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把《拯救大兵瑞恩》這部經典劇就著彈幕重新看了一遍,不得不感嘆,好電影就是好電影,不看痒痒,常看常新。
重溫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以前沒在意的小細節,上篇文章中也說到了一些,看了大家的評論很多都集中在德軍的髮型與服裝上討論,遂在這篇文章中集中討論下二戰中德軍的髮型與服裝。
01影片中關於德軍的髮型確實存在瑕疵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劇裡德軍的髮型的確不太對,為什麼士兵都是板寸頭。
歷史上尤其是二戰中德國士兵應該是留偏分頭比較多,也就是把四周的頭髮垂直往上剃(畢竟稜角感=德味+嚴謹),然後頭頂是留成分頭。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全柱側面疏髮型一直是德軍的最愛。
德軍這種常用髮型,學名叫——希特勒青年團頭(Hitler Youth Haircut)。另一個比較低調的名字叫,undercut。
這種髮型在20世紀早期流行於工人階級,因為它好剪、好打理。那麼更短的板寸不是更容易打理嗎?但是那時候根本不流行把頭髮剪那麼短,簡直就是不倫不類,不成體統。所以,半長半短的undercut就流行起來。
後來這種髮型最終被德軍統一徵用,更重要原因什麼呢?
這與德軍的頭盔有很大的關係,頭盔覆蓋不到的地方全部剃光,更方便治療。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關於反應二戰的影視劇,大家會發現,所有西方國家乃至軍隊中都流行這個髮型,但是都沒有德國軍隊那麼整齊劃一。於是,這個髮型就和納粹聯繫起來。
重新回到《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影片中,如此的明顯的髮型問題,難道史匹柏真的不知道這個細節嗎?
他當然是知道的,他的不朽名作:《辛德勒的名單》裡,所有的德軍裡面,上到軍官,比如阿蒙,下到士兵,都清一色留著「德味」的偏分頭。比如惡人阿蒙,他的髮型非常典型:
大屠殺間隙還有閒情逸緻彈巴赫的小哥,也是很典型的當時德軍的髮型。
後來經過多方求證,可能是當時皮導為了保證專業度,畢竟這是一部戰爭劇,影片中的德軍應該都是找的現役美國士兵友情出演的,所以髮型問題只能將就了囧。
畢竟那個時候不可能再讓大兵再去留那種髮型,太不現實了。
02德國的軍服,非常給力的細節,連國防軍和黨衛軍迷彩服的差異都體現了
如下圖,圖中左邊的這名德軍,他是劇中大家都痛恨的反派,假投降真納粹的德軍士兵「輪船威利」。
他是個國防軍,雖然同樣穿著迷彩服,但裝束明顯和右邊黨衛軍士兵的裝束不同,除了迷彩圖案不一樣,黨衛軍的迷彩服袖口那是可以收攏的,這都是符合真實歷史的。
二戰中德軍是第一支大規模裝備迷彩服的軍隊,但是國防軍和黨衛軍的迷彩服有所有不同。
國防軍的迷彩叫「破片」迷彩,
而黨衛軍的迷彩服是斑點樣式的迷彩,名字很形象「豌豆迷彩」。
事實上二戰中德軍軍裝的一大發明就是迷彩服的使用,但這種現代意義上的迷彩服早期只有傘兵和黨衛軍配發較多,到了1942年,戰爭後期才裝備人數最多的國防軍,但是國防軍的迷彩服種類比較少,裝備量。
拋開歷史問題,不得不說,二戰中德國的軍裝絕對是最帥的,不但是好看,裁剪工藝乃至於從實用角度來說絕對是頂尖的。
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仍然讓人喜愛的不得了。
其實,德國軍裝對歐洲乃至今天的男裝設計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你們人類日常穿著的絕大部分男裝,以及部分女裝,都是來源於歐美軍裝的設計。
你要知道當時設計納粹軍服的是現在很有名的Hugo Boss創始人Hugo Ferdinand Boss,二戰德軍的軍服是由他帶領團隊操刀的。1931年 Hugo Ferdinand Boss 因為對納粹黨理念的認同而加入納粹黨。
修身、挺拔,絕不能看上去臃腫肥大不合身。這就是 Hugo Ferdinand Boss 的設計理念。
所以 Hugo Boss 製作的納粹各種制服絕不是批量生產,分為簡單的大號、中號、小號,他們需要裁縫對每個納粹黨軍人測量登記,量身定做的衣服。
所以即使你看很多黨衛軍小兵穿的衣服也絕不是看上去不合身,大大垮垮的。
歐洲軍裝的最大特點:合體貼身、體現男人力量感。這就是歐洲軍裝設計的核心。只不過德國人把這個事情貫徹的比較徹底。提到合體貼身,我們必須要提「立體剪裁」這個概念。
立體剪裁,其實是與平面剪裁相對的。立體剪裁是直接在人體模型也就是人臺上做紙樣打版。
綜上所述,德國二戰時軍裝美觀,服裝設計上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立體剪裁、合體收腰,以體現男性身體力量美感;勳章配飾紋飾精美繁多,比例協調,全面體現佩戴人的身份閱歷,以增強軍人榮譽感;用料紮實、做工優良,配色得體大方。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影片之所以拍攝的如此良心,體現諸多的細節,目的在於讓更多的人了解戰爭,認識戰爭。
海,被染成了血紅色,陸地卻是更加恐怖的人間煉獄。四處噴湧的血柱,屍橫遍野的戰場,槍林彈雨的陰霾。
斷了手臂的士兵,茫然在尋找著什麼,下一秒一顆子彈射入了他的大腦,一個生命就此消逝。
無力而又痛苦地感著「媽媽」的士兵,躺在血汪汪的地上,槍彈把他的腸子、肺都打了出來,鏡頭裡滿是鮮血淋漓的內臟。
一個軍官中槍了,幾個軍醫(其中一個是韋德)在極力的搶救,好不容易止了血,一顆子彈又將軍官送入了死亡。
和平年代的我們,第一次明白了,什麼是戰爭,究竟有多麼殘酷!
我們深知戰爭是殘酷的、也是無奈的。下面一首小詩,謹以此紀念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生命,希望世間再無戰爭,鑄劍為犁!
花兒都到哪裡了?女孩子們摘走了。女孩都到哪去了?男孩子們娶走了。男孩都到哪去了?變成士兵打仗了。士兵都到哪去了?全部埋進墳墓了。墳墓都到哪去了?都被花兒覆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