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親王福晉對甄嬛還是不錯的。甄嬛因流產失意、失寵後,碎玉軒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繁華熱鬧。那些拜高踩低的小人,唯恐避之不及,再也不願意踏足碎玉軒來自討晦氣了。甚至,連安陵容來的都極少了。此刻的安陵容正忙著練習聲樂,想方設法討皇上歡心,哪還有精力和心思來看望這個已經完全受冷的昔日好姐妹呢?倒是那敦親王福晉,還曾來看望甄嬛,並且給甄嬛帶來了人參,補養身體。甄嬛當時也曾說過:「錦上添花不足信,倒是這『雪中送炭』最難得。」
既然明知敦親王福晉對自己友好,那甄嬛為何還在日後幫皇帝出謀劃策、坑害敦親王的一對子女呢?甄嬛讓皇帝把敦親王的女兒封為公主,養在太后的膝下。說白了就是一枚「人質」,是專門用來脅迫敦親王「守規矩」的棋子。皇帝在此計策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即將要扳倒敦親王的前夕,謊稱太后鳳體違和,命敦親王的福晉和兒子來宮中為太后侍疾——用人家的老婆孩子做人質,此事還有不成的麼?因此,敦親王很順利地被剷除了。
甄嬛用這樣陰損的毒計,固然是為皇帝的江山社稷考慮,但卻也不符合她一慣強調的行事信條,她向來主張一人做事一人當,不連累人家的妻子兒女。為何這次卻用如此歹毒的手段,去扼住敦親王的喉嚨?甄嬛與他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竟一反常態,要拿人家的老婆孩子做人質,去戳人家的痛點和軟肋呢?
這要追溯到甄嬛剛得寵不久的時候,溫宜公主周歲生日宴,敦親王也來宮中赴宴,而曹琴默布局,讓甄嬛跳「驚鴻舞」。人人都知道,這驚鴻舞是純元皇后生前的拿手才藝,今日讓甄嬛跳,無論跳得好與不好,都是尷尬與難堪。甄嬛原本不想跳,但那敦親王卻出口相逼:「大概是不敢跳吧?只要長得好看就行了,跳什麼驚鴻舞呢?只是,這樣一來,更顯得皇上是以色取人了。」
皇帝被逼得沒辦法,只得命令甄嬛跳一支,隨意即可。甄嬛無奈,遵命道:「待臣妾去更衣。」敦親王卻一旁冷笑:「更衣倒不必了,只要不是尿遁就好。」眾目睽睽、大庭廣眾之下,敦親王居然如此輕薄無禮,還譏笑甄嬛:「別是『尿遁』就好。」敦親王的意思是:「你沒那個才藝就直接說,別借著去撒尿來逃避跳舞,然後躲在廁所裡遲遲不出來呀,啊,哈哈。」
甄嬛是新貴得寵,心高氣傲,聽罷這番話怎會無動於衷?一定是又羞又怒懷恨在心的。所以,甄嬛一直在尋找機會報復。敦親王的輕薄無禮,令坐在他身邊的福晉大驚失色,急忙呵斥道:「皇帝面前,休得無禮!」敦親王急忙賠笑道:「是。」其實,福晉當時就已經察覺到了甄嬛心中不快,這次老公的莽撞冒失,一定會給自己和夫君埋下無窮後患的。
所以,敦親王福晉才在後續的日子裡極力彌補敦親王的這個「過失」,頻頻向甄嬛示好。雖然不明說,但潛在意思很明顯了:「您大人大量,千萬別和他這個粗人一般見識。臣妾代替他向您賠罪了。」5、有仇不報非君子,甄嬛趁皇帝要剪除敦親王之際,趕緊「趁人之危、落井下石。」甄嬛城府很深,表面上自然是不動聲色的。「豁達大度」地接受了福晉的賠禮道歉,也接受了福晉的示好,但私下裡,那口惡氣卻並未出盡。
所以,當她看到皇帝在為敦親王毆打言官一事頭疼不已時,才想了一個「一石二鳥」的主意,既替皇上解了困擾,又為自己出了那口被「當眾羞辱」的惡氣!
1、甄嬛傳:難怪眉莊聽到甄嬛滴血驗親,驚動胎氣,你看她在恐懼啥?
2、《甄嬛傳》:安陵容是如何發現皇后殺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