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走完了自己傳奇而爭議的一生,終年91歲。
這個人的一生經歷了埃及從王朝到共和國的演變,見證了歷次中東戰爭,而他本人執掌埃及政權達30年之久。其統治下的埃及所採取的大政方針,不僅對本國影響極大,也深刻影響了中東局勢的走向。
全面評判穆巴拉克的一生是很難的,本文我們僅從軍事角度出發,來管窺這個時代強人背後的埃及軍隊。
埃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古埃及人與現代的埃及人沒有文化和血緣傳承。阿拉伯徵服之後,埃及便成為了阿拉伯人和文化佔主導的國家。
1517年,埃及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行省;拿破崙進軍時被法國短暫統治;1805年,一度興盛的阿里王朝實際統治埃及;19世紀下半葉,衰敗的埃及又淪為英國殖民地;1914年奧斯曼帝國對埃及名義上的主權終結,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埃及取得形式上的獨立,福阿德一世開始使用國王稱號。
這個英國傀儡政權成立6年後,埃及曼努菲亞省的一個村莊裡,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出生了。
這一年,被稱為「埃及雄獅」的納賽爾10歲,薩達特也是10歲。
1936年,埃及國王福阿德一世去世,其子法魯克繼位,其治下的埃及稱為是法魯克王朝。
法魯克是一位到處勾引婦女、嗜好美食、還偏愛偷竊的奇葩國王,曾有過偷竊邱吉爾的懷表、伊朗去世國王隨葬品的「光輝」戰史,被時人稱為是「開羅小偷」。
本身埃及就是英國實際上的殖民地,而在這樣的國王治下,其國勢可想而知,人民和軍隊也深為不滿。
而穆巴拉克成年後即加入了埃及軍隊,先後在埃及軍事學院和空軍學院中學習並任教,是當時埃及軍隊中不可多得的空軍軍官。
穆巴拉克的軍校時代,正值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時。
這次戰爭,埃及最初投入了作戰部隊7000餘人,與其他阿拉伯國家軍隊組成了43000餘人的聯軍進行武裝幹涉。
戰爭開始時阿軍態勢還算不錯,但停火之後以軍進行了全國動員,力量對比開始發生變化。此後以軍多次進攻阿拉伯軍隊,最終不僅將阿軍趕出了以色列國土,還佔領了巴勒斯坦大片土地,使得以色列的佔領區比聯合國分治方案劃定的還多6700平方公裡。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使得以色列不僅站穩了腳跟,更獲得了有利的戰場態勢。而阿拉伯軍隊,尤其是埃及軍隊的失敗使得軍中對於法魯克王朝和其背後西方列強的不滿更加加劇。
其實早在二戰期間,埃及軍隊中的青年軍官們就秘密發起了自由軍官運動,隨後成立了相關組織。該組織吸收了埃及軍中出身平民階層的35歲以下的軍官,致力於推翻英國支持下的法魯克王朝。
納賽爾就是該組織的核心人員,與納賽爾一同畢業於軍事學院的薩達特同樣也是。
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納賽爾率部參戰,獲得了「法盧加之虎」的稱號,在軍中的威望和影響力很大。
而戰爭中阿拉伯軍隊的失敗進一步刺激了埃及軍中的青年軍官,使得反法魯克王朝的勢力更加龐大。
不過自由軍官組織的主要力量在陸軍,而穆巴拉克是空軍,再加上其年齡和軍齡相對較小的緣故。在埃及的自由軍官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穆巴拉克還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色,但相對紮實的學習經歷卻使得青年的穆巴拉克成為一名優秀的空軍軍官,這為其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1952年,自由軍官組織政變成功,法魯克國王被流放,其子繼位後不久也被廢除,埃及進入了共和國時代。
埃及共和國成立初期,各方大佬對於權力的爭奪是非常激烈的。最終以納賽爾一派的勝利而告終,因為納賽爾出身軍隊,且代表了軍方的利益,軍隊成為了左右埃及政局更加重要的力量。
相對於納賽爾、薩達特這些前輩和大佬,穆巴拉克依然在潛心研究自己的空軍。他可能有想法,但他還沒有實力,而且埃及軍隊中,空軍也從來不佔主導。
