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流浪地球》

2020-12-23 剝開雲霧見青山

作為中國的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之前正在銀幕上不斷刷新票房和口碑紀錄。

同名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是同名短篇小說,然而這部電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講述了太陽乾涸和膨脹的故事,地球需要通過木星的引力彈射器逃離太陽系,然而卻偏離了木星的洛希極限,在危機時刻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撕裂的地方,全世界的人們都在一起努力逃離木星的引力。

自從《流浪地球》發布以來,他的發布就引起了熱議,物理學中關於bug也有許多爭論,我在這裡不再重複,我只想和你討論如果太陽真的出了問題,人類該怎麼辦?

首先,當然是逃跑!逃跑也有兩種方法,一是人類自己逃離,而不是像電影裡那樣把地球帶走。雖然之前人類還沒有能夠建造一艘能夠運載許多人的大型宇宙飛船,但我相信在未來這是可能的。可以想像,無數的大型宇宙飛船將帶著人類在宇宙中旅行尋找新的家園,這也是非常壯觀的一幕。

另一種逃避的方法就是像這部電影一樣帶著地球四處遊蕩,事實上這相當於把地球當作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然而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遠遠不夠推動地球,即使他能推動地球,保持地球的完整性和發動機的正常工作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解決太陽危機的第二個方法是更新太陽的生命!當氫元素耗盡時,補充氫至太陽,當然,這種方法的難度係數很難用數字來表示,太陽本身佔太陽系質量的99.9%,我們怎麼能有足夠的材料來維持太陽的生命?如果我們能離開太陽系,那又何必費心呢?直接找到宜居行星更容易!

當然,最簡單還有另一種方法,那就是調用復仇者聯盟!憑藉雷神和驚奇隊長以及其他英雄能力,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把地球送到一個安全的星系,當然,這只是個玩笑,根本沒有復仇者聯盟,我們仍然需要找到自己的路。

