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窺探到的宇宙最遠極限照什麼樣?

2020-12-17 騰訊網

哈勃30周年系列之一:如果沒有哈勃的話,宇宙會怎麼看待我們?

史上第一張宇宙極限照

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邊界在哪兒?這都是喜歡仰望星空的人,常常問自己或者問別人的好問題。

從古到今,從宗教哲學到觀測宇宙學,都給出了不同答案——

託勒密創立了地心說,告訴世人宇宙是一個嵌套27層的同心水晶球;

伽利略豎起天文望遠鏡,打碎了地心說,衝著望遠鏡笑道,這才是觀星利器;

赫歇爾架起更大號的遠紅外望遠鏡,確定了圓盤狀的銀河系,記下了5000個星雲;

哈勃叼著菸斗,瞄著胡克望遠鏡,測定了10萬光年的銀河系,看到90萬光年的河外星系,甚至發現了星系間彼此遠離的現象,並且順手開創了測量宇宙學,更準確更專業地度量宇宙的尺度。

而另一個「哈勃」繼承了他的遺願,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將最遙遠的宇宙星圖傳回地球,喚醒人類。這就是著名的「哈勃深空場」Hubble Deep Field。

這個哈勃深空場,既不是什麼力場,也不是什麼道場,其實就是一張照片,一張令人驚嘆、細思恐極的星空照片。

之所以稱為「哈勃深空場」,首先是因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拍的,其次是對準宇宙深空拍的,再有就是照片裡的主角,並非繁星點點的普通星星,而是每一個光點都代表著一個星系。所以,用「深空圖」這種詞兒,已經遠遠不夠用了,必須創造一個新詞——「深空場」,看起來才能貼切些……於是,誕生了Hubble Deep Field——哈勃深空場,簡稱HDF。

▲這是哈勃深空場的一部分。密密麻麻的星星,每個星光就是一個星系!小小照片裡竟然捕捉到將近3000個星系,其中一些是最年輕也是最遙遠的星系,而最遙遠的星系竟然距我們100多億光年之外!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張最遙遠的可觀測宇宙極限!

與此同時,深刻問題喚醒了人類,我們再次追問自己: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處在宇宙什麼位置?宇宙的本質是什麼?這些燒腦的深刻問題還是留給自己吧,我們還是倒回去,看看這張照片背後的奇妙故事。

大家知道,哈勃太空望遠鏡作為全世界最稀奇的天文觀測資源,天文學家們要想動用它,使用它的觀測時間,都得提前好長時間排隊,需要提交申請報告,詳細解釋想要觀測什麼,觀測目的是什麼,重要程度如何,等等。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可想而知,大多數申請都被拒了。

好在籌劃拍攝「哈勃深空場」項目的負責人,恰好是羅伯特·威廉士Robert Williams,他還有一個特別身份——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所長。要知道這個所長有個特權:哈勃觀測時間裡有一小部分,被用作「所長的自由支配時間」。

於是,所長動用了特權,一連徵用十天。這讓很多正在排隊的天文學家和科研機構,背地裡嘀咕不已。更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提交觀測的區域,竟然是宇宙最黑暗最空曠的天區。於是,窺探黑暗世界,成了「哈勃深空場」這個計劃的綽號。坐等譏笑嘲諷的人,甚至準備向媒體爆料的人,都在等著看笑話。

結果就是,不僅讓這幫人都閉嘴了,甚至成為NASA最值得驕傲的照片之一,就連當時美國副總統戈爾愛上了這張照片,向NASA索要主題海報。

在此插一句:為什麼「哈勃深空場」計劃要選擇最黑的天區呢?

此時此刻,我腦子裡禁不住冒出詩人顧城的金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其實,真實原因並不複雜。首先選擇黑區,是為了避開星光,因為亮星會使哈勃相機的電子探測器飽和,從而破壞想要拍攝的更遙遠更暗淡的天體圖像。而選擇包含已知星系和已經列入星表的星系團的天區,就是浪費拍攝資料,也沒什麼意義。其次,天文學家最希望目標天區,位於哈勃的可持續觀測範圍內,就是北天極或者南天極附近。所以,選擇12月份的北天極,正值極夜,白天同樣可以觀測。

