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春天秘制三伏貼,冬病夏治調補陰陽,錯過再等一年!

2021-02-12 哈爾濱綠色春天中醫院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黃帝內經》裡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很多人問:三伏天這麼熱,為什麼還要養陽呢?因為「三伏天陽熱盛於外, 伏陰潛於內」也就是說:這時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是寒涼的;而三伏天天氣酷熱,人們喜歡一切寒涼的東西:食冷飲,吹空調,洗冷水澡;總之怎麼涼爽怎麼做!不僅陽氣耗損虛虧,並且埋下病根!體內陽氣弱了,寒溼之氣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別是人體五腹六髒裡的寒溼之氣是萬病之源!

在此時貼敷溫散寒邪、扶助陽氣或芳香走竄的藥物,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扶助人體陽氣、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對防治冬季易反覆發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在疾病的調治過程中,將平衡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會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炎熱,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在「三伏」時節進行穴位敷貼(即「三伏貼療法」),可以扶正祛邪,調補陰陽,幫助人體抵抗外邪,預防疾病。

冬病夏治是根據中醫學中「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觀和「春夏養陽」利用季節特點對抗病邪的一種治療方法,可收到標本兼治之效果。

具體而言,冬病夏治是指對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特別是一些陽虛體質的人所患的虛寒性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和調理,以溫補陽氣、祛除寒邪、溫經通絡、提高機體免疫力與抗病能力,從而使這些疾病得以治癒或減輕的常用治療方法。

許多中醫外治法對於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在其緩解期預防急性發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常見方法如穴位貼敷、穴位埋藏、刮痧、拔罐、臍療、艾灸(艾條灸、隔姜灸等)、針刺治療等不勝枚舉,用以協調臟腑,平衡陰陽。其中穴位貼敷的穴位經皮給藥方式應用較為廣泛,「貼三伏貼」因為應用方便且療效好,所以最易被人接受和應用。

三伏天來三伏貼,其實就是利用大自然的氣候對人體的影響,順時應勢用藥物改善體質,體質增強了,到了冬天就不容易被寒邪侵襲而生病了。

簡單說,就是未病先防、欲病先治、養正祛邪。所以,才有三伏天「冬病夏治」這一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

一般認為,中藥穴位貼敷用於治療喘咳症狀,源於清代《張氏醫通》中的「白芥子塗法」。

《張氏醫通》的作者張路玉,與著有《醫宗金鑑》的御醫吳六吉,倡導三綱學說、大氣論、秋燥論的喻嘉言,並稱為清初三大醫家。張氏在傷寒、血證等方面頗有建樹,臨床經驗豐富,理論自成系統,甚有見地。《張氏醫通》原以「白芥子塗法」治療冷哮:「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

其方藥如下:「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還在文中重點指出了外敷的用藥時間和療程:「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並對其療效有非常肯定的記述:「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張氏以「白芥子塗法」,選用白芥子、甘遂、細辛、麝香、生薑等藥,皆辛香走竄之味,溫通開破之品,又借夏月之陽熱,意在開化寒凝,紓解經氣,以利肺氣,平喘咳。

中藥經皮給藥是中醫的常見用藥途徑,藥物通過與適宜的基質材料混合製成一類專供外用的固體或半固體劑型,有效成分通過皮膚透入血液循環或組織局部而發揮療效。

由於可以直接施於患處或相應穴位,藥物經皮入血避免了肝臟及胃腸道首過效應,在體內維持恆定、持久的血藥濃度,因此,這種給藥方式具有毒副作用小、療效明確的特點。經皮吸收和透皮吸收維持血藥濃度是其主要起效途徑。刺激皮膚局部免疫系統或神經組織影響全身狀態,也是可能的起效機制。

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是經皮給藥的常用方法之一,以敷料貼於相應穴位,故名「穴位貼敷」。穴位貼敷屬於針灸療法中的「天灸」類,又稱敷灸法、藥物灸法,藥物透過皮膚角質層及毛囊、汗腺等,通過經絡,由外向內、由表及裡直達病所,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

由《張氏醫通》的「白芥子塗法」發展而來的今日之穴位貼敷療法,已漸趨成熟,廣泛用於防治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肺間質纖維化、慢性咳嗽、體虛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對病性虛寒、主症為喘咳的慢性肺系疾患尤為適宜。

當代中醫臨床,常選用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溫肺化痰、疏通肺絡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藥,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做成貼敷製劑,依據臨床辨證和個體差異,貼在患者相應的穴位上,達到針藥並用的治療效果。常用穴位有天突、羶中、定喘、肺腧、脾腧、腎腧等。

