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評論員 謝勇
「聯想要酷但不裝酷。」在與10位網際網路活躍人士閉門會議之後,曾經的中國企業家教父柳傳志在一封回信中,終於用很聯想的方式表達了結論。傳統中國式圓融周全中,在自己劃定的圈子裡往外跨出半步。
這是個過分正確的結論,面面俱到、無懈可擊。非常符合國人鍾情的「中」的精神。但無論如何,柳傳志畢竟看到了這個正在變「酷」的時代。
衝動總被自我遏制
無論是西山會議,還是市場中的一個又一個數字奇蹟,雷軍都成功展示了他的存在。無論喜不喜歡,他仿佛就成為空氣中的一種氣息,逼著柳傳志們去思考,去表態,去選擇。當然,不同的企業領袖們,做出不同的抉擇。最終,柳傳志的態度是,等一下,慢慢看,與重資產的傳統製造業不同。
雷軍沒有生產線,沒有工人,沒有那些被聯想們視為珍寶的「專利」,甚至他都懶得開會。可以對比的,是聯想嚴格的會議制度。對比聯想,小米沒有一件東西能說是做到了極致,而是各種二流產品的「貼牌」。所以面對小米和美的合作,董明珠對自己的產品更加自豪:「你們今天在座沒有選擇格力空調,回去一定要換。你們回家用,如果換了格力空調,你電費一年不節約兩千塊錢你們找我,我給你們換貨,因為我代言做了廣告,我說話算話。」
但是,如果問,「小米+美的」VS「聯想+摩託羅拉」,哪種聯合更讓人興奮?不同的企業家,恐怕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而不同的答案,則在說明這位答案提供者,是生活在哪一個時代。在10月30日完成的,從谷歌那裡收購摩託羅拉這筆大漲中國人士氣的生意中,聯想最得意的成果,是買了摩託羅拉3500名員工和超過2000項專利資產,以及摩託羅拉移動品牌和商標組合,還有歐美市場。這些東西,在聯想看來價值29億美元。當然,我們還是可以捕捉到閃爍著的聯想式智慧:29億當中,大概15億是三年之後才需要支付,總之,「付款方式對聯想特別有利」。
這種小智慧很容易讓人們回憶起聯想失敗的FM365項目。即便失敗,「不但沒有虧錢,反而賺回了一些本兒」。
讓聯想沒有承受真實損失的FM365項目,是14年前聯想為其天禧電腦用戶提供定製服務而進行的網際網路嘗試,當時的聯想,想用「用最紅的人,做最紅的廣告,1年燒1億鈔票,3年做成中國最紅的網站」。FM365與AOL合資,採用「上網接入」方式,提供內容增值服務。用戶按月付費得到一個帳號,利用該帳號從專用的客戶端上網,客戶端中集成了AOL提供的所有服務:新聞、娛樂、教育、財經、視頻,搜索、郵件、聊天室、及時通訊、新聞組等等。在當事員工眼中,「這個模式到現在看都似乎天衣無縫,在那個時候自然更是無可非議的」。
但最終,嘗試沒有能夠堅持下去,習慣從硬體思考問題的聯想,網際網路戰略遭遇挫折。類似的事件還有,在劉強東還在中關村(000931,股吧)站櫃檯的時候,聯想就收購了卓越,成為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試水者之一,可是,在2004年,聯想為了籌資買下IBM棄若敝履的PC業務,把方興未艾的卓越網賣給了亞馬遜。還有,2000年8月前後,聯想已把眼光投射到移動網際網路,時為聯想高級副總裁楊元慶聲稱公司在積極申請手機生產牌照。他說:「聯想對單純的手機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可移動上網的手機,還有可移動上網的掌上電腦。」但聯想的移動網際網路先機,也在他們將手機業務賣出去又回購的折騰中喪失,他們今天勉力追趕的iPhone,其雛形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比聯想的移動網際網路戰略晚了近5年。
2000年,被聯想選中成FM365代言人的謝霆鋒帥得逆天,在這一年裡,謝霆鋒除了到聯想上了一天班,還公開了與王菲的戀情。14年後,兩個人再次走在一起,而聯想,也又一次面臨網際網路的衝動和「硬」與「軟」的糾結。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還是那樣
