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系宮鵬教授研究組發布全球1982~2015年逐年長時序動態土地...

2020-12-12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6月10日電 6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宮鵬教授科研團隊在地學領域頂級期刊《地球系統科學數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上發表題為「全球1982~2015年土地覆蓋逐年動態及長期變化」(Annual dynamics of global land cover and its long-term changes from 1982 to 2015)的論文,對外發布了全球1982~2015年逐年長時序動態土地覆蓋數據產品(GLASS-GLC)。

近年來,隨著全球環境變化特別是人類活動導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不斷變化,人們迫切需要對全球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進行有效監測和全面分析。然而,當前全球長時序、全類別、高精度土地覆蓋變化數據產品十分缺乏。針對這種情況,宮鵬教授團隊研發了具有5km空間解析度和34年長時序逐年動態的全球土地覆蓋數據產品GLASS-GLC。作為地球系統模式的關鍵輸入參數之一,這套產品對於全球碳和水循環、植被動態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環境變化及模擬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同時,作為農林生產、土地政策、城市建設、抵禦洪澇、火災防範和傳染病傳播模擬等方面的重要基礎數據,GLASS-GLC也將服務於生態和資源環境的評估、管理和決策,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

2015年全球土地覆蓋圖

GLASS-GLC產品以1982~2015年的全球陸表特徵參量數據集(GLASS CDR)為數據源,藉助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進行開發,涵蓋耕地、森林、草原、灌木、苔原、裸地和冰雪七大土地覆蓋類別。基於本團隊研發的全季節普適樣本庫,在有限樣本穩定分類理論的支撐下,GLASS-GLC數據集採集了全球均勻分布、高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上萬個大型一致樣本(Huge homogeneous samples,H-homo),並結合濾波重建的數據立方體和四維時空譜特徵立方體,以及分類後時空一致性後處理,有效確保了數據產品的可靠性和地物判別的有效性。經全球獨立樣本庫檢驗,GLASS-GLC數據集年平均精度達82.81%,同時還能向用戶提供詳細的製圖不確定性空間分布圖。

GLASS-GLC反映了長達34年的全球土地覆蓋時空變化格局,包括熱帶地區耕地增加,北半球森林增加以及亞洲的草地減少等顯著現象。定量分析表明,在土地覆蓋顯著變化地區,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水平高達25.49%。分析結果還顯示,人類活動影響與植被面積增加有很強的相關性。分析同已有土地覆蓋數據產品相比,GLASS-GLC數據集具有高精度、高一致性、高可比性、更豐富類別信息和更長時間覆蓋範圍的特點,填補了當今世界已有製圖產品的空白。

1982~2015年全球土地覆蓋變化動態

清華大學地學系博士生劉涵為論文第一作者,地學系教授宮鵬和清華海峽研究院人工智慧地球實驗室總工程師王傑為通訊作者,其他合作者包括谷歌公司工程師尼古拉斯·柯林頓、清華大學地學系副教授白玉琪、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梁順林。該產品的生產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資助。

原文連結:

https://essd.copernicus.org/articles/12/1217/2020/

數據網址:

https://doi.org/10.1594/PANGAEA.913496

供稿:地學系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地學系宮鵬研究組發布多時相高解析度全球城市邊界數據集
    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1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宮鵬教授研究組聯合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在《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上發表題為「基於全球人造不透水面GAIA的全球城市邊界製圖」(Mapping global urban boundaries from the
  • 建築學院楊銳團隊聯合地學系宮鵬團隊合作發文識別全球自然保護地...
    清華新聞網9月1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建築學院景觀學系系主任楊銳教授團隊,聯合清華大學地學系宮鵬教授團隊、中科院植物所馬克平研究員團隊,開展跨學科合作研究。該研究基於空間薈萃分析,創新性地識別了全球尺度自然保護地優先擴展的區域,為195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制定2020年後自然保護地目標規模與保護地空間規劃奠定了重要基礎。 生物多樣性下降導致嚴重的社會與生態危機。許多科學家和保護實踐者呼籲在全球範圍內擴展自然保護地,以應對這一危機。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應該在哪些地方設置新的自然保護地,才能以高效益、低成本的方式保護生物多樣性。
  • 清華大學宮鵬教授:遙感的出路在哪裡?
    Karen Seto用遙感研究城市擴張,把計量經濟學和統計方法用於土地利用變化的歸因分析,現在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和發展。Ruth DeFries用遙感做全球土地覆蓋製圖,支持氣候變化研究,後來研究土地利用與環境變化。3位學者均入選了美國科學院院士。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發布新一代地球觀測數據與製圖成果
    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學系主任宮鵬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劉涵一起,對外發布了清華大學基於亞馬遜雲服務(AWS)完成的新一代中國地區地球觀測數據集(Seamless Data Cube,簡稱SDC)——2000~2018年30米解析度逐日無縫遙感觀測數據,以及在此基礎上研製的中國逐季節地表覆蓋和逐年土地利用製圖成果。
  • 香港大學宣布任命兩名清華大學學者申作軍和宮鵬擔任副校長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10月27日,香港大學當天召開會議進行表決,並於晚間宣布正式任命申作軍和宮鵬為副校長,傅華伶擔任法律學院院長,任期5年。 此前,港媒報導稱港大有意任命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系主任申作軍和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擔任副校長,分別主管研究及學術發展。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報告內容顯示,國內2019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8%,超額完成原定於2020年實現的碳減排目標。另外,中國對於新建煤電廠的投資自2015年起一直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對於低碳電力的投資明顯增多,其投資規模是煤電投資的9倍。其中,2019年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規模達到了864億美元。報告對普遍關心的PM2.5問題也進行了分析。
  • | 專訪宮鵬
    見到《創造營2020》《我是唱作人2》(以下簡稱《唱作人2》)這兩檔熱播節目的視效總監宮鵬,是在北京的一家餐廳裡。剛結束《創造營2020》第三次公演和《唱作人2》的錄製回到北京,在這次採訪結束後,宮鵬就要馬不停蹄地開始項目討論會,跟團隊商討節目的視覺呈現。不可否認,無論是《創造營2020》還是《唱作人2》的視覺效果,的確為觀眾帶來了驚喜。
  • 港中大(深圳)三位教授入選2020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發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三位校長講座教授——張大鵬教授、葉德全教授、黃憲達教授上榜。其中,數據科學學院張大鵬教授已連續七年入選該榜單。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葉德全教授首次上榜,是今年中國內地唯一入選的藥理學與毒理學領域「高被引科學家」,黃憲達教授已連續兩年入選該榜單。據了解,「高被引科學家」榜單每年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旨在遴選出全球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頂尖人才。
  • 中科院發布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5PB數據現可共享
    平臺以共享方式為全球用戶提供系統、多元、動態、連續並具有全球唯一標識規範化的地球大數據,通過建立數據、計算與服務為一體的數據共享系統,推動形成地球科學數據共享新模式。  據地球大數據專項負責人郭華東院士介紹,目前,平臺上的共享數據總量約5PB,其中對地觀測數據1.8PB,生物生態數據2.6PB,大氣海洋數據0.4PB,基礎地理數據及地面觀測數據0.2PB;地層學與古生物資料庫 49萬條數據記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360萬條、微生物資源資料庫42萬條、組學數據目前在線10億條。
  • 港媒披露:清華大學學者申作軍和宮鵬將任香港大學副校長
    明報客戶端、「東網」等香港媒體10月27日晚間消息:香港大學校委會當日開會表決通過,清華大學學者申作軍和宮鵬擔任香港大學副校長。此前港媒的消息透露,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申作軍將會擔任港大副校長(研究);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將接任港大副校長(學術發展)。公開資料顯示,申作軍是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特聘教授,獲美國自然科學基金CAREER Award,主要從事集成供應鏈設計與管理、服務系統設計與優化、分析決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2020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在滬發布:芝加哥大學列榜首,港大...
    圖為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東方網記者傅文婧7月11日報導: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經濟學研究全球競爭力評估中心7月11日發布了《2020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報告》。報告顯示,全球排名第一為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分列二三名。
  • 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發布...
    最新發布的《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以下簡稱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以下簡稱中國報告),分別聚焦氣候變化對全球和中國人群健康的影響。
  • 【學術前沿】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焦雨鈴研究組在複葉形態建成研究中...
    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葉緣分生組織是否獨立地調控小葉起始和小葉伸展這兩個發育過程?兩個發育過程之間是否相互影響?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焦雨鈴研究組在The Plant Journal發表了題為Leaflet initiation and blade expansion are separable in compound leaf development的研究論文。
  • 美國密蘇裡大學教授劉勉到測地所交流
    在第二個報告中,劉勉回顧了板塊構造學說的提出和發展歷程,指出了大地測量學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及多學科交叉的重要性。報告內容豐富精彩,會上,劉勉與參會人員進行了互動。會後,相關科研人員向劉勉介紹了近期科研工作,並與其進行了深入交流。
  • 【審判動態】武穴法院: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 判刑並罰款
    【審判動態】武穴法院: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 判刑並罰款 2020-05-08 0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媒介昆蟲與病毒基因組學研究組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媒介昆蟲與病毒基因組學研究組,主要研究方向是蟲媒病毒與媒介昆蟲、宿主的分子互作,探討蟲媒病毒適應媒介昆蟲的分子機制、病毒在媒介昆蟲中發生的變異和修飾、昆蟲獲毒傳毒的關鍵因子等媒介生物學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