接著說事兒。

▲上圖中像俄羅斯方塊的,就是哈勃對準的一小片天區,小到什麼程度呢?整個天區的一百萬分之二十四,這相當於滿月面積的百分之一(下圖)。出乎意料的小,是吧。

再看看都拍到了什麼?剛才說了,哈勃共計獨立曝光342張圖像,經過複雜處理後,拼成了這張不盡完整的「哈勃深空場」。

照片中展現的這片令人敬畏的天體和光點,幾乎所有都是星系(只有個別帶有衍射光芒的,才是我們銀河系裡的恆星),絕大多數比我們用肉眼看得見的最暗星體,還要暗淡40億倍!沒錯——「哈勃深空場」項目團隊HDF Team給出的數值,就是暗淡40億倍。要不怎麼說哈勃是太空巨眼呢!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最暗淡的星體裡,經天文學家計算,距離我們最遙遠的星系竟然有100多億光年,要知道已知宇宙才有138億年。也就是說我們見到它們的樣子,其實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僅僅10億年的模樣。

越往遠方,越是過去!這就是宇宙探索的奇妙。

觀測越往遠方,越是接近宇宙的過去、星系的起源,也就越接近宇宙的原初、宇宙的邊界。也就意味著,我們越接近宇宙的本質,越清楚人類處在宇宙中的位置。

目前我們已知可觀測的宇宙半徑有465億光年,這也是2014年哈勃望遠鏡測定的數值,天文學家們都不相信這就是宇宙的最後邊界。

當年由埃德溫·哈勃本人開創的測量宇宙學,如今催促著天文學家們每天都在回望宇宙的過去,通過不斷改進觀測工具和技術,無休止地努力回望越來越遙遠的過去。正如哈勃在1936年曾寫下的:「最終我們會到達暗淡的邊界——我們望遠鏡的最遠極限。」

很快,一項比「哈勃深空場」看得更深更遠的「哈勃超深空場」登上天文史的舞臺,刷新瞭望遠鏡的最遠極限。

宇宙最遠極限照什麼樣?

剛才我們有幸目睹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張最遙遠的可觀測宇宙的極限照片——「哈勃深空場」,這是人類追尋宇宙起源的重大裡程碑。儘管如此,但這不是終點,還有更多未知地帶需要探索。

1995年「哈勃深空場」僅僅鎖定的是,北鬥星附近的一小塊天區(北天極),天文學家擔心,這或許並不能代表宇宙整體。於是,關注點轉向南天極。這就是著名的「哈勃南天深空場」Hubble Deep Field South。與此同時,1995年那次觀測就被改叫「哈勃北天深空場」Hubble Deep Field North。

在1998年9月、10月期間,哈勃專門拍攝了「哈勃南天深空場」,為期10天,觀測杜鵑座附近的一小塊天區,曝光130萬秒,拍攝995張照片,幾乎是3年前北天深空場拍攝量的3倍。

▲這就是「哈勃南天深空場」。

▲這是之前的「哈勃北天深空場」。

對比這兩次深空場星圖,到底有何不同?

這背後又隱藏著什麼重要信息?

在這兩次巡天觀測中,天文學家發現,遙遠的星系與銀河系附近可見的旋渦星系、橢圓星系明顯不一樣。這意味著什麼呢?一度佔據主流的「穩態宇宙理論」不攻自破,再也站不住腳了。

就在上世紀中期,多數天文學家相信非常遙遠的星系跟較近的星系本質都相同,因此宇宙並非起源所謂的一次大爆炸,而是存在於無限時空裡,也就是說不管在多大尺度範圍內,任意時間內,觀測宇宙幾乎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事實遠勝於理論,通過這兩次哈勃深空場的巡天照片卻發現星系的性質並不是這樣,旋渦星系、橢圓星系明顯不一樣。因此戲劇性地證明穩態宇宙理論的不可信。

更富戲劇化的是,這一鐵證恐怕讓一位天文學家最沒面子了(如果有的話),他就是已故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因為他在生前是一位穩態宇宙的堅定鼓吹者,就是他最早叫響的「宇宙大爆炸」Big Bang,不過是為了譏諷大爆炸理論。

故事還在繼續。

儘管哈勃兩次深空場大獲全勝,但是業界都心知肚明,哈勃還沒有捕捉到來自最早恆星和星系的光,一個比最遠還遠的星圖拍攝計劃開始啟動了。

不過這一次沒讓哈勃單打獨鬥,而是聯手其他大天文臺——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地面望遠鏡和歐洲空間局的赫歇爾天文臺、XMM-牛頓空間天文臺,聯合開展「大型天文臺宇宙起源深空場巡天」Great Observatories Origins Deep Survey,簡稱GOODS計劃

