噥,如上圖,錢湯(sento,ゆ湯)基本就長這個樣子了。
整個浴場被一分為二,一邊是「女湯」(也作 「御婦人」),一邊是「男湯」(也作 「殿方」),中間用一個不太高也不太矮的不封頂的擋板隔著,包括更衣間。既擋不住聲音,也隔不住遐想,可以說是非常沒有安全感了。後來得知我們同宿舍的幾位平均身高超過一米九五的德國大哥也是衣笠溫泉的常客後,我和Sailun再也沒敢光著膀子坐在更衣間聊過天。
扯遠了。
Google說,日本的平民錢湯(sento,ゆ湯)最早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後來雖然因為家庭浴室的普及而數量激減,但很多錢湯因為直引溫泉水依然久盛不衰。雖然很多溫泉都標榜自己家的溫泉水是有保健、美容的功效的。但我覺得就對皮膚的功效而言,泡的這個過程本身比水裡存在的那些微量元素更重要。
我跟Sailun在衣笠溫泉經常偶遇一位皮膚保養得極好的日本歐巴桑,我們偷偷叫她「京都楊貴妃」。「京都楊貴妃」全身雪白、皮膚緊緻、膚若凝脂,蓋上臉根本就與二十歲的妙齡女孩毫無差別。每次偷瞄完她我們都會感嘆一番泡湯的神效,然後約定為了我們到五十歲還能保持這樣一副好皮相,再懶再累,每周都得來泡兩回。
除此之外,很久以前我還看過一篇江一燕的專訪,她也說過自己保持皮膚和身材狀態的秘籍就是每天晚上再累都要泡澡。其實這個跟運動出汗帶給皮膚的功效同理,皮膚本身的功能在於輸出而不是輸入。簡單來說,皮膚好不在於往上hu些什麼東西,關鍵在於睡飽覺、出夠汗,還有要跟喜歡的人談一場齁嗓子、不作死的戀愛。
唉,又跑題了。
說回錢湯。進門存了鞋,在番臺買了門票就可以進去了。一般的錢湯門票都在450日元(合人民幣30多)左右,不過記得也要帶些零錢,進去買瓶冰牛奶、啤酒、可爾必思什麼的泡完湯喝。日本人的習慣是先坐在花灑下把自己洗乾淨,再跳進各色池子裡猛泡。其中具體的步驟就是見仁見智了。
衣笠溫泉一共分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一層是座浴區和幾個常規的風呂,還有幾個骨相清奇的電気風呂、中藥風呂。每個池子邊都會標示者名字和功效。跟保健品一樣,主治心理,看看就好。
如果你是第一次嘗試電気風呂,建議你不要挑戰太高的難度。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和Sailun,曾經在其中的某個池子被電得當場帕金森上身,險些失禁。但你也別被嚇得試都不敢試了,人生苦短,一刻的猶豫很有可能就會演變成一輩子的後悔。又扯遠了。
地下一層和地上二層是桑拿間、冷氣間,還有幾個什麼牛乳、硫磺風呂之類的。這些雖然花裡胡哨的勞什子初見的確會覺得特別,但久而久之也就沒了新鮮感,我只對三樓的露天風呂情有獨鍾。自始至終。
那裡是我和Sailun的秘密花園。經歷了又驚又喜的初體驗的我和Sailun,迅速進化成衣笠常駐老油條。後來我們甚至會直接略過一樓二樓那些毫無新意的前戲,衝完澡,揣上在更衣室買的兩瓶冰鎮可爾必思蘇打,就直奔三樓的露天風呂。每一次都要泡到四肢發軟,才心甘情願地互相攙扶著離開。
京都那年冬天只下過四場雪,初雪就發生在我們的露天風呂時分。直到現在我都記得那場初雪的樣子。
那天晚上我們仰頭靠在鵝卵石砌成的池沿兒上,看著鵝毛一樣的白雪,從深藍的背景裡毫無秩序地、輕盈地跌落在自己鼻尖、睫毛。我從小在北方長大,看慣了冷與暖你死我活衝突的姿態,從未想過極寒遇上極熱可以變得這麼溫柔。
走出澡堂,雪已經停了。滿地皆白,空氣清新得像是大病初癒。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好像一切都可以被原諒,一切都可以被擦掉重新來過。
真好。
FYI.
在日本旅行時,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預算體驗一泊二日的溫泉旅館,除了可以選擇本文提到的vintage大眾澡堂(錢湯)外,還可以選擇日歸溫泉。以京都為例,周邊大原、琵琶湖等地大部分的溫泉酒店都開放日歸溫泉,只需要支付浴場的門票,不需要住宿,當日往返。
除此之外,很多現代化的酒店也會在酒店內設大浴場,憑入住時附贈的密碼進入。雖然沒有傳統浴場那樣擁有那麼多種類,但能在暴走了一天以後泡一下,也是非常愜意了。另,該類酒店都會在頁面標出,記得留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