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中不得不說的兩個細節,髮型和軍服,瑕疵與經典

2020-12-27 拿我故事換你酒

最近又把《拯救大兵瑞恩》這部經典劇就著彈幕重新看了一遍,不得不感嘆,好電影就是好電影,不看痒痒,常看常新。

重溫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以前沒在意的小細節,上篇文章中也說到了一些,看了大家的評論很多都集中在德軍的髮型與服裝上討論,遂在這篇文章中集中討論下二戰中德軍的髮型與服裝。

米勒上尉打動了所有人

01影片中關於德軍的髮型確實存在瑕疵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劇裡德軍的髮型的確不太對,為什麼士兵都是板寸頭。

歷史上尤其是二戰中德國士兵應該是留偏分頭比較多,也就是把四周的頭髮垂直往上剃(畢竟稜角感=德味+嚴謹),然後頭頂是留成分頭。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全柱側面疏髮型一直是德軍的最愛。

德軍這種常用髮型,學名叫——希特勒青年團頭(Hitler Youth Haircut)。另一個比較低調的名字叫,undercut。

希特勒青年團頭

這種髮型在20世紀早期流行於工人階級,因為它好剪、好打理。那麼更短的板寸不是更容易打理嗎?但是那時候根本不流行把頭髮剪那麼短,簡直就是不倫不類,不成體統。所以,半長半短的undercut就流行起來。

後來這種髮型最終被德軍統一徵用,更重要原因什麼呢?

這與德軍的頭盔有很大的關係,頭盔覆蓋不到的地方全部剃光,更方便治療。

德式鋼盔是納粹德軍的一個重要標誌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關於反應二戰的影視劇,大家會發現,所有西方國家乃至軍隊中都流行這個髮型,但是都沒有德國軍隊那麼整齊劃一。於是,這個髮型就和納粹聯繫起來。

重新回到《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影片中,如此的明顯的髮型問題,難道史匹柏真的不知道這個細節嗎?

他當然是知道的,他的不朽名作:《辛德勒的名單》裡,所有的德軍裡面,上到軍官,比如阿蒙,下到士兵,都清一色留著「德味」的偏分頭。比如惡人阿蒙,他的髮型非常典型:

經典的全柱側面疏髮型
上路之前仍不忘整理髮型

大屠殺間隙還有閒情逸緻彈巴赫的小哥,也是很典型的當時德軍的髮型。

《辛德勒的名單》裡令人震撼的一幕

後來經過多方求證,可能是當時皮導為了保證專業度,畢竟這是一部戰爭劇,影片中的德軍應該都是找的現役美國士兵友情出演的,所以髮型問題只能將就了囧。

畢竟那個時候不可能再讓大兵再去留那種髮型,太不現實了。

02德國的軍服,非常給力的細節,連國防軍和黨衛軍迷彩服的差異都體現了

如下圖,圖中左邊的這名德軍,他是劇中大家都痛恨的反派,假投降真納粹的德軍士兵「輪船威利」。

他是個國防軍,雖然同樣穿著迷彩服,但裝束明顯和右邊黨衛軍士兵的裝束不同,除了迷彩圖案不一樣,黨衛軍的迷彩服袖口那是可以收攏的,這都是符合真實歷史的。

二戰中德軍是第一支大規模裝備迷彩服的軍隊,但是國防軍和黨衛軍的迷彩服有所有不同。

國防軍的迷彩叫「破片」迷彩,

而黨衛軍的迷彩服是斑點樣式的迷彩,名字很形象「豌豆迷彩」。

事實上二戰中德軍軍裝的一大發明就是迷彩服的使用,但這種現代意義上的迷彩服早期只有傘兵和黨衛軍配發較多,到了1942年,戰爭後期才裝備人數最多的國防軍,但是國防軍的迷彩服種類比較少,裝備量。

拋開歷史問題,不得不說,二戰中德國的軍裝絕對是最帥的,不但是好看,裁剪工藝乃至於從實用角度來說絕對是頂尖的。

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仍然讓人喜愛的不得了。

其實,德國軍裝對歐洲乃至今天的男裝設計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你們人類日常穿著的絕大部分男裝,以及部分女裝,都是來源於歐美軍裝的設計。

你要知道當時設計納粹軍服的是現在很有名的Hugo Boss創始人Hugo Ferdinand Boss,二戰德軍的軍服是由他帶領團隊操刀的。1931年 Hugo Ferdinand Boss 因為對納粹黨理念的認同而加入納粹黨。