穴位貼敷防治咳喘符合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它不但可以有效緩解發作期咳喘病患者的症狀,還可以有效地減少咳喘病患者的發作次數、發作程度,延長咳喘病的發作間歇時間,達到截治病根、驅除夙根、標本兼治、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治哮喘病。因為屬於中醫穴位貼敷不經過消化道,很少通過肝臟、腎臟代謝,因此不需要特殊忌口,不需要停服原有日常用藥,與口服藥物和吸入用藥物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冬病夏治」療法在夏季伏天進行,每伏第一天為開穴之日。「冬病」是指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於加重的部分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多種以喘咳為主症的慢性肺系疾患;在其他季節,受涼後容易發作或使病情反覆者,也應屬於「冬病」範疇。夏月三伏,以上疾病處於緩解期或相對穩定階段,經過中醫辨證,採用適當的防治方法,預防舊病復發,減少「冬病」發作,或減輕發作時的症狀,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

祖國醫學提倡「發時治標,緩時培本」、「不治已病治未病」。對於慢性肺系疾患緩解期的論治,中醫頗有獨到之處。慢性肺系疾病患者由於遷延不愈,反覆發作,肺、脾、腎三髒之氣虛損,加之冬日苦寒,病氣纏身,秋冬收攝精氣無力,隨著春夏肌腠開洩,陽氣更顯不足,養護陽氣,以抵禦外邪入侵,對患者很為必要。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第二》中講:「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春夏季節,陽氣勢勝,從其大勢而補充人體抵禦外邪的陽氣,是為「從其根」。淺言之,從立春後天氣漸暖,到夏至後氣候炎熱,自然界陰氣漸消、陽氣漸長,故稱春夏為陽。直到農曆的「三伏」天(小暑至立秋),陽氣發展至極盛階段,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陽氣也有隨之欲升的趨勢,體內寒凝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所以,在此時採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常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來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可以說,夏天賜給了我們排除寒氣的自然療法。人體陽氣在冬天要閉藏,要減弱,就像生的火爐子到了夜晚要封火。所以人的陽氣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而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就偏於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解凍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裡晾衣服,要想曬乾是很困難的。然而到了盛夏,人體陽氣會達到一年中的高點,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陽氣正盛,這時躲在體內的寒邪、痰溼,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趕出來。

進行三伏貼治療,一般來說,每10天貼一次,連貼3次為一療程;應連續貼3年;每一貼成人宜保持6 ~ 8小時,兒童保持2 ~ 3小時,時間到了應及時揭下,不要隨意延長時間,以免皮膚過敏,導致接下來的治療無法進行。

今年陽曆6月21日進入夏至,按幹支推算第三個庚日為7月17號庚戌日,進入初伏。以傳統三伏推算為基礎,考慮到目前全球氣溫升高的現況,以及當今恣食寒涼、肥甘厚味的習性對身體陰陽平衡的影響。因此又增加了伏前加強,潤中伏,伏後加強的調理,以強化療效。

2018年三伏天時間推算如下:

伏前加強:7月7日-7月16日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05日

潤中伏 :  8月06日-8月15日

末伏:  8月 16日-8月25日 

伏後加強:8月26日-9月04日

大醫張景嶽所言:「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對於陰陽兩虛、虛寒體質人群,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夏季進入三伏天,人體陽氣最盛,就像火上澆油一樣,此時人體寒氣力量最弱,正是扶陽氣、驅寒氣最好的時機。

三伏貼是內病外治的典範,通過穴位貼敷,扶助人體的陽氣(正氣),從而達到增強抵抗力,減輕或祛除冬病的目的。

傳統三伏貼的調理思路多以溫肺散寒為主,肺主氣、司呼吸、行水、主治節,併合於皮毛,開合腠理是人體最大的外衛器官,但是由於近幾十年人們飲食習慣的的變革,往往脾腎寒溼導致陽氣不能外達者尤多,並且生理機能上脾土散飲食水谷之精氣上達肺金,肺金宣降水氣、糟粕入腎之下竅。脾胃、肺、腎三髒互為母子,相生相承,自然調理思路上也互相兼顧。

三伏貼具有疏通經絡,調補陰陽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脾肺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綠色春天三伏貼適應症

1、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體虛感冒。 

2、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引起的胃脹、胃酸、胃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

3、婦產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產後怕冷、產後風等虛寒症。

4、「痺證」: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等。  

5、四肢寒涼怕冷,免疫力低下的亞健康患者。

6、增強免疫、體虛易感、養生保健;

