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社交媒體消息,12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視察法馬通核能公司(Framatome,阿海琺工業集團和西門子的合資公司)時宣布,法國將建造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自2001年戴高樂號服役以來,法國海軍一直要求建造第二艘航母,但圍繞這艘新航母,採用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噸位是多少,法國國內爭執了近20年。此次,馬克龍的表態可謂一錘定音。
新航母承包商法國DCNS集團透露,新航母全長300米,排水量達75000噸,大大超過戴高樂號,可搭載32架新一代艦載機,造價近30億歐元,預期將於2038年取代現役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可服役40年。
在建造上一代戴高樂號時,法國海軍為了省錢,要求必須利用布雷斯特造船廠和土倫軍港現有的設施進行建造和駐泊,不必擴建,並減少陸上配套工程建設的開支。這直接導致戴高樂號的整體尺寸不得不遷就造船廠的船塢,只有261米長,起飛區域同斜角甲板攔阻回收區重疊,導致航母不能同時進行艦載機回收和彈射起飛作業,蒸汽彈射器長度也縮短至75米,功率大受影響。所以,戴高樂號航母的整體作戰能力無法與大型航母相比,升級改進的潛力也不大。此次計劃建造的新航母將在更大的聖納澤爾大西洋船廠建造,尺寸也大大增加。
總體看,法國新一代航母的整體布局和美國海軍的福特級比較相似,升降機沿右舷布置,艦島靠近尾部,這些都是為了方便艦載機的甲板作業。不過,以往法國航母的傳統設計,例如此前的克裡蒙梭號、福煦號、戴高樂號都是採用艦島前置設計,此次改後置倒是出乎意料。
艦島無論是後置還是前置,都涉及到航母的核心作戰能力—艦載機最大出動和回收能力。美國的航母都是10萬噸級,船體非常大,相比之下艦島就非常小,後置不會擠佔到降落通道。艦島後置使得前方甲板形成一大塊完整的艦載機整備區域,所有相關設備和人員可以在這一區域集中保障,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然而,法國航母一直採取艦島前置方案的原因也很無奈,船體太小了。戴高樂的排水量不過40000噸,如果艦島後置則會擠佔降落跑道的空間,只有將艦島前置,騰出了與美國航母相似的一大塊整備區域。
現在,新一代航母的排水量達75000噸,算是接近重型航母了,甲板面積足夠大,後置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動力系統肯定是新的反應堆,戴高樂號的反應堆已經暴露出太多的缺陷,新一代反應堆再不改進就說不過去了。
新一代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是法國和德國研製的「未來空戰系統」(SCAF)戰鬥機,SCAF是30噸級的戰鬥機,而現役的陣風M是20噸級,40000噸級的戴高樂號可以搭載30架陣風M,如果算上預警機和直升機可以搭載40架左右,新一代航母估計也差不多。
其他方面,也充滿一些法蘭西特色。7萬噸級仍然只有兩條彈射器,而且左舷外飄面積太小,導致斜角甲板上彈射器後部空間很小,等待彈射的戰鬥機排隊入位很不方便。艦首不但不是球鼻首穿浪首,還似乎反其道而行,搞得像二戰時期的日本巡洋艦。艦首的飛行甲板沒有外飄,感覺少一塊,但艦尾又多一塊,一般來講航母都是追求甲板面積最大化,戴高樂號甲板短幾米,預警機就降不下來,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啊。推進系統是三隻螺旋槳,舵也很有個性,不知道是怎麼考慮的。
綜上,法國由於其特殊的國情,所以造的航母既不同於美國風格,又不同於英國風格,有些設計甚至讓我們有些不可理解。當然,現在公布的只是設想方案,後期還會調整改進。另外,現在國產第三型航母的水線以下部分已基本完工,明年將完成主體結構。到時候,讓我們告訴法國海軍,什麼是真正的中型彈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