結果誕生了「哈勃深空場」升級版——「哈勃超深場」Hubble Ultra Deep Field,簡稱HUDF。

2003年和2004年,哈勃在此期間歷時4個月的觀測,對準天爐座Fornax附近的一個微小天區,利用新安裝的哈勃第三代廣角相機WFC3和紅外相機IR camera,進行了800次曝光,實際觀測時間持續11多天,大約100萬秒,拍下幾萬個呈現不同顏色、形狀、尺寸的星系。

NASA一份觀測報告這樣描述:「這片區域中隨意分布著古怪星系動物園。一些看起來像牙籤,還有一些就像手鐲上的連接扣。」

▲這就是2004年公布的哈勃超深場。

大家知道,因為紅外線是無色不可見的,要想被我們肉眼看得見,就得在圖像處理時分配顏色,轉換成我們看得見的光。所以,圖中不同顏色的星光分別對應著紅外線的短、中、長、近紅外光波——藍光1.05微米;綠光1.25微米;紅光1.6微米。圖中最暗的天體是我們肉眼可見光的十億分之一。

重點在於,哈勃超深場(HUDF)包含130億年左右的星系,也就是宇宙大爆炸後4到8億年形成的星系,是否意味著這就是宇宙最早一批正在形成恆星的星系?天文學家們爭論不休。

但最終答案是否定的。因為2004年公布的哈勃超深場缺少關鍵的一環,沒有覆蓋紫外線波段的星光圖像。於是,在之後的十年間,來自國際各大天文臺的GOODS計劃,收集大量相關數據,繼續升級設備,補拍紫外線波段,最終補上了這一環。

這就是2014年公布的新一代「哈勃超深場」。跟2004年版相比,增加的深紫外光譜清晰可見,這些紫外線星光來自最大、最小和最亮的形成期的恆星。

▲2016年GOODS計劃公布了目前已知最遙遠的星系是GN-z11,距離我們133.9億光年,被認為是誕生於134億年前,也就是大爆炸後的4億年。

問題來了,這就是宇宙第一代星系嗎?答案還是否定的。天文學家們估計,宇宙大爆炸不到4億年時,就有星系誕生了。只是暫時還無法被哈勃觀測到。

還有比最遠更遠的宇宙極限照?

沒有最遠只有更遠,新一輪捕捉最深遠的宇宙圖像即將到來,這就是比「哈勃超深場」最遠極限還遠的「哈勃極深場」!

所謂「哈勃極深場」,準確來說就是「哈勃超深場」的升級版。全稱Hubble extreme Deep Field,簡稱HXDF。

▲這張圖清楚顯示「哈勃極深場」所佔天區的大小,與滿月的對比。正是透過這一小小天區——天爐座附近,人類看到宇宙的最遠極限,超過130億光年的星光秘密。

▲這就是「哈勃極深場」。2012年9月25日由NASA首度公布。

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哈勃超深場」本身有兩個版本:2004年、2014年。而「哈勃極深場」作為「哈勃超深場」的升級版,是2012年發布的,早於2014年版的「哈勃超深場」。那還有什麼價值?

其實是這樣的,儘管「哈勃極深場」是個升級版,是對「哈勃超深場」進行數據處理、深度優化、圖像處理的翻新照片。但這背後天文學家們整整用了十年。之所以如此重視這張照片,就因為裡面蘊含的信息量太大了。

首先,哈勃極深場(HXDF),包含大約5500個星系,其中最古老的被確定為132億年以前。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其實是132億年前它發出的光。

所以,哈勃極深場就像是一個時間隧道,穿越到了遙遠的宇宙嬰兒期。人類已知宇宙年齡是138億年,而哈勃極深場卻揭示了星系至少跨越了132億年,最年輕的星系竟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的4億年裡。

無疑,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答案。這項研究意味著,哈勃和它的同伴天文臺已經把人類的視野拓展得更遠,已經覆蓋了宇宙演化歷程到96%。

▲這幅圖把哈勃極深場分離成三個平面背景,分別是不到50億年前的天體,50到90億年前的已經成熟的星系,超過90億年前的星系和天體,充斥著緊湊、原始的星系以及年輕的恆星。