聯想今天的數字足夠炫目漂亮、足以讓聯想人不必對小米的存在過分緊張。比如,截至2014年9月30日,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聯想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及平板電腦的總銷量創新高達3560萬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份額近20%,提前完成此前設定的兩年目標。此外,隨著對IBMX86伺服器業務和摩託羅拉移動併購的完成,聯想已躍居全球第三大和中國第一大伺服器廠商,以及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就在11月中旬,聯想董事會業績發布會,聯想第三季度業績特別突出,淨利潤又創新高,市場佔有率也大幅度擴大。
而從聯想系投資布局來看,聯想控股的君聯資本和聯想之星孵化器投資與聯想集團的樂基金聯合投資項目—樂逗遊戲今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之後,實現了70-80倍的回報;而聯想集團的母公司聯想控股,今年9月戰略投資的神州租車也正式在港掛牌,11月24日,公司市值超過300億港元。此外,聯想控股在現代農業、消費與現代服務、網際網路金融等熱門領域也早已展開布局。
再看格力,成立23年,年營業額突破1200億,空調行業絕對的龍頭老大。2014年天貓電器城的「雙11」預售開始後不到半個月內,格力就預售1.5匹空調7737套、1匹空調 5329套。這場預售活動共吸引各大空調品牌11個型號參與,僅格力2個型號的預售量佔比就接近60%。
但一定有什麼東西刺激到了柳傳志們。西山會議緣起於一篇荒誕不經的文章《聯想破產了》。這篇文章分析了顯赫一時的巨人聯想何以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而且言之鑿鑿稱,柳傳志哭了。
柳傳志為何對一篇文章認真,為什麼幾句聯想不夠酷,會讓他覺得需要用一封低調謙和的親筆信進行回應?原因也很簡單,無論是柳傳志還是其他人,都清楚,無論是格力還是聯想,都不在風口上。聯想的業務和未來均正在失去想像力,今天的聯想,其內核也已經沒有太多激情。當時間進入2014年,我們發現,人類失去聯想,世界還是那樣。
即便他們在按照自己的藍圖,按部就班地耕耘著。
事實上,聯想傳統PC市場份額儘管早已居全球市場首位,但從行業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整個傳統PC銷量已多個季度下滑;而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領域,以黑馬姿態殺入的小米正在用「網際網路思維」顛覆傳統手機行業,如果不是算上摩託羅拉移動的市場份額,聯想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被小米超越。關鍵是,這一切是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生。
同樣不能忽略的還有,最近幾年,聯想手機業績背後,運營商這一渠道功不可沒。據媒體報導,聯想手機近70%的市場份額來自運營商定製機。按照國資委的要求,三大運營商三年削減400億元營銷成本,定製機首當其衝。一旦運營商定製機補貼消失,聯想的市場份額會急速下滑。為此,聯想此前曾調整手機銷售渠道,在全國劃分為100個銷售網格,力推渠道下沉。此次向網際網路轉型,也是迫於運營商渠道流失的被動防守。
科幻小說《三體》中,作家劉慈欣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為了迎接數百年以後的外星襲擊,人類不斷擴充組織防禦力量,最終組建了一支自認為足夠強大的太空艦隊。可最後,這支軍隊迎來的,僅僅是一個水滴狀的太空探測器。這個強互作用力材料(SIM)所製成的宇宙探測器,因為其形狀相似所以被人類稱之為水滴,會反射幾乎100%的電磁波,表面絕對光滑,處於絕對零度,完全由被強相互作用力緊密鎖死的質子與中子構成,無堅不摧,在末日之戰中,僅一個水滴就摧毀了人類太空武裝力量全部的2000艘戰艦,並封鎖了太陽的電波放大能力。
雷軍和小米,會是這顆水滴嗎?或者用更通俗的比喻,在歐洲人見到黑天鵝之前,一直以為天鵝是白色的,直到在澳洲,他們看到了第一隻黑天鵝。一切圍繞白天鵝建構起來的知識價值體系瞬間崩塌,人們不得不生活在一個有黑天鵝的時代—無論是否情願。
雷軍是一隻黑天鵝嗎?
