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聖傑:疫情在西方擴散,考驗他們撕下「數據隱私」的能力

2020-12-23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和賴博士直接對話。我首先聯繫到了塔特姆教授(A.J.Tatem),他幫我聯繫了賴博士。你的專業是地理與環境科學,研究人群遷徙的季節性流動與傳染疾病防控的關聯,可否談一談這個課題是否和某些國家的資料庫基礎設施建設有關?

賴聖傑:我屬於英國南安普頓的WorldPop研究團隊中的一員,這個團隊差不多有四五十個人。Tatem是我們團隊的頭。我本科是武漢同濟醫學院畢業的,學的是公共衛生學院的預防醫學專業,所以對武漢的情況很了解;碩士是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讀的,和傳染病和流行病學相關,後來就留在了中心工作了好多年,我是在2017年離開後,來英國讀了地理學博士,主要還是和傳染病和流行病學相關,即人口的流動和傳染病的關聯問題。

你提到的資料庫對我們來說是必需的,而且需要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來驗證假設是否精準,比如要分析傳染病是否和氣候環境足夠相關,這就需要對應的地理環境的空間分布的數據,所以我們這個團隊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資料庫和數據分析中心。

但我們本身不產生數據,我們是從別的來源搜集數據或者採用二手數據,比如武漢對人群流動的管控用到了百度地圖和騰訊的人口遷徙數據,這些平臺公布的數據都可以為我所用,而且我們還可以跟不同的醫療機構進行合作,驗證我們的想法和假設。

Worldpop根據手提電話數據、航空數據等數據,分析近6萬個武漢人於封城前兩星期,乘搭飛機離開武漢的路線圖。估計有834名受感染者由武漢離開至382個非中國城市

觀察者網:如果是這樣的話,某些欠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差,相應的數據搜集和積累能力不足,會不會很影響你們團隊在某些區域的研究分析,比如在非洲?

賴聖傑:電信設施其實很多都做到了全球覆蓋,比如沃達豐和orange等等,有統一的數據服務中心,在非洲很多國家也布置了一些。所以說我們要掌握基於通訊方面的數據並不會很難,我們這個團隊在非洲也做出了很多成果。反倒比較困難的是在發達國家,因為這涉及到數據隱私的問題。所以疫情到來之後,一定要把數據「去隱私化」。很多西方國家擔心有信息洩露的風險,歐盟隱私數據保護條例非常嚴格,所以要拿到相關數據不得不提交一些報告和審查,程序是非常繁雜的。

國內的信息保護機制也是越來越健全,我們之前也和國內的通信運營商有些合作,但問題是其數據中心都分布在各個省份,沒有匯總全國情況的服務中心,想得到這部分數據確實是很難的。但是通過一些手機APP,即用網際網路公司公開提供的數據相對利用起來更快一些。時代畢竟在變化。

另外一點不得不說,這還涉及到信息費用的問題,在國內曾經想去跟移動和聯通合作,但是他們的開價很高。我們也曾和谷歌和非洲當地的通訊運營商合作過,最終以自願的方式無償分享數據,但畢竟還有數據加工的人力費用成本。總的來說,我們不傾向於買數據,首先這個價格會很昂貴,而且還涉及到不同團體的利益衝突。

觀察者網:可否談一談WorldPop團隊目前研究遇到的困難還有哪些?

賴聖傑:很多問題是普遍性的,也不單單是我們團隊遇到的,即數據的整合。比如地理空間與人口數據的整合分析。例如,手機的數據一般只能覆蓋成年人,無法涵蓋到很多幼年的小孩,也就是說做不到覆蓋全人群,由此造成的模型偏差需要進一步去闡釋,這和人口普查不一樣,我們只能儘可能掌握最大的樣本,但畢竟還是有誤差和偏移;另外我們要考慮這個數據是怎樣產生的,它畢竟不是從黑箱裡出來的,是否足夠能闡釋科學問題等等。比如武漢市人口流入流出的數據全貌還是需要和最後全國各省市確診人數的數據比對,空間和時間相結合,來驗證當初我們的假定精確率有多少。所有的傳染病預測模型都像天氣預報一樣,也是不可能百分百準確的。

英國當地時間2月27日下午一點多,賴聖傑博士接受了觀察者網的採訪

觀察者網: 2月27日,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說的一句話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請問賴博士如何解讀鍾南山院士的這句話?

賴聖傑:鍾南山院士是對整個就是做了一個評估,認為中國未必是新冠病毒的發源地,會讓學界關注更多的可能性。但目前就「病毒來源」這個主題來說,都只能算是一種假說和推測,我個人不敢妄言。就好比我們之前提出來的「零號病人」這個概念,如果這個概念能夠得到釐清,那麼也就能部分回答鍾南山院士提出的問題。追查病毒來源,做出讓人信服的結論我覺得還為時過早。

觀察者網:最近一個星期以來,日本和韓國的疫情突然變得嚴峻起來,從病毒傳播的路線角度分析,兩國是否存在高度的人群散播的關聯性?背後是否和「鑽石公主號」相關?