其次,哈勃極深場HXDF捕捉到的最暗天體是我們肉眼可見光的一百億分之一,這要比2004發布的哈勃超深場(十億分之一亮度)提升了一個數量級。這就意味著能看到的星系更多更遠。

▲圖中一些紅點天體,其實之前哈勃超深場圖裡沒有顯現的星系,這類星系是最古老的星系碰撞之後形成的樣子。

天文學家通過研究星系的性質如何隨著距離(回溯時間)而變化,得出了星系演化過程,階梯式併合,較大星系是較小星系碰撞、併合的結果。大而明亮的、比較容易辨別的星系大多是相對較近的天體(根據它們的紅移分析),小而黯淡且不規則的星系,則距離我們遙遠得多。

再有,通過研究哈勃極深場的諸多星系,天文學家得出星系併合的兩種類型:當兩個同樣大小的星系聚集在一起,結果可能是一個橢圓形的星系,因為它們原來的旋臂和星系盤在交會時容易破環。相反,如果一個大的旋渦星系吸收小的星系時,結果是形成一個增強型的旋渦星系。

總之,盯住甚至迷戀上哈勃極深場,就會得到宇宙的迴響。它既是一個時間隧道,又是一份宇宙秘籍

這讓我突然想起,一個多世紀前,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作為一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曾寫過:「想像人類能發現宇宙的起源和發展趨勢,就像期待蒼蠅用行星理論來指導我們一樣,都是徒勞的。」

僅僅幾十年後,天文學家就完全推翻了他的斷言。讓他無法想像的是,一百年後的今天,透過直徑2.4米主鏡面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我們已經穿越到宇宙133.5億年前的嬰兒期,看到宇宙的演化路徑,探索宇宙的最遠極限、觀測到宇宙膨脹速度……這就是哈勃,讓人類看到一個又一個最遠極限。這就是科學,不斷修正、迭代、開創人類的認知。

當然哈勃並不是探索宇宙的終極利器,未來發射上天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必將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和奇觀。正如哈勃本人說的那樣:「最終我們會到達暗淡的邊界——我們望遠鏡的最遠極限。」