黑天鵝出現,世界變軟
無論雷軍是不是真的黑天鵝,我們都已經進入了黑天鵝時代。這個時代裡,工業化的堅硬世界,在經歷了網際網路變平作用之後,移動互聯的揉捏下,已經變軟了。變軟的標誌,就是原子與比特的結合。如西山會議上面,一直研究產業變革的胡泳所言,「硬體越來越不是硬體了,硬體裡面有大量的軟體,甚至這個軟體會取代硬體的功能。你會發現,他們做硬體的時候用的是做軟體的思維。比如說摩託羅拉,如果用兩年研究一款手機,手機倒是出來了,兩年以後消費者需求完全變了,他如果不把軟體快速迭代,跟用戶緊密結合,甚至說產品還有bug的時候就把它推出來,如果不這麼做,硬體沒有前途。它不僅裡面有軟體,並且把軟體的創新方式應用到硬體的生產上。」
聯想似乎並不在這個變軟的世界裡。
在胡泳看來,「產業網際網路的黃金時代馬上就到來了,最大的土壤就在於,怎麼讓原子變化的速度趕上比特變化的速度,這裡面是有金礦的。如果抓住這個東西,實際上是怎麼樣把自己從一個非指數級增長的空間,弄到指數級增長的空間」。
聯想目前還沒有進入到這個指數級空間,因為這個空間需要柔軟的生存者,在這個空間裡,用戶模式大於工程模式。小米真正的競爭力不是什麼粉絲營銷方式,而是洞悉了用網際網路基因重新做消費的變革,如有評論總結: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就是輕資產,它沒有工廠,所以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它沒有渠道,沒有零售店,它可以採用網際網路的電商直銷模式,這樣的話沒有渠道成本,沒有店面成本,沒有銷售成本,直接讓利用戶;小米把注意力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在產品研發和用戶服務上。以移動終端為中心,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小米汽車。從手機到客廳到汽車到公共空間。小米總是在場。
或許,在雷軍眼中的聯想們,如同三維世界中的人看待兩維人物,越努力,距離真正的未來就越遙遠。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
全產業創新是經濟繼續發展的支撐力
時代周報記者 劉巍 發自深圳
作為一位研究國際貿易和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在解讀宏觀經濟和微觀的企業行為時,均將它們放在長跨度的歷史、國際環境的對比當中觀察。
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海聞表示,他仍然認為中國經濟能夠在未來10年保持平均8%的發展,而全產業的創新經濟,無疑是其中一股重要的支撐力量。
在充斥著看空中國經濟聲音的當下,海聞笑稱「我們都是挨罵的」,但他相信中國經濟只是處於下一個高峰前的正常波谷。
服務業已抵創新需求階段
時代周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的第二個任務是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今年以來,深圳的硬體創新非常受關注。像小米這樣的企業尤其受關注。你認為,創新經濟能不能作為中國經濟新的支撐或者新的動力?
海聞:創新永遠是經濟增長的動力,無論什麼時候和不論哪個國家。關鍵是怎麼理解創新,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有商業模式創新、產業創新。我們的服務業比較落後,包括物流、金融、廣告、設計,還有醫療、教育、文化,法律等,這些領域的發展都是我們新的增長點。
需求的變化決定了產品和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根據需求發展的趨勢就能夠知道已經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中國在汽車工業努力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到本世紀開始發展起來?因為人們到了有錢買汽車的時候。中國現在也到了這麼個階段—人們追求生活質量,追求高端消費品,到了這個時候,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就有市場,這些領域的創新就能發展起來。
時代周報: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哪個產業能成為中國新的經濟支柱產業?
