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術後每天跑5公裡,三個月後檢查出腦轉移,運動促進轉移?

2020-12-08 騰訊網

「運動會讓癌細胞擴散得更快嗎?老王突然問了這麼一句。「為什麼這麼問?」「我看這文章寫的,這人得了肺癌,已經做了手術,情況還算樂觀,結果他自己說要跑步鍛鍊身體,一天得跑5公裡呢!結果,三個月後一複查,肺癌腦轉移了,真是倒了大黴。要我說啊,得了病,就乖乖躺在床上治病,別老折騰自己,適得其反。」老王看完新聞,發表了幾句感嘆。

運動是否會促進癌症轉移?

目前臨床上的研究都沒有證據顯示,運動會導致癌症轉移。相反,癌症患者適度運動可以減少疲勞感,提升免疫力。而導致癌症轉移的原因是多方面且比較複雜的。

除了腦部腫瘤之外,目前常見的癌症基本上都會發生轉移,而且癌症的轉移基本上發生在兩個階段。

腫瘤在原病灶處,它會一天天生長和壯大,而且會不斷侵犯周圍的器官組織。如果腫瘤進入中晚期,腫瘤內部的癌細胞已極有可能從病灶處脫落,游離在了血管或淋巴系統內,這種情況下它可能不會發病,也可能會被人體正常的細胞吞噬殺死。

但是散落分離出去的癌細胞,卻給之後的腫瘤轉移留下了可能。往往中晚期的腫瘤在手術之後,癌細胞的轉移便會發生,中間間隔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個月或一年。

第二個階段是在進行手術的時候,手術過程中,由於病灶周圍的血管破損,一些癌細胞可能會趁機進入血管,而且在手術的狀態下,血液的凝血機制啟動,血流減緩,更加便於癌細胞在血管壁的附著。一旦癌細胞在血管壁附著成功,其後便會穿透血管進入組織,那麼轉移和復發便就又發生了。

無論是中晚期癌細胞已經轉移,還是在手術過程中導致的癌細胞散落轉移,這兩種情況其實都發生在腫瘤中晚階段的時候,因為這時候癌細胞在體內的力量已經相當龐大,人的免疫功能已經不能和它相抗衡,即便是清除了原病灶,殘留的癌細胞還是會轉移再復發。

癌症轉移前是否有徵兆?

腫瘤患者在手術後往往會放鬆警惕,認為病治好了,但這個時候,尤其是那些中晚期接受了手術的患者,他們體內的癌細胞恰恰是最容易發生轉移的時候。而且,不同的腫瘤,它所轉移的部位都是相對固定的。

比如中晚期的食管癌患者,癌細胞往往會向肺部發生轉移。患者在手術後的身體可能恢復的比較好,但如果是出現肺轉移,身體還會有跡象可發現的。多數患者伴隨有明顯的咳嗽症狀,這是因為食管在肺的中部位置,而癌細胞恰好喜歡往肺部的主要氣道上轉移,肺部受到了刺激,便會誘發咳嗽。

此外不同腫瘤在其他部位轉移的時候,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徵兆,當徵兆越來越強烈的時候,就要考慮是癌細胞發生轉移了。

早確診和早治療,是阻止癌細胞發生轉移的最關鍵因素。可在實際的臨床上,這一點往往很難達到。

所以,一旦確診了癌症,首先就得制定一個相對合理的治療方案,這個需要根據癌症的發病進程來確定。若是可以進行手術,那麼在手術之後,要時刻關注身體是否有某些變化,比如頭頸部淋巴結的腫大等等,往往出現這種情況,也是癌細胞轉移的先兆,那就需要即刻進行放化療的治療措施,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的擴散。

若是沒有轉移徵兆的話,手術後的患者需要每半年進行一次隨訪,檢查病灶處以及體內是否有新的病變。如果沒有新的症狀發生,隨訪檢查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變為間隔一年。在此期間,患者也要時刻關注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注意身體的症狀,隨時提高警惕。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病人更好對抗癌症

其實,適當的運動不但不會導致癌症轉移,還能幫助患者更好的對抗癌症。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顯示,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降低高危女性的乳腺癌發病風險。研究人員招募了15550名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過問卷形式調查運動和乳腺癌發病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運動量多的人和運動量最少的人相比,乳腺癌的風險降低了20%。

而法國的《費加羅報》也刊發研究顯示,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17%的結腸癌風險,還可以減少20%的患乳腺癌的風險。研究發現,人一旦久坐,細胞與細胞之間的不良傳導就開始了,不過一旦動起來,就可以打斷這種不良的傳導。

因此日常生活中不但身體健康的人要運動,那些癌症手術後的患者,也可以進行適度的運動。不過相比於健康的群體,癌症患者身體虛弱,他們運動的強度不能太大,運動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在運動強度上,癌症患者可以進行一些低強度的短跑或健步走,運動時長可以維持在半小時左右,也可以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隨時做出調整。除此之外,像規律和固定時間的散步,或者是打太極拳等,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都是適度的運動,只要身體沒有不適的症狀,這些運動和鍛鍊都可以持續下去。

但是要注意,過量的運動可能會有反作用。如開頭案例中的患者,在癌症手術後,身體還是比較虛弱的,每天跑五公裡的運動量並不適合他,很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癌症患者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

總結:無論是健康的人還是患病的群體,運動都能夠加快身體的代謝,血流速度加快,便能夠把體內的一些廢渣排洩出去。身體好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便能有效提升,繼而帶動一系列的積極變化,對於身體向著痊癒目標是有莫大好處的。

參考資料:

[1]《新研究!適當運動能降低乳腺癌高危風險》.健康時報網.2020.1.16.