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埃及在軍事上雖然失敗了,但在政治上卻獲得了成功,尤其收回了蘇伊士運河主權使得納賽爾的聲望劇增,埃及也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領袖。
由於戰爭爆發時,埃及空軍的飛行員大多還在蘇聯受訓,因此空軍發揮的作用有限。
但是,既然埃及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那麼就理應在巴勒斯坦和應對以色列的問題上發揮更多的作用來。
因為在前兩次中東戰爭中都吃過以色列的虧,埃及在第二次中東戰爭後加大了對軍隊的投入,試圖軍事解決以色列問題。
而以色列空軍比較厲害,為了爭奪制空權,埃及也必然要擁有一支強大的空軍,因此埃及空軍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當時埃及已經倒向了蘇聯,無論是戰機的引進還是飛行員的培訓都是在蘇聯幫助下進行的。
還遠觸及不到政權核心的穆巴拉克前後三次赴蘇聯受訓,逐步從飛行員起擔任了轟炸機中隊長、基地司令等職,成為了空軍優秀軍官的代表,並一步步向著軍中大佬的地位邁進。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通過突然襲擊摧毀了埃及精心建立起來的空軍,後者絕大部分的戰機是被拍死在了地面上。
埃及空軍的表現雖然不佳,但是穆巴拉克的表現卻沒有很糟糕,所謂的全靠同行襯託也就是這樣了。穆巴拉克被領導層賞識後,擔任空軍學院院長,兩年後又升職為空軍參謀長,成為了埃及軍隊的核心軍官,並未其下一步進軍政界打下了基礎。
當穆巴拉克的軍旅生涯一帆風順之際,因第三次中東戰爭失敗打擊過大的納賽爾,最終在1970年便早早去世,年僅52歲。埃及軍政大權由其戰友薩達特接掌,而薩達特恰恰就是賞識穆巴拉克的大佬。
相對於較為理想主義的納賽爾,薩達特的能力和號召力差些但也更務實些,勵精圖治數年後,1973年10月6日,準備已久的埃及軍隊對以色列發起了突然襲擊,史稱第四次中東戰爭。
由於受到了薩達特的賞識,穆巴拉克已經於此前一年升任埃及空軍司令併兼任埃及國防部副部長,自此坐上了火箭,直抵權力金字塔的頂層。
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軍隊先勝後敗,雖然這次輸得不難看,甚至初期打得還很好,但務實的薩達特卻不再謀求軍事解決問題,而是轉而通過以政治和外交手段處理與以色列的關係。
而對穆巴拉克個人來說,因為其在戰爭中的表現不錯,1974年被授予空軍上將軍銜,1975年又任埃及副總統,成為了薩達特的二把手。
對薩達特來說,自己的地位和號召力沒有納賽爾那麼強,尤其在軍中的勢力較弱。
面對自由軍官時代的那一票軍中大佬,其地位受到很大威脅。扶持穆巴拉克這麼一個沒有很強根基的空軍軍官,對埃及民眾來說,這是一位優秀將領,能得到擁護;對陸軍大佬們來說,方便軍種制衡;而對自己來說,也更便利地控制軍隊勢力。
因為自身能力的優秀,再加上機緣巧合的關係,穆巴拉克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後,從軍界大佬轉型成了政界大佬。而更大的機遇還在等待著穆巴拉克。
中東戰爭的連續失敗使得薩達特的政治思路發生了極大轉變,1977年薩達特突然訪問以色列,引起了阿拉伯世界輿論譁然。
不久之後,在美國牽線下,埃及將一眾阿拉伯小夥伴撇開,與以色列籤署了戴維營協議。
對埃及來說,解脫了與以色列30多年的戰爭狀態,有利於其自身發展。但埃及就此卻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價,其不僅再無法擔任阿拉伯世界領袖的角色,更成為了被千夫所指的敵人。
深感被出賣的不僅僅是其他阿拉伯國家,即便是埃及內部對於薩達特的不滿也是非常強烈的。
最終,不滿演變為了行動:1981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在閱兵式上被槍殺,和他同時遇難的還有埃及武裝部隊參謀長和總統私人秘書等7人。
薩達特的遇刺對於穆巴拉克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機遇,身為副總統的他順理成章地成為埃及總統,併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
執掌大位之前,外界普遍認為穆巴拉克只不過是薩達特扶持起來的花瓶而已,有記者甚至尖銳地提問:你是穿新鞋的納賽爾還是薩達特?