賴聖傑:導致感染的病人也會越來越多,大量的新增病原在本地的社區中蔓延,病毒本身也有「求生的欲望」,這會導致感染的病人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多米尼加學者看中國抗疫(之一):疫情考驗政府能力
    【來源:中國駐多米尼加大使館微信公號】近日,多米尼加多名專家學者撰文,思考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肯定中國採取及時有力的應對舉措,批評美西方國家政客漠視生命,對疫情反應遲滯,卻對中國造謠抹黑。多米尼加民航學院院長亞歷杭德多·埃雷拉(Alejandro Herrera)在《裡斯汀報》發表的《疫情是一場大考》指出,疫情關乎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是對政府能力的大考,考驗採取的措施是否正確、反應是否及時。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一些國家的領導人麻木不仁,對疫情的危害輕描淡寫,這不是政治家的作為,而是機會主義者的伎倆,玩弄政治的真相終究會大白於天下。
  • 給數據加「噪音」,差分隱私如何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
    對於一家人工智慧公司來說,數據是他們訓練、調整算法和模型的關鍵,也是安身立命之本。
  • 踢到「鐵板」後,西方媒體對準下一個「靶子」,普京面臨輿論考驗
    西方國家不遺餘力地對這一流行病進行誹謗和造謠,特別是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更是越來越多的西方政客和媒體對中國的誹謗從未停止。但隨著疫情調查的深入,一些西方媒體紛紛退卻,他們開始意識到針對中國是一個難以破解的難題。於是踢到「鐵板」後的饒命選擇把槍口對準了中國的盟友俄羅斯。
  •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西方的疫情應對失敗了
    當地時間12月21日,馬丁·雅克連發多條推特,批評西方國家的疫情應對。與此同時,他還稱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在抗疫方面的表現。 在馬丁·雅克看來,東亞國家已經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而西方世界的情況正在惡化,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在應對疫情方面,西方失敗了。
  • 將對疫情應對不力歸因「中國隱瞞論」:西方還要自欺欺人到何時
    正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言,疫情發生後,「所有國家都立刻獲得了相關信息。」對此,即便向來「毒舌」的美國高層也是一度承認的。比如,川普在3月中旬,即美國疫情快速擴散之前,一直對中國疫情防控作為持肯定態度,並表示考慮採取部分中國的抗疫措施。
  • 全球疫情大擴散 考驗全球化利弊得失
    科技進步以及各國對外開放造就旅遊業蓬勃發展,一場疫症卻讓全世界見證到全球各國拉近距離的「副作用」,病毒急速擴散,除南、北極外,無一大洲能夠倖免。多國封城和停課停工以遏制疫情,工廠與企業被迫關閉數日、數星期甚至數個月,全球大部分供應鏈都遇阻滯,泛起的漣漪會否令全球化倒退呢?
  • 遠程醫療對後疫情時代的影響:監管和隱私
    儘管有數據表明遠程醫療的總體表現良好,但是人們仍然擔心快速放鬆監管會損害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在Covid-19疫情前進行的研究中,患者滿意度很高。基於應對Covid-19大流行的威脅,對一些最重要的遠程醫療的監管發生了變化。本文探討了美國擴大遠程醫療應用之後的機遇和挑戰。
  • 大數據篩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是通過社會交往信息分析,這並不是指通過社交軟體信息判斷,而是結合已有數據,通過電話調查、摸排走訪等方式,最終形成相對可靠的數據信息,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篩選出哪些人在新發地工作、哪些人曾經去過新發地、他們這幾天密切接觸了什麼人等等。
  • 西方的疫情政治攻勢與中國的應對
    西方政客和媒體的疫情政治輿論攻勢可概括為「武漢、中國是病毒源頭」「中國故意散播病毒」「中國瞞報疫情」「中國疫情數據造假」「中國囤積防疫物資」「中國應承擔疫情蔓延責任」「應對中國進行調查,向中國追責索賠」「中國對外抗疫援助有政治目的」等八種主要謬論,發布這些謬論的上至美國總統川普、國務卿蓬佩奧等人,下至美國極右勢力代表班農以及少數媒體從業者、學者、智庫代表等,還包括英國、法國、澳大利亞
  • 一場疫情撕下臺當局畫皮!
    過去以為這樣的角色只存在於戲劇和歷史裡,一場疫情,讓人看到在當下的臺灣,幾乎每天都產生「人民公敵」。支持兩岸統一,是「人民公敵」;稱讚大陸,是「人民公敵」;甚至說句湖北家鄉的麵條好吃,也成了「人民公敵」。
  • 疫情大考讓西方看到中國力量
    戴蒙德講到,美洲印第安人的大規模死亡,並不是因為歐洲人用槍炮屠殺了他們,而是歐洲人帶去的病菌幾乎滅絕了他們。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裡進一步地證實了這一點,由此顛覆了歷史教科書的說法:不是哥倫布的勇敢、西方的槍炮徵服了新大陸,而恰恰是病菌給新大陸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在所有災害類型中,瘟疫對文明發展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與氣候災害相比,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 如果與美同行,瑞典撕下「永久中立國」面具,考驗普京的時候到了