[2]《適當運動間接提高癌症治癒率》.科技日報.2018.11.5.

[3]《研究發現:適度運動對癌症患者有益》.北京青年報.2019.7.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肺癌病人頭痛、嘔吐,腦轉移的可能性要警惕!怎麼查?怎麼治?
    腦,肺癌最容易轉移的部位之一,包括腦實質和軟腦膜的轉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大約有30%的病人會發生腦轉移,而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機率更高,20%的病人確診時已經發生了腦轉移!肺癌易發生腦轉移或許與部位有關,肺靜脈與椎靜脈有交通支,而椎靜脈沒有防返流的靜脈瓣,為癌細胞遊蕩到顱內提供了便利。肺癌腦轉移的具體機制目前仍不明確,血液豐富可能是「易轉移」的原因之一。一、腦轉移有哪些症狀?
  • 癌症腦轉移有什麼症狀
    河北讀者萬女士問:我父親一年前因肺癌做過切除手術,今年總是感覺頭痛、頭暈,他總擔心自己是癌症轉移到大腦了,請問腦轉移究竟會有什麼表現?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勁、副主任醫師郭毅解答: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最容易轉移至腦部的是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結腸癌和腎癌。惡性腫瘤顱內轉移的患者若能儘早發現相關症狀並及時就醫至關重要。以下症狀需要警惕:1.進行性加重的頭痛。頭痛是常見症狀,多起自良性病因,因此不需要對每次頭痛都過度緊張、進行腦掃描檢查。
  • 廣藥三院腫瘤一科丨屁股疼、咳嗽,檢查竟然是肺癌轉移
    廣東廣州的李大叔這兩個月間,陸陸續續發現自己出現咳嗽、咳黃痰的現象,後來還出現臀部疼痛,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大叔到醫院一檢查,居然發現自己已經患上肺癌,還出現轉移了。什麼是肺癌轉移?常見的肺癌轉移都有哪些?
  • 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多發轉移症狀,腫瘤科攻克難關手術治療
    作者:北京北亞骨科醫院79歲晚期肺癌患者手術1月後查出頭部、肘關節、手指多發轉移病灶,北亞腫瘤專業攻堅克難二次手術治療!一、入院前患者基本情況: 患者男,79歲,2019年12月在北京某醫院行右側肺癌手術,術後病理報告顯示腺磷癌(腺癌15%,鱗癌85%),給予口服鹽酸希洛替尼後續治療。
  • 肺癌最容易轉移的部位有哪些?不同部位轉移後表現大不同
    肺癌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但是早期肺癌沒有什麼明顯的臨床表現,導致大多數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了,這也就表示大多患者肺癌已經出現轉移。肺癌的轉移主要指的是原發於肺部的惡性腫瘤,通過直接侵犯、血液循環轉移、淋巴轉移、脫落後種植等方式轉移到其他位置,形成新的病灶。當出現轉移後,不僅導致肺癌難以根治,還容易出現其他很多不同的症狀,那麼肺癌都容易轉移到哪些部位?
  • 肺癌已經腦轉移,只能活6個月,老人卻活過5年,秘訣是什麼?
    肺癌是現代非常高發的一種癌症,轉移的機率也比較高,腦部、肝臟等部位是癌細胞經常轉移的地方,一般來說,肺癌發生腦轉移時,病人及病人家屬的心態是比較消極的,認為沒救了,但其實在醫生看來,這樣的結果卻是也不理想。
  • 肺癌患者在做完冷凍消融手術後如何減少復發的機率
    近年來,國內針對肺癌的各個醫療方式在醫學上成功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治療肺癌的各個方式中,目前手術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首選方法,因為只有手術才能快速地將肺部腫瘤徹底清除的最快方法,而且治癒的可能性非常大,就比如風險非常小的微創手術(冷凍消融術)。
  • 【JTO重磅】周彩存團隊揭示非小細胞肺癌肝轉移和腦轉移演化新規律
    儘管目前以新一代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的多種治療策略,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多線治療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然而,遠處轉移依然是限制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進一步提高的關鍵因素之一
  • 大腦有2個特點,使得肺癌易腦轉移,及時用2方法治療可延長生存
    腦轉移,是肺癌很常出現的一種轉移,而且如果不及時正規治療,已經發生腦轉移的肺癌患者存活期不過一兩個月而已。為何肺癌容易發生腦轉移呢?肺癌腦轉移的內因和外因腦轉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細胞進入並穿過血流,然後離開血流並在外來組織中定植。
  • Lancet Oncol:晚期轉移肺癌的免疫治療臨床實驗獲得成功!
