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周末
口罩機市場亂象生
自動生產線在生產口罩。
新華社發
法治周末記者萬文竹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小小的口罩帶動了整條產業鏈的火爆。而口罩機、熔噴布等作為生產口罩的核心設備和原料,也在這個春天,上演了瘋狂的戲碼。
然而,瘋狂的背後,也是整個行業泥沙俱下的現實。倒賣拼裝、不合格的口罩機等亂象,也在一些地方上演。
買回口罩機,維權便開始了
今年2月,四川知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光平與湖南某公司的銷售人員李某某取得聯繫,經協商後決定採購該公司口罩生產設備3臺,每臺口罩機設備價值人民幣40萬元。為了能儘快拿到設備,石光平還額外支付加急費用10萬元。
「但是,到了約定日期也沒見到設備運來。」石光平說,自己趕緊派專人到該公司所在地,卻發現對方工廠根本沒有開工,於是開始著急,並反覆督促其發貨。
「5天後,卻是從江蘇鹽城來的貨車拉來了設備。」石光平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機器不僅陳舊而且設備無任何說明書、質量合格證、保修說明等,並且機器還缺少一些重要的零部件,根本沒辦法使用。後來,石光平又陸續從德邦、順豐快遞公司收到一些零散的部件,均無具體產品說明。
「我懷疑,他們售賣口罩機可能是個騙局。」石光平說。
在維權的過程中,石光平發現,從這家公司訂購機器的公司不在少數,和石光平一樣,他們收到的機器要麼是根本不能投入使用,要麼是即使能生產口罩,也和當時承諾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描述相差甚遠,生產效率非常低。
「收到口罩機的組裝件之後,就一直堆在那裡,對方也沒有派人過來組裝和調試,合同上說的是『一機三用』。而實際上,連一種口罩都沒有做出來,現在就是一堆垃圾。」同樣購買了該公司口罩機的蘇州康啟明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常勝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而福建佰利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林建群則表示,他們訂購的機器生產出了口罩,但是產量最多每天兩千隻,機器不是這裡卡住就是那裡卡住,基本就沒有跑順過,完全不是當時承諾的日產兩萬隻。他們已向當地市場監管局、公安等機關報案。
口罩機市場魚龍混雜
石光平告訴記者,疫情之前,『一拖二』(由一臺本體加兩臺耳帶點焊機組成)的口罩機按照市場價是28萬元左右,而受疫情影響,價格從28萬元一路飆升到85萬元,甚至上百萬元。
口罩機市場熱鬧的背後是不斷暴發的矛盾。在供需矛盾之下,口罩機關鍵零部件斷貨、調試員稀缺、「中間商」炒作市場、新入局口罩廠技術缺位等問題,都重重打破口罩機市場的供需平衡。
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做自動化設備的廠家紛紛轉做口罩設備,除了中石油、五菱汽車、比亞迪、富士康等有一定生產能力的知名企業外,一些完全沒有生產經驗和能力的小廠也紛紛參與進來。
「沒有經驗,有的甚至從網上購買回來的資料圖紙,就聘請工程師直接按照該圖紙進行生產。外形樣子有了,但是機器運轉的效果並不好。正常『一拖二』口罩機的產能在每分鐘120個的量,而臨時生產的口罩機效率就慢了近1倍。」口罩機設備經營商王志告訴記者。
王志坦言,很多工廠技術不到位,供應鏈也不到位,不少圍繞口罩機的標準件都處於斷貨狀態;有不少沒有相關設備生產經驗的上遊企業,其設計、生產能力沒有經過系統的驗證,匆匆上馬,導致了後期設備交付中,設備的生產調試及穩定性都存在隱患。
由於口罩機安裝調試工程複雜,口罩機零部件眾多,口罩又是軟性材料,穩定性差,設備組裝完後,還有很多技術參數需要調整,必須要將機器調整至較優的狀態,而這都是一些新入局生產商事先沒有考慮到的問題。
一些初入行者匆忙出廠的口罩機本身具有不穩定性,導致很多口罩機都無法正常生產,「開不起來的口罩機」成了行業常態。
「這個時候,有能力交付整機的供應商,已經能稱得上『良心企業』。有些廠家交付一堆零件,叫客戶回去自己組裝;有的甚至只在網上下載了圖紙,就對外宣稱自己有能力製造口罩機,開始收取訂金了。」王志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劣質口罩機詐騙案出現
不久前,常州警方破獲一起口罩機非法經營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搗毀拼裝口罩機窩點1處。
4月27日,常州市公安局天寧分局焦溪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有來自山東、廣東、安徽等地的5家口罩機買主來到轄區一家口罩機賣家企業討要說法。這些買家紛紛向民警訴苦:十多天前,他們以每臺36萬元的高價購買了黃某等人的口罩機,然而,機器買回去卻並不能正常生產。
焦溪派出所民警在調處過程中發現,這可能不是一起簡單的買賣口罩機糾紛,民警經過深入調查發現,販賣口罩機的黃某等人以高價出售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口罩機。
4月28日,民警將黃氏兄弟以及方某等3名嫌疑人抓獲。經審查,3名嫌疑人原本都是做家裝的,看到生產口罩利潤巨大,他們於3月底在天寧區鄭陸鎮開始合夥倒賣口罩機,以兩倍成本的價格賣給多個客戶。隨著3人銷售能力的提高,黃某等人不再滿足於簡單地倒賣口罩機成品。
「利潤比較大,於是他們實地去參觀了口罩機廠家,參觀工藝流程,覺得可以選購零配件,自己組裝口罩機再生產,從中賺取高額價格差。」天寧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高山介紹說。
常州市公安機關認為,黃某等人其行為已經構成在防疫期間以明顯高於成本價的價格倒賣防疫物資口罩機,對社會市場生產秩序造成嚴重的後果。
在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楊貞潑看來,疫情暴發後,一些公司和個人劣質口罩機的銷售手法和常州市這起案件可能如出一轍。這類案件往往涉及受害商家多,銷售金額高。其虛假宣傳、擾亂市場秩序、牟取暴利等做法,可能會涉嫌詐騙、非法經營、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等刑事犯罪,應引起相關機關的重視,具體涉嫌罪名應以司法機關的最終裁判為準。
眼見口罩機市場的亂象,石光平董事長著急上火:「因為對方的延遲發貨以及劣質口罩機,使得我們的生產計劃廢掉,投入的上百萬成本都打了水漂。早在2月份,我們就向當地的市場監督部門以及公安部門報案了。」
石光平表示:「我們已經等了太久了,希望能儘快給我們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