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是城市規劃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公共設施,它是人們茶餘飯後的休閒場所,也是人們鍛鍊身體絕佳場地,在公園經常能看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散步,場面十分溫馨。公園在古代指的是管家的「園子」,而如今泛指由政府修建經營的公共區域,它能夠更好地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必要時還可以起到逃生、避難等作用。
公園的種類繁多,每一個種類的風格都大不相同,其中包括城市公園、森林公園、主題公園、專類公園等等。相信大家見到過不少的公園,像海洋公園、動物公園、文化公園之類的就算沒去過,也應該略有耳聞,但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個公園,它號稱是全世界最小的公園,佔地面積只有0.29平方米,還被選入了金氏世界紀錄。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會以為我是在開玩笑,畢竟0.29平方米的面積站兩個都費勁,更別說開設一家公園了,但這樣一個迷你公園確實是真實存在的,甚至在當地還有一定的名氣。而這個公園的原名叫做Mill Ends Par,翻譯成中文就叫做「磨坊盡頭公園」,位於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內,它原本的位置其實是為路燈而準備的,但在一些機緣巧合下被人們遺漏,這才有了磨坊盡頭公園的今天。
在1948年,一位叫做迪克·范根的二戰記者結束報導後回到了波蘭特,隨後報社老闆便給他下達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開設一個新的專欄,而專欄的主題就是童話故事。迪克·范根在得知自己要開始寫童話時,一度讓他懊惱不已,因為他從來沒有寫過童話故事,也從來沒有接觸過相關知識,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但迫於生活的壓力,讓他又不得不硬著頭皮上,所以之後他每天都在收集各種各樣的民間傳說。
直到有一天,迪克·范根還在為童話故事而發愁時,無意間在窗外看見一位小男孩在玩耍時被一個坑洞給絆倒在地,而這個坑洞就是如今磨坊盡頭公園所在的位置,但當時它還是一個被遺忘的路燈坑而已。小男孩的摔倒給範根很大的啟發,在當時「阿拉丁神燈」的題材在美國極為火熱,於是便從中汲取靈感,也寫一個關於「小精靈」的故事。
而故事的大致內容就是範根發現了藏在坑中的小精靈,而小精靈表示可以為發現它的人實現一個願望,後來範根就說想要一座屬於自己的公園,卻沒有說公園的大小,於是小精靈就將公路上的路燈坑給了他,此後的故事編圍繞著這個迷你公園展開。
這篇童話報刊一經發行,就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沒過多久就風靡了整個波蘭特市,吸引了一大批的粉絲。而有一天,政府打算將這個被遺忘的路燈坑重新啟用,但就在工人們已經攪拌好水泥準備架設路燈時,範根和它的粉絲們衝出阻止了這一場施工,並對這個坑洞加以修繕,還為其種上一株玫瑰花。
而範根與粉絲們的舉動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波蘭特政府此後也沒有再插手此事,範根的童話故事就陪伴了無數的波蘭特人民的成長,人們每月都在期待著月底範根新一期的童話出版。但天有不測風雲,1969年範根應癌症去世,這長達20年的童話故事就此畫上了句號,但公園卻沒有因此落寞,依舊還有人對它進行維護。
1976年,以為美國的議員得知這件事情之後感動不已,還特意撰寫了一則聲明提交到美國國土局,要求將磨坊盡頭公園標註到地圖上。於此同時金氏世界紀錄也特意為它開通了綠色通道,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磨坊盡頭公園選入了「世界最小公園」的世界紀錄。
直到現在磨坊盡頭公園還會經常收到禮物,其中有祝福賀卡,玩具兵、手工柵欄等等,甚至還有很多小孩子特意到此尋找小精靈的蹤跡,一番尋找之後還沒有發現小精靈,認為他們藏在樹底下,就把公園上的樹連根拔起,所以每隔一段樹的樣子都會變得跟原本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