Hugo Boss納粹軍裝
霍建華大婚時穿的Hugo Boss西

修身、挺拔,絕不能看上去臃腫肥大不合身。這就是 Hugo Ferdinand Boss 的設計理念。

所以 Hugo Boss 製作的納粹各種制服絕不是批量生產,分為簡單的大號、中號、小號,他們需要裁縫對每個納粹黨軍人測量登記,量身定做的衣服。

所以即使你看很多黨衛軍小兵穿的衣服也絕不是看上去不合身,大大垮垮的。

歐洲軍裝的最大特點:合體貼身、體現男人力量感。這就是歐洲軍裝設計的核心。只不過德國人把這個事情貫徹的比較徹底。提到合體貼身,我們必須要提「立體剪裁」這個概念。

立體剪裁,其實是與平面剪裁相對的。立體剪裁是直接在人體模型也就是人臺上做紙樣打版。

綜上所述,德國二戰時軍裝美觀,服裝設計上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立體剪裁、合體收腰,以體現男性身體力量美感;勳章配飾紋飾精美繁多,比例協調,全面體現佩戴人的身份閱歷,以增強軍人榮譽感;用料紮實、做工優良,配色得體大方。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影片之所以拍攝的如此良心,體現諸多的細節,目的在於讓更多的人了解戰爭,認識戰爭。

海,被染成了血紅色,陸地卻是更加恐怖的人間煉獄。四處噴湧的血柱,屍橫遍野的戰場,槍林彈雨的陰霾。

斷了手臂的士兵,茫然在尋找著什麼,下一秒一顆子彈射入了他的大腦,一個生命就此消逝。

無力而又痛苦地感著「媽媽」的士兵,躺在血汪汪的地上,槍彈把他的腸子、肺都打了出來,鏡頭裡滿是鮮血淋漓的內臟。

一個軍官中槍了,幾個軍醫(其中一個是韋德)在極力的搶救,好不容易止了血,一顆子彈又將軍官送入了死亡。

和平年代的我們,第一次明白了,什麼是戰爭,究竟有多麼殘酷!

我們深知戰爭是殘酷的、也是無奈的。下面一首小詩,謹以此紀念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生命,希望世間再無戰爭,鑄劍為犁!

