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旅行,一般不用擔心會迷路,這不,在臺北捷運士林站下車後,一出站臺就看見了這個路牌,我們的計劃就是這兩個地方,士林官邸和士林夜市。從這一點上看,臺灣旅遊比較成熟。
圖中最上方就是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遊玩提示:
1、士林官邸正館每周一及特定假日休館。周二至周日上午9:3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開館。館內無洗手間,禁止拍照,禁止使用電話,文物禁止觸摸,禁止飲食。
2、 進入正館參觀憑門票可免費借用語音導覽器材。
3、 士林官邸正館開館後整點有專人中文導覽解說,解說時間為10:00、11:00、14:00、15:00、16:00,每場限30名遊客聽講。
4、為了保護文物,正館館內人數高於100人時,工作人員會安排遊客分批入館。
門票100臺幣,臺灣景點的門票大多不貴。
購票入士林官邸後,花園的左側就是「世紀之愛」的展板。以《世紀之愛》為主題,按時間順序簡介蔣宋兩人經歷的重要事件。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展板內容安排,這是一個蔣先生與美齡夫人的大事記。兩位是時代的風雲人物,他們的生命中,有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也有親切平和的浪漫情懷。
展板的上方是蔣先生的一生大事記,下半部分是美齡夫人的一生大事記。重疊的年份的大事記,有很多值得紀念的歷史瞬間。例如:1901年,15歲的蔣先生與毛福梅結婚,而同一年,美齡夫人才3歲;1975年蔣介石病逝後不久,美齡夫人即去美國就醫、定居。
走進正館大門,迎面是一尊大型龍鳳根雕玄關,穿堂牆上掛4幅宋美齡親筆國畫(複製品),桌椅家具款式中西合璧,地鋪暗紅地毯。
宋美齡來到臺灣後,迷上中國畫,拜國畫大師黃君璧、張大千等為師,畫蘭、畫竹、畫山水,幾達廢寢忘食境界。負責導覽的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講了一段趣聞:外間懷疑宋美齡之畫有人捉刀代筆,宋美齡於是選在孔子誕辰紀念日,邀請各大國畫名家餐敘,餐後當場揮毫,展現畫技,從此無人再持疑心。
穿堂之後是小客廳,壁爐上方懸掛著蔣介石母親王採玉的油畫遺像。邵銘煌說,蔣介石常在這裡與兒孫下跳棋、圍棋,享受天倫之樂。宋美齡後來則頗愛下象棋,常邀親友對弈,下棋時心情舒暢,還會唱歌助興。小客廳也兼做電影室,蔣介石夫婦常坐前排,親友賓客陪坐後座,一同觀看香港、歐美進來的新影片。
餐廳有西式長桌和中式圓桌各一張,人少時就在圓桌用餐。蔣介石對飲食不求精細,平時吃得很簡單。
1952年擴建的大客廳地方寬廣,布置了4個中西式會客區。牆上有西式壁爐,還有4個蘇州園林風格的大圓窗,其中3個可以飽覽內花園秀色,1個則嵌貼宋美齡手繪的畫作。邵銘煌說,宋美齡常隨心情更換這幅畫作。
以往的戒備森嚴,讓社會大眾難以想像蔣家生活,今天廬山真面目掀開,原來士林官邸裡,也有與市井小民一樣的家庭和樂、感性溫馨一面。
蔣先生與1950年3月31日住進士林官邸,直到1975年4月5日病逝,在士林官邸裡度過了26年,士林官邸記錄了蔣先生家庭的生活點滴。
蔣先生夫婦的官邸生活,除了讀書作畫,在各式庭園散步賞花之外,最大的樂趣便是在一樓小客廳看電影,一樓小客廳左側,平日掛著溥心畬的山水畫,拿下畫作,便成為小型的電影院。但兩人對電影的喜好各有不同,蔣先偏愛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因此多選擇中國歷史故事內容的影片,美齡夫人年輕時在美國受教育,故喜愛外國片。
取了一本士林官邸的簡介,除了了解一些官邸的歷史知識外,她還有個大用途,那就是蓋章用。臺灣遊玩時,很多地方都有特色的章可以加蓋,很多遊客特意帶著精美的本子,就是為了收集紀念章用的。看看士林官邸這幾個詼諧誇張的紀念章。
士林官邸的一樓主要有大、小客廳和餐廳,二樓是先生起居室、書房和夫人的畫室、書房、臥室,還有飯廳。
位於官邸主館對面的中式庭園又稱「內花園」,1966年因蔣介石80歲誕辰所造,其中有曲折的小橋流水、假山、奇石及一座紅色的中式涼亭,區內種植各種果樹及扶桑。
走出士林官邸,又回到了公園中,在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官邸的背面。
當年士林官邸的安全防護工作十分嚴密,據說,士林官邸還有一條秘密通道,直接通往軍事重地衡山指揮所。
參觀完士林官邸後,下步我們要去的是士林夜市。我打開了手機地圖,看到了好幾條不同的到達士林夜市的線路,一時不明所以。就這麼遲疑的工夫,一位挎著菜籃的老奶奶走過來,笑眯眯地問,你們想去哪裡啊?我告訴你。在臺灣短短的15天中,有無數個這樣讓人感動的瞬間,感嘆臺灣老百姓的熱心和善良。
原來士林夜市是一大片街區,而不是一條街,怪不得導航給出了多條到達線路。
馬上要投入到臺灣火熱的夜市文化中去,準備吃點什麼?
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