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甲赫塔菲俱樂部主席安赫爾-託雷斯發表了一番讓人震驚的言論:中國人不太適合從事體育管理行業,要是整個西甲20支球隊的主席都來自中國,可能西甲就要從世界第一聯賽變成世界第29聯賽了。
託雷斯
這種「歧視性言論」如果是非足球領域,幾乎可以很肯定地會受到中國老百姓的口誅筆伐,甚至這位赫塔菲主席被迫為此道歉都有可能,但是在足球領域,中國球迷沒有這麼強大的自尊心,也沒有這麼強的自信心,所以反饋就差異很大:有反對者用米蘭、狼隊的例子抨擊這位赫塔菲主席,但也有人表示:「說的都是大實話,就是有些過了。」或者說:「瞎說什麼大實話。」
在記者看來,這位赫塔菲主席的這番話肯定是不恰當,不合適的,也是過分了一點的,但也不能說一點道理都沒有。
首先說不恰當不合適的原因:中國足球在發展過程中,中國的企業也剛剛開始接觸歐洲足球,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甚至出現投機等現象也不難理解,但是,對於發展中的中國足球而言,如此鮮明的觀點確實涉嫌歧視。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也確實有些企業表現不錯,比如蘇寧投資的國米就還是不錯的,至少俱樂部管理穩定,在義大利疫情中,國米的表現也非常不錯。
國米主席張康陽(中)
但是,儘管不合適,不恰當,很難聽,但這位赫塔菲主席說的話確實有一些道理。
首先要說明的是,中國足球雖然在發展,但直到現在都是偽職業聯賽,尤其是在金元足球和泡沫化的背景中,中國足球的管理水平往往會流於簡單和粗暴,儘管這種方式往往是有效的。
其次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式的管理和歐洲的管理是不一樣的,畢竟兩地的文化背景完全不一樣。
延伸開來,在中國經濟界,管理也是弱項,目前中國企業分為國企和私企,國企的管理方式和歐洲完全不同,不再贅述,至於私企,家族化的管理方式是很普遍的,裙帶關係、一言堂等管理模式比比皆是。
當然,也有一些優秀的中國企業逐漸建立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但這種仍舊是少數。
最後要說的就是,有些對歐洲足球的投資其實是有著投機的性質的,而投機性質的投資以及隨之而來的管理,其實很容易崩盤,而過往諸多崩盤的例子,也讓中資在歐洲足球成為被警惕的對象,所以,赫塔菲主席的這一番話,看似是個人「作死」,其實代表著歐洲足球普遍的態度。
夏建統收購阿斯頓維拉遭遇失敗
所以,不僅僅是中國人到歐洲管理歐洲足球不適應,中國企業走出去之路也並不容易。
由此,對於赫塔菲主席的這番話,我們當然要批駁,要抨擊,但更重要的還是反思和警醒,唯有真正提升,才可以真正得到尊重,我們也相信,隨著更多優秀的中資和更多優秀的企業家誕生,未來中資完全有望在歐洲足球獲得更好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