    在四分之一的晚期肺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會擴散到腦部。到目前為止,放療是唯一的治療選擇,但它有毒性副作用。耶魯大學癌症中心(YCC)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代替放療可以延長患者的壽命,而且在這一人群中幾乎沒有副作用。
  • 醫生:肺癌最可怕的併發症是骨轉移,怎樣判斷是否發生了骨轉移?
    現在肺癌的病人越來越多。作為胸外科醫生,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曾經一位意志堅強的退伍軍人在肺癌骨轉移後給我下跪求著打止疼針,作為醫生也很為難,打的少了病人疼得厲害,打的多了病人容易上癮,所以肺癌骨轉移一直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 發現腦轉移瘤怎麼辦?選擇方案一定要綜合考慮
    臨床研究表明,2/3的顱內轉移瘤病人在其生存時間內有症狀出現;16%~25%的乳腺癌病人、20%~30%的肺癌病人及40%~60%的黑色素瘤的病人會發生腦轉移瘤。隨著人口年齡的增加以及醫學檢查技術的進步,腦轉移瘤的發現率越來越高。目前,腦轉移瘤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 肺癌腦轉移時,身體會有啥感覺?身體出現4個症狀,要儘早做檢查
    癌症是目前患病率、致死率相對較高的一種疾病,但是它也是分階段的,在前期階段,通過及時的檢查跟醫治,病情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恢復健康的,一旦因為人的忽視或者不注意就很可能來到危險階段,那就是癌細胞的轉移。而今天我們著重來說一說,當肺部癌細胞向大腦轉移時,人體會出現哪些不良的反應。
  • 婦科腫瘤手術後腸子扯著痛切莫大意!小心是轉移腫塊在作怪
    再一檢查,竟是癌細胞轉移了。省腫瘤醫院專家表示,何女士這樣的患者很多,婦科腫瘤患者需要警惕。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於50~60歲的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並是導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和宮頸癌)。
  • 疫情之下 肺癌晚期再次多處轉移
    瀘州敘永縣75歲的張婆婆肺癌晚期伴肺內、腦多發轉移。疫情來襲時,正是她肺癌第二次復發轉移後治療轉折點……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為及時了解調整治療方案的效果,廖大忠主任讓張婆婆在當地就近醫院複查CT後郵寄。對比舊片發現,換藥後,張婆婆肺內多發轉移瘤明顯縮小,沒有任何不適,飲食生活一切正常。
  • 肺癌手術後,不想癌細胞「回頭」,提醒:4件事不能放鬆警惕
    癌症是威脅人們健康的殺手之一,而肺癌也是其中一種。有些肺癌患者能夠在早期發現肺癌,並且及時接受手術治療,切除腫瘤病灶,這無疑讓人覺得高興。但並不是所有的肺癌患者接受手術後都能夠實現治癒。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癌細胞的復發和轉移,最終五年生存率也受到影響。所以在肺癌手術後,並不是永絕後患,如果不想癌細胞「回頭」,出現復發和轉移,提醒肺癌患者,有4件事不能放鬆警惕,做好術後護理,療效更好。
  • 乳房按摩半年,按得乳腺結節瘋長5公分,一年後出現腦轉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乳腺結節半年長成5公分,一年後腦轉移30歲的小美(化名)在單位體檢時,發現自己右側乳房有個結節,大小超過一釐米,BI-RADS評級為4級,理論上要做活檢,當地醫生也建議她定期隨訪。去醫院檢查發現已經失去了最佳手術時機,不能馬上手術,只能先化療,過了一年多,已經出現了腦轉移。所有乳房腫塊都不適合按壓外科醫生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乳房就像一串葡萄,過度的按摩擠壓會導致葡萄破裂,引發炎症,形成膿腫。
  • 每天早起後,堅持跑三公裡的人,三個月後,四個好處會不請自來
    跑步是對身心好的事情,要是每天早起後,堅持去跑三公裡,不用太久,三個月你就會得到四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好處一,、腸胃功能得到增強,因為人在早上的時候,是不能空著肚子跑步的,一般是在吃過飯後半小時才能運動。
  • 面對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我們能做些什麼?「骨轉針」能逆轉嗎?
    骨骼以外的惡性腫瘤通過血液、淋巴液導致骨骼以疼痛、骨折等症狀為臨床表現的病灶,稱之為骨轉移。 腫瘤骨轉移發生率非常高,平均5個癌症病人可能就有1個人最終發生骨轉移,尤其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等。肺癌骨轉移在30%—40%左右,以小細胞肺癌、肺腺癌為多,肺鱗癌相對少一些。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患者,我自己的一個遠房親戚就是這樣,手術之前,醫生告知是早期肺癌,手術之後也說手術沒問題,都切掉了,也沒有讓化療,放療和吃靶向藥,術後沒幾個月出現肩膀疼痛,且疼痛越來越厲害,最終在肩胛骨這個少見的轉移部位查到了腫瘤轉移病灶,經過一年的治療,最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