穆巴拉克回答:我既不是納賽爾,也不是薩達特,我是穆巴拉克!
這位軍政一把抓的總統上臺後首先對刺殺薩達特的勢力進行了清洗,當然伴隨著這一過程,也順便將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勢力一併清除。
為了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穆巴拉克直接抱緊了美國的大腿,這一步非常關鍵。
而穆巴拉克掌權時才不過40多歲,正處於年富力強的時期,此後他一直執掌埃及政權30年之久,是「中東強人」系列中舉足輕重的一位。
一直到2011年,阿拉伯之春蔓延到了埃及,在內外勢力的聯合發力下,穆巴拉克政權最終倒臺。
穆巴拉克時代30年的統治究竟該如何評判,我們不好下定論。但是在這個時期的埃及軍隊如何演變,我們卻可以探討一番。
戴維營協議籤署後,埃及與以色列從敵對狀態轉化為特殊關係。這種特殊關係甚至連中立都稱不上,尤其在關鍵的西奈半島,實際上埃及並不能大規模駐軍,僅能保有不超過1個師的正規軍及警察部隊,還不能部署重武器。半島上同時還駐紮著一支國際維和部隊,將埃以兩軍隔絕。
也就是說埃及軍隊不再以以色列軍隊為主要對手,也難以對以色列形成威脅。反過來說,以色列不用集中力量對付埃及的話,阿拉伯世界還有誰的軍力能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呢?
穆巴拉克上臺後繼續沿用了不敵對以色列的方略,後者在1982年即對有相當實力的敘利亞軍隊進行了打擊,這也被稱為是第五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就此從被阿拉伯國家圍攻的不利態勢下,轉變為了中東地區真正的小霸王,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再之後為什麼中東戰爭打不起來了?因為沒有阿拉伯國家能對以色列形成威脅了。
反倒是並非阿拉伯人的伊朗成為了以色列的心腹大患,這也是很諷刺的事情。
而在不少阿拉伯人看來,造成這一切的源頭就是當年埃及對阿拉伯世界的「出賣」。
埃及作出這一切,犧牲了部分國家主權,讓出了阿拉伯世界領導的位置,所付出的的代價自然是很巨大的。
但是這一切卻不是沒有補償的,因為埃及踢開了自己的阿拉伯小兄弟們,踏上了美國的戰車——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向埃及提供了連續30多年的軍事援助,其總額高達近800億美元。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埃及軍隊總體上是以蘇械為主的,但其與以色列和解之後,也選擇開始了向「美械軍」的轉變,成為美蘇械並存的軍隊。
由於蘇械裝備較早,因此目前的埃及主力部隊都是以美械裝備為主的。
如美國大名鼎鼎的M1A1主戰坦克,就向埃及提供了組裝生產線,埃軍目前裝備的這款坦克總數超過了1100輛,此外美系的M60坦克還有1700輛。
再如埃及空軍部隊中,主力是美國造的F16戰鬥機隊,總數達到了228架,是世界上第四大F16戰鬥機隊。
埃及軍隊中還裝備有大量的阿帕奇等美制直升機。
所以非常奇妙的一幕出現了:埃及軍隊的很多武器裝備是跟其原先的老對手以色列是一樣的,只不過兩者從之前的死對頭,都成為了美國穩定中東的棋子而已。
但沒有了以色列這個最大的假想敵,埃及軍隊長期處於沒有合格對手的狀態。因為其周邊國家再也沒有誰能對埃及那麼龐大的軍事力量造成威脅。
