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劇《黑洞》中的刑警副隊長王明到《重案六組》中的人民警察江漢,董勇一直有著「警察專業戶」的稱號。相比其他影視劇中年輕內斂、剛正不阿的警察形象,此次在熱播劇《三叉戟》中,董勇飾演的「大棍子」徐國柱是一名即將退休的老警察,脾氣也是「三叉戟」中最大的一個,暴脾氣、善於抓捕也成了「大棍子」徐國柱的關鍵詞。
能再次扮演刑警,在董勇看來是難得的一次機會:「一個工作25年即將退休的老警察,在一部影視劇裡能夠作為主演,這樣的戲到目前為止就只有這一部,所以我要緊緊地抓住。」
從影二十多年,演繹了數不清的警察角色,此前有微博網友把董勇不同年齡段的警察角色剪輯到了一起,充滿了「懷舊」色彩,董勇自己看到這個視頻也很感慨:「做得特別好,讓人家看到我以前也是小鮮肉,小鮮肉將來也會老。」被問及類似《三叉戟》這樣讓中年警察挑大梁的作品是否會成為刑偵劇的新潮流時,董勇認為不會:「現在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的還都是年輕人,這要成為影視劇創作的潮流,不切合實際。」
戲裡戲外《三叉戟》——
「成年人的友誼,沒事不聊天」
劇中,「三叉戟」的性格搭配十分鮮明。被稱之為「大背頭」的崔鐵軍(陳建斌飾),堪稱全組的「最強大腦」,具有極強的分析和協調能力。「大噴子」潘江海(郝平飾)和「大棍子」徐國柱,則是崔鐵軍身邊的文武二將,一個主要負責動口,一個主要負責執行。而這三人之間的默契配合,也正是該劇最吸引觀眾的地方。徐國柱作為全劇的「武力擔當」,在查獲賭場、追逃嫌疑人等戲份中,有不少抓捕、追逐的打鬥場面。已經50多歲的董勇坦言,自己確實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拍攝中,我和導演提出只要自己能做的,都希望自己上,但是比我想像的還差一點兒,我想像中自己應該做得更好一些」。
電視劇《三叉戟》劇照
除了追查案件,三人在劇中互相「鬥嘴」的互懟場景,也顯示了三人二三十年來的堅固友情,比如徐國柱「抱怨」:「我認識你們倆可真是倒了八輩子黴了,一人給我一刀是吧,我真是兩肋插刀了!」有些是董勇臨場發揮的臺詞,不僅充滿了戲劇性,還讓這個角色乾淨利落。談及和陳建斌、郝平戲外的相處,董勇說:「我們在戲外跟戲裡很像,這是一種成年人的友誼,沒事兒不想聊天,有事兒打電話,我覺得這種淡如水的感覺很好。」
出道看到螢屏中的自己「汗毛會立起來」
董勇並非科班出身的演員,7歲那年他開始在北京學習京劇,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浙江京劇團。上世紀80年代,一次偶然的機會董勇在電視劇《滿江紅》中飾演了嶽雲,開始接觸到影視行業。但是那個時候他並沒有要做一名「職業」演員的想法,因為他看到自己在螢屏上的樣子,感到很不適應,「自己看自己汗毛會立起來,就更別提別人看自己是什麼樣子了。」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人們對金錢的意識還沒有那麼強烈。大家習慣於「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都沒有什麼欲望。在劇團工作,首先想的是要有一輛自行車,之後換一輛好一點的自行車,再之後買一輛更好一點的自行車;從一開始大家一起住集體宿舍,到結了婚搬進平房,再到住樓房的老同事搬進新樓房,自己從平房換進樓房,這就是一輩子。基本上生活是固定模式,奮鬥就是得一個先進工作者,一張獎狀。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30歲以前的董勇幾乎天天在「玩」,對未來也沒有過多的想法。29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跟著一個劇組去了歐洲工作70天,才知道人是可以不在自己的戶籍所在地居住的。背一個包,自己跑到另外一個城市謀生,這樣的生活他之前是完全沒有概念的。他發現歐洲很多國家都很小,走來走去很方便,甚至可以早上去一個國家買菜,下午到另一個國家加油。那兒的年輕人18歲成人以後,背上一個包可以徒步或者搭車到處走。喜歡某一個地方,就在這兒生活下去。或者幾年後再換一個地方,一直在尋找最適合他發展或者生活的地方。這給了董勇很大的刺激。
北漂三十而立,重回「故鄉」北京闖蕩
從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到1985年被分配到浙江京劇團,董勇的青年時代一直和戲曲聯繫在一起。工作時最忙一年365天大概要演200場的《三岔口》,天天重複,已經沒有激情了。從歐洲回來後,年近三十的董勇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要換一種生活方式。
上世紀90年代末的中國電視劇行業已經進入蓬勃發展期,好演員輩出。「我能不能也努力做到,能不能做得比他們更好?我自己為什麼不去闖一闖、試一試呢?」三十而立,董勇從杭州到了北京,成了一名「北漂」。
董勇曾在微博分享過一張他在北京站前的照片,並寫道「9歲時從這個門走進了大北京。」
董勇說,到一個城市你適不適合,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那裡住幾天,覺得很舒服、很放鬆,這個城市就適合你。如果這個城市的路,三天你都沒有摸清東南西北的話,那它就不適合你生存。董勇9歲到17歲都是在北京讀的書,在北京,他有那種特別放鬆的感覺,覺得北京的馬路都很寬。包括吃的方面,他很喜歡北方食物,特別愛吃韭菜餡和茴香餡的餃子。所以「北漂」的日子對董勇而言,反倒像是再次回到了家鄉。
警察專業戶很慶幸,一個人能演一輩子的警察
因為有戲曲功底,又是武生出身,早在2001年,陳道明、陶澤如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黑洞》中,董勇便飾演了刑警副隊長王明。隨後,董勇接連在電視劇《重案六組》中飾演人民警察江漢,電視劇《絕對控制》中飾演派出所副所長仲大峰,持續打造了螢屏「警察專業戶」的形象。「我演過剛從業的警察,隊長、局長,到《三叉戟》演了一個即將退休的警察,把警察從入警到退休的過程演了個遍。」
電視劇《黑洞》劇照
董勇因在電視劇《重案六組》中飾演江漢,成為那個年代不少女觀眾心中的偶像。
甚至連人生地不熟的香港電影導演來內地拍戲,首先想到的「警察」也是他。2008年籌備電影《大搜查》時,麥兆輝和莊文強需要一個飾演警察的演員,他們在網上搜索最像警察的內地演員,搜出了董勇。以至於在通過朋友繞了一個大圈找到他時,董勇都以為這是在開玩笑。
不過,涉案劇撤出黃金檔後,董勇也嘗試著不同類型的角色,演農民,演企業家,演軍人,但是觀眾並不像能記住那些警察角色一樣記得這些人物。有時董勇打車,司機和他聊天,說最近很久沒看到你演的警察了,這兩年你怎麼不再拍戲了?