海聞:經濟發展並不能只靠一兩個支柱產業,更多新的產業變得越來越重要。現在汽車工業仍然是支柱產業,建築業也仍然是支柱產業。當然,一些新興的產業逐漸會成為支柱產業,每個時期的支柱產業是不一樣的,而且未必僅有一個支柱產業,可能有幾個支柱產業。
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仍有存在空間
時代周報:在這樣一個創新經濟的時代,大企業、傳統企業應該怎麼進行選擇?
海聞:在創新經濟下,企業必須不斷選擇自身變革,企業永遠不能定在一個模式和一種產品上。企業需要穩定發展,但怎麼來生產產品,生產什麼樣的產品,這個是需要不斷變化,與時俱進的。不同的傳統企業也很不一樣,像有些企業,我覺得核心還是圍繞產品。管理模式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如果扁平化對創造新產品更合適,那就採用扁平的管理模式。但不一定說所有的企業都要從金字塔的結構變成扁平化,不存在統一的模式,不是說所有的企業都要按網際網路中小企業的模式去轉型。
時代周報:傳統的大型企業還有繼續生存的空間?
海聞:要分什麼樣的傳統企業,很多日用消費品,包括手錶、手機、電視機、電腦等,生產這些產品的傳統大企業完全有可能被生產新產品的小企業所顛覆。甚至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傳統飲料企業,如果不改變銷售模式的話,其地位被其他飲料品牌代替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飛機製造,可以吸納一些新的思維,採用一些新的模式,但不會被一個或一些小企業顛覆。
時代周報:小公司顛覆大公司時代是否已經到來了?
海聞:這種說法一直存在,但首先還是要講產品。現在網際網路還是個平臺,不是產品,網際網路發展很快並不等於阿里巴巴可以替代聯想,這是不可能的。聯想就是聯想,除非另外一個公司生產的電腦比聯想生產的電腦更好,否則的話,網際網路再熱鬧,產品還是產品。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像IT產品原來靠幾個有智力的人在設計,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這個模式不具備競爭力了——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設計,分散地創新,這樣產品創新太快了。
有一些產品小企業是顛覆不了的,比如飛機製造,實驗室就是它的核心,是需要巨額投資的,飛機製造需要大量的科學實驗,反覆的去實驗,需要大量複雜精密的零部件組合,這不是一兩個員工或一堆小企業就能夠生產的,也不是一個新的發明就能顛覆得了的。
網際網路對金融業的顛覆作用也會比較大。銀行原先只有實體的渠道,但現在網絡銀行和行動支付越來越普及,傳統銀行就必須改變,否則就會被淘汰。
還有設計。一些重視滿足年輕人品味的設計會發展得更快。比方說ZARA,經常變換設計模式,它對傳統的那種一年幾季服裝發布的品牌是種顛覆。
服務業新模式將成民資的機會
時代周報:華大基因被認為是成功的科研和企業的結合體,您怎麼看待這樣的模式?
海聞:對企業和對科研成功的衡量標準不一樣,對企業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利潤率、就業率、對整個行業的帶動,甚至包括稅收。而對研究所的衡量,則要針對它在這個領域裡對科學的推動或者普及有什麼貢獻。
華大基因有大量的設備來檢測基因,使之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科研服務企業,因此既能發表論文,又能樹立品牌、產生商業價值。
華大基因成功的一點就是把科學和商業結合起來。華大基因首先是個服務企業。通過知識和設備來檢測基因、銷售科研服務。同時它又是科研機構。可以通過服務取得收入並推動科研。華大基因有點像醫院,既有科研,又有經營,只不過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對象不同而已。
溫斯婷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