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五佛

2021-01-15 佛教建築

五佛。又作五智佛、五智如來。是密宗信仰的對象。有金剛界與胎藏界之別。


金剛界五佛

即毗盧遮那佛、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是金剛界曼陀羅中的五佛。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四個方向的「四佛」加上中央的法身佛「毗盧遮那佛」。點擊連結可以查看原來的文章。


胎藏界五佛

謂大日如來、寶幢佛、開敷華王佛、無量壽佛、天鼓雷音如來。即胎藏曼荼羅中臺八葉中之五佛。如果不是學習密宗的同學不用迷茫,大致可以理解為是金剛界五佛的同名異譯。


對五佛的信仰由來已久。在宋遼之前,我國佛教一直都「八宗並弘」,因此五佛的供奉並不少見。目前來說,尤其以山西大同保留下來的五佛最為著名。代表是大同上華嚴寺的五方佛。是遼金時代寺院的代表作。除了華嚴寺,大同還有善化寺、圓通寺、慈雲寺、雲岡石窟等處有五方佛供奉。

大同上華嚴寺的五方佛

除了大同,還有泉州開元寺有五方佛。這座寺院創建於唐代。


泉州開元寺五方佛

再有,就是北京法源寺的五方佛。這座五方佛和以上的不同,是按照方位布置的。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位於四佛的頂上,象徵著佛智慧的最高境界。最下部的蓮臺和普通的蓮臺不同,是為「千葉蓮臺」,花瓣眾多,是毗盧遮那佛,或這五佛共用的特別蓮臺,象徵著整個法界。法源寺這座千葉蓮臺上每一個花瓣上都有一尊小佛,正是象徵著每一個花瓣都是一佛世界。

北京法源寺的五方佛

在不同佛教經典裡,五方佛有不同的版本。一般是因為不同時期不同的翻譯造成的差異。本文歸納一個較為完整的五方佛象徵和特點的表格如下,給大家參考。這個表格乃多方歸納而成,也許並不完全符合某一部經典,但一般是大家都接受的。


最近有很多新建的寺院也在大殿中供奉五方佛。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從佛法的角度來說,五佛可以讓我們增加對佛教哲學層面的認識。