    很明顯,瑞典撕下了「永久中立國」的面具,與美國對俄羅斯施壓相呼應。現在是考驗普京的時候了,哥特蘭島屬於瑞典,只要在這裡駐軍,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就能大大遏制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同時也能輕易切斷俄羅斯與歐洲的天然氣和石油管道,這對俄羅斯來說是個巨大的威脅,而瑞典一方早在2017年就開始向哥特蘭島增派最新組建的部隊,隨著未來美國與瑞典關係的日益接近,這將對俄羅斯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 透過流調的個人隱私洩露事件-探討分布式數據安全思路
    目前我國這套流調機制總體上是高效的,特別通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際檢驗,成效顯著。具有社會動員能力強、疫情撲滅及時等優勢,但由於採用了多方協同防控機制,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還存在洩露隱患。流調過程的個人隱私保護盲點多方參與調查,加大個人隱私洩露風險重大疫情期間(如: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調和普通疫情期間的流調方式有顯著區別,重大疫情爆發期間的流調由於時間緊、任務急、調查面廣,工作量大,所以需要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完成,非專業人員和法律意識薄弱群體也會接觸到個人隱私信息。
  • 日韓禽流感疫情恐擴散
    日韓禽流感疫情恐擴散王宏彬日本和韓國13日均出現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發民眾對禽流感疫情持續擴散的擔憂。共同社報導,農林水產省當天為此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如何幫助滋賀縣應對禽流感疫情。兩天前,岡山縣也宣布發現禽流感疫情,並向自衛隊求援。岡山縣的疫情後來被確定是H5N8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致。
  • 經歷過疫情災難,西方國家眼中的中國將大為改觀
    近代中國歷史是部屈辱的時段,西方列強肆意掠奪欺凌中國。他們眼中的中國貧窮落後,民心散亂,更談不上民生民權,同樣中國醫療水平也是落後的。這些都是西方世界的偏見與傲慢。2月份還有西方部長公開說新冠是黃種人得的病,與他們無關。
  • 如何保護企業數據隱私安全? | 專訪安永中國華南區諮詢服務合伙人...
    Winson和我們分享到,最近,在客戶方面聽到最多的話題都是關於如何建立自動化、持續的審計能力,如何構建數據分析能力,如何確保數據合規等等。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要求員工在家工作的同時保持相同的網絡安全水平。
  • 「五一」出遊需求考驗疫情下社會治理能力
    「五一」出遊需求考驗疫情下社會治理能力★ 限流一定程度緩解景區管理壓力★ 分時段遊覽預約推動智慧化管理★ 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完善相關體系★ 促進我國旅遊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的情況下如何安全出遊?景區景點如何兼顧疫情防控與群眾的旅遊需求?疫情防控常態化舉措對旅遊風險管理乃至社會治理工作具有何種借鑑意義?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擺在眼前。「常態化防疫的『五一』小長假旅遊出行,對於我國旅遊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和實踐具有很好的實戰意義,也對社會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科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主任助理齊曉波博士說。
  • 馬丁·雅克:不質疑中國 部分西方國家的臉往哪兒放?
    對於那些見不得中國好的人,無論中國做什麼,他們都會消極對待。所以,中國走自己的路,讓他們說去吧! 馬丁·雅克:中國抗疫表現令人讚嘆 有西方媒體和政客指責中國抗疫失敗,甚至有人說「如果中國早點採取行動,疫情就不會擴散到我們這兒」,對此,馬丁·雅克稱這種指責是胡扯,是妄想,單單只是為了怪罪中國。
  • 俄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西方國家指責中國隱瞞疫情實為反華宣傳
    當地時間5月3日,針對2日多家西方主流媒體指責中國政府蓄意隱瞞並銷毀新冠病毒擴散的相關數據的說法,特別是英國《獨立報》還報導了美國、加拿大等五國所謂聯合調查結果,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西方媒體關於中國隱瞞新冠肺炎真實數據的報導是其反華政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