對董勇而言,他很樂於接受「警察專業戶」的定位,能把每一部戲的警察都演出自己的特色,這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我也很慶幸一個人可以演一輩子警察,演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類型,何樂而不為呢?」雖然也很希望有機會塑造風格各異的人物,但董勇不會貿然去「嘗試」,「拍戲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製作公司或者導演,是按照你曾經演過什麼角色來選你的,而不是說讓你來我這兒嘗試的。那不是毀人家嗎?我投個幾千萬拍部戲讓董勇來嘗試?沒有這樣的機會。陳建斌就特別想演他自己喜歡的人物,所以他自己導自己演。」
電視劇《三叉戟》劇照
變化四十歲黃金期,迷茫、瓶頸接踵而來
2014年之後,電視劇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生代演員迅猛崛起,各種甜寵、虐戀、IP劇席捲螢屏,「流量」來勢洶洶,董勇接戲的節奏也慢了下來。戲演得少了,這對董勇而言是一件很無奈的事,「這是市場決定的。我也想多拍戲,但是確確實實從2014年以後適合我的戲越來越少了。」
2014年後,董勇嘗試出演不同類型的角色。在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中飾演彭德懷(上),在電影《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中飾演鋼鐵廠負責人。
彼時董勇正值四十多歲,處在一個男演員的黃金時期。大把的商業劇,爆款很多,許多年輕演員一夜成名。反倒是對董勇而言,並沒有產出相應的「黃金作品」。董勇很迷茫,「我一直在想,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我怎麼就橫在這兒,就不會動了呢?這不是瓶頸,是瓶子根本就沒口了,出都出不來。」
沒有戲拍的日子只有慢慢等待。董勇自認為並不是一個特別有商業價值的演員。相對來說,人到中年,所飾演的角色範圍也逐漸縮小。然而,一部《三叉戟》讓三個年齡加起來超過150歲的「老年男人」重新帶動起收視和口碑,董勇笑言,也正是《三叉戟》在江蘇衛視和浙江衛視的熱播,才讓他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除了可以演在「一黃」(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劇,也可以進入商業市場。
——性格——
「年輕時,沒少吃過『直白』的虧」
螢屏上演繹了多個性格耿直、爽快的警察形象,生活中「直白」、遇事直截了當、不繞彎也是董勇特別喜歡的一種行為方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在不斷思考:「這個世界是由『直白』組成的,還是以更好的一種方式組成的?而且很多事情最終達到一個理想的目標,並不都是靠『直白』去完成的。」
董勇現在會更多地放下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年輕時拍過一部戲,因為一件很簡單的事,曾和服裝組的工作人員發生了衝突。他認為自己的戲服應該同款的有兩套,這樣在現場拍任何戲的時候,都有一套備用的。如果衣服撕爛了,弄髒了,立刻有一套戲服可以替換。而不是說把這件脫下來,現場去縫補去洗,拿吹風機吹乾,演員坐在那兒乾等著,影響拍攝進度。但到了後來他了解到,原來劇組製作費用很低,沒有那麼多經費給演員準備兩套戲服。
如果現在再碰到這種事,他不會貿然地先去指責別人,而是更多地去了解事情真相、考慮他人的切身情況。年輕時董勇吃過「直白」的虧,「太多了,數不勝數,所以我就不想數,那都是悲哀的事情。怎麼會那麼不懂人事?」
關於「人到中年」
新京報:「大棍子」在劇裡雖然「寶刀不老」,但還是經歷了人到中年的困境,他在心理上依然是可以衝在一線的刑警,但是他的身體已經完全不是他想像的樣子了。你是怎麼體會他這種心理上的變化?
劇中,董勇有不少動作戲。
董勇:人到中年,心理變化是一定要就事來論事的。必須要有事,就像我現在這個年紀,如果我不去扛一個煤氣罐,是不知道自己已經老了的。比方說,我們現在爬一個樓梯,以我的心理年齡我早就在二樓三樓了,但是腳可能才邁到第五個臺階。這就是你的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的落差。這個落差在每件事情發生後,你才會有感覺。「大棍子」從頭到尾,一直在講的就是這個落差。
新京報:有沒有什麼是自己年輕的時候特別熱衷的事情,現在變得沒什麼興趣了呢?
董勇:我現在從來不去晚上開門的店,比方說年輕的時候會去酒吧,現在不去了。
新京報:就在家裡喝點小酒?
董勇:對。家裡喝點。
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實習生 曹煜鑫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