以下是各地的一些五方佛。

南寧觀音禪寺五方佛

澳大利亞佛光山南天寺的五方佛

河北趙縣柏林禪寺五方佛

陝西西安大興善寺五方佛


以後再見到五佛的時候,大家就知道是哪五尊佛了吧。





長按二維碼


關注「佛教建築


相關焦點

  • 【釋名】一佛
    其實並無一個名詞為「一佛」,如此說是為了為後續「二佛」「三佛」「四佛」……的釋名做開場。
  • 專訪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蔡志忠法名「延一」好起也好記 「佛系」是...
    11月17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中)為蔡志忠剃度。11月17日上午9時,蔡志忠的剃度儀式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其法名「延一」,依永信大和尚為師。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授受皈依。11月17日,蔡志忠(前)在剃度儀式上。
  • 被稱為網紅和尚的釋明心,拒絕富婆追求,一心向佛
    從古至今,佛家文化,一直是存在著的,一心向佛之人,也不在少數,但能夠真正看破紅塵,孑然一身出家的,是真的少之又少。人心都是肉長的,沒有人能夠完美規避世間的所有情愫和名頭。可以說,這些燒香拜佛的女人,都是前來看望釋明心的,甚至一些富婆級別的女性,都對釋明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剛開始都想看看釋明心究竟是長什麼樣子,後來得知長相後,都開始了瘋狂最求行為。
  • ​​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一卷
    金剛如前釋。寶義有六。一者難得故。二者淨無垢故。三者有大威德故。四者莊嚴世間故。五者殊勝無比故。六者不變易故。一難得者。如來出現於世間甚難逢遇故。二淨無垢者。依教修行證得菩提淨無垢故。三大威德者。具六神通變現自在名大威德故。四莊嚴世間者。以三種菩薩律儀戒。嚴飾身心故。五殊勝無比者。證得無上菩提三界特尊殊勝無比故。六無變易者。證得究竟無上菩提不變易故。金剛摩尼。顯名虛空藏菩薩。
  • 《百佛名經》---全文
    收錄在《大藏經》大乘單譯經第0407部,屬於較早入藏的一部經書,從唐李隆基開元年間,僧智升撰寫的佛教經典目錄《開元釋教錄略出》中即列為僧人修行的重要經典,到後來的貞元年間《釋教新定目錄》復被列為重要經典,元慶年間復被僧安然收入《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列為密教的重要經典。
  • 五方五佛 | 東方阿閦佛
    唐朝會昌以前每個縣都有一座到兩座官寺(男眾寺和女眾寺),會昌年間中國佛教達到最鼎盛時期,全國寺院多達五千多座,僧侶七十多萬,寺院佔有大量土地和財產,僧侶並可免除兵役和勞役,嚴重影響唐朝經濟,會昌五年武宗皇帝聽信道士趙歸真讒言,下旨拆毀全國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驛館和酒樓,僧侶充當勞役,史稱「會昌法難」或稱「武宗毀佛」奉祀五方五佛的寺院都屬於官寺,在這次劫難中幾乎在中國大地消失,保存下來屈指可數
  • 《百佛名經》 全經文
    收錄在《大藏經》大乘單譯經第0407部,屬於較早入藏的一部經書,從唐李隆基開元年間,僧智升撰寫的佛教經典目錄《開元釋教錄略出》中即列為僧人修行的重要經典,到後來的貞元年間《釋教新定目錄》復被列為重要經典,元慶年間復被僧安然收入《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列為密教的重要經典。
  • 《百佛名經》功德利益及全文
    收錄在《大藏經》大乘單譯經第0407部,屬於較早入藏的一部經書,從唐李隆基開元年間,僧智升撰寫的佛教經典目錄《開元釋教錄略出》中即列為僧人修行的重要經典,到後來的貞元年間《釋教新定目錄》復被列為重要經典,元慶年間復被僧安然收入《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列為密教的重要經典。
  • 佛說百佛名經【原文】一卷
    無量無邊無數劫  如上所作諸功德不及能發菩提心  如是能發菩提心住不放逸清淨戒  不及能持此佛名如是能持此佛名  又能憐愍諸眾生所在諸方廣流布  教令受持佛名者彼於一切眾生中  為作福田猶如來爾時佛告舍利弗。
  • 五方佛是哪五尊佛?
    中央大日如來   中央大日如來(又稱毗盧遮那佛)   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    佛身顏色:白色   代表意義:自性清淨   淨土名號:色究竟土    所轉煩惱:無明煩惱    所淨五蘊:色蘊    所成佛智:法界體性智
  •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能持此佛名,又能憐愍諸眾生,所在諸方廣流布,教令受持佛名者,彼於一切眾生中,為作福田猶如來。」爾時,佛告舍利弗:「若有一心受持、讀誦、憶念不忘此佛名者,所生貪慾、瞋恚、愚痴諸怖畏等即得除滅,未生貪慾、瞋恚、愚痴諸怖畏者能令不生。」
  • 百佛名經
    不及能發菩提心  如是能發菩提心  住不放逸清淨戒  不及能持此佛名  如是能持此佛名  又能憐愍諸眾生  所在諸方廣流布  教令受持佛名者  彼於一切眾生中  為作福田猶如來  爾時佛告舍利弗。若有一心受持讀誦憶念不忘此佛名者。所生貪慾嗔恚愚痴諸怖畏等即得除滅。未生貪慾嗔恚愚痴諸怖畏者能令不生。爾時世尊。即說佛名。
  • 唐密文化― 五佛與五部
    「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方如來」、「五智如來」,源自密宗金剛界思想,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
  •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
    一時佛在香醉山五髻乾闥婆王宮。彼有種種鼓樂弦歌出微妙音。  爾時世尊處大殿中。與諸菩薩摩訶薩眾俱。復有諸大聖眾皆來集會。所謂有學無學諸聲聞眾。並無量無邊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復有無量無邊成就持明持金剛者。金剛手及忿怒王持明王百千等眾。復有具種種持明寶髻佛頂輪王等眾。復有宿曜並母鬼母鬼主。
  • 你不可不知的佛前五供養
    五供是中國民間祭祀用盛供品的五件器皿。又稱泰山五供、佛前五供。由香爐一隻、燭臺與花觚各一對,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稱五供。又名「五供養」、「五具足」或「五供一堂」。其造型多仿製青銅器,在乾隆、道光年間極為盛行。根據佛教儀式,用五供供佛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禮拜。《法華經。
  • 專訪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蔡志忠法名「延一」好起也好記
    11月17日上午9時,蔡志忠的剃度儀式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其法名「延一」,依永信大和尚為師。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授受皈依。蔡志忠是華語世界及亞洲知名漫畫家,著有《莊子說》《老子說》《禪說》等漫畫作品,其作品多聚焦中國傳統文化,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受歡迎。
  • 五方佛與五部
    「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方如來」、「五智如來」,源自密宗金剛界思想,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別是中央的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東方阿閦佛(不動如來)、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方佛源於本初佛(元始天尊),五方佛又稱五智如來,他們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對「佛」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金剛界曼陀羅,分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為部主。在佛教密宗裡,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
  • 《每日讀一卷經》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七)
    輪迴五道獨吾知耳。心念是已便復閉目。繫心寂定久久不覺。天帝承佛威神知佛所念。即起合掌前為作禮。卻在一面彈右手指。而覺佛曰欲有啟請。佛於是覺問天帝釋曰欲何所問。天帝釋稽首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九十五種道法之中。尚有文頭婁法。況復世尊無上微妙。最勝法中而無此術。唯願天尊顯揚方便化於愚冥。未達道眼使得開解。離諸危厄無量重病。脫三界苦登泥洹道。所問如是唯願敷演。
  • 浙江普安寺富二代主持釋明心,拒絕富婆追求一心向佛,現在怎樣?
    釋明心作為家裡的繼承人,在他一出生之後就有著優越的條件,不過他好像與同齡人有些不同。在正當嬉鬧的年紀,所有孩子所玩的玩具、遊戲他卻統統不感興趣。他每天都在思考著,這生活好像並不是他想要的。在後來,到了結婚的年紀,家裡人為他安排各種相親,釋明心也都拒絕了。
  • 祈願丨一切身邊如燈故,作佛亦名燃燈佛
    諸臣答言:「應名太子,以為普光。」《大智度論》也載:「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丹注云:舊名定光佛也)」《四教儀集解》曰:「以至成佛,亦名然燈,亦云錠光。有足名錠,無足曰燈。」關於燃燈佛出現之時劫,《增一阿含經》《佛本行集經》等,單說過去久遠劫;《修行本起經》《太子瑞應本起經》等,則謂是在過去九十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