相關焦點

  • 哈勃的極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急切地需要韋伯望遠鏡升空
    但是我們在黑暗、空曠的空間發現了千上萬個星系,從而得出結論:在整個可觀測宇宙中有至少2000億個星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初步的下限值。那麼哈勃的觀測極限是什麼?它為什麼看不到無限遠的星系?實際上,在宇宙中有一些星系非常遙遠、模糊,哈勃幾乎看不見它們。
  • 哈勃升空30周年:改變人類對宇宙認識,哈勃是怎樣做到的?
    哈勃太空望遠鏡能看到原始可見光。(這裡用彩虹表示)還有一些紅外線和紫外線輻射。通過NASA/JHUAP/SWRL的映像可以看到更遙遠和更早期的。HST的同名者Edwin-Hubble在20世紀早期發現宇宙正在膨脹,是來自遙遠星系的光被轉移到更長的地方,更長的紅波,一種叫紅移的現象。距離越大,位移就越大。
  • 哈勃望遠鏡在宇宙中發現了多少星系?
    1995年12月18日到28日,哈勃將鏡頭對準大熊座方向一小片天區,拍攝了342張獨立曝光影像,最後合成了哈勃第一張深空照片,「哈勃北部深空」在這張改變天文學的照片上,有3000多個亮點,它們不是星星,而是和銀河系一樣,擁有數千億顆恆星的星系,而這3000多個星系,僅僅佔到了全天區面積的2400萬分之一。
  • 科學家在哈勃極深場中8個奇妙的發現,這還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
    2、人類將無法觀看到整個宇宙目前來說人類已觀測到宇宙最遠的地方也就是在120億光年左右,由於宇宙擴大的速度超過光速,整個宇宙的空間達到了930億光年,目前已經是哈勃望遠鏡能觀測到的極限距離了,也只是找到了銀河系是屬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其中一個星系
  • 看到你生日那天宇宙的,除了哈勃,還有它們……
    他是星系物理的泰山北鬥,也是提供宇宙膨脹實例證據的第一人。以他命名的"哈勃"望遠鏡,不僅在普通民眾中名聲響亮,也是當代最強大的望遠鏡之一。從遠紅外、近紅外、可見光、紫外線,到能量更高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都能被敏銳地捕捉到。在觀測不同天體時,它們看到了一批前所未見的現象,例如系外行星反射的微弱光線,宇宙深處爆發出的高能射線等等。而拍攝相同天體時,不同波段下的不同樣貌,又反映出天體的不同性質,幫助科學家進一步解開它們的謎團。
  • 宇宙最深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看到宇宙邊緣嗎?科學家給出猜想
    宇宙最深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看到宇宙邊緣嗎?科學家給出猜想引言:宇宙一直都是我們想要探索的奧秘,而且在宇宙中有很多奧秘都是人類一直在探索的,就是希望以後人類能夠解開宇宙的奧秘,畢竟人類在宇宙中生存,而宇宙中充滿了危險,如果人類的科技不強大, 那麼很可能會被宇宙毀滅,目前人類能夠探索到的宇宙範圍大約是900多億光年,而且這還不是宇宙的全部直徑,宇宙比我們現在看到的還要大,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目前還不知道,那麼宇宙最深處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 哈勃「拍攝」了一首宇宙小夜曲,美妙卻讓人毛骨悚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它可能是宇宙中最美妙的音樂,因為它的創作者是宇宙本身;它又是宇宙中最恐怖的音樂,聽著它你是不是已經毛骨悚然,脊背發涼了?這首音樂來自於哈勃望遠鏡,它剛剛在太空中度過了它的30歲生日……等等,那啥?哈勃不是太空望遠鏡嗎?什麼時候它會創作音樂了?是的,哈勃不會創作音樂,但它可以看到宇宙的音樂,並把它轉化成我們人耳能夠欣賞的聲音。美國宇航局最近發布了一首星河小夜曲,就是由哈勃望遠鏡2018年8月拍攝的一張圖像創作的。
  • 哈勃空間望遠鏡升空三十周年丨宇宙邊緣之外有什麼?
    截至目前,以星系天文學之父埃德溫·哈勃命名的它,已經拍攝了數百萬張最令人驚嘆的遙遠恆星和星系的圖像。在559千米高度的低地球軌道上,這架重達11噸,軌道速度為7.5km/s,只需96分鐘就能繞地球飛行一圈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已經連續工作了三十年。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歲生日快樂!我們看到的宇宙因你而不同
    你生日的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樣子? 2020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上發起了一個活動。在主題為「你生日當天哈勃看見了什麼?」的頁面上,只要輸入你的生日幾月幾日,就能看到你生日那天,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過的星空圖像。
  • 西媒:宇宙的盡頭什麼樣?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宇宙的盡頭是什麼樣子?西班牙《理智報》網站10月4日發文總結了最為大眾所接受的五種假設。全文摘編如下:曾幾何時,物理學家認為宇宙是靜止的,既不會增長,也不會衰減。正如達爾文讓我們知道生物在不斷進化,魏格納讓我們知道大陸在漂移,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使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發生了關鍵轉變。哈勃1931年公布的觀測結果顯示,其他星系正在遠離我們,且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速度越快。事實上,哈勃觀測到的是紅移現象,當光源遠離觀測者時就會產生這種效應。
