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傳不衰的生肖風俗
生肖的文化意義多見於民俗中。十二生肖便於數年紀歲,又寄託著吉祥的祝福,所以得以代代相傳,相沿成習至今仍盛行不衰,是我國影響最大的群眾性傳統民俗。儘管生肖民俗中也包含有迷信的成分,但迷信只是其中個很小的,消極的方面,事實上,生肖文化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生肖與取名學問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名字,認為名字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十二生肖普遍使用後,古人更是將生肖與取名聯繫起來,於是寥寥數字的名字中,便有了多種玄機。
古人取名的地支衝合忌諱
生肖有十二個: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地支也是十二個:子,醜,寅,印,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們依次對應,配搭成雙。
十二地支又有相衝,相害,相合的關係:
地支六衝:子午相衝,醜未相衝,寅申相衝,卯酉相衝,辰戌相衝,巳亥相衝。
地支六害:子未相害,醜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地支六合:子醜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土。
地支四合:申子辰合水,亥卯未合木,寅午戌合火,巳酉醜合金。
古人十分重視地支的衝合。因此,在取名這件「大事"上便生出許多忌諱,即與生肖(及其相配的地支)相衝,相害為兇,相合則為吉。取名用字也有許多講究。例如,凡鼠年生生,地支為子,取名時不宜用含有「午」,「馬「的字,否則犯了相衝;也不要用含有「未",「羊"的字,否則犯了相害;用含有「醜",「牛"的字則吉。有人怕犯了地支忌諱,乾脆就給孩子用出生年份的地支來命名。如明代畫家唐寅就是虎年出生,因此取虎所配地支「寅「來做後,又因是長子,所以字伯慮。
民俗還以為,生肖與姓氏之間也存在著某種聯繫,認為對於那些姓氏中具有生肖特徵即含有生肖字或相應的地支字的人來說,取名時要避開地支的六衝六害,否則不吉。如李,孔等姓在地支上屬子,取名時不宜用含有「午「「馬"的字,如「許",「驛"等字,因為子午相衝,也不宜用含有「未",「羊"的字;如「妹",「洋"等字,因為子未相害;適宜用含有「醜」,「牛」的;如「鈕」,「牧」等字,因為子醜相合。
時至今日,這種宜忌講究還影響著人們。我們還能聽到這樣的話:「屬羊的佔未,又是正午生人,就叫「正午",午未正相合。"「姓李佔子,屬牛佔醜,小名叫「牛牛」,子醜正相合,名字又可愛又吉利。"當然,這些說法並無科學依據。其實,仔細斟酌孩子的姓名,不過是喜悅心情的自然流露,以及希望孩子平安成長,早日成才的願望體現。
由生肖動物衍生出的取名宜忌
各生肖因其先天習性或後天環境的不同而屬性不同,有的動物喜歡海闊天空任遨遊,有的喜歡住食無缺被豢養;有的是肉食性,有的是草食性,有的雜食性;有的喜歡拱腳享福,有的喜歡馳騁沙場,有的喜歡田中耕作;有的晝行夜伏,有的晝伏夜行。
民俗認為,取名要考慮個人的生肖屬相,與屬性相合則吉,相悖則兇。比如鼠年生的人,取含有「米",「豆」「禾「,「魚」等字,意味著食祿不愁,有福有壽,多子多孫;取含有氵」,「火",「車」,「石"等的字,不吉,多災。
牛年生人,宜取含有「艹",「未"「豆",「禾"等的字。兔年生人應該取含「艹",「木",「禾"「田",「豆」的字,取有「犭」,旁的字,則多災厄。龍年生人,宜取含有「氵「,「水「,「雨「的字;取「山",「土"「田」,「石"的字多災厄。蛇年生人,宜取含有「艹」,「竹」,「木",「禾",「蟲"的字,取有「亻」,「石「,「扌」,「虎」,「鳥"的字,好鬥多災。
馬年生人忌取「宀「,「冖」,「木"的字,因其喻義困於欄廄丶壯志難酬。羊年生人取含有「習「,「虎"的字,多災厄。猴年生人取有「火「,糹」,「刀",「血」,「犭"的字,刑傷多災。雞年生的人取有「犭",「石",「刀"的字,多災。狗年生人,取有「月」,「肉",「魚",「米"的字有食祿。豬年生人取有「犭",「刀」,「血」的字,多厄,有刑災。
如此繁多的講究讓人不敢妄自起名。於是,古人乾脆就用孩子出生的生肖為孩子命名,這樣就不怕再有什麼吉兇的忌諱了。如西漢時期,才子司馬相如生於公元前179年,該年歲屬壬戌年,為狗年,司馬相如因此乳名叫「犬子",作家老捨生於戊戌年(1899年)臘月未,姑母就為他取名,親暱地喚他「小狗尾巴「,其中寄託著姑母的一片愛心。與地支衝合宜忌一樣,這種取名宜忌並無科學道理,它體現的其實是長輩對晚輩寄予的厚望和痛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