相信合理的應用三伏貼可以給我們帶來健康

哈爾濱綠色春天中醫院成立於2008年是一所純正的哈爾濱人創辦的綜合性中醫醫院,創始人李桂林夫婦均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是國家首批中醫世家傳承人。綠色春天中醫院常年聘請北京專家來我院出診,現已開通微信在線諮詢服務,您可直接輸入所要諮詢的健康問題並留下您的聯繫方式,稍後相關醫生將第一時間在線為您解答。綠色春天中醫院,防、治、管一體化醫院!醫院電話:0451-88105088/88006872

相關焦點

  • 血液循環差、老寒腿貼三伏貼,冬病夏治有奇效!這類人不適合
    「適合來康復科進行貼敷的主要人群是頸椎腰腿疼的老年人,個別的年輕人還有一些調節痛經的女性患者。」濟南市中醫醫院康復科副主任呂穎霞說,對於寒症特別是虛寒症、陽氣不足的人,尤其適合三伏貼。 據介紹,三伏貼是利用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的中醫理論。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來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從而起到預防治療的作用。堅持一定的療程治療後,機體的本虛一面得到糾正,再到冬天,機體就能抵禦外邪的入侵,而達到減輕或緩解症狀。
  • 三伏貼、溫針灸、臍灸…… 冬病夏治受青睞
    僅上午兩三個小時,社區近百位居民來到活動現場免費體驗了三伏貼的首貼。「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針灸科主任唐文化介紹,中醫認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此時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特別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因此,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我們醫院開展冬病夏治已有多年,三伏天除了穴位藥物貼敷、普通艾灸及督脈灸,近年來開展的溫針灸和臍灸療法也蠻受患者歡迎的。」
  • 三伏灸、大青鹽熱敷!冬病夏治正當時!
    三伏灸、大青鹽熱敷!冬病夏治正當時! 工作996、身體ICU這已經是很多年輕人的真實寫照了試問自己是否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保養身體也要講究方法俗話說冬病夏治
  • 冬病夏治正當時 縣中醫院免費為市民貼敷「三伏貼」
    新田新聞網(記者 陳安 通訊員 何麗英)7月16日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新田縣中醫院開展冬病夏治免費貼敷「三伏貼」惠民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前來貼「三伏貼」的市民絡繹不絕。這也是該院自2012年率先在全縣開展冬病夏治三伏貼特色療法以來,連續九年免費開展三伏貼活動,為民眾貼敷了近2萬餘人次。此次活動,旨在宣傳中醫「未病先治」理念,發揮「三伏貼」冬病夏治中醫特色優勢。按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該院對前來貼敷的市民實行「綠碼通行+測量體溫+實名登記+佩戴口罩」進入,並提醒大家保持間距、避免聚集。
  • 三九貼敷!冬病冬防正當時
    瀋陽市中醫院針灸門診主任楊國峰提醒市民,「三九」天是夏病冬治,冬病冬治的好機會。瀋陽市中醫院將在12月21日這一天開始「三九貼敷」,市民可以趁此機會治療各類疾病。資料圖片【名醫小傳】楊國峰,瀋陽市中醫院針灸門診主任,醫學碩士、主任中醫師。
  • 霍山縣醫院——「冬病夏治——三伏貼」與您相約
    2020年霍山縣醫院中醫康復科「冬病夏治--三伏貼」時間伏 前 貼:6月19日(農曆閏四月廿八)-6月26日(農曆五月初六)初 伏:7月16日(農曆五月廿六)-7月25日(農曆六月初五)中 伏:7月26日(農曆六月初六)-8月14日(農曆六月廿五)末 伏:8月15日(農曆六月廿六)-8月24日(農曆七月初六)末伏加強:8月25日(農曆七月初七)-9月1日(農曆七月十四)關節炎患者貼敷「冬病夏治--三伏貼
  • 小暑陽盛時 莫忘「冬病夏治」
    來源:新浪財經8月27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健康知識《小暑陽盛時 莫忘「冬病夏治」》。2020年7月7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節氣。「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它是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利用夏季人體陽氣充盛,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的特點,治療某些屬於虛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陽祛寒,扶助人體陽氣,加強衛外功能,達到標本兼治,從而達到提高機體免疫的效果。
  • 三伏天裡治未病冬病夏治有講究
    三伏天將至,如今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選擇「冬病夏治」方法治病防病的市民越來越多。那麼,「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麼,哪些人群和疾病適合三伏貼治療呢?記者邀請河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於海為大家講解「冬病夏治」三伏貼的相關知識。