一支沒有假想敵的軍隊會出現什麼問題?可以說什麼問題都會出現。
穆巴拉克出身空軍,其對這個軍種的掌控還是可以的,但埃及軍隊總體上是陸軍說了算。
曾經自己被作為棋子牽制陸軍的時候倒還好說,如今執掌大權了,那麼如何協調陸軍支持自己就很關鍵了。
為了穩定軍隊,穆巴拉克一直扶持軍隊經商,如今埃及國內很多產業其實都是軍方運營的,但這對於軍隊戰鬥力的保持是不利的。
因此也有評價認為,埃及軍隊在穆巴拉克時代是逐步荒廢的幾十年,其軍隊戰鬥意志和能力是逐步下滑的。
同時隨著穆巴拉克年齡的增大,埃及社會固有矛盾激增,不光民眾的不滿存在,軍方中想要推翻穆巴拉克的勢力也大有人在,甚至美國也想在埃及換換口味。
因此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大火燒到了埃及之後,穆巴拉克很快便被趕下了臺,並被關在了監獄中。
穆巴拉克的轟然倒下有著穆斯林兄弟會的強勢操作,這個古老的組織在埃及共和國成立後被強勢打壓,但卻又在埃及國家的百般矛盾中重生。
民選的穆爾西政權屬於是穆斯林兄弟會勢力,該組織的一些大政方針嚴重幹涉到了埃及軍方的利益。
穆巴拉克時代,埃及軍隊雖然荒廢了戰力,但是自身佔有的利益是很大的。軍隊之所以在穆巴拉克風雨飄搖之際沒有拉一把,主要還是想在新政權體制下撈到更大的好處。
但穆爾西政權卻有讓埃及軍隊喝西北風的趨勢,而且不僅如此,前者還將改革的矛頭指向了埃及傳統的宗教勢力和地方實力派。
加之穆爾西政權在經濟改革中的失敗使得埃及民眾對新政權也失望到了極點,於是埃及軍隊在各方勢力的支持下重拳出擊發動政變,又將軍方的賽西推上了總統寶座。
賽西出身於1954年,是埃及共和國成立之後出身的第一代人。
1977年畢業於埃及軍事學院後,賽西的服役履歷很特殊:
步兵軍官——機械化營營長——情報安全處處長——駐沙特武官——北方軍區參謀長、司令——軍事情報局局長。
2005到2006年在美國陸軍作戰學院學習過,後來獲得了戰略關係學位。
這份履歷紮實而不簡單。
首先,賽西出身於陸軍系統,並非前總統穆巴拉克的空軍體系。其不僅擔任過基層及軍區的陸軍指揮官,還擔任過情報部門的高官,此外其履職經歷中的沙特和美國時期,對其影響也很大。
這樣一個人,既能代表埃及陸軍的聲音,同時其與國內各大勢力之間有很多接觸的機會,另外在國際上與沙特和美國也有聯絡通道。
賽西本人可能並沒有多麼大的能量,但是他的位置的他的經歷可以讓他具備很大的能量,或者說他能代表埃及國內外很多勢力,這樣一個人就適合替代多方不待見的穆爾西政權。
賽西的上臺一度被視為埃及軍政府時代的回歸,有人稱其為開歷史的倒車。穆斯林兄弟會的支持者一度也強勢示威,但被軍隊鎮壓了下去。
不可否認的是,埃及軍隊對於賽西是支持的態度;埃及宗教和地方實力派也是支持的態度;甚至在2014年和2018年埃及的總統選舉中,其支持率分別為96.91%和97.08%。
或許這個數據並不完全真實,但至少從大面上來說,埃及民眾對賽西也沒有像當初阿拉伯之春時那麼激進了。
在對前總統穆巴拉克的處理上,2013年8月首先準許其保釋出獄,2014年5月僅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6個月後又改為無罪釋放。
而頗具戲劇感的是,阿拉伯之春後上臺的總統穆爾西下臺後卻被判處多項罪名,最終在2019年6月17日死在了法庭上。
除了處理這兩位前任之外,賽西對內強勢鎮壓穆斯林兄弟會,對外則與美國、沙特繼續交好,甚至跟俄羅斯也建立良好關係。
但在埃及內部問題的改革上,賽西其實也沒有做什麼。