  • 哈勃下一任繼承者:韋伯空間望遠鏡,開啟人類首次觀測宇宙邊界
    你是否想知道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初期時,到底是什麼模樣,宇宙的盡頭在哪裡。也許這些謎題將在2021年逐一解開,屆時人類將第一次觸達宇宙的時間起點。截止2020年,哈勃空間望遠鏡已經在太空運行了30年,直到今天它依然繼續探索著宇宙深處。不過目前哈勃空間望遠鏡,最遠可觀測到宇宙誕生後4.8億年的景象。
  • 哈勃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
    哈勃發現的最遙遠星系正在接近它的能力極限,這臺史上最強大的望遠鏡可能永遠也看不到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哈勃上最新、最強大的相機——3 號廣域相機使用的濾鏡可以觀測到 1700 納米的波長。因此理論上我們可以看到紅移值達 12 或 13,即相當於宇宙年齡只有當前 3% 時的天體。但不幸的是,我們在進行深空觀測時並沒有使用這些紅外濾鏡。為了捕捉到更多的光,我們使用了廣域波段濾鏡。在這個波段上,我們可以達到的最長波長約為 850(上限為 900)納米。
  • 100個哈勃:羅曼空間望遠鏡有多強?
    它的主鏡面的直徑與哈勃相同,但它的視野是哈勃的第三代寬場照相機(WFC3)的紅外拍攝模式的視野的大約200倍,是哈勃的高級巡天照相機(ACS)視野的大約100倍,並且成像質量不遜色於哈勃,因此被稱為「100個哈勃」。它有什麼「黑科技」,又有什麼樣的科學目標?本文帶你走進羅曼空間望遠鏡的前世今生,領略它的強大。
  • 哈勃空間望遠鏡三十年,宇宙科學機器的發展之路
    也許最重要的是,空間望遠鏡已經追蹤到超新星1987A附近正在發展的遺蹟,1987年二月,超新星1987A這顆超級巨星爆炸於銀河系最大的伴星系——大麥哲倫星雲(LMC)中。過去的30年中,哈勃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超新星爆炸時產生的爆震波於20,000年前點燃了被其前身星噴射出的氣體,並且還觀測到了萌芽中的超新星遺蹟已經成形。
  • 宇宙在膨脹,由哈勃「一錘定音」,為何前人的類似發現沒能如此?
    從水星軌道進動到日食期間星光的彎曲傳播,牛頓定律失效的地方,愛因斯坦成功了。然而,愛因斯坦意識到,他的理論預言的靜態宇宙是不穩定的,它要麼膨脹要麼坍縮。但愛因斯坦並沒有接受這個有力的預測,相反,他拒絕了這個假設,他認為宇宙一定是穩定的。他引入了他的宇宙常數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這導致了他後來所說的他在整個物理學中「最愚蠢的錯誤」。
  • 生日快樂,哈勃!
    只有精確測量到星系的距離,天文學家才能進一步完善宇宙膨脹率的計算,進而推出宇宙的精確年齡。當時,天文學家們宇宙的年齡在100億到200億年之間。(今天,宇宙年齡估計已精確到約138億年。) 第一次維修任務 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後的幾周內所返回的圖像表明其光學系統存在嚴重問題,維修迫在眉睫。
  • 宇宙的邊緣是什麼樣子的?帶你看時間的盡頭!
    138.2億年來,宇宙不斷膨脹,這個過程中,物質受到引力吸引逐漸匯聚,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因為宇宙的廣闊和我們的渺小,非常遺憾的是,我們能看到的宇宙非常有限。而仰望星空的人總會想到一個問題,宇宙的邊緣是什麼樣子?下面,就讓我們地球的位置開始,儘可能地向宇宙深處看。
  • 哈勃之後的最強人類之眼,它會看到什麼!
    不僅如此,大氣還是一個流動循環的湍流系統,這意味著地面光學望遠鏡拍攝的宇宙圖像將會被蒙上一層紗。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想要得到直接清晰的宇宙圖像,科學家們認為,將望遠鏡直接放在大氣層外的太空是最好的辦法。說幹就幹,1990年,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光學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橫空出世。
  • 可觀測宇宙半徑遠大於光線在宇宙中所傳播的最遠距離的根本原因
    當然,超過光速也不現實,因為上面已說到當v→c-時,其質量會趨於無窮大,消耗的能量也會趨於無窮大,其原因就在於質能公式Ek=Δmc^2。由此可知,如果不考慮大爆炸宇宙論的觀點,且僅按宇宙100多億歲的年齡和愛因斯坦所說的「任何物質的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推算,連宇宙中速度最快的物質——光子的最大傳播距離也才100多億光年,這比目前可觀測的宇宙半徑(至少為465億光年)還短了一大截,況且宇宙的暗能量在不斷增加,所以,唯一的事實就是:宇宙中的任何天體在退行的過程中,在宇宙邊緣處至少有一處缺口,宇宙外的暗能量(可能是宇宙外的能量場中的一種能量
  • 宇宙奧秘:從太陽發出的光線,到底能照射到多遠的地方?
    宇宙中第一縷「陽光」    太陽50億歲的年齡,與宇宙的年齡相比,還顯得非常「年輕」。在19世紀20年代,美國科學家哈勃通過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來自遙遠星系所發出的光譜,有明顯的向紅端移動的情況,依據克卜勒定律,表明被觀測目標與觀測者之間的距離正在被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