  • 馮妮、侯帥:7月16日入伏,冬病夏治三伏貼正當時
    馮妮(左)侯帥(右)市民提問 嘉賓回答李女士:孩子5歲,每天春天,還是冬天都會咳嗽、咳痰很長時間,醫生說體質比較差,一直吃藥打針也不太好,想問一下,像孩子這樣的情況適合冬病夏治三伏貼治療嗎?一般幾年才會有效果啊?
  • 冬病夏治正當時 青島市中心醫院三伏貼來了!
    半島網7月14日訊「冬病夏治」是臨床用於治療冬病(冬天或遇冷加重發作的疾病)的一種中醫特色療法。本療法以全年中氣候最炎熱、陽氣最旺盛的初伏、中伏、末伏為治療時機,將特製的中藥藥膏貼敷於特定穴位上,達到預防與治療「冬病」的目的。
  • 針灸科三伏貼、三伏灸開始預約啦!-- 冬病夏治 內病外治 提升免疫...
    -- 冬病夏治 內病外治 提升免疫 療病養生 2020-06-10 0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辨證施治,趁熱治病,濰坊市中醫院「冬病夏治」火熱開啟!
    7月16日入伏首日,濰坊市中醫院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貼活動火熱開啟。儘管夏日炎炎,氣溫潮熱,但依然阻擋不了濰坊市民的貼敷熱情,在濰坊市中醫院各個貼敷地點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據統計,入伏首日約有近五千名市民接受了三伏貼治療,預計三伏期間,貼敷總人數將超過兩萬餘名。
  • 冬病夏治|2020年三伏貼貼敷7月16日開始,這些婦科疾病可嘗試三伏貼...
    冬病夏治正當時「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根據「天人合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使用溫陽散寒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的穴位上,預防和治療受寒後容易發作的頑固性疾病婦科三伏貼貼敷適應症三伏貼,於三伏天陽氣最旺之時,將經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的穴位,達到溫經散寒、活血通脈、調理臟腑功能的效果,主要用於治療:1.
  • 2017青島版「冬病夏治」圖解
    「冬病夏治」常見的方法之一是穴位貼敷,「冬病夏治」的方法還有針灸、拔罐、刮痧、推拿、薰洗等多種外治方法,尤以穴位貼敷、化膿灸和藥浴運用最多,內取藥有湯劑、丸劑、片劑等。還有藥膳、食療和體育療法等均是可以選擇的治療手段,而中醫傳統方法的綜合運用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小兒冬病夏治節氣貼敷注意啥?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伏天,各大醫院早以開啟「冬病夏治」工作,三伏貼深受群眾喜愛,兒童的貼敷也讓家長們十分關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吳力群表示,小兒生理特點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易於患肺系和脾系疾病,中醫五行中「土」對應長夏在髒屬脾,「金」對應秋在髒屬肺,長夏養陽有培土生金補脾益肺的作用
  • 「三伏貼」後天開貼!廣州這些醫院可以約,錯過再等一年
    南都訊 記者董曉妍 通訊員宋莉萍 查冠琳 又到一年三伏天,天灸又來了!今年三伏灸從7月16日開始,8月15日結束。據悉,「嶺南傳統天灸療法」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適宜技術一直被推廣,分別於2011年、2012年入選廣州市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廣東省中醫院則已被評為「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 大雪節氣,「冬病冬治」啟動,近三十多種慢性疾病都可以試試
    江蘇省中醫院專家表示,天氣寒冷,人體的陽氣內藏,陰精固守,經絡處於半休眠狀態,此時在冬病夏治的基礎上貼敷穴位,可以刺激經絡,起到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此外,還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增強人的體質和抗病能力,調節人體免疫力,為來年身體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 腎病病人為啥需要「冬病夏治」?帶你了解「腎病敷貼」
    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中「春夏養陽」、「長夏勝冬」的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
  • 冬病夏治|升級特色貼敷!新區中醫醫院康復科2020年三伏貼7月16日...
    何謂「冬病夏治」?所謂「冬病」是指每到秋冬季發作或加重的陰寒屬性疾病,而「夏治」是指在夏季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洩之時,使用辛散溫通的藥物敷貼特定穴位,扶陽祛寒,激發正氣,固其根本,能達到未病先防,祛除冬病病根的目的。
  • 【三九貼】德州市中醫院冬病冬治「三九貼」12月21日開貼!
    2020年冬病冬治三九貼時間快要到了,德州市中醫院根據多年經驗,研製獨特穴位三九貼敷秘方,治療哮喘、風溼腰腿痛、慢性胃炎等疾病療效顯著冬季天氣寒冷,因此選在「三九」時節進行穴位貼敷,扶正祛邪,調補陰陽,不僅能夠幫助人體抵抗外邪,預防疾病,而且也會對夏天三伏貼的療效起到加強和鞏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