但是沒做什麼恰恰就維護了埃及軍隊等重要勢力的利益,而從平民角度來說,經歷過動蕩的人想法跟阿拉伯之春以前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見識了鄰國利比亞和敘利亞的慘狀後,埃及平民儘管手中的麵包沒有多起來,但是比起沒有麵包來,他們顯然還是選擇了前者。
這恐怕就是賽西政權之所以能穩坐至今的重要原因了。
但賽西執政下的埃及軍隊,經歷了幾次政變之後,卻面臨了危機和挑戰。
穆巴拉克時期的埃及軍隊,有酒喝、有肉吃,但是沒仗打,因此訓練全面荒廢,戰鬥力非常差勁。
而在阿拉伯之春後,隨著多個國家的混亂,極端武裝滲透進了西奈半島。這一區域的埃及軍警力量受到與以色列協議的限制,而且戰鬥力不強,屢屢傷亡慘重,反倒使得極端武裝在西奈半島蔓延。
同時利比亞的內戰也有讓埃及邊境瀕臨戰火的風險,土耳其又借著利比亞的戰火,有染指地中海資源的意圖。
久不經戰陣的埃及軍隊有了作戰對象和潛在的假想敵,開始了新一輪的軍備擴充,並掀起了練兵潮。
2015年,因烏克蘭危機而無法交付給俄羅斯的2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最終由埃及接手。
幾十億美元的巨資從何而來呢?沙特出的錢。
在改裝西北風時,俄羅斯也參與了進來,埃及又從俄羅斯進口了一批卡52直升機,同時還購買了一批米格29M2戰鬥機。
2017年,美國恢復了對埃及的軍事援助;而埃及為了打擊西奈半島的極端武裝更加便利,又從中國購買了一批察打一體無人機。
這一連串的操作,埃及除了沒跟自己曾經的老宗主國打交道外,跟美俄法中四國的先進武器都牽上了線兒,還有阿拉伯世界現在的老大——沙特幫著給付錢。
這種國際態勢也是很罕見的,為什麼呢?
對大國來說,處於北非要衝的埃及發生混亂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而對沙特來說,埃及擁有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軍力,無論是遏制穆斯林兄弟會(土耳其、卡達是背後的支持方)的擴張,還是對沙特自身的幫助都是極大的。
而通過近年來的一系列大練兵活動,埃及軍隊的戰鬥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如上一年年中,埃及裝甲部隊在沙漠舉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2020年新年之交,在地中海沿岸也進行了大規模三軍聯合登陸演習。
可以說,如今埃及軍隊算是有「復活」的跡象了,其無論是在西奈半島方向的作戰,還是在西線對利比亞反埃勢力的威懾,或者是應對土耳其的「入海」計劃,都有著很強的存在感。
這一系列的改變發生在穆巴拉克總統下臺後的9年時間中。
這9年的風雲突變算是給埃及人重新上了一課,經歷了激烈的政權更迭後,埃及總算是沒有重蹈利比亞和敘利亞的覆轍。
尤其對穆巴拉克來說,沒有像葉門的薩利赫那樣慘死,也沒有像利比亞的卡扎菲那樣被虐殺,更沒有在獄中死於非命,其實已經算是很好的結局了。
但對於埃及來說,社會矛盾依然尖銳,如今沒有穆巴拉克的日子和之前有穆巴拉克的時代有什麼不同呢?
恐怕除了人心思穩之外,在別的方面沒什麼太大的改變。
而對埃及軍隊來說,雖然由於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有重新「復活」的跡象。但是想要回到納賽爾時代激情燃燒的歲月恐怕是不大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