花兒都到哪裡了?女孩子們摘走了。女孩都到哪去了?男孩子們娶走了。男孩都到哪去了?變成士兵打仗了。士兵都到哪去了?全部埋進墳墓了。墳墓都到哪去了?都被花兒覆蓋了。

相關焦點

  • 影評:《拯救大兵瑞恩》——以生命為代價的善意
    《拯救大兵瑞恩》雖然當年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是卻無法否認其在戰爭題材系列電影中的地位。它將人們所逃避的、不願正視的赤裸裸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給人「心頭添堵」。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深刻的思考與震驚。
  • ...拯救大兵瑞恩|史蒂文·史匹柏|湯姆·塞茲摩爾|豆瓣|湯姆...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電影是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這部豆瓣評分9.0,1998年7月上映的戰爭電影從上映之後便好評如潮,成為不少影迷和不少導演心中的戰爭神作。
  • 拯救大兵瑞恩:在那個暗淡的戰爭年代,人性的光芒在不斷的閃爍
    前言《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獲得極多獎項的戰爭題材電影。電影帶給我們的戰爭,能感受到的除了戰士的熱血,其他都是冰冷和殘酷。《拯救大兵瑞恩》甚至獲得了很多二戰老兵們的讚許,那在這部電視劇當中最值得稱讚和最有意義的地方。
  •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實的二戰電影之一,你真的看懂了嗎?
    《拯救大兵瑞恩》被譽為史上最好的戰爭片,也是著名導演史匹柏五部最負盛名的電影之一。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獲得了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它窮盡了一切藝術表現手法去突出戰爭的殘忍,從而喚醒人類最深處的覺悟,去思考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無盡苦難和摧殘。
  • 《拯救大兵瑞恩》:保一還是舍八,閃耀在戰爭廢墟中的人性光輝
    《拯救大兵瑞恩》於1998年影片在美國上映,講述了以米勒上尉為首的八人小分隊歷經艱辛,尋找被敵人困在後方的傘兵瑞恩的故事。這部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美國戰爭片,由實力與顏值兼備的當紅影星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主演。
  • 《拯救大兵瑞恩》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1998年,湯姆·漢克斯和加裡·高茲曼成立了Playtone製作公司。1999年,他參演了影片《拯救大兵瑞恩》。2001年10月,湯姆·漢克斯獲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2010年,他出演的電視劇《血戰太平洋》在HBO首播。2011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拉瑞·克勞》上映。
  • 《拯救大兵瑞恩》背後的真實故事,催生了美軍著名的僅存者政策
    1998年,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在我國上映。片中為了幫助美軍士兵詹姆斯·瑞恩遠離戰火,回到美國的家中,以米勒上尉為首的8人小組以近乎全員陣亡的代價完成了這項任務,電影中出現的情節不知打動了多少人。
  • 生於亂世,立不世之志——淺析《拯救大兵瑞恩》的光影運用
    通過控制光的強度、方向、受光面積,導演能夠用於描述和勾勒物體輪廓,塑造人物形象,創造特殊的戲劇效果。而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就通過光影塑造了在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悲劇——二戰中的渺小,悲情,孱弱與偉大。一、 悲情的映射透過窗戶,瑞恩的母親瞥見了象徵著兒子死訊到來的軍車緩緩駛過田園前的小徑。
  • 《拯救大兵瑞恩》8個人救1個人,看了三次終於覺得值
    最近我又重溫了一遍《拯救大兵瑞恩》,不得不感嘆這部影片在20多年後的今天還能讓人有所觸動。特別是在自己每個不同的時期看,都會有不同的領悟。這可能就是一部好影片的魅力所在吧。沒好好地去剖析裡面的內容和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只知道這個人殺的人多,槍法又準,就誇他牛批牛批,這個人差就噓他,宛如一個智障。而在小編中學又一次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想法就有點產生變化了,會去想為什麼這些人要拼命去救一個沒什麼名氣的士兵,並且救他又不是去學校那種地方,而是必須穿過槍林彈雨。
  • 精彩狙擊手兵人再現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聖經狙神」傑克遜
    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的《拯救大兵瑞恩》,想必是很多朋友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戰爭電影之一。電影中巴裡·佩珀(BarryPepper)扮演狙擊手丹尼爾·傑克遜(DanielJackson),以親吻十字架,邊念叨聖經邊瞄準的細節打動很多觀眾的心弦。這部22年前的電影,即便拿到現在,依舊是非常出色的作品。
  • 《拯救大兵瑞恩》的防空武器,被德軍當機槍,一發炮彈能打碎人體
    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中德軍使用Flak 38 20mm機關炮平射美軍的鏡頭給很多軍迷留下了深厚的印象,Flak 38 20mm機關炮迅猛的火力在短時內將美軍士兵撕成了碎片,可見這種用於防空的兵器在陸地使用,也是一個大殺器。這款武器在短時間內射向人群,簡直就是屠殺。
  • 三大經典戰爭電影,指環王難超越,瑞恩甘於奉獻,它並沒有勝利者
    戰爭,人們不想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東西。所以,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有著很深刻的教育意義。那麼,那些富有教育的戰爭題材電影,小夥伴們看過多少呢?指環王。雖然是一部相對比較早的電影,但是指環王系列絕對是難以超越的經典。
  • 千萬別被《拯救大兵瑞恩》給騙了,噴火器根本不可能打爆的
    不知道大家看過一些電影或者電視劇沒有,在一些美國大片裡面,比如《風語者》或者《血戰鋼鋸嶺》,尤其是《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裡面都出現了這樣一個橋段,就是一名噴火兵,自己背後背的噴火器被德軍擊中了,於是,他成了一個人形燃燒彈,還捎帶腳連累了身邊的戰友們。
  • 從拯救大兵到拯救船隊,漢克斯演繹菜鳥驅逐艦長勇鬥「狼群」
    近日,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二戰海戰影片《灰獵犬》放出預告片,引起諸多影迷和軍迷的關注。作為好萊塢最具實力、最有聲望和最值得尊敬的演員之一,漢克斯在長達數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扮演過各種角色,但可能是由於憨厚和善的面容,他似乎並不適合飾演充滿陽剛之氣的軍人。
  • 史匹柏不可超越的6部經典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
    在他30多年的導演生涯中,既有《大白鯊》、《ET》、《奪寶奇兵》、《拯救大兵瑞恩》這些振聾發聵的商業力作,又有《紫色》、《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這樣散發著濃鬱藝術氣息的佳品,還有《人工智慧》、《少數派報告》這樣領風氣之先、玩高科技製作於股掌的時髦作品。好比香榭麗舍代表法蘭西的某種氣質一樣,史匹柏已經成為了當今美國電影的標籤式人物。
  • 裘德洛《兵臨城下》:成本6800萬美金,開篇可敵《拯救大兵瑞恩》
    回到電影本身,它基於紀實小說和真實歷史而創作——史達林格勒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這個著名戰役中,蘇聯和德國兩個頂尖的神射手之間的鬥智鬥勇。故事開篇就把鏡頭對準了神射手之一的瓦西裡(裘德·洛飾)。
  • 成就經典,也成就平凡人,這就是湯姆·漢克斯的電影
    一、《拯救大兵瑞恩》的米勒上尉國內的影迷知道湯姆·漢克斯,應該是從《拯救大兵瑞恩》開始的。伴隨著上世紀90年代確立的電影引進位度,多部好萊塢商業大片,開始走進普通觀眾的視野。比如94年的《亡命天涯》,再比如95年的《真實的謊言》,這部電影的主演是施瓦辛格。
  • 史上經典的4部戰爭電影,部部是傳奇,你有看過嗎?
    ,不僅重現出二戰中遏制日軍攻勢的關鍵戰役,還探索了在極端條件下軍人之間的緊密關係,戰爭被深刻且真實地在片中描繪出來。3、《兵臨城下》豆瓣8.4分, 該片描寫的是二戰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