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視
2020年12月1日,稅務局罕見發言闢謠房產稅。
自新華社時評華潤潤璽一期搶房現象後,深圳多方部門和企業接連發表公開言論。
11月30日晚,住建局局長向外界透露:「政府部門正在研究綜合研究調控政策,堅決打擊市場投機炒作行為。」
前兩日,深圳兩大巨頭開發商萬科和華潤接連發布公告倡議「房住不炒」,敬告客戶代持風險巨大。此前,萬科瑧山海還因「勸退」非全款買房者的「霸王條款」,而修改誠意登記時間節點。
真乃戲謔,一個網紅打新盤,打出了住建稅務兩局的嚴正聲明,打出萬科華潤兩大房企的膽顫心驚。
但最重要的,是打出了深圳的五大真相。
真相一:政府並無意願把房價打下去,否則灰犀牛變黑天鵝。
11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撰文表示:「房地產是我國現階段最大的灰犀牛!」
十次危機,九次地產。目前,我國房地產貸款佔銀行業貸款39%,與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52%已經有些接近。另外,未來城視根據可查詢數據統計,深圳早在2018年初居民房貸佔居民貸款就已達到60%,現在真實的房貸(包括流入房地產經營貸、首付貸等)佔比,誰也無法得知。
在此情況下,如果房價出現恐慌性下跌,勢必引發金融混亂和債務危機,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儘管深圳一直存在「打新熱」的現象,但迄今為止單獨針對新房的調控,只有限價;儘管各路大V對限價口誅筆伐,但政府並不會因此而突然改變調控策略,引發市場震動。
政府是聰明的,房地產稅、高額交易稅、租金管控制度、取消學位房制度、管理二手房成交價、嚴格打擊代持……我們能想到的,他們不會想不到,但我們意識不到房價下跌帶來的種種風險,他們掌握的數據更多,會比老百姓更加清楚。
正如今年4月住建局局長在節目中表示:「我們準備了很多手段。」
只是,怕手段太狠。
真相二:深圳房價一直漲,限價政策「功不可沒」
深圳的新房數據很「漂亮」,2016年是5萬多一平,2020年了也才6萬,乍一看非常平穩,堪比德國。一方面是新房供應逐漸偏向光明坪山等郊區,單價便宜;另一方面是限價政策限住了新房漲勢。
不過漂亮數據的背後,是市場的變型: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一端的購買力積壓會導致另一端購買力的釋放。
限價導致購買新房人數過多,很多剛需因小孩上學、現金持有成本高等原因,被迫轉戰二手房,二手房供不應求,房價上漲。
正如很多剛改朋友在上半年打光明熱盤時所言:「我寧願新房貴一點。」
對於深圳這類供求嚴重失衡城市的房地產調控,限價和限購有本質區別,限價只能壓縮開發商利潤,很難打擊投資需求;而限購主要是針對本外地投資客群,精準提高投資者門檻。對房價效果也立竿見影。
同樣,限價也不如增加豪宅稅這種交易成本提高的實質性調控。
從2015至今來看,2016年10月的限購直接開啟了後續3年的橫盤,2019年的取消豪宅稅也點燃了深圳最近一波的上漲。而2017年1月的限價,似乎在深圳樓市的歷史中,毫無存在感。
真相三:打新熱撐住了二手房市場,否則可能下滑
715政策後,按理說深圳房價應該回調一點,擠掉泡沫回歸理性,但市場並沒有給出這樣的結果。
均價微漲不說,熱點地區的掛牌價,甚至還在十萬十萬的往上升。
個中邏輯便是:新房火熱堅定業主信心,事情鬧得越大,反而業主預期越強。
巨大的誘惑足以讓人踐踏規則,幾百萬的倒掛價差讓中國人的創新精神全都體現在「代持」、「眾籌」這種投機取巧上。
真相四:稅務局無意出臺房產稅。
儘管深圳未來有可能作為持有環節房產稅試點,但稅務局的聲明已經側面表示短期內無此意願。
稅務局所稱謠言,其實早在今年八月就已經廣泛傳播,當時並沒有人闢謠,或許有關部門還在糾結。
但現在,新華社的辣評讓整個市場瀰漫著一種新政就要來了的情緒,「灰犀牛」壓力之下,一旦有部分業主率先開啟拋售潮,極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穩定,年末經濟交「成績單」之時,可不能亂了陣腳。
真相五:深圳人的危機:熱衷炒樓,不思進取
曾經,深圳最耀眼的招牌在蛇口工業區,上面寫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千萬年輕人發揚著實幹創新的城市精神,在這片沃土上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今天,深圳最醒目的消息卻在微博熱搜,標題是「中一籤暴賺500萬」,千百投資客想盡所有招數從不給社會帶來任何價值的炒房中獲利,讓無數年輕人夢碎鵬城。
所謂的「打新潮」,只不過是時代的映射罷了,東亞的快速城市化模式造就了一批通過不動產坐享紅利的先富者,上癮的路徑依賴讓他們不斷增加槓桿來繼續這場房產印鈔的資本盛宴,「可憐」的騎虎難下的政府為避免經濟動蕩,只好將這場擊鼓傳花的資本遊戲繼續下去……
不要等到創新實幹的奮鬥者們一個個都覺得自己在為房東打工而逃離這裡,深圳才懂得醒悟。
作者:馬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