊崇與順從——她的害羞端莊與中聯裡女性的放蕩輕佻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純真並非來自羞恥,因為在犯下最初的罪之前,人尚不知羞恥為何物。她身後的兔子是多產的象徵,亞當則仰望基督,雙腳前伸觸到了他長袍的袍邊。不難發現亞當的相貌酷似基督(畢竟上帝是按自己的形象來創造人類的),只是一個衣冠楚楚,另外一個身體裸裎而已。
2、樂園:放逸與享樂
這個充滿俗世歡樂的園子,形式類似受到中世紀畫家青睞的「情愛花園」(love garden)。構成「情愛花園」的一般是鮮花飛鳥,寶石黃金堆砌的噴泉,情侶們在其間散步嬉戲歌唱。然而兩者的差異也很顯著:首先中聯和左聯有一個時空連續——這些恣意歡樂的男女來自亞當夏娃,這個大花園是對伊甸園的直接承繼。其次,這些男女行為的放逸輕佻,在那個保守時代明顯不當,遠超出了一般情愛花園的表現。其三,情愛花園裡的噴泉多用寶石黃金打造,博斯畫裡用的卻是象牙和角。
3、地獄:罪與罰
右聯展示的是博斯式的地獄:黑色的夜、隱約的火焰、詭異的光線、驚懼張惶的人群、外形奇特的怪物,各種駭人的酷刑……黑夜的晦暗不明不可知,更加深了恐慌悚懼與混亂不安的氣氛。人們驚慌逃逸,無所適從,罪與罰都在這地獄景象中展露無遺。作為捕獵豢養者的人類,在這裡成了被動物捉弄與虐待的對象;穿上衣物的老鼠兔子,肥狗惡鳥,似在替上帝代行懲罰墮落的人類的職能。
∧Hermit Saints Triptych
∧Tiptych Of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最讓人驚嘆的應該是在現代社會博斯的畫給人帶來的感受。
他的地獄和罰人地獄的景象,對於現世的社會而言,也許不再有著它本身的精神上的影響。但他的畫有一種引人注目的緊張感,這顯然是一種新出現的感受。他的人物,無論是聖人還是罪人,都被自然地描繪出來,這讓他與他同時代的畫家們顯得與眾不同。
500年後,他依然能得到人們的喜愛。
∧Christ Crowned with Thorns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Passion of the Christ
∧Passion of the Christ
∧Adoration of the Magi
∧The Vagabond (The Prodigal Son)
∧Adoration of the Child
∧The Marriage Feast at Cana
∧Epiphany
∧Group of Victims
∧Head of a Halberdier
∧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Paradise
∧St. Jacob and the magician
∧Triptych of Last Judgement
∧Two Male Heads
∧The wayfarer
來源:目刻時光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博斯,給大家推薦一套《歐洲文藝復興大師》的系列叢書,其中就有關於博斯的單獨的一本。
《歐洲文藝復興大師》書系,主要以畫冊傳記的形式介紹了五位文藝復興繪畫大師: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卡拉瓦喬、博斯。
其中,《博斯》一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正文,包括博斯生平、其各個代表作產生的原因和時代背景、博斯對後世藝術家的影響等。其中,關於博斯的生平,作者分析了其生活年代的社會背景、藝術世家的家庭情況、長大成人後的婚姻生活、在畫壇嶄露頭角的過程以及其畫風逐漸成熟的影響因素等。第二部分是對其作品的解讀。作者精選各代表作的細節,更直觀地展示和講述博斯畫中豐富而具有象徵意義的內容。
《博斯》引自Giunti出版社。Giunti出版社擁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是義大利規模最大、最知名的出版集團之一。除了出版書籍,該社還出版雜誌和藝術複製品,並擁有數家出版社直營書店。
《博斯》:收錄博斯散落於歐洲各大博物館的所有作品,包括馬德裡拉薩羅·伽爾迪亞諾博物館、倫敦國家畫廊、法蘭克福國立博物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威尼斯格裡馬尼宮的藏品,並收錄對博斯畫風形成重大影響的各個作品。全書含圖約500幅。
《博斯》一書作者為馬可·布薩利(Marco Bussagli),1957年出生於羅馬,羅馬美術學院教授。他曾在倫敦考爾德藝術學院和大英圖書館擔任研究員,在巴勒莫的聖瑪利亞自由大學教授中世紀和現代藝術史課程,並在羅馬的拉薩皮恩扎建築學院教授當代藝術史。他策划過關於羅馬的文藝復興、巴洛克藝術和藝術家埃舍爾的展覽。他出版過二百餘種讀物,其著作被廣泛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波蘭語、俄語、日語和中文等多種語言。
博斯
1.博斯是超現實主義繪畫的鼻祖,不僅對很多後世藝術家,如勃魯蓋爾、戈雅、馬格利特、培根、埃舍爾、達利等人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吸引著很多藝術愛好者的目光。BBC甚至專門出過紀錄片,介紹博斯最著名的作品《快樂之園》三聯畫。
2. 如同弗洛伊德分析蒙娜麗莎,拉康也分析過博斯,將博斯繪畫中的各種罪惡和人的原罪意識等聯繫起來。博斯在各個藝術理論家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以下摘錄的一些內容便可見端倪:
德國藝術史家 Wilhelm Fraenger:「一半是被接受的再現形式,一半是『捉迷藏』般的解密遊戲——博斯的隱喻性作品是可被看作秘密啟示錄的圖形文字系統。」
英國《衛報》藝評家 Jonathan Jones:「遠在現代社會出現之前,博斯就對之進行了描繪。他的偉大作品預言了我們的命運。」
權威藝術網站 the Art Story:「博斯的畫作圖解了古老的道德故事,屈從於享樂的罪人的最終命運以及『自我』的可怕之處。」
3.雖然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最為有名,但事實上,北歐的文藝復興同樣造成了很深遠的影響。在藝術上,北歐文藝復興甚至比義大利文藝復興更早萌芽,比如油畫技法,就是北歐藝術家的發明,後來為義大利藝術家所用。因此,將北歐文藝復興的代表畫家囊括於書系中,會使得書系顯得更為全面。
當然如果你希望全套購買,也十分推薦。系列叢書還推出了相關主題的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