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從菜籃子到菜園子的先鋒實驗。
20億元。
在最近線上買菜的一片喧鬧中,每日優鮮拿到了來自青島市政府的20億元戰略投資。據悉雙方從洽談到籤約,只用了5個月時間,這也是迄今為止生鮮電商在地方落地獲得的最大規模戰略投資。
事實上,作為生鮮賽道的明星企業,每日優鮮並不「缺錢」,早在去年年底,每日優鮮便透露過其已經在成熟區域實現了10%的經營性現金流。今年7月,其又表示已連續六個月在全國範圍內保持了盈利性增長。
不過,青島顯然是一個特別的投資方。
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業產值多年穩居全國第一,而青島近年來一直是全國農產品出口額最高的城市,擁有一批現代化農業企業,被譽為是全國人民的「菜園子」。
根據合作內容,每日優鮮將在青島市建設全國生態鏈總部產業園以及智能供應鏈中心。換言之,投資僅僅是「開胃菜」,每日優鮮未來會把諸多重點業務都放在青島落地。一個新經濟菜籃子企業在國民菜園子裡的創新實驗,也將緩緩拉開帷幕。
新的五年
12月9日的籤約儀式上,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表示,「每日優鮮的第二個五年在青島開始了」。
徐正對青島相當熟悉,九年前,徐正在聯想佳沃負責農業現代化項目,當時佳沃的藍莓基地就在青島。因為此前沒有過農業生產的經驗,徐正就在基地裡和果農同吃同睡,一起下地幹活。
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徐正意識到國內生鮮市場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提升空間,並最終決定創辦每日優鮮。而在2014年創業的時候,徐正選擇的公司註冊所在地就在青島。
對於此次與青島達成合作,徐正認為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源於時機,作為一個創業型城市,青島對於創新創業有許多具體的務實政策,其管理者更是提出了「4+1」的發展生態,表示要為創業企業提供資金、人才、產業、技術上面的支持,以及優質高效的政治服務環境。
地利在於雙方自身的基礎能力。青島不僅是農產品食品產業的集群所在地,在地理位置又交通便利、東西貫通,而每日優鮮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生鮮零售創新企業,將會與當地相關產業集群產生大量合作;
人和則來自於青島當地包容、開放的文化環境。
拿出20億真金白銀的青島,對每日優鮮表示出了高度認可。青島市城陽區委副書記、區長解宏勁表示,市區兩級政府性產業引導基金一期投資達到20億元,既創造了政府產業基金單筆投資之最,也創造了過百億元重大項目引進落地的效率之最。
每日優鮮副總裁郭琦則透露,政府在包括人才落地後的教育和醫療配套等等維度上,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提供了相應支撐。
事實上,青島對於每日優鮮的「求賢若渴」還在於,目前中國的城市競爭日趨激烈,各大經濟強市都對產業升級和新舊動能切換有非常實際的訴求,也因此,青島最希望招攬的項目和企業,就是那些有著較大輻射面,能夠帶動當地產業鏈發展,向產業鏈上遊高價值環節進發的「排頭兵」。
「十三五」期間,青島重點打造了麵粉、花生、蔬菜、飼料、肉類、乳品、禽類、海產品等8條百億級農業產業鏈,培育起數十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當地已經擁有了相當出色的資源稟賦,地方政府也對農業資源的發掘十分重視。
這也就不難理解,青島為何要對每日優鮮這樣一家成長極快,同時又深扎產業的科技企業格外青睞。
可以預見的是,業務進入到16個城市的每日優鮮,將會把青島作為接下來5~10年深耕「菜園子」的後方根據地。
一場「陽謀」
對於以農業種植、食品加工為重要產業支柱的青島而言,每日優鮮無疑是一個優質的產業出口。
憑藉「前置倉」及對模式的持續優化,每日優鮮可謂在生鮮領域突出重圍。公開資料顯示,它已經在全國16個城市,為數千萬家庭提供了「3000款商品,最快30分鐘達」的服務。過去5年,其累計銷售了20億件商品,其中僅精準扶貧的商品便達到數百款,扶貧銷售額超過8億元。
生鮮到家的購物體驗、對供應鏈的優化、對60-90後等生鮮主流購買人群的強觸達,讓每日優鮮有能力將眾多來自青島的生鮮食品更高效地進入城市消費者的「菜籃子」。更不用提,每日優鮮曾表示未來5年會投入100億扶持100個億級採購規模的供應商,並從數據、技術、渠道、資本等多維度為後者提供賦能。
徐正透露,基於過去五年的發展基礎,以及青島的地緣優勢,每日優鮮將「立足青島、輻射全國」,在多業態零售、上遊生態鏈、農業金融服務以及農業科技這四個領域進行重點建設,「零售、供應鏈、金融、科技,每一個板塊都是千億級的,每一個板塊的千億級背後對本地產業鏈帶動、就業帶動會非常可觀」。
徐正特別提到了幾個重點場景,比如以青島為樣本,對民生菜市場進行升級,讓老百姓的菜籃子工程能夠有更好的體驗,又比如在明年會在種業和智慧農場方面有更多的項目落地,解決農業科技領域「卡脖子」的難題。
事實上,移動網際網路發展這些年來,資本、創業者對於生鮮產業的改造努力從沒有停止過,從早些年的O2O大戰,到各大電商對生鮮品類的不斷加碼,再到最近深入至下沉市場的線上買菜。但總體而言,行業的重點都主要放在了流量側,對供應鏈和生產供給側的改造相當有限。
這當然有現實原因,在流量側的重金投入時間短、見效快,補貼和地推鋪開之後,總是能夠很快燒起來漂亮的數字。但是想要改造產業鏈條的中上遊,就要去直面目前中國農業標準化、集約化程度低,銷售通路冗長、損耗大的種種難題——顯然,這些不是光投錢就能解決的,也不是一兩家企業就能推動的,還需要大量的人才、資源以及時間。
然而,中國經濟走到了需要大力發展內循環的階段,對供給側的深入改造是題中之義。低垂的果子雖然好採,但只有從土壤和根上去改造作物,才能有更長久的收穫。
現在來看,每日優鮮想和青島一同做的事,便是避開浮於表面的「流量工程」,而把目光放在更「重」、但值得深耕的事情上——從種子到餐桌,用技術改變整個產業的效率,在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建立更深度的連接。
戰略投資第二天,雙方便有了新消息。每日優鮮宣布與青島城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有關智慧物流、智慧倉儲的戰略合作籤約。而這只是這場從菜籃子到菜園子的先鋒實驗的一個開始。