地球在我們太陽系中相當於一顆大理石,在銀河系中比一粒沙子還小,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可能沒有連像素!正是如此之小的行星孕育了我們的人類,不管發生什麼,人類都會努力生存,也許有一天,我們人類將遍布宇宙,成為宇宙的主人!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的科幻電影走向何方
    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橫空出世,46億,創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奇蹟。不少人將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元年,很快一股科幻熱在中國影視圈瀰漫。以科幻為名的項目越來越多,都夢想它可以成為第二個《流浪地球》。
  • 同樣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比《星際穿越》差多少?
    雖然《流浪地球》在國內電影史上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功,但是如果把《流浪地球》和頂級的「硬核」科幻放在一起時,究竟還有多少差距呢?這一點,我們可以拿《流浪地球》和近日重映的,好萊塢頂級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做一下對比。《星際穿越》由好萊塢大師級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並且有諾貝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作為影片的科學顧問。
  • 電影《流浪地球》首曝科幻特輯 燃亮大年初一
    11月14日,科幻冒險電影《流浪地球》發布科幻特輯。特輯中製片人龔格爾向大家講述了影片籌拍、特效製作等從無到有的「心酸」歷程。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100000延展平米實景搭建……一個個真實的數字見證了《流浪地球》的誕生過程,也一步步將存在於大家腦海中的宏大想像變為現實。這一系列耗費心血的籌備和高標準的工業化流程要求體現了影片的用心程度,也讓許多觀眾對成片效果大呼期待。《流浪地球》已正式定檔2019年大年初一,這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即將登場。
  • 作家看電影:《流浪地球》中拯救地球的過程顯得過於草率
    其中,《流浪地球》更是為這個春節檔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真正的裡程碑式作品。很多人盛讚這部影片開創了中國硬核科幻片的新時代,讓2019年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而在我看來,《流浪地球》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硬核科幻電影,它還同樣代表著中國新主流電影的探索方向。
  • 電影《流浪地球》變成AR繪本後……
    經過將近一年的精心製作,《流浪地球電影改編繪本》終於誕生,它是國內第一部根據電影改編的科幻繪本。將成人電影改編為兒童讀物,實現優秀成人電影受眾的下沉,《流浪地球電影改編繪本》這種全新的嘗試為兒童提供了更多元、更優質、更適合閱讀的科幻作品。
  • 《流浪地球2》能否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高峰
    果然是科幻電影,宣布上映日期都是有著先人一步的前置意識。《流浪地球》第二季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佳作《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於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流浪地球》可謂是目前中國電影史上,科幻影片中拿得出手的佳作,雖然在特效上面還有很多不足,但其實事求是,在能夠做到極致的地方精益求精,利用特效去構建一個恢弘磅礴,猶如末日的世界觀,更好地渲染了影片的時代背景,在此基礎上給觀眾講述了了一個擁有著中國本土色的科幻大片。
  • 書評|《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如果你愛看科幻電影,那你一定會喜歡《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如果你家娃喜歡星辰大海,那你一定要給他買《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如果你也對浩瀚宇宙感興趣,那更不能錯過《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是一本由科學家奶爸出品的宇宙科普手繪書,講解了《流浪地球》《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這3部經典科幻電影中孩子們最關心的30個問題,給大家科普宇宙空間站、時間膨脹、火星通信、太空對接等等科學知識,內容硬核、專業,值得一讀再讀。專業作品的出現是因為有專業的人在傾情創作。作者王元卓是中國科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
  • 中國科幻電影還會繼續「流浪」嗎?
    儘管電影《流浪地球》與好萊塢頂級科幻大片之間還有著明顯的差距,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差距更多地體現在電腦特效和明星號召力之上。電影最為成功的地方就是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這樣一部氣勢宏大而又故事簡單的小說正是開啟中國科幻大片序幕的最佳選擇。作為中國科幻元年的開山之作,在《流浪地球》中我們並沒有看到俗套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情節,而是一部對於地球和人類自身命運的電影。
  • 《流浪地球》之後,科幻電影除了《三體》還有這些等待著上映!
    這個話題已經成為了大眾最關心的話題,我們試圖從後續的這些作品中,找到一個更新的認識。 我們在期待什麼樣的中國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都過去快兩年了,為什麼後續沒有優秀的國產科幻片?這個問題是當天論壇上,科幻作家韓松拋給《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的問題。犀利,但是所有觀眾都關心的話題。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之崛起
    《流浪地球》,講的就是以為是主演結果是龍套的吳京,在中國農曆新年這一天,率領著地球人開著地球拋棄太陽,然後教唆兒子在木星上點了個超級大炮仗的勵志親子故事!其實對於筆者而言,這部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題材的電影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已經遠超這部影片存在的本身。之前看國產的科幻電影,諸如《未來警察》《機器俠》之類,都是披著科幻電影的外衣取了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噱頭來賺觀眾的眼球,結果那些粗製濫造的特效水平和無聊的劇情,將觀眾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一次次擊得粉碎。
  • 《流浪地球》好看?這15部科幻電影更不能錯過!
    今年賀歲檔電影可謂熱鬧空前,票房成績和最高口碑的席位無疑被《流浪地球》拔得頭籌,它也被譽為是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巨作。看完《流浪地球》,一定激起了你對科幻電影的回憶,也有許多人紛紛開始回刷科幻經典。那麼,你最不容錯過的科幻作品有哪些?
  • 除了《流浪地球》還有什麼?聽科學家談他們喜歡的科幻電影
    新華社上海3月10日電(記者有之炘)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驚豔登場讓眾多影迷欣喜,其原著作者劉慈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學的想像力比科幻要瘋狂得多。」那麼,你想知道「較真兒」的科學家愛看什麼科幻電影嗎?科學家所預見的未來有多「瘋狂」呢?來聽聽這幾位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科學家怎麼說。
  • 專訪《流浪地球》導演:現在定義「國產科幻電影元年」為時尚早|思...
    不過有些較真兒的網友也對涉及「硬核科技」的部分表達了質疑,認為《流浪地球》存在不少bug(話說較真兒的也是真愛啊)。己亥年第一個工作日,新華網思客聯合科技頻道採訪了郭帆導演。「4年時間」、「從2人到7000人」、「沒有遺憾」,這些在採訪中頻繁被郭帆提及的詞語,體現了整個製作團隊的執著和努力,也呈現出國產科幻片重拾自信的不懈追求。
  • 首都科學講堂第651期《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首都科學講堂在疫情防控期間將靈活運用各類載體形成宣傳陣地,利用網絡手段為公眾帶來更多豐富主題的線上活動,進一步發揮科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如何通過科幻電影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如何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創造力?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之東亞啟示錄
    《流浪地球》成為了春節檔的黑馬,已經被成功冠上了首部中國科幻巨製的頭銜,同時影片的完成度和質量也引發大量觀眾的討論和行業內的熱議。值得肯定的是這部影片在視覺化方面營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奇觀化,但是如果從敘事性來說的話支撐性顯然不足,並且由於影片刪減的一些原因導致其中的人物刻畫過於扁平化。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巔峰之作,震撼與失望
    這是中國科幻大片的巔峰之作,裡程碑式的作品!從此,好萊塢科幻大片就可以讓出一席之地了。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原本,我想說:《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作。看完之後,我改為:《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巔峰之作。 為什麼呢?   第一,年輕演員實在太捉急了 周星馳的老搭檔吳孟達,吳京等,演技在線!
  • 《流浪地球》破46億之後,郭帆說中國科幻電影未來在「工業化」
    目前梳理國內科幻電影,真正屬於可以題材的電影寥寥無幾,以貓眼數據中帶科幻標籤的電影粗略統計,2015年至2019年可以被納入科幻範疇並具備票數據的電影僅35部,其中位列前三的頭部電影除了《流浪地球》,分別是《美人魚》與《瘋狂的外星人》。
  • 《流浪地球—求生之路》:宏大的科幻類桌遊,純正的本土科幻佳作
    在電影《流浪地球》的出現以前,中國的科幻作品一直處於緩慢發展階段,我們既沒有優秀的題材內容,也沒有好的主題表現形式。而《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才讓這片貧瘠的科幻土地開出一朵絢麗的花朵,才讓「科幻」這個元素真正地走進了每位國人的視線。
  • 《流浪地球》第一部,有哪些科幻元素,能否在未來成為現實?
    科幻電影,往往基於科幻小說來改編,而小說只是文字描述,無從視覺上完成科幻設想,所以科幻電影必須要從文字描述轉化成設計概念、最終實現有著實物和實景的實際影像。那麼在電影中,科幻元素則是不可或缺的必備的乾貨了。在《流浪地球》第一部中,有哪些科幻元素呢?
  • 80年代的國產科幻電影《錯位》竟能讓《流浪地球》俯首稱臣為什麼
    觀一部電影,品百態人生,今天老白給大家嘮嘮一部國產科幻電影,一提到國產科幻大家肯定想到《流浪地球》,但在《流浪地球》以前真有一部電影霸佔國產科幻題材榜首,它就是《錯位》,各位看官請細看老白給大家分析這部神仙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